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閣首輔常凌云推行的科舉制度改革和教育事業西化改革后不久。一個名叫顧憲成的人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京城內,利瑪竇和徐光啟兩人在常凌云的支持下共同創辦的一所用利瑪竇的名字命名的講授西洋學知識的著名高等學府——利瑪竇大學堂。這便是后來清末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的前身,這所學堂代表著科舉考生們十年寒窗苦讀后的最高成就,其地位僅次于國子監,雖然創辦的時間只有六個月,但卻為大明吸收了眾多有能力為國家效力的優秀人才。考入這所學堂的讀書人以東林黨人居多,當中還包括東林黨的領袖顧憲成。
東林黨乃明朝江南士大夫為代表的改革派份子,他們提倡開放言路,治國廉明,振興政治利弊,革除朝野積弊;而常凌云自成為萬歷朝內閣首輔以來以仁治國,使得大明朝國力上升,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受到東林黨人的高度贊揚和評價,對于他那次在宮廷內堅決執行《大明律例》親自審理貪官馬堂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剛正不阿,更是讓東林黨人視為提倡廉政治國事跡中的代表。而顧憲成便是抱有一顆對常凌云崇拜的心,考入了利瑪竇大學堂,想有機會能夠面見這位偉大的忠臣。
而此時的常凌云已經組建好了一支由雇傭的西班牙、荷蘭、葡萄牙三國艦隊組成的一支戰斗能力較強武器裝備精良的大明無敵水師;此時的他正遠在山東,檢閱著這支即將開赴朝鮮半島封鎖對馬海峽想要盡快結束這場打了七年之久的朝鮮戰爭。為了組建這支水師,常凌云從國庫中撥出了大約五百萬兩白銀,艦隊上的水手們有的來自中國有的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但負責打仗的士兵們全部都是中國人而艦長們全都來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但艦隊的指揮官卻是一個名叫鄧子龍的中國人。鄧子龍乃明朝一員老將,留著如雪一樣白的長須,白發在他的雙肩處如瀑布一般自然的飄逸,手里握著鋼盔,穿著一身金黃色的明光鎧甲,氣宇不凡,威風凜凜,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依然膽色過人,保持著年輕時驍勇善戰、不畏生死、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雄風更是不簡當年,他早年曾經在福建、沿海一代追隨戚繼光抗倭,萬歷十一年,任云南永昌衛參將,率兵激戰攀枝花陣斬引緬甸軍入境的木邦部罕虔,升副總兵。而如今,他被常凌云任命為大明無敵艦隊總指揮派往朝鮮半島幫助附庸國朝鮮趕走日本侵略者。在即將從山東煙臺起航,登上指揮船上之前,常凌云正以大明內閣首輔的身份為他送行
“鄧將軍,我任命你為我大明無敵艦隊總指揮,是因為你曾經為我大明立下赫赫戰功且又熟悉海戰,我大明很少有你這樣的人才;這支水師是朝廷所花費的心血,你一定要好好利用”
鄧子龍將軍聽完常凌云的話后,連忙帶上頭盔然后拱起手臂對常凌云回答道
“首輔大人你放心,鄧子龍一定率領水師擊潰倭寇,幫助朝鮮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老將軍,請保重”
這時候的鄧子龍沒有再說什么,他拱起手臂以一個軍人的身份向常凌云行完一個大禮,禮畢后便登上了指揮船然后抽出佩劍挺直腰桿將劍頭指向天空命令道
“傳令各艦,起錨揚帆”
伴隨著鄧子龍將軍的一聲號令,大明無敵水師艦隊上的信號兵全都打起了起錨揚帆的信號旗,接著所有戰艦上全都升起了寫著代表大明戰艦的“明字”白帆在風力的作用下擺成整齊而又有序的陣型,浩浩蕩蕩離開了山東煙臺的港口。離開了山東后,常凌云很快便回到了京城,回到京城后就開始整理在利瑪竇學堂入讀的一些入學考生的名單和資料,當他收到一份關于顧憲成的資料時,立馬對這個人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因為資料中提到這個人是東林黨的領袖,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考入利瑪竇學堂,除了《語文》以外,關于西洋學的一些學科都考得不錯;于是,常凌云便向他身旁的利瑪竇學堂管理學生檔案的主要負責人問道
“這個叫顧憲成的人成績很不錯呀,我覺得他有潛力為國效力,他在這兒是來修什么的?”
