酒足飯飽之后,常凌云和利瑪竇二人便坐在客廳內一塊兒品茶,討論著如何能在思想上讓中國的百姓能夠普遍接納西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及科學知識
“利瑪竇先生,你認為讓我大明的百姓可以吸收和接納你們西洋的宗教文化和科學的關鍵是什么?”
“我認為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向中國的百姓開設傳播我們西洋知識的學堂,對西洋文化進行深刻的認識,然后出書吸引中國愛好知識的讀書人士爭相購買;在政治上,讓大明的官員們紛紛學習西方文化,從而帶動民眾學習和了解西洋文化”
“嗯,好主意,好主意”
當常凌云把話說到這兒時,便想到了科舉制度,他決定現在科舉制度上來進行改革
“我們中國有個用考試來提拔人才的制度,名叫科舉制度;它起源于隋朝,它的發明者乃隋朝開國皇帝楊堅,這種制度經過隋朝以后的各個朝代不斷的改良而沿用至今,雖然科舉制度總是在進行著改良,但是它考試的內容卻總是離不開《大學》《中庸》《論語》那幾樣東西,而其他如科學,農業那些實用的東西卻一個也沒有,以至于我們大明現在的官員們有很多都是庸才,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變革一下科舉考試的題目,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全能的人才”
“嗯,常大人的開明讓利瑪竇實在佩服佩服,如果常大人要是不介意的話可以把我們西洋的科學知識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你看怎樣?”
常凌云聽完利瑪竇的話后,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嗯,我正有此意;可是要把你們西洋的科學知識添加到科舉考試中去的話,你首先應該出幾本你們西洋人的科學著作作為基礎,不然的話你讓那些考生們拿什么東西去考呢”
說到這兒的時候,常凌云的心中便有了一個想法
“不如這樣吧,我任命你為禮部尚書,負責改革我們大明的文化和教育,為我們大明培養更多的人才;從今天起,你就負責寫一些與你們西洋學有關的著作出版至民間”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利瑪竇便認真而又感激地這樣說道
“謝謝常大人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
正在這時,擔任錦衣衛督指揮使兼兵部侍郎大內侍衛總管的海寧從常凌云家的大宅院子里急匆匆地跑了進來,自從他讓萬歷帝官復原職重新擔任錦衣衛督指揮使之后,便一直為常凌云辦事,監視大明內部和外部的一些借著稅收的名義收刮民脂民膏的一些貪官污吏,一旦發現貪官污吏他便第一時間向常凌云匯報;當他跑到常凌云與利瑪竇一同坐著的客廳那兒時,便連忙拱起手臂急匆匆地說道
“報告大人,下官聽說太監馬堂在臨清借著稅收的名義收刮民財,而且還搶劫了利瑪竇先生并把他關入了天津大牢,現已把他抓住等待常大人發落”
為了確認事實的真相,常凌云便向利瑪竇問道
“利瑪竇先生,請問可有此事”
利瑪竇點了點頭,心中很是氣憤的回答道
“對,沒錯,馬堂想從我身上得到珠寶借著檢查貨物的名義搶劫了我,后來他因為沒有從我這兒收到珠寶后以我用西洋巫術謀害皇上的罪行把我押入天津大牢,我險些見不到常大人你了”
聽完利瑪竇的話后,常凌云使勁兒地拍打了一下木桌氣憤地說道
“真是豈有此理,想不到在我治理下的大明還有像馬堂這樣的貪官”
說完之后,常凌云臉上依然保持氣憤的表情對海寧說道
“走,帶我去公堂,我要親自審問他”
說完之后他又要求利瑪竇也一同前去,作為馬堂貪污罪狀的證人;
“升堂……”
“威武……”
當常凌云坐在公堂內官員審理犯人時坐的座椅上時,便命令官差把馬堂從地牢里帶出來
“傳犯人馬堂”
過了一會兒,馬堂便被官差五花大綁的帶到了公堂之上;此時的馬堂態度依然是那樣的囂張跋扈,與在臨清那兒收刮民脂民膏時候的他沒有什么兩樣,因為他在被海寧下令抓進大牢里頭的時候,早已安排他身邊的一個太監去通知皇上,皇上過一會兒就會來救他的,再加上他又是萬歷帝最寵愛的一個太監,萬歷皇帝絕對不會讓他就這么死掉的;吃下這枚定心丸之后,馬堂對這位坐在公堂之上審理他的常凌云根本就不屑一顧,連跪也不給常凌云跪下;于是,常凌云表情嚴肅地問道
“見了本官為何不跪?”
馬堂瞪著常凌云的眼睛回答說
“我馬堂是皇上身邊的人,我只給皇上下跪”
“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嗎?”
馬堂淡淡地說道
“不知道”
“你犯了貪污之罪,你仗著皇上對你的寵愛在臨清那兒借著稅收的名義收刮民脂民膏,你可知罪?”
“知道,知道,不就是拿了老百姓那幾個破錢嗎?”
“那你可知,我是怎么制定大明律法的嗎?根據新修的《大明律例》貪污一文錢也是死罪,你身為皇上身邊信任的太監竟然知法犯法,不僅收刮臨清百姓的財務而且還搶劫利瑪竇先生,在沒從利瑪竇先生身上收到珠寶后你又誣告利瑪竇說他想用巫術來謀害皇上,你不僅犯了貪污罪而且還犯了誣陷罪,本官今天要判你死刑;不過在你死之前要在這張狀紙上畫押”
常凌云說完后,向站在他身旁的海寧命令道
“海寧,去把狀紙給他讓他畫押”
“是,大人”
海寧說完,便讓人強行地把馬堂按倒在地上讓他在狀紙上畫押;讓常凌云此時此刻意想不到的是,馬堂居然拿起筆從容而又淡定的在狀紙上畫了押,畫完押之后他十分囂張地說道
“我即使畫了押又如何,有皇上保我,我根本就死不了”
而他的囂張根本就救不了自己,即便有皇上撐腰常凌云照樣會判他死刑
“你別以為有皇上撐腰我就不敢殺你,你既然犯了我常凌云制定的法律,我常凌云就必須要處置你,哪怕是玉皇大帝保你我也不怕”
說完之后,他丟下一條令牌大聲喊道
“行刑”
不一會兒,官差從公堂內抬出一口虎頭鍘刀擺放在馬堂的面前,馬堂立即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心里想道:看來他是要來真的
“這口虎頭鍘刀是專門用來鍘你這貪官污吏的,今天我就讓你血濺當場,行刑”
此時的馬堂立馬跪下身哭著請求常凌云手下留情,剛才那一股囂張的氣焰瞬間便化為烏有,為了活命他只能像一條狗那樣丟掉自身的尊嚴,趴在地上請求常凌云的寬恕
“常大人饒命啊,下回我不敢啦,常大人饒命,常大人饒命”
而常凌云此時的臉上依然保持著斷案時候的嚴肅表情心里一點也沒有動搖過想要處死馬堂的惻隱之心
“你剛才那股囂張的氣焰都跑到哪里去了;我說過,在我常凌云治理下的大明決不允許有你這樣敢胡作非為的貪官,你永遠不可能再有下次了,來人啦,把他的人頭給我用虎頭鍘鍘了”
“是,大人”
