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駕停留開平衛(wèi)三日,旋即啟程,道往大寧。
天子儀仗過處,里中父老路旁迎駕,奉稻麥高粱。聞有耄耋老者,朱棣立刻召見。
老者被子孫攙扶,顫巍巍行至駕前,朱棣翻身下馬,以示對老人的尊重。隨扈文武紛紛下馬,向老人行禮。
老者須發(fā)皆白,雙目已有些渾濁,口齒倒還清晰。
“使不得!”滿口的牙齒已經(jīng)脫落,雙手蒼老枯瘦,活似干枯的樹皮。被朱棣扶著,竟不知該如何是好,“陛下,可千萬使不得!”
“耆老受得。”朱棣笑道,“這是朕的兒子,還有朕的孫子。瞻壑,過來,見過耆老。”
朱瞻壑身著盤龍常服,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走到朱棣身邊,向老者行禮。
“老人家康泰。”
朱瞻壑的禮儀極好,便是禮官也挑不出丁點毛病。白胖的小臉,說話時,臉頰隱約浮現(xiàn)出兩個酒窩,
老者愈發(fā)激動,路邊。看到這一幕的百姓無不跪拜在地,臉頰泛紅,山呼萬歲之聲不絕。
“圣德仁厚之君,圣天子!”
今日之后,永樂帝在民間的聲望必將邁上新臺階。
老者奉上的稻谷高粱被妥善收藏,豐盈的麥穗昭示著豐年的喜悅。
自朱棣登基,南北邊塞不平,各省府州縣水旱蝗災(zāi)不斷。北疆邊塞之地,曾以荒涼著稱的大寧宣府卻連年豐收,官倉堆滿。今年秋收,需將陳年谷麥從倉中運出,方能送入新糧。
“豐年時節(jié),三司州縣可曾借口雜稅,盤剝于民?”
白彥回領(lǐng)宦官放下輕便木椅,朱棣攙扶老人坐下,自己坐到老人一旁,張口詢問稅收之事。
“回陛下,并無。”老者年事已高,腦袋卻不糊涂。聽天子問起,沒有半分猶豫,“仰賴陛下圣明仁德,多年減免糧稅,草民一家十余丁口,已是連續(xù)三年家有富余。“
“如此便好。”朱棣欣慰道,“如此,方不違高皇帝愛民之政。”
聽到這里,孟長出一口氣,高度緊張的神經(jīng)瞬間松弛。
大寧已設(shè)布政使司,每年兩季稅糧自當(dāng)由其掌管。但他仍是大寧鎮(zhèn)守,萬一有人趁他不在,對稅糧下手,或巧借明目征收苛捐雜稅,他也逃不脫責(zé)任。
想起大寧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之前所為,孟暗暗咬牙。
早就想收拾他們,一直尋不到合適的機(jī)會,又要顧忌皇帝的臉面,只能先放下。若因一時猶豫反被其累,他冤不冤?
經(jīng)過和老者一番談話,朱棣心情大好,又詢問不少民情。
老者回答時,隨扈史官奮筆疾書,生恐落下一句話。
伴駕的翰林學(xué)士胡廣卻眼神微閃,在永樂帝詢問老者,大寧官員民間官聲如何時,瞅準(zhǔn)機(jī)會,把孟拎了出來。
“臣聽聞,興寧伯自出任大寧鎮(zhèn)守,開農(nóng)田興互市,同草原牧民多有往來,在民間聲望極佳。敢問耆老,可有此事?”
聽到此言,朱棣眼中沒了笑意。孟心中一跳,暗道不好。當(dāng)初,此人就在永樂帝跟前給他上眼藥,說他“尾大不掉,恐生異心”。現(xiàn)如今,又說他“同草原牧民多有往來,在民間聲望極佳”,這是不遺余力要置他于死地!
沈瑄的臉色沉了下來,朱高煦抱起朱瞻壑,拍拍兒子的后背,看著胡廣的眼神,活似在看一個死人。惹誰不好,偏偏惹興寧伯,找死啊。
“不敢瞞這位官人,自朝廷派興寧伯鎮(zhèn)守大寧,草民等的日子確是越來越好。”老者笑呵呵說道,“然草民等都清楚,這是仰賴天子恩德,若無圣德天子,怎會有鎮(zhèn)守這樣的好官,草民等又如何過上今天的日子?”
胡廣完全沒料到,一個鄉(xiāng)野老人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按照老者的意思,興寧伯是朝廷委派的官員,感激他,不就是感念朝廷,感恩天子?
是誤打誤撞,還是刻意?