管理學生檔案的主要負責人便是楊斌,在那場代表大明和西洋測量紫禁城城墻高度的比賽中親眼見證利瑪竇用西洋幾何學戰勝中國傳統數學的代表花榮后,便從心底上徹底接納了西洋學知識,決心全心全力地為常凌云引進西洋學知識的改革事業效力,成為了利瑪竇學堂管理學習資料和學生檔案的負責人;楊斌拱起手臂向常凌云回答道
“回稟大人,此人乃江蘇無錫人氏,是東林黨領袖,他來這兒是專修吏部,負責為我大明招攬人才”
“我看他的西洋幾何學,地理學,航海學,物理學都考得不錯,可見這個人是個全才;我隨你一起去一趟利瑪竇學堂,我想見見他”
“是,大人”
過了一會兒,常凌云便乘著馬車隨楊斌一起出了皇宮把車停在了利瑪竇學堂的大門口;此時,在利瑪竇學堂的寢室內,顧憲成正一本正經地讀著在利瑪竇學堂選修的書籍,而常凌云和楊斌則站在他入住的寢室的門口,當楊斌正準備喊他的時候卻被常凌云制止住了,常凌云在楊斌的耳邊悄悄告訴他說
“噓,不要出聲,等他讀完之后我再進去”
這時候的顧憲成讀書讀的是越發的起勁,當他拿著書站起身,面向門外的時候忽然間發現常凌云正站在門外,于是他慌忙的放下他手中的書籍,然后跪下身匆忙行禮道
“拜見內閣首輔大人,不知大人親自駕臨寒舍,還望恕罪”
于是常凌云趕忙上前扶住跪在地上的人顧憲成并笑著對他說
“顧先生,快快請起”
顧憲成站起身以后,常凌云對楊斌說
“楊大人,你先回避一下我有話想跟顧先生單獨談談”
“是,下官告退”
待楊斌拱起手離開后,顧憲成將一杯倒滿水的茶獻給常凌云說道
“首輔大人,請用茶”
之后,常凌云便和顧憲成一同坐了下來,品完一口茶之后,常凌云便與顧憲成兩人聊了起來
“顧先生,我看過你的資料,你的入學考試各科成績都考的不錯,西洋幾何學、航海學都考了滿分,可見你是我大明的全才,我深感敬佩所以決定親自見見你”
“首輔大人太客氣了,學生同樣仰慕大人已久,所以才考入這利瑪竇學堂,然后入朝為官和首輔大人您共同治理大明江山”
聽完顧憲成的話后,常凌云深表敬意地對他說
“顧先生果然有理想,有抱負,實在讓人敬佩不已,能得到顧先生這樣的人才,我常凌云求之不得呢”
“首輔大人太客氣了,能夠輔佐首輔大人是學生的榮幸”
“我聽說顧先生是東林黨領袖,曾經在江蘇無錫一代當過教書先生,向你的學生們提倡開放言路,治國廉明的一些正確主張,敢于直言批評當今的朝政,那先生認為在我治理下的大明有何前景?”
“首輔大人竟然敢于接受批評,讓學生深感欣慰,至于前景嘛,我還無法估計,我只曉得在首輔大人治理下的大明現在是繁榮鼎盛,國泰民安,大人上次嚴守《大明律例》連皇上的面子都不給果斷地處決了馬堂這個貪官,令學生是萬分敬佩。這樣下去,我大明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只不過當今的皇上卻不能像首輔大人那樣開明,如果首輔大人有哪一天不能再輔佐皇上治理大明那該怎么辦?”
聽完顧憲成的話后,常凌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他心想:我總有一天會離開人界回到仙界,當今皇上如此昏庸,沒有我的輔佐,大明江山在他的掌控下能否保持現在的繁榮和鼎盛呢。不過他又想到了當今的太子朱常洛,于是便對顧憲成說
“這個先生不必擔心,當今太子學識淵博思想很是開明,他將來若是繼承皇位,大明何愁不能保持盛世”
但是,顧憲成的下一句話卻把常凌云駁得是啞口無言
“那太子將來做了皇帝,他的兒子繼承皇位以后,你又能保證他的兒子是否會是個明君呢”
“這個…這個嘛,我也不知道,難道顧先生有何高見?”
“高見嘛,不敢當,我認為要想讓大明保持現在的繁榮和昌盛那就只有一個辦法”
“是什么辦法?”
“那就是設立一個固定的制度限制皇上的權力,讓皇上不能做出有損國家之事;當年太祖皇上廢除丞相制度,將丞相的權力全都攬在了皇上身上,這種做法看似解決了帝王與丞相之間在權力上的矛盾,可這樣做卻讓一些無心治理天下的皇上把國家弄得一塌糊涂,若是能夠建立一個與丞相權力一樣的制度來限制皇權,或許會讓國家永遠保持繁榮鼎盛”
“先生是說,恢復丞相?”