說罷,兩名負責行刑的官差粗暴地把馬堂的身體往虎頭鍘鍘刀的方向緩慢挪動,而馬堂則拼命的讓他的身體向相反的方向挪動,求生的渴望使得馬堂不得不為此作出他生命之中最后的掙扎。正在這時,萬歷皇帝在馬堂手下的兩名太監的帶領下走入了公堂
“刀下留人”
他大聲喊道,喊過之后萬歷帝面對著公堂之上參與審理和判決馬堂貪污一案的所有人大聲地說道
“馬堂是朕罪寵愛的太監,誰敢殺他朕就要了他的命”
聽完皇上的喊話后,官差們全都呆在原地愣住了,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趁著官差們全都發愣之際,萬歷皇帝親自動手解開了綁在馬堂身上的繩子,而馬堂就好像萬歷皇帝的一位特殊情人似的突然之間倒在萬歷帝的懷里委屈的哭泣,而一邊抽噎地喊道
“皇上,皇上”
萬歷帝則輕輕拍打著馬堂的后背說道
“好了,好了,沒事了,只要有朕在就沒有人敢傷害你,現在跟朕回去吧”
當萬歷帝正準備把馬堂帶出公堂時,常凌云在萬歷帝的身后命令道
“來人啦,給我攔住他們”
于是,官差們便把馬堂和萬歷帝兩人給攔在了門內,萬歷帝這時候轉過身用手指著常凌云怒道
“常凌云,你連朕也敢阻攔,你是不是想造反啊”
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常凌云從案堂上走了下來對萬歷帝說道
“微臣不敢,如果皇上要離去微臣絕不阻攔,但是必須要留下馬堂,因為他犯了貪污罪和搶劫罪,依據我所制定的《大明律例》應該被處死,請皇上不要妨礙微臣審理此案”
“那如果要是朕非要帶走馬堂呢”
“那就請皇上下令殺了微臣從微臣的尸體上跨過去”
“你……”
此時此刻的萬歷帝被常凌云的話氣的是面色發青,他用手指著常凌云的鼻子見他態度這么堅決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正在這時,海寧說話了,他拱起手臂對萬歷帝說道
“皇上,請您不要再執迷不悟了,馬堂在臨清那兒借著您的名義收刮民財,又搶劫和誣陷利瑪竇先生;按照《大明律例》他犯的可是死罪,如果皇上您執意要這么護著他,這樣做不僅有損皇上您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和尊嚴,而且會讓我《大明律例》形同虛設,如果那樣的話將會有誰肯真正遵守我《大明律例》請皇上三思啊”
可此時的萬歷帝卻偏偏不以國事為重,不顧及作為一國之君的個人形象,執意要保住馬堂的命
“你給朕住口,大明的天下都是朕的,朕就是大明,朕就是皇上;今天不管說什么朕也要帶馬堂離開,你們要是誰敢阻攔就是跟朕作對也是跟大明作對”
而常凌云為了維護《大明律法》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讓萬歷帝帶著馬堂離開
“那就請皇上先殺了微臣,就當是微臣背叛了大明,無論如何微臣今天是一定要處死馬堂的,如果皇上再不離去的話,微臣就只好動用武力了”
“常凌云,你好大的膽,竟然敢和朕動武,你要是敢動朕一根汗毛你就試試”
常凌云這時候二話不說,用隔空點穴術點中了萬歷帝身上的動穴和啞穴讓萬歷帝既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彈,然后他向官差命令道
“現在立刻行刑”
待兩名官差把馬堂的頭強行摁在虎頭鍘那兒時,馬堂竟然還對萬歷帝抱有一絲希望仍然不停的喊道
“皇上救我呀,皇上快救救我”
這個時候,鍘刀合上了,馬堂的頭顱當場便被無情的鍘刀給鍘斷,血濺了一地。這個時候,常凌云解開了萬歷帝身上的穴道,看著他心愛的這個太監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活生生的鍘死,萬歷帝的心中有著說不出的難過,不一會兒他便暈了過去。
醒來之后,萬歷帝發現自己正躺在寢宮里,御醫正在為他把脈;而常凌云此時此刻正站在御醫身邊,見到萬歷帝醒來后,他連忙向萬歷帝請罪道
“微臣行事魯莽驚嚇了皇上,請皇上恕罪”
萬歷帝很是無力的擺了擺手說道
“罷了,罷了,馬堂本身就有罪,你斬了他也是應該的,是朕剛才糊涂,不應該這樣護著一個有罪之人”
“皇上能這樣想真是太好了,為了不讓百姓們認為皇上寵愛奸臣至《大明律例》于不顧,微臣只好出此下策,望皇上見諒”
“行了,行了,朕知道你這么做是為朕好,朕現在不怪你了”
“皇上既然能夠明白那真是再好不過了,您就在這兒安心養病,微臣告退”
常凌云說完,便離開了萬歷帝的寢宮;讓常凌云萬萬沒想到的是,萬歷帝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開明,因為馬堂一案,他心里早已下定決心要除掉常凌云,望著常凌云那離去時候的背影,萬歷帝咬緊牙關,心中暗暗地說道:常凌云,你給朕記著,朕早晚會要了你的命
出了皇帝的寢宮后,常凌云一臉惆悵地回到了自己在皇宮內的住處,雖然萬歷帝表面上已經原諒了常凌云處理馬堂一案的強硬態度,但是常凌云卻從萬歷帝的眼神上看出,萬歷帝從心底上對他仍然存在著介懷;畢竟,他貴為一國之君,居然連自己身邊的一個寵愛的太監也保不住,實在有辱皇帝的自尊。可是為了在大明千千萬萬個子民面前樹立《大明律例》的威信,常凌云又不得不這么做,早在他被萬歷帝任命為內閣首輔之前,蘇子揚就曾經告訴過他朱翊鈞不是個好皇帝,就算是輔佐了他他也成不了明君;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蘇子揚的話說的確實沒錯;此時此刻,常凌云心里頓時覺得,輔佐一個昏君比輔佐一個明君要艱難的多。正當他一臉惆悵之際,吳若云悄無聲息地從屋內走到他身邊問道
“凌云哥,你怎么了,有心事呀”
常凌云微微地把頭偏向吳若云淡淡地說
“對,沒錯”
“有心事的話不妨說給我聽聽,看看我能不能夠替你想想法子”
此時的常凌云正需要找一個人將他心中對萬歷帝的不滿給傾訴出來,于是他便把今天在公堂之上審理馬堂一案的經過,萬歷帝是如何在公堂之上阻止他處死馬堂的經過全都說給吳若云聽,說完之后他低下了頭沉默了片刻,發起了一陣牢騷
“我就想不明白,皇上為何不能為我大明朝千千萬萬個子民著想,居然為了一個自己寵愛的太監,至《大明律例》于不顧,也不考慮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輔佐一個昏君真是比登天還難呀”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吳若云立馬拉起常凌云的手臂說道
“凌云哥,你可不可以陪我一起去個地方,去了之后你自然就會明白的”
于是,常凌云便帶著吳若云乘上巨劍按照吳若云所指引的方向找到了北京城外的一片
樹林找到一棵雖然已經枯萎但是卻生長出新生樹枝和綠葉的枯樹。來到這兒之后,常凌云禁不住問道
“小琪,你帶我來這兒干什么?”
