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志玄剛剛到達涿郡的同時,劉武周和始畢可汗也終于出兵南下了。
俟利佛舍踏平了定襄郡之后,將其中的降兵和青壯年全部押送給了劉武周,只留下一千兵馬鎮守。
畢竟劉武周先前因為攻城損失慘重,再加上如今的定襄郡已經被他們看做是突厥的城池,生怕有漢人作亂。
在劉武周出兵定襄郡的期間,劉黑闥也沒閑著。他在馬邑郡擴招兵馬,大肆演練,全部準備停當。
等到始畢可汗等人趕到,雙方集合突厥騎兵二十萬、劉武周手下馬步軍七萬,開始了南征的第一站——雁門郡。
只不過因為突厥騎兵不善攻城,打前站的還得是劉武周。他自帶五萬兵馬押后,令劉黑闥帶兩萬兵馬做為先鋒,兵發雁門郡。
沿途之上,他們浩浩蕩蕩,號稱十萬大軍。至于始畢可汗的二十萬騎兵,則號稱三十萬,遲后一日再行開拔,算是后盾力量。
雁門郡郡守陳孝意等接到手下匯報,頓時大驚失色。他沒想到劉武周竟然糾集了十萬大軍,竟然主動進攻雁門郡。
“大人,請速速向樓煩郡求援。那突厥兵不善攻城,只要我們堅守一段時日,等樓煩郡大軍趕至,里應外合,必可破賊軍!”
虎賁郎將王智辯上前一步說話。歲首之前,他曾隨著陳孝意前去奪取馬邑郡,面對五千賊兵卻無功而返。
如今聽聞敵軍有十萬之眾,他已經有些恐懼了,在他看來只能堅守不出,等待援兵才是上策。
“這,”陳孝意面露遲疑。那可是十萬大軍啊,樓煩郡就算有右親衛軍騎將薛世雄,怕也難以將其擊潰吧?
至于什么里應外合,那也得有那個實力才行啊。自己的雁門郡滿打滿算也就有兩萬兵馬,樓煩郡薛世雄可能會多一些,應該也就在三五萬的樣子。
這點人馬加起來里應外合?笑話呢。尤其劉武周勾結突厥已經不是什么秘密,誰知道后面還有沒有突厥大軍啊,這等計策怕不是給人家送菜呢吧。
“陳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眼見陳孝意遲疑,一旁客座的原馬邑郡郡丞李靖起身說話。
李靖自馬邑郡逃脫后,便來到了雁門郡。上次圣上的旨意中,只是令自己暫時在雁門郡等候,等收回馬邑郡后再定去處。
李靖雖然不解圣上為何如此安排,卻也不敢抗旨不遵,便一直在陳孝意這里閑待著,尋常政令他也不會開口發表意見。
只是今日聽聞劉武周糾集十萬大軍而來,就嚇得陳孝意和王智辯如此慌亂,不得不開口獻策,怎么著也要守住雁門郡才是啊。
“哦?李大人久居馬邑郡,素與突厥軍征戰,對馬邑郡也頗為熟悉,莫非有什么退敵良策?還請李大人不吝賜教,以救雁門百姓。”
陳孝意話說的很誠懇,可言語之間很刺耳。自己沒本事就說沒本事,愛著人家以前在馬邑郡有啥關系?好在李靖并不以為意。
“陳大人勿憂,其一,如今陛下尚未知曉北疆之事,請陳大人上奏折,陳情此事。一旦陛下發兵,必無后顧之憂也。
其二,馬邑郡人馬不多,劉武周就算糾集九原郡、榆林郡、定襄郡之流民,也不可能湊齊十萬大軍。故而,在下以為其中必然有詐,不可盡信。
其三,那劉武周若想自馬邑郡出兵攻打雁門郡,勢必要路過桑乾鎮,而后渡桑干河才可。
現在既然已經有探馬得知他們的動向,陳大人可遣一軍出城,自桑干河南岸尋一隱蔽之處扎營,以逸待勞。
有道是,兩軍相逢于水,敵渡河未濟,擊其中流,半渡而擊之則可矣。如此縱然敵眾我寡,然則未必戰敗。
其四,可派人去往樓煩郡請薛世雄大將軍出兵,先占據桑干河上游,筑壩攔水,待劉武周部與我軍激戰之時,毀去大壩,敵軍必亂。
其五,桑干河傷敵尚在其次,吾意在挫其銳氣也。屆時若有dong突厥軍至,雖能戰卻未必能勝。
吾等聯合薛世雄大將軍退守雁門郡,仰仗城池阻敵于陣前。劉武周部被挫,dong突厥軍不善攻城,吾等足以等到陛下援軍,危勢可解矣。”
李靖面色平靜,侃侃而談。他每說出一點建議,那陳孝意便連連點頭應諾,直到李靖說完,陳孝意再無慌張表情。
“哈哈,李大人大才也!今有李大人之謀,事可成矣。王將軍,請你速速帶領一萬軍士前往桑干河,尋有利地形駐扎。”
陳孝意先是謝過李靖的計謀,然后抖擻精神,開始分兵派將。這等正面沖鋒,還是要靠虎賁郎將王智辯才可。
“大人放心,末將定不辱命!”方才李靖所言,王智辯也聽的分明,頓時信心大增,起身領命。
陳孝意自己則開始書寫奏折,將劉武周率兵南下的消息,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奏報洛陽。
而后,他又命人攜帶求救文書,火速去往樓煩郡,請求右親衛軍騎將薛世雄先與桑干河上游筑壩攔水,而后營救雁門郡。
李靖畢竟不是雁門郡的官員,也不好過多插手,守城的戰略方向已經表述清楚了,其他的也插不上手,便悄然退下。
而陳孝意忙前忙后,一時疏忽,竟然沒有注意到前雁門郡郡丞楊長仁正在暗中搞一些小動作。
是夜,人們都在忙于守城,卻沒有注意到在雁門郡守令府之中,楊長仁和守令王確以及校尉張倫三人正一起密謀。
“王守令,張校尉。那陳孝意自己不好錢財也便罷了,卻還擋了你我的財路,實在可恨啊。
前不久,劉武周已經派人與我聯絡過了,其被始畢可汗封為定楊可汗,更執有狼頭纛,擁有爭鋒天下之姿。
現在其正帶人馬來攻雁門郡,老夫有意和其里應外合,獻了此城,不知二位有何看法?可愿助老夫一臂之力。
二位盡管放心,若是此事可成,老夫可替劉武周答應二位,日后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更能替其管理雁門郡,取陳孝意而代之。……”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