顧憲成聽完常凌云的話后搖搖頭否定道
“不,不,不,恢復丞相制度難免會讓一些奸惡的丞相獨攬朝政以致改朝換代,使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隋朝末年的奸臣宇文化及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丞相制度其實也不是一個好的制度”
“那先生說,需要怎樣?”
“我認為需要建立一種憲法來約束皇上的權力,讓一些開明的大臣們永遠掌控著國家大權,而那些大臣則由大明的百姓們和錦衣衛進行監督,由百姓來決定大臣的人選,這樣不僅可以讓皇上做不出有損國家的事,而且也避免了大臣獨攬朝政企圖改朝換代的現象可謂兩全其美”
聽完顧憲成的話后,常凌云眼前一亮,覺得顧憲成說的這一制度很是合理,于是便贊美道
“咦,對呀,這個制度聽起來很是合理,請問先生這個制度叫什么名字?”
“這個制度叫君主立憲制,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啊;這是我多年來想出的一個讓大明永遠保持在開明大臣治理下的法子,可是一旦實施便要損害皇族大臣的利益”
“這個君主立憲制聽起來還是挺不錯的,不管會不會損害皇族大臣的利益,但至少可以試一試看看先生提出的這個制度是否可行”
“首輔大人果然開明,如果我大明若是能夠世世代代出一個像首輔大人這樣的忠臣,我大明必定會一統萬世”
顧憲成用的這一招激將法很快便激起了常凌云心中決心要改革大明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的信念和決心,他將帶著這份信念和決心將明朝的政治改革進行到底
“好,我一定會讓大明實現君主立憲制”
說到這兒時,他又想到了顧憲成在利瑪竇學堂這兒選修的學科于是便問道
“顧先生,我看您不僅《語文》學的好,而且對于西洋知識也比較精通,既然如此那先生為何還要選擇吏部,而不去選修西洋專業的學科造福于人”
顧憲成便回答說
“因為吏部主要是管人事的,可以為朝廷招攬一批人才,培養他們的忠君愛國之心,這樣的話我大明就可以吸納更多人才為國效力”
“顧先生真是深明大義,不吝惜自己是國家的人才,反而愿意為我大明招攬其他的人才實在是讓人欽佩”
“首輔大人過獎了,為大明效力,顧憲成義不容辭”
“好,好,待你畢業之后我一定會提拔你,你提出的君主立憲制我會記下的”
說完,兩人便共同品了一口桌子上的茶;再來看看正在教太子讀書的吳若云,此時的吳若云正在為太子朱常洛講授西洋學知識,而太子此時此刻正在耐心的聽。上次的那場測量紫禁城高度的比賽,讓正在與父親一起坐在龍椅上一同觀看的他對西洋學知識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利瑪竇只用了差不多還不到四分之一時辰的時間就準確測出了紫禁城的高度,這讓他多多少少對于西洋學的知識產生了一點崇拜之情。
“今天我給你講講麥哲倫的故事”
“老師,請問麥哲倫是誰呀?”
“麥哲倫是西洋的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他率領著他的船隊從他家鄉出發一直向西航行穿越了整個地球,最后便從東面回到了他的祖國,向世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
“老師,那麥哲倫后來怎么樣了?”
“麥哲倫在率領他的船隊經過呂宋島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沒有和他的船隊一起返回他的祖國”
“死的好可惜喲”
“雖然死的很可惜,但是他卻用自己的經歷和行動為我們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事實;其實做皇帝也是一樣的,將來你若做了皇帝用你自己的治國材能向大明的百姓證實你是一個好皇帝,那么你也會像麥哲倫一樣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你也可以和他一樣名留青史”
“老師,你說我能行嗎?”
“你一定能行的,只要你從現在開始認認真真跟老師學習,將來做一個好皇帝,你就會有名垂青史的那一天”
“嗯,老師,從現在起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做個好皇帝”
“嗯,我相信你”
吳若云說完,溫柔的撫摸了一會兒朱常洛的頭;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萬歷帝早已悄無聲息地從教室大門外走到了他們兩人的面前,當太子朱常洛與吳若云兩人見到萬歷帝之后,連忙匆匆跪下身向萬歷帝行禮道
“孩兒拜見父皇”
“吳若云拜見皇上”
萬歷帝面帶微笑地抬起手臂說道
“你們兩人都起來吧”
“謝皇上”
“謝父皇”
等到他們倆都起來之后,萬歷帝對太子說道
“常洛,你今天跟吳老師學到些什么呀?”