吳若云一邊摸著枯樹上長出的新生的樹枝一邊面帶微笑地常凌云說
“凌云哥,你看看這棵枯樹,這枯樹上長出的是什么?”
常凌云看了看那許多根新長出來的樹枝和那一片片綠色的樹葉回答說
“這不就是新長出來的樹枝和綠葉嗎?”
“那你能從中看出什么內容嗎?”
吳若云的問話讓常凌云徹底愣住了,他左看右看也沒能從這新生的樹枝和樹葉中看出什么名堂,不一會兒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腦門兒,實在是搞不懂吳若云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小琪,你到底想跟我說什么呀?”
吳若云便微微一笑問道
“凌云哥,你有沒有聽過一句成語叫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這句成語我懂”
常凌云說完,再看了一眼眼前這幾枝新生的樹葉也樹枝,恍然大悟道
“哦,你是在形容這些樹枝和樹葉是吧”
“我不僅只是在形容這些樹枝和樹葉,我是想通過這些來告訴你一個道理”
“是什么道理呀,小琪?”
“當今皇上昏庸無能就如同這棵枯樹,雖然看上去樹是死的是枯的,可是卻能生長出新生的樹葉和樹枝,而凌云哥你便是這枯樹上的嫩枝和嫩葉,只要不斷的生長便能把這枯樹變為一棵新樹。這和治理國家的道理是一樣的,皇上既然已經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就算是勸說他讓他勤于政務也無濟于事,既然無法改變當今的皇上,那就讓你手中的權力來繼續改變大明朝的命運吧;現在的大明經過你的一番治理,正在朝向我爹張居正在改革時期所創造輝煌的方向發展,而當今的太子朱常洛又是我的學生,我會好好教他將來如何能夠做一個受千萬個子民愛戴的好皇帝,而不是像他爹那樣的慵懶,將來他若是繼承帝業一定會勤于政務,愛惜人民,崇尚節儉,珍惜和繼承你為大明所創造的繁榮盛世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大明王朝,你又何苦為當今皇上的昏庸而煩惱呢”
聽完吳若云的話后,常凌云終于明白吳若云此次引他來這兒的目的,也終于明白了吳若云的良苦用心,他激動地握住吳若云的雙手心懷感激地說道
“小琪,謝謝你,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留給太子一個繁榮昌盛的大明”
而此時的吳若云則更想體驗一下剛才乘坐飛劍從天空中飛翔到這兒時候的快感
“凌云哥,你帶我到天空中多飛幾圈吧,飛幾圈之后我們再回到皇宮”
“好”
于是,常凌云便再次把他手中的凌云劍扔在空中直至變大,然后拉著吳若云的手飛上了巨劍,最后便乘坐著變大之后的凌云劍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飛翔,等到他們倆在天空中飛行了將近一兩個時辰左右之后才飛回到了皇宮內的住處。
從那以后,常凌云再也沒有管過萬歷皇帝的個人行為和習慣,更沒有干預萬歷帝在皇宮內的所作所為;他一心一意的治理著國家,下決心要留給太子一個繁榮富強的大明王朝,而太子朱常洛則在吳若云的輔導之下,刻苦努力的讀書,所學到知識和功課日有長進。沒有了常凌云的干涉,萬歷帝在后宮中玩的是更加盡興了,除了每日每夜在后宮中臨幸那些嬪妃之外,就是忙于請宮中的那些道士們煉丹,做著妄想使自己能夠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和常凌云之間的君臣關系更加疏遠;自從馬堂一案常凌云讓他在群臣的面前顏面掃地后,他便對常凌云懷恨在心,雖然他昏庸懶惰,但卻也明白事理,礙于常凌云將大明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國運便的是愈發的昌盛而且又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情面,他不好意思當面向常凌云表達心中的不滿,所以只能把心中的這口惡氣埋藏在心底,為了盡量不讓自己和常凌云見面使他和常凌云之間的君臣關系逐漸惡化從而影響大明的國運,他便將作為一個皇帝應該具備的除圣旨之外的所有權力全都交給了常凌云,自己則完全成為了大明王朝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此時的常凌云,已經開始實施將西方思想、科學和文化帶入中國并在中國民間進行廣泛宣傳和學習的教育革命計劃。在常凌云的支持下,利瑪竇用中文創作出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幾何原本》還繪制出全新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以及西方物理學、醫學和生物學作品;作品完成后,為了檢驗其創作的成果,利瑪竇便邀請常凌云親自觀閱他的這些作品;常凌云翻閱了一會兒《幾何原本》和其他幾本物理學和醫學的書籍,默讀了一會兒之后便輕輕地放了下去,這時候利瑪竇問道
“常大人,你認為我寫的這幾本書如何?如果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請大人明示”
聽完利瑪竇的話后,常凌云回答說
“你的這些書寫的很不錯,里頭有關你們西方的學術內容介紹的十分的詳細,只不過像你這樣的寫法我怕我們大明的讀書人未見能夠接受的了”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利瑪竇疑惑不解地問
“為什么?”
于是,常凌云便很有耐心地向他解釋道
“你們西方人創作的文體有些不太適應我們中國的讀書人,我們中國的讀書人一般喜歡讀一些像四書五經和論語那種結構的文體,不太喜歡看像你們西方人看似說話式的文體,如果你能夠用我們中國讀書人的創作方式寫這些作品的話那就會讓我們中國的讀書人能夠接受”
而常凌云的這句話讓利瑪竇心中有點犯難了,對于像他這么一個對初來咋到對中國的文化還不是很了解的外國人來說能夠學會中國的語言和別人進行溝通就已經很不錯的呢,又哪會用中國人的寫作風格進行創作呢。正當利瑪竇為此感到一籌莫展之際,他的腦子里突然間想到了一個人,于是他心頭一亮,對常凌云說道
“哎,對了,有個人可以幫我,這個人是我在南昌時候認識的名叫徐光啟,他就是位讀書人,我可以找他來幫忙”
而利瑪竇的這一席話讓常凌云的心里頓時興奮不已
“那太好了,你可以讓徐光啟將你的這些作品按照我們中國人創作的文體翻譯出來,你知道他現在在哪兒嗎?”
利瑪竇搖搖頭回答說
“不知道,自從上次他離開南昌進京趕考之后我便再也沒有見過他”
正在這時,皇宮里的一名負責報告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名單的考官前來報告,他將一份名單呈遞給了常凌云并說道
“大人,這是今年科舉進士及第名單請您過目”
常凌云接過名單打開一看,他興奮地發現,這張進士及第者名單上居然有徐光啟的名字,于是他高興地用手指著徐光啟的名字說道
“啊,徐光啟”
接著他向那名送名單的考官問道
“請問這上面的那個叫徐光啟的是哪里人?”