無論原因為何,孟都能成功脫身。
胡廣心下不甘,還想說什么,卻被夏元吉截住話頭,錯過機(jī)會,再難開口。
“臣觀鄉(xiāng)民獻(xiàn)上谷穗頗佳,可篩選為糧種……”
經(jīng)過剛剛一番應(yīng)對,在場眾人都看出老者不凡。
胡廣十分懊惱,還是過于急躁了。
以為只是個庶人,不曾想,歷經(jīng)元末戰(zhàn)亂,在北疆之地生活數(shù)代,五世同堂,衣食豐足,如何會是尋常之人?
但事已至此,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
這時他才明白,天子不是被他的話挑起懷疑,而是對他產(chǎn)生了不滿。思及天子剛才的目光,胡廣臉色不由得發(fā)白。
朱高煦收起嘴角的冷笑,轉(zhuǎn)向孟,“胡學(xué)士不過是出頭椽子,躲在他后邊的人,輕易不會被抓住把柄,興寧伯還需當(dāng)心。”
“謝殿下提醒。”
朱瞻壑拍拍朱高煦的胳膊,“父王,放兒下來。”
“不累?”
“兒不累。”朱瞻壑認(rèn)真道,“兒年紀(jì)漸長,不應(yīng)累到父王。”
滿身大紅的年畫娃娃,端正神情,一板一眼,怎么看都喜感。
朱高煦很感動,兒子知道關(guān)心爹了啊!
不料想,這份感動只維持兩秒,就被三頭身一拳打破。
“少保。”朱瞻壑走到孟身前,仰頭道,“我尚幼,待壯時,必效仿皇祖父,懲治奸人。“
翻譯過來,我現(xiàn)在年紀(jì)還小,有人欺負(fù)少保,我還沒有辦法。等我長大了,再有人不開眼,一定為少保出氣。敢起刺,通通拍死!
感動的換成了孟。
朱高煦磨碎后槽牙,到底誰是這混小子親爹?!
沈瑄一直沒出聲,視線略過三頭身,直接“殺”向三頭身親爹。
“殿下武藝高超,步馬嫻熟,他日校場一戰(zhàn),如何?”
朱高煦瞬間石化,找他單挑?這是為何?
“趙王殿下言,殿下久無對手很是寂寞。”沈瑄笑道,“殿下同趙王殿下果真兄弟情深。”
朱高煦:“……”
兄弟?哪門子的兄弟?!背后-插—刀兄弟!如果朱高燧當(dāng)面,朱高煦不敢肯定,是否會控制不住,拔-刀和兄弟對砍。
孟只當(dāng)沒聽到沈瑄所言,蹲□,笑瞇瞇向朱瞻壑道謝,繼續(xù)感動中。
朱瞻壑則是閃著星星眼,父王要同定國公切磋?兒早就期待這一天吶!
朱高煦仰望藍(lán)天,終于淚流滿面。
親兒子,親兒子啊……
圣駕中途不能停留太久,召見老者,不過盞茶時間。
老者被兒孫攙扶退至路旁,朱棣躍身上馬,朱高煦沈瑄回到各自崗位,朱瞻壑沒再要求騎馬,而是乖乖聽話,乘馬輦。
“少保同我一起。”
“世子先上輦,下官隨后。”孟將朱瞻壑交給宦官,道,“勞煩黃少監(jiān)。”
等朱瞻壑上了馬輦,孟立刻轉(zhuǎn)身,叫來一名眼熟的宦官,低聲吩咐兩句,隨手遞過一枚銀錠,“勞煩了。”
宦官手一翻,銀錠瞬間落進(jìn)袖子里,笑道:“伯爺盡管放心,咱家一定辦得妥帖。”
孟點點頭,轉(zhuǎn)身登上馬輦。
車亭內(nèi),坐褥花毯均為錦緞制成,檻座略高,軟座鋪紅毯。矮桌楔入車板,茶壺茶杯皆為竹制,為永樂五年,西南番邦貢品。
孟算不得雅人,看不出這套茶具好在哪里,只是覺得,在馬車上,用竹子總比用瓷器琉璃安全些。
路況不好,車行顛簸,瓷器易碎,哪怕鋪了坐褥皮毯,被熱茶濺到也不是小事。
車亭內(nèi)空間不小,靠車壁立有兩只矮柜,紅漆,底座雕有祥紋,每槅飾以銅花葉片,牢牢楔入車壁之內(nèi),同車亭仿似一體。不是見宦官從柜中取物,壓根不會發(fā)現(xiàn)眼前有兩只柜子。
朱瞻壑端正坐著,矮幾上是幾盤精致的糕點。
“少保一起用點心?”