“父皇,吳老師今天給孩兒講了麥哲倫的故事,孩兒以后會像麥哲倫一樣名垂青史”
萬歷帝對麥哲倫可沒有那么多的興趣,因為他今天是為吳若云而來
“常洛,父皇今天有事想和吳老師談談,你先回東宮去明天再和吳老師上課”
“是,父皇,兒臣告退”
萬歷帝這時候輕輕撫摸了一會兒太子的頭部說道
“好,你去吧”
等到太子朱常洛離開教室之后,吳若云低下頭輕聲地向萬歷帝問道
“皇上,您找我有何事?”
“抬起頭讓朕瞧瞧”
遵照萬歷帝的旨意,吳若云緩緩的把頭抬了起來;當吳若云把頭抬起來之后,萬歷帝再一次認真欣賞了一番吳若云的美貌,果然美如天仙貌似神仙下凡
“啊,果然生的如此艷麗”
說完之后,萬歷帝摸了一會兒自己的鼻子吞吞吐吐了一會兒然后接著說道
“朕今日想讓你陪朕去御花園走走,順便和你談一談太子學習上的事,不知吳先生有沒有這個雅興”
吳若云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吞吞吐吐地說
“好,好吧”
盡管她心里頭有一百個不愿意,但是一想到這是皇上的旨意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即便心里頭有一百個不愿意也必須要給皇上這個面子。萬歷帝見吳若云答應了之后,高興地說
“太好了,吳先生請吧”
過了一會兒,萬歷帝和吳若云兩人正漫步在御花園里的花叢之間,花兒開放時的華貴與艷麗搭配著吳若云那貌若天仙般的美貌讓此時的吳若云看上去就像是位百花仙子;讓此時的萬歷皇帝著實是對她著了迷;在與萬歷帝一同行走的過程中吳若云始終一言不發,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和萬歷帝說些什么,而萬歷帝這時主動找她說道
“吳先生,你覺得朕的御花園這兒美不美?”
吳若云低著頭羞答答的回答說
“美,美”
“吳先生生的貌若天仙,這些花見了你之后都會覺得瞬間黯然失色”
“皇上太過獎了”
“哎,吳先生不要太謙虛了,你的容顏是朕在這世上見過的最美麗的容顏”
“別開玩笑了皇上,我怎么能比得上皇上在宮中擁有的那么多嬪妃呢”
“那些嬪妃們全都是庸脂俗粉,哪能比得過吳先生的萬分之一”
萬歷帝說完,突然間拉著吳若云的手,讓吳若云瞬間感覺一陣吃驚;然后他看著吳若云的臉接著說
“來,朕帶你去看一看御花園那兒的池塘”
說完,他便拉著吳若云的手往池塘那兒奔去,在與萬歷帝一同奔跑的過程中吳若云的手被萬歷帝就這樣給牽著卻從他的手心當中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反而覺得很不自在,那是因為她的心里始終只裝的下常凌云一個人所以在別人的手中永遠也感受不了在與常凌云一塊兒乘著凌云寶劍手牽著手在天空中翱翔時候握在一起時的快樂與溫暖;到達池塘邊的時候,萬歷帝便主動放開了吳若云的手說道
“這是朕在御花園這兒養的金魚,你看,多美呀”
“是呀,這些魚看上去肥肥大大的,足以可見陛下養這些魚一定是用心良苦”
“吳先生果然天資聰穎,一想就知道,朕把國家大事都交給常愛卿處理了,所以朕在閑著的時候就喜歡在這池塘邊喂魚,你認為朕的魚喂的怎么樣?”
“皇上把魚喂的這么肥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可見皇上是一個能做事的人,倘若皇上若能夠把心思放在治理國家大事上,皇上也一樣會做的很好”
聽完這話后,萬歷帝的臉色立馬就變了,不過此時此刻的吳若云并沒有看到他的臉;萬歷帝在她身后緩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說道
“朕把國家大事交給常愛卿處理朕真的很放心,你看在常愛卿治理下的大明現在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們不知道過得有多么的好”
聽完這話后,吳若云回過頭面對著萬歷帝接著說道
“可是那些都不是皇上的功勞,那些畢竟是大臣的功勞,大臣們的功勞只能保得住大明幾年的盛世,若是皇上能夠做到勤于政事不依賴于任何大臣,并向子孫后代們發揚勤政為民的精神,大明必定能夠萬世一統”
這話說的讓萬歷帝內心感到一陣羞愧,他急忙岔開話題說道
“好了,好了,別說這個了,朕不想聽,你還是隨朕到牡丹園那兒去看看吧”
到了牡丹園之后,看著那開的十分艷麗又散發著陣陣芳香的牡丹,吳若云像個第一次見過新鮮事物的小孩子一般天真而又活潑的說道
“哇,這些牡丹開的可真艷呀”
“對,沒錯,這些牡丹雖然顯得是那么的雍容華貴,但是吳先生在這兒卻讓她們不得不放下那高貴的氣質”
這時候的吳若云害羞而又謙虛的說道
“皇上,您又在開玩笑了”
“朕沒有開玩笑,朕跟你說的是真心話;吳先生,朕有個請求,不知吳先生能否答應”
“皇上,您說
于是,萬歷帝態度認真的說出了他的請求
“朕想和你做個朋友你看行嗎?”
