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金殿分封武侍郎</br> ??太極宮門口。</br> ??皇帝面無表情的走出宮來,眼角似乎還有淚痕,剛剛皇帝來見太上皇,父子難得會一起聊了許久。</br> ??李淵說他已經想好了,過完年就搬去弘義宮,那里也挺好,太極宮太大了,他住的有些孤獨。</br> ??而且皇帝總不能一直住東宮,不合適。</br> ??李世民抱著太上皇的大腿,說他就住東宮,讓太上皇繼續住太極宮,還說長孫無忌是自作主張,根本不是他的意思。</br> ??好一番父慈子孝。</br> ??李淵說李孝常李幼良等狼子野心,該殺,他老了,也絕不會還有什么其它不該有的想法。</br> ??還說皇帝繼位以來,干的比他預計的還要好,梁師都、苑君璋最后兩反王也已經或降或誅,東西突厥的頡利可汗、統葉護可汗都向大唐和好,看到如今大唐國力日強,他很欣慰,也徹底放下心來。</br> ??如今只想彈彈琵琶唱唱曲而已。</br> ??但最終皇帝還是懇請李淵繼續住在太極宮,李淵最后則提出讓皇帝派人把弘義宮修一修,稍加擴建后他還是要搬過去的。</br> ??離開太極宮,李世民想到太上皇渾身酒氣,衣衫不整的樣,他老了,不再是那個十年前無比睿智的唐公,他也慫了,徹底的認輸了。</br> ??去年六月初四日宮變后,他到海池拜見父親,李淵當時還喊著要殺他。可現在已經徹底接受現實了,連太極宮也要讓出來了。</br> ??“陛下!”</br> ??長孫無忌等四名宰相站在階下恭迎。</br> ??李世民抬手擦拭了下眼角淚痕,然后整理下衣袍,打起精神來。</br> ??那個雄心萬丈的皇帝又回來了。</br> ??這一刻,太極宮門前的皇帝越發偉岸,也越發自信了。</br> ??“回宮。”</br> ??回到東宮。</br> ??“左衛將軍長平郡公張亮、夏州都督翼國公武懷玉覲見!”</br> ??“左衛大將軍齊國公秦瓊覲見!”</br> ??·······</br> ??黃門侍郎王珪、中書侍郎溫彥博、大理寺卿戴胄、吏部侍郎楊師道等也陸續召入殿中。</br> ??左仆射裴寂、蕭瑀,御史大夫、吏部尚書杜淹,三人也來了。</br> ??杜淹銷瘦的厲害,一直咳嗽,皇帝特讓內侍取來一件貂裘給他披著。</br> ??一眾臣子跪坐殿中。</br> ??長孫無忌先出列,他自請辭相。</br> ??然后裴寂也站出來辭相,蕭瑀、杜淹都出來辭相。</br> ??長孫無忌的理由,大家也清楚,長孫安業參與李孝常他們謀反案中,本來是十惡不赦必殺的,但現在皇帝特免其死,只定了個長流嶺南,但長孫無忌是他異母弟,這宰相肯定無法再當。</br> ??跟長孫無忌關系向來不睦的杜淹、王珪都是直接奏請罷長孫無忌相職。</br> ??這也是杜淹最后一次上奏了,他自己也辭相,因為病的太嚴重,皇帝特意讓武懷玉去給他看診,確實病入膏肓了。</br> ??他還挺年輕的,可惜了,這拜相還不到一年。</br> ??今天的裴寂顯得格外的落寞,也找了一堆理由辭相,而且還請致仕歸鄉養老。</br> ??皇帝在殿中踱步許久。</br> ??然后緩緩開口。</br> ??“張亮、武懷玉平亂誅賊有功,</br> ??特晉封長平郡公張亮鄅國公、晉階金紫光祿大夫,授光祿卿,加真封二百戶,通前共六百戶。”</br> ??皇帝話音一落,張亮激動上前,拜伏在地,泣聲謝恩。</br> ??原來實封四百戶的張亮,在一眾實封功臣里爵位卻僅是長平郡開國公,雖說他是皇帝心腹,潛邸舊臣,但比侯君集他們的封賞差的多。</br> ??主要還是因為張亮雖被李世民評價擅長民政,但在開國之初更重軍功,偏偏張亮打仗不行,當初從瓦崗投唐后,接連吃敗仗,連地盤都保不住,后來也不得不轉做后勤這塊,甚至最后為李世民專門從事情報這塊。