似曾相識的一句話,將孟的記憶帶回數(shù)年之前。
在前往南京的路上,一樣在世子車亭里,還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溫和的笑著,讓宦官將一盤點心送到他面前。
“孟百戶,同孤一起用些?”
孟捏了捏額角,收回飄遠(yuǎn)的思緒,道:“世子用點心時,下官為世子講兩個草原上的故事,可好?”
“好!”
朱瞻壑大眼發(fā)亮,他最喜歡聽少保講故事。雖然夏尚書的學(xué)問很好,但他還是覺得,聽少保授課更得其趣。
“世子應(yīng)知,殘元退入草原后,部落-分-裂,成為今日韃靼,瓦剌,兀良哈。”
朱瞻壑點頭,“我知。”
“兀良哈為我朝所用。韃靼瓦剌在草原游牧,其下又分?jǐn)?shù)個部落,彼此之間互有往來,也有仇隙。”孟頓了頓,才接著道,“今日講給世子聽的故事,便出自韃靼阿蘇特部……”
馬輦前行,太常旗在風(fēng)中烈烈作響。
秋高之際,碧空萬里。
鷹隼金雕劃過長空,尖銳長鳴破開烈風(fēng)。
聽到啼聲,朱棣突然來了興致,取來長弓,搭弓射箭,又是一聲尖銳的鳴叫,護(hù)衛(wèi)齊聲高呼,“陛下英武!”
孟剛講完一個故事,正端起茶杯,聽到呼聲,馬上靠向車壁,推開一側(cè)槅門,“怎么回事?”
隨車宦官答道:“回伯爺,陛下三箭得金雕一對。”
挽弓射雕?
孟咂舌,原來不只鐵木真有這愛好。
“皇祖父-射-下兩只金雕?”朱瞻壑突然起身,嚇孟一跳。
“世子小心。”
“無礙,我站得住。”
話雖這么說,車輪壓過石頭,還是沒穩(wěn)住,幸好被孟接到懷里。
車門旁的宦官更嚇得手腳僵硬,冒出一身冷汗。
朱瞻壑又站起身,這次更小心,走到槅門旁,探頭向外望。果然見到護(hù)衛(wèi)縱馬馳回,手上高舉兩只金雕。金雕翅膀和-腹-下-箭矢仍未取出,觀箭尾,便知是天子所用。
孟曾在草原上獵狼,卻從未獵過猛禽,只因箭術(shù)實在不過關(guān)。不過,找遍整個開平衛(wèi),能三箭射下兩只猛禽,在邊軍中也是少有。
由此可見,永樂帝的武力值當(dāng)真不一般。難怪能把鄰居挨個按到地上揍,鼻青臉腫算運氣好,缺胳膊斷腿只能自認(rèn)倒霉。
途中休息時,白彥回來到朱瞻壑的車輦前,手里提著兩個皮囊,恭聲道:“奴婢見過世子。陛下-射-下-兩只金雕,令奴婢送來給世子。”
說完,將皮囊交給身后兩名小宦官,道,“此二人可養(yǎng)猛禽,陛下給世子聽用。”
“謝皇祖父賞賜。”朱瞻壑先謝恩,隨后道,“皇祖父可在車前?”
“回世子,正是。”
“孤去見皇祖父。”朱瞻壑起身下輦,“請白公公帶路。”
白彥回應(yīng)諾,神態(tài)愈發(fā)恭敬。
孟趕在朱瞻壑之前下輦 ,護(hù)著他落地,卻沒同他一起去見永樂帝。
目送三頭身離開,孟伯爺靠在車輦旁,撓撓下巴,射-猛禽給孫子玩,永樂大帝果真武功蓋世,霸氣側(cè)漏,非一般人可比。
朱瞻壑謝恩回來,車駕繼續(xù)上路。
為節(jié)省時間,除遇耆老人瑞參見,途中過州縣不停。
孟搜腸刮肚,給朱瞻壑講了一路故事。以三頭身接收知識的速度,夏元吉找孟單挑的可能性,再次無限攀升。
兩只金雕被照料得極好,但聽照料它們的宦官說,翅膀傷了,其中一只恐怕再飛不起來。
不能飛的猛禽,是否能活下去?
永樂帝將兩只受傷的金雕賜給三頭身,是否另有深意?
