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長遠布局
“根據陛下的部署,已經長安君,趙蔥,趙茄,李牧司馬尚樓武等將軍整頓執行,如今已經恢復停戰狀態,處于和平時期的蒙州和朔州為了不占用南路中路軍有限的糧草,如今已經基本上按照陛下和內閣建議做了長遠部署。
根據內閣決議,樞密院執行,蒙州和朔州兵馬分為常備軍,后備軍和預備役。前兩者為基本國防力量,后者為儲備力量。他們分別歸屬都督府,州牧府和郡守府管理。除此外常備軍授予中央番號,恩除了蒙古都督府節制的五萬八旗軍除外,他有一點點不同更像武裝地方軍,國庫并不支付任何軍費軍餉包括武器裝備。他仍然還是府兵制范疇,是常備軍中的另類。
這和蒙古八旗軍體制有關,過于改動阻力很大,還會破壞蒙古來之不易的和諧和穩定?!币痪湓捑褪前凑账分菽菢痈母?,八旗貴族們肯定不服氣,反彈是必然的。為了趙國的和諧,加上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瓦解八旗貴族獨霸蒙古的半割據局面,所以也就沒有照抄內地。
“而朔州,其經濟不足以支撐超過200萬以上人口生存,所以內閣計劃,將朔州過剩人口東遷由于戰亂人口急劇減少的并州,尤其是根據澠池會盟將割讓給我們的平陽郡和上黨郡根據我國基本標準,兩郡最低編戶將超過五萬戶,其中從并州其他各地遷移和朔州人口遷移將是主要人口來源”
趙丹能理解內閣的想法。畢竟朔州底子比起并州差了很多。移民加強第二大州并州就是必然的。
“因此,除去東遷人口,整個朔州人口仍然高達43萬戶,分部在朔方郡,云中郡,九原郡,定襄郡,靈武郡,上郡六部,其中上郡十萬戶,靈武郡八萬戶,其他河朔四郡合計25萬戶。總人口達到215萬之多?!?br/>
此時的朔州比起后世的內蒙古自治區僅僅小了一點,但是霸占了后世寧夏省,陜西中北部和甘肅東部的他顯然更加具有經濟發展潛力。這個人口已經是當時這些地方能滿足的最大力度,要想繼續增加就得不斷提高當地比較脆弱的經濟。還得防止土地過于嚴重的沙化,雖然比起兩千年以后,這里還是天堂一樣存在,可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呀,內閣在趙丹要求下很小心。
“但是這僅僅是戶部的民戶數據,給予軍方的軍戶編戶卻只有30萬戶,恩還包括一部分御林軍軍戶,但是御林軍作為陛下親軍,他的軍戶并不歸樞密院管理,只有戶部能管理。其他都是優撫優待政策的享有者,其中最先遷入的上黨郡韓國人,他們幾乎家家都遭到重創,因此顯得人數甚至高于并州”
不得不說馮亭帶著上黨郡投靠趙國以后,付出了慘重代郡,原本高達十萬計的壯丁近半慘死在長平之戰的前線。為了安撫他們,趙國給與他們最大限度的優撫優待。
“三十萬大軍也足以稱霸草原,更何況還有十萬蒙古八旗軍隨著支援。
關中需要面對的是蒙朔兩州四十萬大軍。為我國改組后三分之一的大軍數量。
根據新的軍戶制度,北軍都督節制十萬北軍(后來改為六萬),州牧府節制十萬部署各郡邊界的朔州軍(朔州地方軍簡稱),除此外還有十萬隨時征召的十萬由各郡郡守兵曹負責平時訓練的郡兵。是為預備役。但他們享受不出郡作戰的優惠,一旦出郡作戰,需要支付相應軍餉,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如今局面都很好,各部相安無事。也維持了整個朔州的安全。
如今在李牧司馬尚等帶領下,改編后的大軍,有20萬(十萬北軍和十萬朔州軍)和五萬八旗軍陳兵靈武郡固原縣,虎視關中。對此,秦國派遣多次擊敗我國的王翦將軍統帥超過20萬大軍,分兵鎮守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最南端的秦關,金鎖關一線。由于糧草被燒,所與糧草只夠維持移民消耗,于是沒有輕舉妄動。未來這里主要的戰略就是通過洗劫關中以戰養戰維持戰爭。只有秦國給我們機會,我們25萬大軍就會毫不猶豫殺入關中,尤其是整編以后,淘汰老弱病殘以后,大軍戰斗力遠勝于之前紛紛渣渣的四十幾萬大軍。朔州的”精兵簡政政策執行的最為合格”
趙丹的政策并沒有不妥,可是藺相如一面贊嘆國君的英明神武,睿智改革,但是如果不是他熟悉內政,對各部利益了如指掌,恐怕國君再好的意見也會變成害國害民之舉。
幸好此時的趙國人才儲備超級多,即使設置兩州以后,官員數量還是很充沛。
