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名正言順(下)
“殿下!下官祖母她長年足不出戶,不能理解天朝政策,還請殿下原諒!”許仙跪倒在我的面前,眼眶中噙著淚水。
徐庶在我身邊微微一揖,道:“孔明,且息怒,不過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況且這最后的結果,還是要看許家是否支持朝廷的政策。”
我輕輕哼了一聲,看了眼劍楓,劍楓只是點了下頭,示意支持徐庶所言。此時孫尚香卻在一旁看不過去了,騰騰騰的快步走到我面前,嬌聲喝道:“諸葛亮,你這不是仗勢欺人么!不過多大點事,就給人家扣上個藐視國法的罪名,還和徐庶在這里一唱一和的!況且這天下之間可不光只有你這一家諸葛家!”
“可惜呀,現(xiàn)在這里是諸葛家的治下,孫大公主。”孫尚香的如蘭熱氣輕吐在我的臉上,我面帶微笑的向后退了一步,悄悄遠離了些她那張俏怒的小臉。
眼見孫尚香就要發(fā)飆,許靖連忙道:“公主息怒!殿下,許家這一支的宗主好歹也是下官,下官做主了,這一次的會試,便由許家作擔保,務必使小女準時赴試,為大唐天朝首屆科舉盛事圓滿成功,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許靖這家伙早就看出了我們之間是在演戲,言語中一點也不見緊張。我哼了一聲道:“既然許靖做主了,這事就算了吧,赦許老夫人無罪。不過念在許靖一片誠心,本王也了解他忠孝兩難全的苦處,許仙的擔保人且不用許家作擔保了。元直乃是科考衙門的副主考,雖不管會試,但為了避嫌,也不便作為許仙的擔保人。許仙,如今這汝南城內,尚有大唐驃騎將軍的長子趙統(tǒng),官職雖不過校尉,但爵位卻已經是一等男爵,由他做你的擔保人,你可愿意?”
“下官愿意!殿下對許家的體諒恩情,下官永遠銘記于心。”聽罷我所言,許仙清秀的臉上已經是淚眼朦朧,在我身前盈盈下拜。
許老夫人受了驚嚇,臉上尤是驚魂未定,但聽得許仙依舊是要去泰山赴考,立刻抬起頭來看了我倆眼,yù言又止。徐庶見狀,也是沉下臉來道:“許老夫人,支持朝廷的政策,對許家總是有好處的,能得到趙家的公子作為擔保人,也不是尋常人的福分,你要好好珍惜才對。否則當今圣上天威難測,怪罪下來,是沒有人能夠保住許家的。”
“哎……便由得仙兒去吧,謝過殿下!”許老夫人垂下了頭。
“原來如此……”孫尚香仿佛納過悶來,恍然大悟的拍了我一下,“孔明,你做事真是拐彎抹角。”
我只是無言的笑了一下。
是夜,月明星稀。
在我的住房中,幽暗的燭火一直未曾熄滅,徐庶坐在我的房中,輕捋著自己那一寸短須,我平端著一碗茶水,拿著青花茶蓋不疾不緩的拂著茶水面,卻沒有絲毫要喝的意思。
“孔明,你如此大力推行女子為官政策,當真可好?”徐庶見我久久不說話,終于打破了沉寂,“要知道普天之下,傳統(tǒng)勢力的力量決非你一人之力可敵。”
我當然知道這時代天下間傳統(tǒng)勢力的力量,記得剛剛在諸葛家參政時,我還是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試圖立新法,推改革,將諸葛家的治下改造成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但真到了試圖將新法推行于眾的時候,才知道什么叫做舉步維艱,至今已經十一年,所有的改革也不過是在不動搖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下,做些小打小鬧,不過這些在尋常人眼中,已經算是驚世駭俗的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三國時代二十多年的生活,不是我改造了三國,而是我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活脫脫的古代人。想到這里,我嘆了口氣,直視著徐庶道:“元直,你說的這些我當然知道,我只問你,這些改革,你在內心中支不支持?說實話,不用隱瞞。”