既然皇上開了金口,那么他說的話便是圣旨,自己根本就沒有拒絕的余地;因為她覺得假如自己拒絕皇上的美意,那樣子做會有損皇上威嚴
“好的,皇上,既然皇上開了金口,那么若云就只好答應了”
但是,萬歷帝并不滿足于自己和吳若云之間簡簡單單的君臣關系,他還想使自己和吳若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近一步
“哎,在這里不要當我是皇上,你就當我是朋友就行了,朕在這皇宮內一個朋友也沒有心里悶得慌”
“好,那從現在開始朕不是皇上,你可以直接叫我朱翊鈞,我就叫你若云吧”
“那怎么行呢?皇上的名字是不可以隨便叫的,這不是逼我犯欺君之罪嗎?”
“怎么不行呀,朕說行就行,既然你當朕是朋友就應該叫朕的名字,大不了朕恕你無罪就是了”
吳若云見萬歷帝執意要自己叫他的名字,又不好推卻皇上想要與她成為朋友的一番美意便只好點頭答應了皇上的請求
“好吧”
“嗯,這就對了嘛”
不一會兒,萬歷帝摘下一朵牡丹放在吳若云的手里說道
“若云,這朵牡丹花送給你,牡丹花有幸因你而生色不少,希望你能像這朵花兒一樣永遠能陪在朕的身邊”
吳若云接過牡丹之后,很快就變得沉默不語,她終于知道萬歷皇帝這樣做的真正用意;萬歷帝見她突然間沉默之后便對她說
“若云,你怎么了?為何不說話了”
吳若云這時候認真抬起頭,看著萬歷帝的眼睛輕聲說道
“皇上的心意若云心領了,多謝皇上對若云的厚愛,但是若云心里只有凌云哥一個人,這輩子除了他之外誰都不會愛;皇上,若云告辭”
說完,她把花還給了萬歷帝然后頭也不回的離開御花園,只留下萬歷帝一人仍然站在牡丹園那兒發呆。
三個月后,從大明東部的朝鮮半島那兒傳來了大明無敵水師總指揮謝嘯天將軍率領明朝無敵水師大敗日軍徹底結束朝鮮戰爭的消息,但遺憾的是鄧子龍將軍卻在露梁海戰中陣亡。早在兩個月前,鄧子龍率領大明無敵水師奉內閣首輔常凌云之命成功封鎖住對馬島海峽之后便率領明軍迅速占領釜山,擊潰了從對馬島海峽東面馳援的日軍艦隊,接著便以釜山為基地由南向北占領了日軍登陸朝鮮半島南部的所有港口徹底切斷了日軍入侵朝鮮時的補給線路,此時的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鄧子龍率領明軍登陸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長的日軍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高橋統增、宗義智、寺澤廣高等部。鄧子龍年逾七十,仍然意氣風發,率三巨艦向日軍進攻,并自為前鋒,與日軍決戰。戰斗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日軍死傷無數。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于鄧子龍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龍無路可退,壯烈犧牲。鄧子龍犧牲后,其副將謝嘯天繼續指揮著大明無敵水師同日軍戰斗,將最后一批日軍主力給圍困在半島之上,陸軍大將陳璘則乘勝追擊配合大明無敵水師殲滅了朝鮮半島上的最后一股日軍力量,謝嘯天則率領無敵水師驅逐出所有侵犯朝鮮的日軍艦隊,然后率領艦隊逼近日本本土;謝嘯天這時候派遣艦船上的一名使者給豐臣秀吉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勒令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下令停止侵朝戰爭不然的話大明無敵水師將會進攻日本本土,明朝政府便會直接對日宣戰;收到這封信后,豐臣秀吉無奈之下只好同意停止侵朝戰爭并宣布永世不再進犯朝鮮,不久后他便郁郁而終;至此,相持了七年之久的萬歷朝鮮戰爭終于落下帷幕。結束了朝鮮戰爭后,大明無敵水師便迅速的從釜山使向天津大沽口,凱旋而歸。而在京城內,常凌云早已得知鄧子龍在朝鮮戰爭中陣亡的消息。
此時的他在正坐在皇宮內辦公室中的一把木椅子上,右手正攥著大明無敵水師總指揮官謝嘯天派人送來的一封信,左手手肘擱在辦工桌上襯著頭部,臉上露出一副悲傷的表情。鄧子龍的死讓他內心深處感到一陣悲傷,想起自己在幾個月前還親自送別鄧子龍將軍登上指揮戰艦開赴朝鮮戰場,卻沒想到那一次的會面竟然成為他們倆永恒的訣別。鄧子龍將軍功高蓋世,雖然已年過古稀但依然心系國家安危,為了報效國家甘愿舍棄自己本該安度余生享受清福的晚年,為了國家的利益義不容辭、挺身而出,此等英雄氣概實在讓人欽佩。想到這兒時,常凌云便心血來潮,拿起擺在他桌上的毛筆蘸上一點兒墨水提筆寫下“忠烈將軍”四個大字。
正在這時,進來傳達萬歷皇帝命令的錦衣衛都指揮使海寧走進來打招呼道
“報告內閣首輔大人,謝嘯天將軍帶著十幾個倭寇俘虜凱旋而歸,皇上已下令在午門外舉行受俘儀式邀請內閣首輔大人您一塊兒過去參加”
“知道了,我一會兒就過去”
“是”
當海寧正要離開的時候,常凌云卻在他背后叫住了他
“慢著”
海寧這時便回過頭,拱手回復道
“大人,請問還有什么事?”