“報告大人,他是上海縣法華匯人”
聽到考官的報告后,利瑪竇心里頭激動而又興奮地說
“啊,這正是我要找的徐光啟,沒錯,就是他”
常凌云聽完利瑪竇的話后,高興地笑了一陣子說道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利瑪竇先生,你要找的人終于找到了”
說完,他向那名送名單的考官命令道
“快叫今科進士徐光啟到這兒來見我”
“是,大人”
于是,那名送名單的考官便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一個時辰過去之后,徐光啟在一名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常凌云的府邸,那名太監連忙拱起手臂向府內的常凌云喊道
“首輔大人,徐光啟帶到”
常凌云這個時候和利瑪竇一同走出了府邸,待那名引路的太監離開以后,利瑪竇連忙主動地牽著徐光啟的雙手激動地說道
“子先兄,想不到我竟然能在這兒再次遇見你,自南昌一別后我們已經有三年沒見了”
“是呀,是呀,我當年因為科舉考試失利從京城南下回故鄉順便想去南昌找你的時候,得知你也去了京城,想不到三年沒見你居然當了朝廷的禮部尚書了”
“哈哈,那得多虧內閣首輔常大人的開明,使我有幸能夠參與朝廷的禮部事宜,我們正計劃著讓中國的百姓能夠學習和接受我們西洋的科學知識還有文化,那樣的話我們西洋的傳教士就可以安安心心在中國這兒傳教了”
聽完利瑪竇的話后,徐光啟問道
“什么?你說你和常大人正在改革我大明的禮部事宜?”
“是的,徐先生”
常凌云拱起手臂對徐光啟說道
“我們要讓大明的百姓開始了解和接觸大明以外的世界,讓我大明朝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會落后于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次請你過來是因為有件事想請徐先生幫個忙”
“請問常大人,是什么事?”
“這事說來話長,請徐先生隨我倆一同進入府邸,待我慢慢向徐先生道來”
待徐光啟隨常凌云、利瑪竇兩人一同進入府內之后,在一間書房內,常凌云將利瑪竇創作的一些描述西方醫術、文化、科學、地理學、數學等書籍讓徐光啟一一過目,徐光啟看過利瑪竇的這些作品后,竟然與常凌云發表了相同的意見
“你的這些書寫的是不錯,不過你這文體嘛好像說話式的文體,這種寫法我們明朝的文人肯定是看得不太習慣的”
常凌云這時候對徐光啟說
“我之前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我想請徐先生幫忙將利瑪竇先生的這些作品翻譯成我們中國式的文體,這樣的話就會讓我們大明的讀書人能夠接受一些”
“嗯,常大人的提議不錯,既然是首輔大人的意見,我徐光啟定當義不容辭”
“好,既然徐先生也肯為改革我大明的禮部事宜效力,從今天開始我就任命你為禮部侍郎今后幫助禮部尚書利瑪竇先生掌管翰林院與國子監改革我大明的教育事業”
這時候的徐光啟連忙跪下身,拱起手臂激動地說道
“臣徐光啟定當全力以赴,輔佐內閣首輔大人完成這個計劃”
常凌云則連忙扶起跪在地上的徐光啟客氣地說道
“徐先生快快請起”
一周后,在徐光啟的幫助下,利瑪竇用適合于中國人閱讀的文體完成了一些關于西洋科學、文化、醫學、物理學、生物學還有航海知識等一系列書籍,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重新修撰的《幾何原本》利瑪竇在他的私人日記《中國扎記》中不無動情地寫道:徐光啟用清晰而優美的中國文字創造性地解決了翻譯中的術語問題從點、線、面到平行線、對角線到三角形、四邊形以至相似、相切等等。徐光啟創造的這些詞匯一直沿用至今對后世子孫對于數學的學習和應用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書籍完成之后,徐光啟和利瑪竇一同把常凌云請到了皇宮中負責裝訂和出版教育書籍的書院內想要讓常凌云親自檢驗其成果;徐光啟將一本他親自指導翻譯的得意之作《幾何原本》呈遞在常凌云面前說道
“內閣首輔大人,您看看我這本《幾何原本》這是下官花了很多心血創作出來的”
“哦,是嗎?里面可用了適合我們中國文人讀的創作文體”
“那是當然,您看看就會知道”
于是,常凌云當著利瑪竇和徐光啟的面,翻開了那本中國漢字版的《幾何原本》發現里頭果然是用中國的文體所創作的,再也不是利瑪竇創作的西洋風格的白話文文體,這讓他覺得十分的滿意;他看了一會兒之后放下書高興地說
“太好了,徐先生不愧為我大明第一進士,翻譯出來的東西果然不錯;好,好,我就拿你所翻譯出來的這些書,去教育我大明朝千千萬萬個思想開明的文人”
說完,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利瑪竇并對他說
“利瑪竇先生,你就用徐先生翻譯的這些書負責在翰林院和國子監講學,我大明朝的崛起和興盛就靠你們兩位了”
利瑪竇和徐光啟這時候一同拱起手臂異口同聲地對常凌云說道
“在下定當全力以赴,為大明之崛起而奮斗”
幾天后,當利瑪竇和徐光啟兩人共同出版的關于西洋學著作讓常凌云下令大量刊印,發放至民間個大書院后,很快便引起了思想開明的讀書人的興趣和注意,東林黨領袖顧憲成就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一方面,利瑪竇奉內閣首輔常凌云之命在翰林院為朝廷中禮部的大臣們講學時,遇上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你們中國人一直都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些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天是圓的地也是圓的,整個世界都是圓的”
利瑪竇講到這兒時,便轉動了一會兒擺在課桌上的一個地球儀然后接著說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叫地球,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之所以經常遇見白天和黑夜那是因為地球每天都在自轉,而太陽則一直照射著我們的地球,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在這里”
說著,他便用手指了指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無知的大臣打斷了利瑪竇的講課
“利瑪竇先生,我想問你一件事”
利瑪竇便客氣地說
“你有什么問題就盡管問,不用客氣”
“好吧,那我要問了;利瑪竇先生,你說我們大明在你指的那個位置,那我們現在也應該站在這塊位置,你既然說天和地都是圓的,就是你剛才說的地球;可為什么我卻感覺不到自己正在往海里面掉反而感覺我正直直的站著,你說地球是圓的那站在側面與下方的人該怎么辦,難道像壁虎爬在墻上那樣橫立壁行,或倒立懸掛在樓板之下?天下之水,高向低流,利瑪竇先生喜歡奇思妙想,你是否見過海水浮在壁上而不下淌,中國人都立在地球上,西洋人在地球的下方淹沒在水中,果真如此西洋只有魚鱉,那么利瑪竇先生就不是人了”
那名官員的話頓時引起了周圍的官員們一陣哄堂大笑,接著又有一名官員說道
“看來呀,還是我們中國的天圓地方之說比較實際,你們說是嗎?”