孟想不明白,也沒打算徹底想明白。歸根結(jié)地,永樂帝教導(dǎo)孫子,和他并無太大關(guān)系。想得太明白未必是件好事。
永樂七年十月底,圣駕過大寧。
十一月初,圣駕返回北京。
同月,圣旨自北京出,封韃靼太保馬兒哈咱為順安王,樞密知院脫火赤為忠義王,領(lǐng)兩萬韃靼騎兵歸草原。
“朕所討論者唯首惡。爾既歸順稱臣,亦吾赤子,無再拘押之理。”
放人的同時,朱棣又下令,賜給兩人金銀布帛,部落牧民給口糧羊馬。許兩部每年春夏秋時節(jié)到互市交易。
“朕已下令,爾等守法,無擾邊之事,邊塞官軍亦無侵害。”
簡言之,老實放牧,朕就不派人揍你。否則,后果自負(fù)。
不管馬兒哈咱和脫火赤心中怎么想,此時都是感激涕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跪地砰砰磕頭。
“天可汗,您的榮光將廣布草原!”
三個字出口,同時被召見的兀良哈壯漢們不爽了。
怎么著,女真還沒解決,這兩個老小子又要打蛇隨棍上?可再不爽,當(dāng)著永樂帝的面卻必須老實。至于以后,走著瞧!
打發(fā)了馬兒哈咱和脫火赤,集結(jié)的十余萬邊軍奉命返回各衛(wèi)所。
官軍啟程之前,封賞名單終于擬定。
魏國公列第一,定國公第二。其后為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武安侯鄭亨,安平侯李遠(yuǎn)。孟沒擠入第一梯隊,只列在第二梯隊第四位。不過,發(fā)下的賞賜卻十分豐厚。
“賜黃金五十兩,白銀三百兩,寶鈔八百錠,絹紗布帛各二十匹。”
“臣謝陛下隆恩。”
送賞的不是白彥回,孟遞出紅封,沒有多問。送人離開后,獨自對著十幾箱賞賜發(fā)呆。錢給得不少,甚至能同侯爵平齊。官位和爵位卻一動沒動。皺起眉頭,心中突然沒底。
沈瑄歸來時,孟仍沉浸在思緒中。直到掌燈,才恍然回神。看向長身玉立的國公爺,猶豫著,還是道出心中擔(dān)憂。
陛下是不是在敲打他?
沈瑄挑起一邊的眉毛,略微有些差異,“十二郎為何這么想?”
不是明擺著嗎?
孟將圣旨交給沈瑄,封賞武將,最低也該給個榮譽稱號,不管事也無礙。只給錢不升官,不是敲打還是什么?
沈瑄垂眸,捏了一下孟的耳垂, “十二郎想多了。”
孟仍是懷疑。
“十二郎不信吾?”
“不是不信,而是……”他心里沒底。
“十二郎可愿同吾一賭?”沈瑄俯身,雙手抵在圈椅的扶手上,溫?zé)岬臍庀⒎鬟^孟耳際,“瑄曾言,欲與十二郎秉燭夜談。若此事非十二郎所想,可……”
聲音漸低,最后幾不可聞。
孟伯爺表情漸變,倏爾臉色通紅,頭頂冒煙。
“十二郎意下如何?不言,瑄只當(dāng)十二郎應(yīng)下。”
國公爺笑得過于迷人,察覺到不對,孟剛要張口,帶著冷香的氣息便迎面罩下,聲音全被堵了回去。
他不賭!孟伯爺?shù)裳郏瑘詻Q不賭!
沈瑄輕笑,含住紅潤的唇角,舌尖掃過唇緣。
不賭?可不是十二郎說得算。
孟一個機(jī)靈,腦袋很快成了一團(tuán)漿糊,再說不出一個字。
當(dāng)日,孟伯爺被定國公從前堂抱回三廂。
三日后,封孟清義為三等伯的敕書發(fā)下。得知消息,孟直接暈倒了事。
太激動?
非也。
想起同國公爺?shù)哪莻€賭,孟伯爺只想找塊豆腐撞一撞。他完全肯定,依賭約,自己的曠-工天數(shù)將再創(chuàng)記錄。
最后,是南京傳來的消息救了他。
第二次下西洋的鄭和船隊,已于月前返回福建海港。據(jù)悉,此行收獲極豐。
朱棣立刻坐不住了,下令動身回京。孟和沈瑄奉命一同南歸。考慮到啟程日期,秉燭夜談的日子暫被延后。
孟伯爺松了口氣,卻又有點可惜。
抬頭望天,忽然覺得,面對定國公,他是愈發(fā)的“坦誠”。
嘆息一聲,美-色-誤人,當(dāng)真是至理名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