常凌云牽起他剛用毛筆寫上“忠烈將軍”四個大字的白紙遞給了海寧,對他說道
“你把這個拿去,傳達我的命令;鄧子龍將軍壯烈殉國,乃我大明朝忠烈,追封鄧子龍將軍為忠烈將軍,興建廟宇塑像以供后人瞻仰膜拜”
“是,大人”
過了一會兒,常凌云終于趕上了萬歷帝的受俘儀式,在儀式即將開始之前,萬歷帝高興地對常凌云說道
“常愛卿呀,你真乃我大明的全能忠臣呀,不僅幫朕治理好了國家,而且還替朕趕跑了盤踞在我附屬國朝鮮多年來的倭寇,你為我大明解除了這一禍患,真是功不可沒呀,朕不知該如何感謝你”
常凌云拱起手回復道
“微臣不要什么感謝,也不要什么獎勵,微臣只是希望能夠盡心盡力輔佐皇上保衛大明江山,來完成先祖常遇春生前要求后世子孫效忠大明的遺愿。而如今,微臣已經為大明創造了盛世,使得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又為大明擺平了倭寇之亂,現在應該是微臣回到仙界的時候了”
聽完這話后,萬歷帝的心便開始緊張了起來;但他不是為常凌云這樣緊張,而是為了吳若云,因為常凌云一走吳若云必然也會跟著他一起走,這樣的話嗜色如命的萬歷帝就再也見不到吳若云這位天姿國色的美女了
“常愛卿真的要回去?”
而常凌云的下一句話讓萬歷帝的心是徹底平靜了下來
“不是的皇上,微臣會在人界再呆一段日子,因為微臣有件事必須得完成,不完成這件事微臣不會放心的就這樣離開人界”
萬歷帝這時候長噓一口氣問道
“是什么事,說來讓朕聽聽”
“君主立憲制”
“何為君主立憲制?”
“這個微臣待會兒再向皇上解釋,現在獻俘儀式就要開始了,還是等皇上舉行完獻俘儀式后微臣再詳細為皇上解釋”
“好吧”
萬歷帝便暫時的放下了這份好奇之心決定先按照常凌云所說的,舉行完即將開始的獻俘儀式之后再來詳細詢問君主立憲之事。
受俘禮是最能顯揚朝廷聲威的一項典禮,規模壯觀,儀仗龐大;受俘禮一般都被安排在皇宮的正南門舉行,從午門到承天門外布滿了皇帝的儀仗,包括法駕鹵簿、丹陛鹵簿、仗馬、步輦、玉輅、寶象、樂隊。此時的萬歷帝已身著龍袞,從宮中登輦而出,午門上鐘聲長鳴。被俘虜的幾名侵朝戰爭中的倭寇此時已被明朝的官兵用一條白色的絲巾系住脖頸,命令他們匍匐在地。禮官和兵部官按照禮儀程序向萬歷帝進獻俘囚,俘囚們的命運已經完全掌握在萬歷皇帝的手里。在午門樓下,兵部官員率領將校,引戰俘下跪。新任命的兵部尚書吳鳴報告道:獻俘!鼓樂大作,禮炮轟鳴。諸官肅立,慶賀勝利。典禮官齊紅珍說道:行禮!于是,便把那些日本俘虜牽過來,讓他們跪伏在地。當萬歷帝隨常凌云還有幾位大臣們全都登上午門的城門樓上時,兵部官員楊浩拱起手臂向站在城門樓上的萬歷帝上奏道:“奉旨平定朝鮮之役,所獲倭兵俘囚,謹獻陛下,請旨。”萬歷帝對著站在午門下所有負責押送俘虜的明朝官吏和士兵們大喊道
“拿去”
站在萬歷帝身邊最近的常凌云和一位勛臣高聲接傳萬歷帝的這句話,然后是四位大臣高聲接傳
“拿去”
依次是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接傳,最后是謝嘯天將軍等三百六十人齊聲高喊
“拿去”
聲音轟如雷鳴,響徹云霄。不一會兒,那些日本戰俘全部都被押往刑部,聽候刑部官員發落。獻俘儀式結束后,常凌云跟隨萬歷帝一塊兒來到了御花園,在一座涼亭那兒坐了下來。待兩人坐下來之后,一位宮女給萬歷帝和常凌云分別斟上了一杯梨花酒,然后便退了下去
“這梨花酒香甜可口味道挺不錯的,是用朕這御花園內的梨花釀造的,你嘗嘗”
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常凌云便和萬歷帝一同飲下一杯梨花酒,飲完酒之后。常凌云說道
“嗯,這酒真清甜,非常不錯”
“哈哈哈,朕就說嘛,這酒是朕親自釀造的,味道錯不了”
說完之后,萬歷帝問道
“常愛卿,今天跟朕參加過獻俘儀式可又何感想?”
