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淹自來熟,上前一步,坐到段志玄的對面。
“哈哈,在下京兆杜氏,杜淹。與令尊段偃師原本同朝為官,故而知道小將軍。”
“原來是杜大人,失敬失敬。”段志玄嘴里含糊的應付著,心中盤算半晌卻根本不記得父親提起過這么個人。
“哎,都是落難之人,無需多禮。”杜淹微微一笑,然后陡然長嘆一聲,開啟了忽悠模式。
“哦?先生何苦如此說話?”段志玄嘴上應和著,卻在心中冷哼,哪個和你施禮了?這演技也太差了一些吧。
“哎,小將軍有所不知。”杜淹此時還不知道段志玄已經看破了他那拙劣的演技,依舊掩面作勢。
“說起來,在下如今已經是無官一身輕了,自數日之前,圣上降旨說是國庫空虛,要各士族門閥預先繳納賦稅,美其名曰借貸。
我京兆杜氏家薄產微,哪里能夠負擔如此重賦?可圣上言明,若是不按時繳納,男丁就要服勞役,在職官員就要停職查辦。
當日,在下也是一時不忿,故而掛印辭官,離開了洛陽城。吾聽聞令尊大人也深受其害,辭官歸田。
如此說來,你我豈不都同是落難之人么?現在你若不去往洛陽還則罷了,一旦去了便是有去無回啊。”
杜淹一邊說著,一邊偷眼觀察段志玄。只見段志玄果然色變,頓時心中大喜,不過顏面上依舊做痛苦狀。
“此言當真?!”段志玄聽罷,霍然起身。他久在定襄郡,哪里知道朝中有如此變化。他對眼前之人并不信任,可這等謊言豈不輕易便能揭穿么?
“吾在來涿郡途中,巧逢清河房氏的房玄齡。此人如今也在太守府中,當日他那房氏更加不堪。
只因繳納不上賦稅,便被圣上安插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便將男丁押去服役,女眷送去勞軍了,好不凄慘啊。
如今天下門閥士族俱都不服,圣上此舉乃自掘墳墓也。小將軍若是不信,自可去問那房玄齡,也可外出稍加打探,便知吾所言不差了。”
杜淹早就料到,這段志玄不會輕易相信。可太守府李淵身為李虎后人,也曾接到圣旨,更是繳納了足額的錢糧。
另外房玄齡也在太守府中,其親身所經歷,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至于武威段氏,誰又會真去調查?
段志玄身子一個恍惚,然后頹然坐到座椅上。他雖然對這個杜淹并不信任,但對方所說的證據,自己甚至不用出太守府就能辨別真偽。
“小將軍若是去洛陽,無異于送羊入虎口。反不如就此留在涿郡,日后未必沒有光耀門楣之日啊。”杜淹見效果不錯,便在一旁繼續吹風。
“可,可我帶有一千騎兵,更有戰報未曾送達。若是就此躲在涿郡,豈不是臨陣脫逃,日后還如何人前立身?”
段志玄此時稍微有些意亂,順口便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而杜淹自然早有準備,微微一笑。
“小將軍,此事勿慮。那涿郡太守李大人,也是柱國之后,身兼國公之位。只要小將軍愿意保存自身,吾可替小將軍前去游說。
只要李大人在奏折上奏明定襄郡失守之事,便不算誤了朝廷大事。至于小將軍,亦可說隨魚俱羅戰死沙場,亦可只字不提。
日后小將軍只要依舊留在太守府,北拒高句麗、奚。契丹等番邦,不同樣可以為國效力,守衛邊疆么?”
“嗯?”段志玄何等人物,雖然年紀不大,可聰慧過人。他從杜淹的話中頓時聽出了另一番意思。
這個杜淹可不是好人啊,那個李淵是準備自立為王么?這算什么?是想要拉攏自己入伙?
可陛下初見自己,便委以重任,更官封五品鷹揚郎將。再想起魚俱羅寧可戰死定襄郡之事,自己若如杜淹所言,豈不是對陛下不忠了么?
只是,若自己一口回絕,既然他這般說與自己了,怕是絕不會讓自己活著回到洛陽,面見圣上啊。
段志玄心中泛起陣陣波濤,只是表面上還佯作鎮定。死來想去,他最終還是拿定了主意,對杜淹深施一禮。
“多謝先生明示,今日之恩,段志玄必不敢忘。只是我與李大人并不熟稔,還請先生為我從中說和一二。”
“哈哈,此事包在我身上。”杜淹見此,頓時大喜。他又囑咐了段志玄幾句,然后便匆匆離開,去書房找李淵、李建成匯報去了。
“呸!無恥奸佞!”段志玄眼見杜淹已經走遠了,這才對著門口狠狠的啐了一口,臉上顯出幾分厭惡之色。
“就這點演技,還來惑我?真是可笑。”他嘴里嘟嘟囔囔,分明沒有方才那般慌張的模樣。
若是早上半年,或許他還會選擇躲在太守府中。可如今通過和魚俱羅的相處,他對邊疆士卒太過了解了。
不要說父親是否掛印辭官還是未知之數,就算是真的又如何?親歷過邊關的苦,才知道士族的安樂是有人在背后支撐的。
若是陛下真的國庫空虛,向士族借用錢糧。在他看來,用到邊關將士身上,就不為過,而且還會大力支持。
當然,若是陛下此舉只是為了享樂,那就另當別論了。他之所以沒有立即翻臉,去往洛陽城,其實是另有打算。
通過方才杜淹那拙劣的表演,他忽然察覺到了這群人心懷不軌之心。自己若是離開,必然會被殺死。
而若是順勢進入他們的團隊之中,則可以悄悄打探其中消息,日后有合適機會,才好和陛下匯報,將功折罪。
此時,李淵得到了杜淹的匯報,心中大喜。有此等人物,則等于有了自己的私軍,對付羅藝有了更多的底氣。
可若是他此時知道段志玄的真實想法,估計就不會這么高興了。弄不好,他會將杜淹活剮了,這哪是幫忙?分明是幫倒忙啊。
李淵早有了李建成的匯報,心里有所準備。他很快重新將奏折寫好,然后命人快馬向洛陽匯報定襄郡的戰況。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