不一會兒,所有的官員全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是”
正在這時,徐光啟從課堂門外走了進來,對他們說道
“你們不要小看西洋的科學,西洋的科學比我們大明的科學更實際,更管用;你們這些通過考取功名來到這兒的儒生整天只知道以書本上的知識為主,從來不加以實際應用,我大明朝雖然疆域遼闊,但是你們又是從誰那里得知除了大明以外還有更大的一個世界,又是誰向你們解釋了為何天地之間會有晝夜之分呢,如果僅憑你們書本上的那些知識你們能明白那些道理嗎?沒有了利瑪竇先生帶來的知識,我們又何以能夠認識這個世界,有些虛無高蹈的學問反而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學一些實際的東西,學習一些能夠改變我們生活,起居發明和創造變得出有用一點的東西,你們整天閱讀那些《四書》《五經》能夠變得出什么樣的東西,整天遵從古人的智慧而不思變通,難道我們真的甘愿像現在這樣固步自封,落后于西洋嗎?所謂無用之用,萬用之基,從現在起你們要好好聽利瑪竇先生講課好好向利瑪竇先生學習,好讓我們大明不再落后于西洋諸國”
從那以后,負責管理禮部的一些大明官員便在禮部侍郎徐光啟的鼓勵下專心學習西洋的知識和文化,漸漸的他們的思想和意識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并且紛紛向常凌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關于文化改革的主張,其中一位名叫胡安的禮部官員向常凌云提議在民間大辦西式學堂吸納民間所有思想開明的讀書人士教授西洋知識,他的意見很快就被常凌云所采納,但是他認為這樣做還不夠,因為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那就是改革科舉制度。一個月后,常凌云便下令將西洋的航海知識和其它知識加入到科舉考試的題目中去,并且廢除《四書》《五經》將《四書》和《五經》的內容合并且還加入一些西方的文學著作整編成一部新的科考課程,常凌云給這部新整編出來的科考課程取名為《語文》并把它作為科舉考試的副題。而他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大明內部很多儒生出身的官員們強烈不滿,一位名叫楊斌的大明政治官員帶領其他幾位大臣來到后宮找到了萬歷皇帝,表達了他們心中對于常凌云改制科舉考試學科的強烈不滿
“皇上,內閣首輔常凌云擅自修改科舉考試項目,將《四書》和《五經》合為一體并且加入洋人的著作整編成名叫《語文》的科考副題并增設一些西洋知識,至我華夏儒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慣例于不顧偏偏要逼著我大明悻悻學子學習那些狗屁不通的西洋知識,微臣懇請皇上將常凌云革職查辦”
這時候,又有一位名叫肖俊的大明政治官員拱起手臂跪下身對萬歷帝說
“皇上,楊大人所言極是,常凌云毀我科舉制度的出題慣例,至祖宗禮法知識于不顧,求皇上下令將此人革職查辦,不能再任由他胡作非為”
接著,其他幾名官員也一異口同聲地隨聲附和道
“求皇上將常凌云革職查辦,以儆效尤”
聽完諸位大臣們的話后,萬歷帝沉默了一陣子,臉上露出一絲焦慮的表情;之前也說過,萬歷皇帝雖然昏庸,但卻是個很明白事理的皇帝,依照現在的情況,朝廷的大權已經全由常凌云一手把控,若是聽從他們幾個儒生大臣的意見而得罪了常凌云,那會對自己很不利,說不定常凌云某一天還會廢了自己提早擁立太子朱常洛繼承帝位,更何況常凌云盡心盡力地治理著國家,沒有犯過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朝廷之事,因為改革科舉考試題目上的事就要把這么一個忠于國家忠于朝廷的大臣革職查辦,這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你們還是讓朕想想吧,畢竟常凌云作為我大明的一代忠臣,盡心盡力輔佐朕治理著國家,我大明之所以能夠變的這么強盛這么富裕全都是因為常愛卿的功勞,他之所以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還是讓朕考慮幾天再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面對著萬歷皇帝的妥協退讓,楊斌和肖俊兩人則顯得有些固執,畢竟他們倆是儒家出身通過十年的寒窗苦讀才爬上這個位置,是四書五經和孔孟之道使他們實現了入朝為官的人生理想,對于他們而言,科舉制度是極為神圣的,所以容忍半點有違科舉制度教條的行為,對于常凌云對科舉制度的改革,他們倆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于是,肖俊拱起手臂繼續對萬歷帝說
“皇上,既然不能將常凌云革職查辦那就懇求皇上命令常凌云停止改革科舉制度”
這時,楊斌也說道
“皇上,肖大人說的是,科舉制度自隋文帝創建以來,考試科目可謂一塵不變,常凌云要改革科舉不讓讀書人學習四書五經和孔孟之道而去學習西洋人的那些狗屁不通的科學和知識,那完全就是對祖先的侮辱,請皇上下令讓常凌云停止改革科舉制度”
萬歷帝見實在是拗不過這兩位固執而又迂腐的儒生官員,無奈之下只好決定找常凌云問個究竟
“好吧,好吧,你們說的頭頭是道,朕說不過你們;過兩天朕就把常凌云叫過來問問究竟,你們幾個都下去吧,不要再來妨礙朕煉丹”
聽完皇上的話后,以肖俊和楊斌為首的儒生官員們全都拱起手臂齊聲高喊道
“是,微臣告退”
待他們推下去之后,萬歷帝搖了搖頭,很是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到了第二天的時候,錦衣衛督指揮使兼大內侍衛總管海寧便把這件事一字不漏的告訴給了常凌云;常凌云聽完海寧的匯報后,一點也不生氣,反而為肖俊和楊斌兩位大臣的迂腐感到好笑
“這兩個迂腐的儒生呀,讀了一輩子死書,我大明能有這樣迂腐的官員也無怪乎會落后于西洋;好吧,既然如此,我就讓他們倆見識一下西洋的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大人,這兩個人集結了許多反對您改制科舉的儒生在皇上面前彈劾您,恐怕會對您在科舉制度上的改革不利,依下官之見不如把他們全都革職然后逐出皇宮再任命一些思想開明的官僚來填補他們的位置”
“不,不,不,這樣做不好”
常凌云連忙搖了搖頭向海寧擺了擺手說道,說完之后常凌云說出了他的想法
“如果要是為了這件事把那幾位為朝廷效力那么多的儒生一下子全都趕出皇宮,那我豈不成了專制獨裁的奸臣?這個罪名我常凌云擔當不起,與其將他們逐出皇宮還不如讓他們全都加入我們的隊伍,這樣的話就更有利于我們的改革”
“可是那些迂腐的儒生們讀了一輩子死書只認同老祖宗傳下的一些知識,他們不可能會接受來自西洋學的知識,您讓他們加入我們的隊伍恐怕比登天還難”
“就算是比登天還難我也要試一試,你放心,我自有辦法”
一天過后,萬歷帝向常凌云下了一道口諭,要求常凌云速速趕赴乾清宮去見他;可常凌云這一次偏偏沒有按照預定的時辰趕赴乾清宮,而是和利瑪竇、徐光啟、海寧三人加上他身邊的幾個宮廷侍衛抬著幾樣用紅布包裹著的西洋物品進了乾清宮,讓萬歷皇帝足足等了半個時辰;見到常凌云這么晚才來,萬歷帝氣憤地對他說
“常凌云,朕召你速速趕赴乾清宮來見朕,你卻讓朕足足等了你半個時辰,竟然敢如此藐視朕的旨意,該當何罪?”