“這獻俘儀式壯觀的景象可謂空前絕后,讓微臣著實大開眼界”
“哈哈,常愛卿應該是第一次見過獻俘儀式吧”
“沒錯,正是”
“這獻俘儀式朕之前已經舉行過三次了,今天這是第四次,常愛卿來朝做官不過六年,對宮中的事物自然知之甚少”
說到這兒時,萬歷帝想起了之前常凌云和他談論過的君主立憲制
“常愛卿,你可否跟朕解釋一下什么叫君主立憲制嗎?”
“當然可以,不過皇上聽了之后千萬不要生氣”
“好,朕絕不生氣,常愛卿請講”
有了這樣一個前提條件之后,常凌云便放心大膽的為萬歷帝詳細解釋了君主立憲制的大致內容
“所謂君主立憲就是給皇上設立一個由開明大臣所組成的一個專門輔佐皇上的權力機關,制定一套憲法與皇上分擔一部分權力來治理國家;不過這樣做得要限制皇上您的一部分權力”
聽完這句話后,萬歷帝便誤以為常凌云想造反,沒有顧及他之前對常凌云的承諾,站起身勃然大怒道
“想要和朕平分權力,常凌云你好大的膽,難道你想謀朝篡位造反不成”
而常凌云則非常鎮定的回答說
“皇上請息怒,微臣乃大明開國忠臣之后,一心一意輔佐大明,絕不敢做出謀朝篡位這樣大逆不道之事,如果做了就對不起微臣的祖先”
聽完常凌云的話后,萬歷帝很快便淡定的坐了下來,他仔細的想了又想覺得常凌云說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他若是反的話,以他現在的權力早就反了,何必要等到現在;又想想他這六年來為朝廷盡心盡力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絕不像是一個企圖謀朝篡位的奸臣的所作所為。于是便靜下心來輕聲問道
“朕相信你是忠心的,只是朕剛才有點想不通你為何說要限制朕的權力,既然你一心一意想要輔佐朕,那為何又要限制朕的權力呢”
“那是因為皇上還不了解君主立憲制的意義是什么,皇上現在雖然把朝廷的大事交由微臣處理,但這樣做只是在委托,制度上依然實行的是君主專政;而君主立憲制則不需要皇上您把權力委托給微臣而是直接與皇上分擔一部分權力,六部的職務和名稱保持不變,大臣的人選由百姓來決定,決定下來之后由皇上您來任命。君主立憲制的意義在于為朝廷制定一套完整的憲法制度,用這套憲法制度來掌握國家政權,這樣做就不需要皇上您親自參政,可使我大明永遠施行開明的君主制度,而皇上在不想參與朝政的時候可以統而不治,可謂兩全其美”
萬歷帝聽完常凌云的話后,在頭腦里仔細分析了一會兒,然后點了點頭對于君主立憲制的提議表示贊同
“嗯,你的這個提議不錯,君主立憲制確實為朕減少了治國上的麻煩。朕其實心里知道,朕確實對治理國家沒有什么興趣,所以才把朝廷的政務全都交付于你,而你也沒有讓朕失望將我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讓我大明的百姓過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朕也想過,你遲早有一天會離開朕的身邊返回仙界,假如你走了以后就沒有人替朕治理這個國家朕還真的不知該應該怎么辦,所以你就替朕想出了君主立憲制這樣一個制度,常愛卿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皇上,其實這套制度不是微臣想出來的”
“哦,是嗎?既然不是你常愛卿那又會是誰呢?”