</br> ??雖說搞地下情報立功不少,當初被李元吉逮捕百般刑訊也是死扛,可這種比較不好拿到臺面上,也只能委屈做個郡公,實封也才四百。</br> ??如今終于晉封國公,張亮激動的滿面脹紅。</br> ??“亂賊李孝常家財賞賜于你。”</br> ??“臣謝陛下洪恩。”</br> ??張亮磕頭,地磚上磕的砰砰響,額頭都磕青紫了。</br> ??皇帝目光望向武懷玉。</br> ??“武懷玉加左領軍大將軍,授雍州治中,加刑部侍郎檢校太子右衛率,加真封二百戶,通前共六百戶,加散將軍號冠軍將軍。</br> ??亂賊王君廓家產、人口,皆賜于你。”</br> ??武懷玉比張亮要淡定的多,聽到這個封賞出列謝恩領旨,這個封賞有些出乎意料,他也沒做多少事。</br> ??六扇門確實盯這事一年多,做了許多工作,可武懷玉除了先前誅羅藝時,出過一些力,后來重心都是在朔方那邊。</br> ??這次跑沙苑一趟,純粹就是撿功勞。</br> ??皇帝卻還是把這功勞算了他一筆,給的賞賜很豐厚,僅是王君廓家產,就足夠驚人了。</br> ??皇帝對自己心腹還真是向來大方豪爽。</br> ??借著這機會,皇帝也對朝堂人事進行了一輪大調整。</br> ??“皇三子李恪,改封蜀王,拜益州大都督。”</br> ??“皇四子李泰,改封魏王,拜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br> ??“皇五子李祐,改封燕王,拜幽州都督。”</br> ??皇六弟趙王李元景改封荊王,由雍州牧改封安州大都督,原安州大都督高士廉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br> ??皇七弟魯王李元昌,改封漢王,封雍州牧。</br> ??淮安王李神通長子膠東縣公李道彥,授相州大都督。</br> ??遂安縣公李壽,授交州都督。</br> ??“齊國公秦瓊。”</br> ??“臣在。”秦瓊出列。</br> ??李世民望著這老伙計,看著他現在恢復的不錯,也很欣慰,終于下定決心,“秦瓊拜兵部尚書,</br> ??參預政事。”</br> ??今天廷議的都是重臣,但還是很驚訝。</br> ??兵部尚書這一直是杜如晦兼著,秦瓊由左衛大將軍升兵部尚書,倒也說的過去,畢竟以前秦王府第一大將嘛,但后面加參預政事四字,那就是入政事堂為相啊。</br> ??本以為李靖由安州大都督升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有可能出將入相,誰想到秦瓊后來居上先拜相。</br> ??秦瓊也很意外。</br> ??他當殿請辭。</br> ??“陛下,臣只是一武夫,沖鋒陷陣臣不敢說比人差,當年戰場之上,敵軍敢有在陛下面前炫耀人馬武力的,臣必斬其馬下。但擔任兵部尚書,臣自認不夠格,更沒資格入政事堂參預朝政,請陛下收回成命。”</br> ??可皇帝已經考慮好了。</br> ??“朕相信你有這個能力,之前一直是如晦兼任大司馬,但他也分身乏術,你是朕的老伙計,得給朕分憂。”</br> ??皇帝不僅讓秦瓊以左衛大將軍銜加兵部尚書,還讓他總監東宮兵馬,并參預政事拜相。</br> ??皇帝召手。</br> ??參預政事的大印,還有一頂特制的三梁進德冠也捧上來。</br> ??這冠仿皇帝自已設計的翼善冠,以鎏金銅葉做骨架,皮革張形,外面再貼一層皮革縷空蔓草花飾,頂部三道鎏金銅梁,兩側各三對中空鎏金我花趺,制作精巧,</br> ??這種進德冠,比進賢冠還顯身份,每一頂都是皇帝特別賜出,現在能擁有進德冠的臣子可沒幾個,都是宰輔重臣或皇帝心腹。</br> ??任秦瓊再三請辭,皇帝都不許,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br> ??