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常凌云拱起手臂對萬歷帝說道
“微臣因為在家忙著把利瑪竇先生的這些西洋玩意兒抬到宮中所以在趕赴的途中有些耽誤,還望皇上恕罪”
“好了,好了,朕不怪你;不過朕想不明白你帶那么多的西洋玩意兒干什么?”
“回皇上,微臣聽說朝廷之中有以肖俊、楊斌為首的兩名官員在皇上面前彈劾我,我想皇上今日召我來乾清宮就是為了此事吧”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萬歷帝回答道
“是,沒錯;他們就在這兒”
這時候,有兩名身穿藍色官服帶著一頂烏紗帽的官員分別自我介紹道
“我就是肖俊”
“我就是楊斌”
介紹過之后,肖俊說
“我聽說內閣首輔大人要改制科舉,本來下官對這件事是不反對的,可是常大人卻要將西洋的亂七八糟的毫無用處的東西帶到科舉考題中去,而且把《四書》和《五經》還有西洋著作合并成《語文》作為科舉考題的副科至祖先禮法于不顧,就算是大人要責罰下官,下官也絕不能容忍內閣首輔大人胡作非為”
楊斌這時候接著肖俊的話說
“對,沒錯。我們中華自古以來就是天朝上國,我們中華的科技向來是天下第一,根本就不需要向番邦學習,可內閣首輔大人居然要我中華的讀書人去學習蠻夷之邦的下等文化,下官斷然不可接受”
這時候,萬歷帝抬起右臂指了指常凌云說道
“常愛卿,朕今天找你就是想讓你講出你改制科舉制度的原因,你若是有什么原因就盡管說,朕為你做主”
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常凌云彎下腰拱手說道
“微臣謝過皇上”
說完,他立即把臉轉向肖俊和楊斌對他們倆說
“肖大人,楊大人,你們倆都是儒生出身,通過誦讀《四書》《五經》才能有機會入朝為官,你們反對我我非常的理解,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西洋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正在日益崛起,他們的船能夠航行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把一個弱小的國家摧垮,而他們之所以非常強大是因為航海技術的發達;現在的世界已經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國都在進入了發展和改良的腳步,我們唯有學習西洋的知識和文化才不會落后于西洋落后于世界,現在的西洋在科學技術上,思想文化上都領先于世界,如果我們大明再這么一味的固步自封,以天朝上國自居,總有一天西洋的堅船利炮將會轟開我們中華的大門”
而肖俊卻并沒有把常凌云的話聽進去,他走到常凌云跟前憤怒地注視著常凌云的雙眼罵道
“簡直一派胡言,我們中華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華,中華自古以來就是發達國家,根本就不可能落后于世界,更不需要向番邦學習”
“我想問一下肖大人,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你有沒有見過除中華以外的世界”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肖俊用他作為儒生所學到的一些十分片面的地理知識回答了常凌云的提問
“我們中華向來有天圓地方之說,這個世界是以我們中華為中心的世界,只有我們大明才是世界唯一的大國,這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地理知識典籍,容不得半點懷疑”
聽完肖俊的話后,常凌云大笑一聲說道
“哈哈哈,簡直是井底之蛙,目光短淺”
肖俊聽到這話后,立即氣憤地說
“你……你說什么?”
“我說你目光短淺呀,肖大人;既然你這么沒見識的話我便讓你看一看真正的世界地圖”
說完,他向利瑪竇命令道
“利瑪竇先生,快把你繪制的那幅《坤輿萬國圖》拿來給肖大人瞧瞧”
“是”
于是,利瑪竇立馬扯開了紅布,拿出他繪制的那幅《坤輿萬國圖》走到肖俊面前并在他眼前慢慢展開,等到地圖完全展開之后,常凌云便在地圖上向肖俊指出了大明帝國所在地,又在地圖上
“這兒便是我大明所在地,北面便是一直盤踞在北方的蒙古,這里就是我大明的藩屬國朝鮮,朝鮮的東面就是日本;現在倭寇入侵朝鮮之戰尚未平息,我大明將士仍然在幫助朝鮮抵御倭寇的入侵,如果我大明能夠訓練一支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樣強大的水師,然后率領這支水師從朝鮮南面進攻占領濟州島和釜山封鎖對馬島海峽切段倭寇的援兵,我們便可幫助朝鮮打敗倭寇并結束這場戰爭。另外,利瑪竇先生的家在歐洲的一個名叫意大利的小國,離著我們大明有一萬多公里”
當萬歷帝聽到這兒的時候,心里感覺一陣驚訝,于是便問利瑪竇
“利瑪竇先生,你的國家離著我大明那么遠,那你又是怎樣從你們國家到達我們這兒的?”
“回皇上,我是乘著船經過大西洋和印度洋然后經由印度到達廣東,進入中國的”
“哦,是嗎?但是朕就奇怪了,你們國家離著我大明那么遠,你又為何要走海路到我們這兒來,何不走絲綢之路尋求捷徑經西域到達我大明境內呢”
“回皇上,您有所不知,絲綢之路已經被奧斯曼帝國切段,所以我們歐洲人便開始通過海路與你們亞洲取得聯系;在我們歐洲沿海一部分國家,幾乎都有一支駛向世界的艦隊,我們的艦隊駛向了世界各國的每一片角落,從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到麥哲倫環游世界之旅,世界各國都已經進入航海時代;皇上,我認為常凌云剛才說的對,大明需要組建一支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樣的龐大艦隊然后和我們歐洲為伍共同開發海洋,并在海洋地區建立一塊屬于自己的殖民地,在殖民地那兒掙取更多白銀和黃金,那么大明一定會成為征服世界的霸主”
可遺憾的是,利瑪竇的話并沒有激起萬歷帝多少興趣,因為他根本就不關心政治上的事,只需要一心一意地煉丹尋求長生不老守好祖先打下的這片江山就行了
“朕不想做世界的霸主,我大明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在海外建立什么殖民地,朕只要一心一意為老祖宗守好我大明的江山就行了,別人的土地朕一點也不稀罕。好了,你們還是和肖俊和楊斌這兩位愛卿繼續聊吧”
無奈之下,利瑪竇只好微微地搖了搖頭,并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看完這幅《坤輿萬國圖》后肖俊的思想稍虛的有點轉變,他很驚訝地說道
“我讀這么多年書竟然還不知道世界有這么大,看來西洋人的知識真的是很了不起呀,居然知道這么多的位置”
可是楊斌卻依舊是那樣的迂腐和固執,他微微一笑,斜著眼看了一會兒地圖冷冷地說
“哼,不就是一張破圖嗎?西洋人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世界是不是真是這個樣子的還不知道呢”
聽到這話后,利瑪竇連忙反駁道
“這是我們西洋人經過周密的計算和航海測量的事實精心繪制出來的,并不是靠想象力”
這時候,常凌云給楊斌開了一個冷玩笑
“楊大人,你要是不愿意相信呢,你可以乘著船去世界走一圈,看看世界是不是這個樣子的,看看是你所學到的天圓地方學準確,還是利瑪竇畫的這張圖準確”
楊斌聽完這話后,立馬便低下頭沉默不語。于是,常凌云又問肖俊
“肖大人,你再過來看看我帶來的這些西洋玩意兒,隨便讓你手下的這些彈劾過我的官吏都來看看,開一開你們的眼界”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肖俊帶著他手下的幾名彈劾過常凌云的大臣們紛紛上前,擺弄起常凌云和利瑪竇、徐光啟三人帶來的西洋玩意兒;肖俊拿了一塊兒直尺和三角板還有量角器問道
“請問這三樣是什么東西?”
