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婆家人·關系
(一)媳婦與公婆
他九歲上沒了爸爸了,媽改嫁給(到)長治了,他十三歲去當兵了。(他)在長治有個兄弟,現在也死了。他是獨漢,沒人管事。兄弟在長治過呢,俺家一直是一家過呢。
(二)婦與夫
1.家庭生活中的夫婦關系
結婚以后,都是叫名,人(指老人的丈夫)又沒官名。我管事,人又不管什么。分了生路(人名)他家的南屋,后來在溝里蓋了兩排,大的分了一排,二的分了一排。這還是用老房和南屋換了這塊樓房。他當兵回來就分了。我跟了人家,連個碗、連雙筷子都沒有呢啊,硬是受著罪,這做那做,在蛋廠給人補麻袋,有甚生活(工作)就做,養了老大。后來去了長治,這個閨女在長治養的,在長治給人挑菜,把別人扔的菜,撿好點的菜幫子炒炒,吃了,還沒有現在的豬吃得好。后來蓋的房子的房產證寫的是他的名,后來死了才換成我的名。哪有錢?咱一直是苦巴巴的,養活這幾個孩兒,結婚呢、娶媳婦呢,都是咱出呢。(從)長治回來一直種地呢,咱也沒有退休金,就是使(吃)低保。
沒有賣媳婦的情況,娶回來還敢賣?那都不是好人。就是賣過豬。
2.家庭對外交往關系
家里買什么東西不和丈夫商量,人就不管這事,都是我一人弄。那會兒糧食局就在大十字那兒,沒糧食了去那兒買。那會兒沒錢呀,孩兒也沒得吃。哪像現在給人一百塊,就扛著回來了。不管跟誰弄甚借甚,人都不去。去大隊找支書,就不去,說我給你做飯,你去哇。
(三)母親與子女
1.生育子女
(1)生育習俗。生老大的時候還沒太有的(什么東西)吃,后來的(時候)好些。又沒人伺候咱,洗濕布呢,做飯呢,都是咱做呢。我活八十多了可是受了罪了,只要俺家的孩兒們過好了就行了。孩子一歲了,沒有慶祝,那會兒不興(過)生日。才生了孩兒,娘家也要過來看看呢。帶著雞蛋哇,我那會甚也沒吃,咱就不知道能吃雞蛋,現在的人一筐一筐,老爺呀,吃多少。(我那時)就是弄著攤饃。在長治的時候,把白菜幫摘下來,洗凈嘍,放上一點玉茭面碴,跟喂豬呢一樣。那會可沒有辦法。他(指老人的丈夫)那會兒在蔬菜公司,一個月二十塊錢。我在鞋廠,計件工,做得多掙得多,還能掙四十塊錢,就這么硬把孩兒養活大了。就是過年吃一頓好的,其他時候別想著吃好的。大人受了罪了,小孩也受了罪了,不然怎么把一小孩給了人家了。穿衣裳也是補呢,那會兒連這么大補丁的衣服都沒有,現在的衣裳扔多少呢。咱現在就是憶苦思甜,那會太沒辦法。
生路(人名)不(還)是當財會呢,就這都沒得穿呢,捎回來一件衣裳,大閨女和二閨女還要嚷著搶呢。
(2)生育觀念。對待孩子(男孩)和閨女一樣,沒有穿衣裳,吃飯先緊著男孩。我不說這個,一樣一樣的,生時都要肚疼呢。有的人就看不得閨女,盼小子呢。俺家大閨女招女婿呢,二閨女跟了人。大閨女養了三個小子,二的養了三個閨女,人家說了咱就不會養個小子。我說,不要說這話,閨女小子(哪里有)不一樣?
(3)子女教育。孩子和閨女都沒念成甚,老二閨女念的初中,大的上了小學,一直在橋外拾炭、賣炭。(老)三的是個高中,現在數人家可以些。老大在一中念書,給河南的孩(4)對子女權力(財產、婚姻)。(結婚的事)大閨女是別人說了說,二閨女有人介紹,三閨女也有人介紹,都有人介紹,不會是自己找。也找過陰陽(八字),看合不合,我那可操心了,對男孩和閨女都一樣。人也要看。那會兒結婚五百塊錢。咱閨女跟了人也是五百,孩兒娶媳婦也是五百。孩子娶媳婦的彩禮是咱出的。給孩兒結婚蓋的房子也是咱出,娶的兒媳婦也吵過哇,咱現在老人也不管了,人家弄成甚算甚。大的結婚分出了,二的結婚再分出去了。那都不愿意分,不愿意出個,都沒得吃呀。咱做一點得讓人家先吃了,不敢讓閨女舀飯,怕把稠的舀了,給人掉下稀的,媳婦才娶過來。我說,分出你們過,該給你甚給甚,你們想吃稠的吃稠的,想吃稀的吃稀的,硬動員呢分出去了。咱難為,分家人多了不好弄。分家那就是把米、面一樣窊點,家具沒甚,把陪的箱子給了人。媳婦得比閨女待好點,成天說“嫁上姑娘女門在外,掏錢買媳婦熬成奶奶”。這是老古話,不管花五百,花幾百,人以后生了孩跟了咱姓何呀,閨女以后是跟著人家的姓呢。閨女養了孩了,娘家兩當家死了,閨女不敢進院呀,媳婦能哩。跟上(因為)這,我一直偏媳婦。咱不敢主觀,主觀了人怨你一輩。大閨女就是陪了個箱;二閨女那會兒陪了個機器、立柜、寫字臺,那會兒興這個;三閨女結婚買著電視,陪了兩千,帶做酒席花了三四千。
2.母親與婚嫁后子女關系
平時和閨女經常來往,閨女家里有困難,也要幫幫呢,咱是有了啦就給她呢。孫和外孫這是兩道,“老了摟外甥,不勝摟門燈”,說法是這個,帶法也不一樣,還是跟孫親。也有孩和閨女不贍養老人的。感覺養孩和養閨女一樣一樣的,媳婦娶過來咱吃上人家了?還不是閨女一直過來做飯甚呢。去閨女家一般住三四月,輪著住大的、二的,老三沒很住,人還有公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