“是一個叫顧憲成的學生想出來的,他現在在利瑪竇大學堂學習”
萬歷帝聽完常凌云的話后,立馬便龍顏大悅,稱贊道
“這個人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有機會就向朕引薦,朕要見見他”
當萬歷帝把話說到這兒時,只見御花園內有位身穿利瑪竇大學堂學生制服手持折扇的書生在一名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涼亭前拱手行禮道
“學生參見陛下,參見首輔大臣”
萬歷帝這時候抬起手臂,高興地說道
“哈哈哈,免禮,免禮,你就是剛才常愛卿所說的顧先生吧”
“對,學生顧憲成有事想找首輔大人商議,聽說首輔大臣在御花園這兒跟皇上在一起學生就趕到御花園這兒來了”
“哈哈哈,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呀,朕剛剛和常愛卿提到過你,來,請坐,請坐”
萬歷帝說完,用手指了指涼亭內的一個空著的石凳示意顧憲成坐下
“謝陛下賜坐”
等到顧憲成坐下去之后,萬歷帝又隨手給顧憲成倒了一杯梨花酒說
“來,品嘗一下朕用御花園內梨花釀造的梨花酒”
顧憲成連忙拱起手臂感激地說道
“皇上竟然親自給學生賜酒,學生真是受寵若驚”
“顧先生不必客氣,你有話就對常愛卿說吧,朕不會礙事兒的”
常凌云聽完萬歷帝的話后對顧憲成鼓勵道
“你有話就跟我說吧,皇上很開明的,你就把你今天想要找我說的話說出來不要緊”
“好吧,那我就說吧”
于是,顧憲成就把他想找常凌云商談的事給說了出來
“我今天來找首輔大人您是想說說關于君主立憲之事,既然皇上在旁邊那我就直接跟皇上說”
聽完這話后,萬歷帝笑著說道
“呵呵,常愛卿已經跟朕說了,朕聽了之后覺得這套制度比較合理,利用憲法來管理掌握國家政權實乃明智之舉啊可以讓朕統而不治不必為處理朝政之事擔心,假如朕的后世之孫也像朕這樣無心處理國事便可以依靠君主立憲制的憲法治理國家,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皇上的開明讓學生敬佩,但君主立憲制遠沒有皇上想象的那樣簡單,實行君主立憲制首先要廢除朝廷內部所有舊的制度,摒棄一切專制制度,取消王公大臣的所有特權;皇上,您愿意接受嗎?”
“也包括朕嗎?”
“是的,皇上;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有皇上能夠以身作則主動取消特權才能讓身邊的人王公大臣們一塊兒取消特權”
“顧先生,您說的那些特權主要是指哪些特權”
“就是凌駕于憲法之上用私人的利益侵犯百姓的利益這就是特權,憲法之下君臣之間應當平等,皇上只有與大臣一同遵守憲法方能實行君主立憲制”
“那朕的私人生活算不算特權呢”
“這個應該不算特權,皇上有皇上的生活,這個不應該干預,只要皇上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就不算特權”
萬歷帝聽完顧憲成的話后,高興地說
“這樣做就好辦了,朕從來沒有想過要侵犯百姓的利益,而且也無心國事,只要能讓朕在宮中享樂就夠了,國家大事交給你們去處理,朕也不會干預,至于是否會損害王公大臣的利益那是他們的事與朕無關,反正朕已經受夠他們老管著朕,讓他們吃一點苦頭也是應該,你們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顧憲成見實行君主立憲制一事竟然和皇上談論得如此順利,一股成就感霎時間涌上心頭,有了萬歷皇帝的支持,君主立憲制的推行和實施就可以大功告成了;于是,顧憲成雙手托起萬歷帝剛才為他倒的那杯梨花酒面帶微笑地為萬歷帝敬道
“皇上英明,皇上英明呀,想不到皇上竟然能如此的明白事理,我大明若是能實行君主立憲制必定能夠威震天下,讓四海各國誠服于中華,為了大明未來的興盛我要敬皇上一杯”
萬歷帝聽完顧憲成的話后,也同樣舉起了酒杯并笑著對他說
“顧先生真乃我大明最了不起的政治家,這一杯應該是朕敬你才對,為我大明效忠的那顆忠誠之心干杯”
這時候,坐在一旁一直在聽他們講話的常凌云也舉起了酒杯說道
“為了大明的興盛,干杯”
“干杯”
“干杯”
當他們三個人每人各自托起的一杯梨花酒一同下肚之后,在御花園的涼亭四周傳來了一陣開懷暢飲一番之后的爽朗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