徐光啟便向他解釋道
“這是西洋數學要用上的東西,通過它能夠很準確的測量出建筑物的高度”
聽完徐光啟的話后,肖俊繼續問道
“可否準確測量紫禁城城墻的高度?”
聽完肖俊的問話后,利瑪竇回答道
“當然可以,我可以向肖大人保證,不出半個時辰即可測出紫禁城城樓的高度”
“你說的話可是真的?”
肖俊一臉疑惑地看著利瑪竇的眼睛,似乎對利瑪竇先生的回答有些不大相信;為了讓這群只讀死書的書呆子大臣對西洋科學徹底地心悅誠服,常凌云決定安排一場中國傳統數學與西洋數學之間的對決
“肖大人若是不信的話,我明天就讓肖大人開開眼界”
說完之后,常凌云拱起手臂對萬歷帝說
“皇上,微臣明天會在紫禁城城樓下安排一場中國傳統數學與西洋數學的比試,如果皇上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和肖大人他們一同見識一下”
“哦,是嗎?朕也很想瞧瞧西洋的數學是什么樣子的,既然這樣的話朕明天就隨你一同前去”
到了晚上的時候,常凌云便和吳若云一塊兒安心地站在庭院內偎依在一塊兒手握著手說起了他們倆之間的事
“今天終于能和心愛的人一塊兒欣賞今天的美麗夜色了,平時因為朝中的大事很少有時間能夠陪你,小琪,你不會怪我吧”
吳若云躺在常凌云的懷里,抬起頭仰望著今晚那美麗的夜空面帶微笑的說
“我知道你平時因為忙于處理朝廷中的大事而顧不上陪我,我不會怪你的,可今晚你卻抽空陪我觀看今晚的夜色,我知道凌云哥心里其實是有我的”
說到這兒之后,吳若云心里便想起了一件事
“凌云哥,我們什么時候可以成親?”
“快了,快了,現在大明在我的治理之下,開始慢慢走向繁榮富強,如果照現在的這個速度發展的話。再過三年,大明差不多就會再次迎來它的又一個鼎盛時期,而我則完成了替祖宗守好大明江山的夙愿,到那個時候我會培植手下的大臣延續我的改革然后再向皇上請辭,最后再與你成親做一對快樂的神仙眷侶”
“三年的時光對于我來說有些漫長,可是我愿意這樣等下去,因為我知道凌云哥心里只有我一個人”
“說的沒錯小琪,我常凌云一生一世只愛你一個”
說到這兒時,常凌云心里也想起了一件事
“對了,小琪,太子在你這兒學習的怎么樣,他可是大明未來的皇上,關系著大明將來的國運,所以你一定要把他教好“
“放心吧凌云哥,太子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將來必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好皇帝”
“小琪,你平時教太子讀的是一些什么書?”
“我一般就是教他一些《四書》呀《五經》呀,還有一些我爹之前教過當今皇上所讀的一些知識和內容”
聽完吳若云的話后,常凌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道
“你讓太子讀的都是一些沒有用的書,你像這樣教太子,太子肯定會讓你教成一個書呆子的”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吳若云輕輕離開常凌云的懷抱心中很是困惑地看著常凌云的眼睛說道
“凌云哥,你說什么呢?這些書都是我們讀書人所要讀到的書籍呀,你怎么說它沒用呢”
于是,常凌云便向吳若云解釋道
“我認為除了一些講述仁義道德的書之外,其他的書根本就沒有必要讀”
說完之后,他便轉過身背對著吳若云繼續說道
“《四書》和《五經》雖然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最為寶貴的教育知識,可是這只能讓我們中國人的知識與思想永遠停留在封建統治的王權之下而達不到一種新的高度,你知道為何西洋人的科學和知識會超越我們嗎?那是因為新航道的開辟,使西洋人不得不面對世界并且走出世界拓展視野,所以他們才會比我們先進。若不是遇上利瑪竇先生,我至今還蒙在鼓里,若是我們大明的學子還是一味的學習著老祖宗的東西而不思變通拓展視野,我們大明就要一直落后于西洋諸國了”
說完之后,常凌云轉過身認真地注視吳若云的眼睛,看到吳若云此時正一臉茫然地看著他,似乎還沒有完全明白常凌云剛才對于大明落后于西洋諸國為何如此的哀嘆;她身為一個女子,雖不怎么關心國家大事,但是在她心里卻有一個直覺,這個直覺便是不管常凌云說過什么話,在她眼里永遠是正確的。
次日上午,在紫禁城城門腳下,正在展開一場東方和西方測量紫禁城城墻高度的數學的比賽,這場比試既是大明和西方之間技術與文明上的較量也是一個舊的時代過去和一個新時代到來的交替與碰撞,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比試的成敗決定著這個王朝前進與倒退的命運,是閉關鎖國蔑視西洋文明依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還是對外開放跟上新時代的腳步接受西方科技與思想發展成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就在利瑪竇與花榮這場比試的一念之間。花榮是大明傳統數學的代表人物,他自幼熟讀儒學對于外來的文化同樣抱有一種不認同、懷疑和排斥的態度,中華文明畢竟遙遙領先世界數千年,在那些固步自封從來不愿意接受和了解外部世界的迂腐儒生們眼里,西洋的科技和文化根本就是蠻夷之邦的小小計量,怎么有資格可以和我中華帝國恩澤于世界的高超科技和文明技術相提并論。半個時辰后,比賽正式開始,常凌云這時便開始宣布比賽規則
“今天的這場比賽是我們中華傳統數學和西洋數學的一場比賽,這場比賽不以測量紫禁城城墻高度的準確為標準,比賽的關鍵在于測量過程中所用時辰的長短,利瑪竇測量城墻之左,花榮測量城墻之右,如果哪一方用時較短并且能夠準確的測量城墻的高度哪一方便可勝出,你們都記住了嗎?”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利瑪竇和花榮兩人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記住了”
接著,常凌云轉過身面向萬歷帝拱起手對萬歷帝說道
“皇上,您可以下召宣布比賽正式開始了”
于是,萬歷皇帝便坐在龍椅上下召
“朕宣布,比賽正式開始”
隨著萬歷帝的一聲詔令,銅鑼聲瞬間響起,花榮看了一眼站在他對面的利瑪竇,眼神間充滿著極度的蔑視,然后頭也不回的轉過身心里暗暗嘀咕道:你這個西洋毛子,竟然不自量力想挑戰我大明科技,今天我定要你輸的心服口服;而利瑪竇則朝著紫禁城城墻另一個方向一聲不響的走了過去。正在這時,吳若云帶著太子朱常洛從午門內走了出來,當太子朱常洛見到父親萬歷帝后,心里特別高興,他立馬奔到萬歷帝龍椅跟前說道
“兒臣給父王請安”
而萬歷帝也非常疼愛他的這個孩子,盡管他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其他的孩子,但朱常洛在他的心中永遠是第一。
“常洛免禮,你為何要到這兒來?”