“孔明所推行的改革,庶自是深知其益處,甚至兵制改革這一項已經被普天勢力所用。官辦義學、名流議政、女子為官、科舉考試,這些措施哪一項不是富民強國之良策?庶深以為然,不過孔明在北海試行的重商政策,庶卻難得其理,那些商賈之流不付出半點勞動,只憑低買高賣,便賺得金玉滿缽,實為世間不平之理。”徐庶邊作思索邊道。
我呵呵一笑:“不管怎么說,北海重商六年以來,物資極大豐富,人口劇增,每年上繳青州稅負,直逼泰山,結果總是好的。元直支持亮其余政策,吾心甚慰,天下間尚有志同道合之士。這些政策是為了給后世其盛行留下一些火苗,假以時rì,必會成為燎原大火,席卷全國深入人心,因此,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要堅持它,杜絕每一點不利于它的因素。所以今天才有了演給許老夫人那一出戲。”
“不錯,官辦義學至今已經有了十八年,效果顯著,如今我大唐各行各業(yè)的人才數(shù)量之多,遠超孫家與司馬,各家適齡男子,十有**都被送入了義學學習技藝。二十年后,孔明的其他政策定也會如這般興旺的。”徐庶的眼中露出了興奮的光芒,他正是諸葛家官辦義學的第一批受益者。
香爐裊裊,我與徐庶相對不語,莫不在憧憬著二十年后社會繁榮的盛況。我們這類人不愁吃穿,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天下,正是我們心中最大的幸福。
良久,徐庶打破了寧靜,又道:“孔明,今rì那個成功勸說漢帝退位,保劉協(xié)為逍遙王的奏表,你可是自愿退出聯(lián)名了?”
“不錯。元直認為此舉如何?”
“漂亮!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又所謂助其力,不圖其功,而留其名。若是孔明真要在此事上聯(lián)名上奏,圣上只怕非但不會贊揚孔明,反而會怪罪下來,斥責你的手伸得太長了。”徐庶拍手稱道。
我起身推開屋門,看了看外面,漆黑的夜里只有許家大院內巡夜的燈籠還在影影綽綽的晃動,道:“該表現(xiàn)時,自當不會放過的,父皇也知道我有這個能力,夜深了,明rì便要繼續(xù)趕路,元直,今夜且休息吧。”
徐庶聞言,便拱手告辭了。
開貞元年九月十三rì,泰山玉皇頂,漢帝劉協(xié)在大唐文武百官前,宣讀了大漢王朝的最后一篇詔文,自認偽龍,壽唐皇真龍之氣感召,愿退位為民,建安年號至二十而止,自此天下一主。
唐皇諸葛圭登極頂而冠,接劉協(xié)跪獻新制不過二十六年大漢玉璽,受群臣跪拜,朝陽之下,神采奕奕,意氣風發(fā)。史書記載,大漢王朝綿延四百一十七年,自此而亡。
接下來便是大封功臣,劉協(xié)以白丁之身晉位逍遙王,居泰山城北逍遙王府,大唐內廷親派三百甲士予以護衛(wèi)。
征西軍主帥驃騎將軍趙云統(tǒng)軍有方,一年之內掠土千里,大勝而歸,晉三等公爵。征西軍副主帥北宮誕英勇殺敵,進退得當,加封平西將軍,正三品,加爵三等伯爵。
其余張遼、于禁、王雙、諸葛恪、趙統(tǒng)、鄧艾等人也是或多或少,各有加封。明眼人都能看出對于北宮誕的加賞早就超過其功勞,但在大唐上下各大勢力心知肚明的頭面人物制壓下,泰山內竟沒有半點流言興起。
劉協(xié)退位,天下嘩然。
各勢力皆罵諸葛逆賊,江東孫家于十天后,發(fā)表天下,宣稱不承認大唐政權,自立大吳王朝,屯兵十萬與唐吳邊界,氣焰兇猛。關中司馬緊隨其后,立國號晉,擁西涼關中之地,正式自立為朝。
漢室本家荊州劉表本是大有動靜,邀荊州九郡八百名士,發(fā)表一文,曰仍認劉協(xié)為帝,禪位詔文實為諸葛逼迫,宣稱自己仍是荊州刺史,代大漢守好這最后一方領土,誓要清君側,除漢賊。但自從吳朝孫家左右與荊州陳兵十五萬,王雙領八萬豫兗大軍駐扎荊豫邊境后,便再不見劉表有什么聲音。
夕陽西下,我?guī)е箞F已經進入了荊州大地,聞得這個消息,心下默默嘆了口氣,父皇終于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帝王,孫家與司馬家也終于有了名正言順的機會自立為帝。
荊州,這塊肥肉,很快就會沾染上無數(shù)的鮮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