“中書侍郎溫彥博,改授御史大夫,兼太子左庶子,仍代理中書侍郎事務,加參預政事,進爵虞國公。”</br> ??“黃門侍郎王珪,檢校侍中,兼太子右庶子,進爵永寧郡公。”</br> ??右仆射蕭瑀,被人彈劾私通書信于亡隋皇后,皇帝罷其相位,命他為太子少傅,不再參預政事,這是他在貞觀朝的第二次罷相了。</br> ??裴寂免去左仆射之職,仍保留司空銜,也不再參預朝政,皇帝沒批準他回鄉,仍讓他在長安。</br> ??杜淹因病去相,安心在家休養。</br> ??長孫無忌去相,晉階開府儀同三司,不再參預朝政。</br> ??駙馬楊師道升吏部尚書。</br> ??原交州都督李大亮改授太府卿,</br> ??劉師立則恢復其襄武郡開國公爵和千戶真封,并起復為檢校岷州都督。</br> ??劉政會恢復官爵,改封渝國公,賜真封三百戶,授洪州都督。</br> ??任城王李道宗改封江夏王,授晉州刺史。</br> ??懷玉靜靜聽著。</br> ??確實變動很大。</br> ??裴寂、蕭瑀、杜淹、長孫無忌,一下子罷四相。</br> ??而秦瓊、溫彥博、王珪三人拜相。</br> ??房玄齡改封左仆射,杜如晦改封右仆射,王珪檢校侍中,魏征以尚書左丞守秘書監參預朝政。</br> ??朝中七位宰相。</br> ??民部尚書裴矩專任太子少詹事,由大理寺卿戴胄接任民部尚書。</br> ??楊師道升吏部尚書,這兩人并沒加參預朝政銜。</br> ??武懷玉自己是雍州治中兼刑部侍郎,免去了夏州都督之職,他現在這官職,實際就是雍州司馬,換成以后就是京兆少尹。</br> ??當然現在雍州牧由李元景換成李元昌,但這位皇七弟才九歲,只是遙領而已,而雍州別駕也空缺著,所以懷玉現在實際成了首都市長。</br> ??張亮是光祿卿,也還是六扇門老大,懷玉則是老二。</br> ??李世民這次調整有個很大特點,就是現在朝廷對都督府在進行大調整,裁并了不少都督府,同時有意把大都督府削權,這次直接讓皇子和皇弟們遙領大都督之職,而讓大臣出任長史實際主持事務。</br> ??這些八九歲,七八歲的皇弟、皇子們,也就是掛個名好聽而已,但真正主持都督府事務的官員,只有個長史職,這樣他們對都督府的控制力就要差很多。</br> ??武懷玉也沒想到自己這個夏州都督才當了幾個月,結果一進京就回不去了。</br> ??七位宰相,只有三個是直接宰相銜,其它四個都是以加銜拜相,這樣做以三高官官外的他職,尤其是較低的職事拜宰相,也方便皇帝控制朝堂,這些加銜宰相,天然缺少了三高官官們的那種權威,他們的相權削弱了,在皇權面前沒啥抗衡之力。</br> ??中書令之職,這么重要的長官,居然空缺了。</br> ??溫彥博這個宰相,是御史大夫,又還兼著中書侍郎的職事,另一位中書侍郎顏師古協助他理管中書高官孫無忌的地位更尷尬,罷相后,散階倒是升到了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升到最高階,可又沒有其它職事,也沒有參預政事的加銜,所以就成了一個真正的散官。</br> ??當然,他是皇帝心腹、大舅哥,就算沒有職事,可也頂多是避避現在這風頭,他仍可以侍從皇帝左右,參謀顧問,不是宰相的宰相嘛。</br> ??廷議結束。</br>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的直接先走了,估計也是臉上有些掛不住。</br> ??秦瓊很謙虛的感謝大家的恭喜,拉著懷玉匆匆離開。</br> ??他是真不想做這大司馬加宰相,一路上嘆氣連連。</br> ??(本章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