“是吳老師帶我來這兒的,而且兒臣很想親眼見識一下西洋的科技”
“好吧,常洛你坐在為父的身邊,和為父一起觀看這場比賽”
說完,萬歷帝便在他做的那張龍椅上讓出了一個位置讓朱常洛坐了下來,眼神中流露出父與子之間的骨肉親情。等到朱常洛坐到萬歷帝身邊后,萬歷帝問道
“吳老師來了嗎?”
“她來了,就在那兒呢”
萬歷帝順著太子朱常洛用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見一位身穿綠色絲衣披著黑色秀發的美麗女子朝著萬歷帝眼前的方向慢慢走來,當她走到萬歷帝坐著的龍椅跟前的時候,連忙跪下身給萬歷帝行禮道
“民女吳若云參見皇上”
“吳先生不必多禮”
當吳若云抬起頭時,立刻被吳若云那如同仙女般的氣質與美貌再度吸引,這是他第四次見到吳若云,更是第四次得見吳若云的美麗容顏,前三次簡短而又倉促的會面礙于她是內閣首輔大臣的女人讓萬歷帝的腦海中未能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這一次的會面卻讓萬歷帝把她的樣貌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一向見色起意的他便不顧君臣之間倫理道德的底線立即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得到這個女人;當萬歷帝在心底暗暗發下重誓之后,便立即向他手下的一名太監命令道
“來人啦,給吳先生賜坐”
“是”
當吳若云坐下去之后,她便拱起手臂對萬歷帝說
“民女謝過皇上”
“吳先生不必多禮,既然你是太子的老師,就用不著稱呼自己為民女了,感謝吳老師這幾年來對太子的專心輔導,他日常洛代替朕的位置成為一國之君后,朕一定會囑咐他不要忘記你的恩情”
“皇上言重了,若云只想隨我未來夫君共同效忠皇上效忠大明,不敢奢求什么回報,只求太子將來能夠成為我大明賢明的君王就已經足夠了”
“哈哈哈,吳先生對我大明的忠心朕一定會記在心里”
說到這兒,萬歷帝突然間想到了一個問題
“吳先生,是你讓常洛來到這兒的嗎?”
“是的,皇上,太子今日想要親眼見識一下利瑪竇先生的西洋學,所以我便帶他到這兒來了”
“哦,原來是這樣”
此時,利瑪竇和花榮兩人的比試正在進行之中;花榮采取的是中華傳統的測量高度之法,只見他往城墻的上方拋出一個鉤子,當鉤子鉤住城墻上的垛子之后,他便用力的爬了上去一邊爬一邊在城墻上畫線在畫線的過程中還拿出一把大尺在畫出的線條上測量,這種測量方式又費時又費力,看得利瑪竇是一直不停的搖頭;而利瑪竇的測量方法看上去有些怪異他讓他的助手徐光啟從城墻上拋一條長長的繩索,然后他在城墻下拉住繩索的另一端往城墻相反的方向奔跑,等到確認繩索與地面呈六十度角的時候便停住了腳步,然后便在他站著的方向作了個記號,接著便用一塊二米長的普通木棍測量出記號與城墻之間的距離,等到準確測量出記號和城墻間的距離之后,便做出了周密的計算,過了一會兒,利瑪竇很快便計算出了城墻高度的答案;于是他便向常凌云報告道
“我算出來了,紫禁城城墻的高度是三十八米”
而在他報出答案之后,花榮卻還在繼續一邊爬一邊費力的測量城墻的高度;而利瑪竇的測量速度讓常凌云瞬間感到不可思議
“你說什么?你已經測出城墻的高度啦”
“是的,沒錯,城墻的高度是三十八米,不會錯的”
利瑪竇胸有成竹的回答道,但是常凌云卻對利瑪竇的測量持懷疑的態度
“你的速度是快了點兒,但是答案是不是正確的還要等花榮測量完之后再說”
半個時辰之后,花榮經過一番精心的測量后,也得出了城墻高度為三十八米的答案;當一名侍衛把標準答案亮在觀眾們面前時,在場的包括皇上和太子在內的所有人全部都驚呆了,原來正確的答案真的是三十八米,按照比賽的規定,利瑪竇測量的用時過短,所以這場比賽的勝出者是利瑪竇。勝利后的利瑪竇心里一陣狂喜,他高興地舉起手臂慶賀著這場比賽的勝利;西洋的幾何學最終戰勝了落后的中國傳統數學,決定大明命運的時刻終于到了;看到利瑪竇的勝利后,肖俊心里已經徹底地被西洋的先進數學給折服,他連忙跑到利瑪竇身邊問道
“利瑪竇先生,你為何可以如此快速地測出紫禁城城墻的高度?”
利瑪竇面帶笑容的回答說
“這是我們西洋的幾何學,你們中國要想進步就必須要學習我們西洋的幾何”
聽完這話后,肖俊感嘆了一句說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真是大呀”
說完后,他立馬拱起手臂跪拜在萬歷帝面前說道
“皇上,西洋數學如此厲害微臣不敢再對常大人的改革有反對之心,常大人是對的,我們大明只有學習西洋才能進步,我們都錯了”
接著,楊斌所帶領的幾名儒生們也全都跪拜在肖俊身旁齊聲說道
“皇上,常大人這樣做是對的,我等愿意支持常大人的改革振興大明,效忠皇上”
接著,在紫禁城的午門外傳來了一陣大聲的呼喊
“振興大明,效忠皇上”
而此時的萬歷帝,便高興的大聲笑了起來
“哈哈哈,好,你們個個都是朕的忠臣,朕一定會好好獎賞你們的”
說完,萬歷帝又對常凌云說
“常愛卿,以后我大明的所有事物全都由你一個人說了算,你乃我大明之擎天柱,朕信的過你”
常凌云這時候連忙拱起手臂回答說
“常凌云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厚望,盡心盡力效忠大明,重振朝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著,其他所有大臣們太監們和侍衛們全都跪倒在萬歷帝面前齊聲呼喊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候的萬歷帝變得是愈發的高興了,他一邊笑一邊對跪拜在他面前的所有人說道
“哈哈哈,好,好,好”
從那以后,常凌云便盡心盡力地進行著他在教育上和文化上自上而下改革,使得大明內外的所有讀書人在學習中國傳統儒學知識的同時徹底吸納和接受了西洋學知識,肖俊和楊斌兩位大臣的加入更是讓大明內部過多的知識分子唯西洋學術馬首是瞻,在大明內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西方知識和文化的浪潮;隨著《語文》學科的問世和誕生再加上科舉制度的改革,使得大明朝千千萬萬個讀書人,都把西方物理學、幾何學、地理學、生物學、農業學、醫學視為科舉考試的必修課程,讓大明涌現出大批以研究西洋學知識為專業的天文學家、農學家、西醫學家等等,讓明朝在貿易上,經濟上,農業上等各行各業的發展有了顯著提高,資本主義萌芽正在逐步形成,這一時期被后世的歷史學家稱之為西學東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