這和此前大力推廣教育不無關系。
而整個改革中執行最給力的就說保定軍校的軍校生,他們自稱“天子門生”執行力遠遠高于那些豪門出來的貴族子弟。
趙丹點頭“這樣我們對于蒙州和朔州12郡就可以先把目光移開了。那么冀州和并州如何”
趙丹對于河朔和蒙古反而不擔心,沒辦法這幾年投入巨大。
大量宗室子弟加盟,也使得這些地方對于趙國歸屬感強了很多。
更何況李牧此人能力非凡,有他在加上一干能臣武將,西北想亂都難。
反而是并州讓他擔心,沒辦法,白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不愿撤軍。哪怕信陵君斷了他的歸路他都試圖擊敗趙國。反正白起這個殺神的想法他是猜不到。
“如果加上劃入并州的代郡,和即將東遷到平陽上黨的朔州人口,他的總人口將達到40萬編戶,分設上黨,太原,雁門,代郡和平陽五郡”趙丹想到,如果魏國愿意將肥沃的河東割讓給趙國,那么并州就是后世的山西省的古代代名詞。面積幾乎沒什么差距。向西占據黃河和呂梁山兩處天險,東面是太行山天險,南面有黃河和中條山,北面也是高山和長城,端氏易守難攻的好地方,雖然經濟不如黃淮海平原地區發達,但是勝在穩定加上人口多呀。
“可是即使將編戶十萬的代郡編入,他的軍隊在戰后也只有三十萬人口,而且后備兵力遠遠弱于朔州的后備力量。
則源于整個長平之戰正面戰場我們已經戰損十幾萬人馬,給并州帶來沉重打擊。如今并州合編約為30萬西軍,其中十萬掌握在西軍都督樂乘手中如今正在南下攻取平陽郡,其余20萬大軍會和支援的20萬冀州兵,在兵力上我們在長平前線已經處于絕對優勢。
為何,整個河東,秦國投入的總兵力約為65萬,包括駐守河東的兵馬。他的戰死兵馬高達三十萬之多,其余人人帶傷,這是我國堅守,敵人進攻不利局面照成的。我國戰死的在長平之戰前線大約有十萬多一點,但是這是建立在高傷亡的前提下。戰前西軍樂乘部為25萬,支援他的主要是冀州六郡的東軍14萬,中軍13萬,東軍10萬和御林軍五萬,總計42萬。
樞密院采取輪流上戰場的政策,使得我國重傷輕傷戰士都能及時得到療養,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打到現在,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盡。我國戰死士兵超過20萬”比起歷史上趙國的損失一點不差,歷史上秦國打到如今的九月,發兵六十萬,損失近半殲滅趙國精銳45萬。而被其坑殺的應該不足40萬,畢竟趙國即使士兵略強于親兵也很難依靠五萬人的戰死,消耗秦軍高達30萬傷亡。要知道歷史上廉頗可是連敗五場。戰損五萬以上。這還是初期。
如今廉頗保守指揮下,長平前線趙國戰死數目是秦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傷員卻是秦國的兩倍還多。
而戰死數目再加上西線李牧指揮的關中戰場和趙括的南路戰場,總計戰損高達二十幾萬之多,若果放在公元前265年,那就是趙國三分之的兵力。
還是精銳。
“如今整個冀州加入大量移民以后,總編戶高達43萬戶,其中軍戶大約為40萬戶。原本兵力分散在中線和南線兩個戰場,如今趙括班師,就可以將有限的軍隊調到長平前線。但是四十萬冀州軍隊中,能趕到長平的極限是20萬,不是沒有糧草,而是冀州傷員實在是太多,恢復速度低于受傷速度。再加上燕國如今虎視眈眈,自從昌國君樂間被粟腹,慶秦集團派人刺殺以后,極力清洗依靠我國的親趙派,如今就連我們的鐵桿間諜高陽君也不得不投靠他們。所以中軍都督龐煖僅剩的五萬保定守軍是萬萬不能調動的。”
“燕王志大才疏自以為是,咱們收拾完秦國就給他一計狠得,按照計劃誘惑他們傾國南下,我們在趙國一次性消滅了燕國,然后滅了他。這一次我可不會再讓他們逃走”趙丹狠狠地說,燕國這個一直牽制趙國的秦國走狗必需滅了他。
自然為了防止出現向長平之戰這樣的消耗戰,最好能誘惑敵人南下,然后一舉拿下殲滅,之后就只是接管燕國國土的問題了”
“先別去管他,將黑衣衛,錦衣衛和羽林衛也給我派出去。這一戰我要徹底擊敗秦國,結束戰爭才能干掉燕國”
藺相如雖然覺得危險,但是也沒有辦法,如今兵力危機。一直沒有太多消耗的御林軍顯然是一只強大的機動力量。
如果不是內閣和樞密院沒權調動,估計早就派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