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幸運的一天
在你的一生中,你也許只能經歷那么幾個里程碑式的時刻。而在我19歲那一年,我在同一天竟然經歷了兩個這樣的時刻:平生第一次看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那座有裝飾派藝術風格的大廈,又見到了傳奇交易大師理查德·丹尼斯。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芝加哥最著名的景觀。你在1.6公里之外就能看到這座大廈,它坐落在杰克遜西大街141號,頂部矗立著一尊孤獨的雕像,那是古羅馬神話中的谷物女神克瑞斯。這座45層高的大樓傲然聳立,被其他摩天大樓環繞,是這個著名交易所再理想不過的辦公地點。樓內就是交易大廳,在這里,交易者肩并肩地擠在一起,在一片紛亂的喊叫聲和復雜的手勢信號中分秒不停地買賣著價值百萬美元的谷物、肉食和外匯。這種組織有序卻又喧囂震天的大場面讓每天來訪的上千名參觀者望而生畏,而對交易者來說,這里就是圣地麥加。
當我走進杰克遜西大街141號的電梯時,我的手心開始冒汗。我當時只有19歲,就要去見理查德·丹尼斯——全世界最著名的期貨投資家之一。在海龜實驗聞名天下之前,丹尼斯就已經是期貨界的大人物了。他被譽為“交易廳王子”,因為他在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把幾千美元的初始資金炒至幾億美元。
后來,我才知道能夠登上那部電梯是件多么幸運的事。有超過1000人報名,但只有40人有幸與丹尼斯面談,只有13人最終被選中,另有10人被選中參加下一年的一個后續計劃。
早在唐納德·特朗普的《飛黃騰達》和其他這類真人秀電視大賽問世之前,丹尼斯就自己導演了一場競賽。一切都源于他和他的好朋友比爾·埃克哈特(一個與丹尼斯同樣成功的偉大交易者)的一場爭論——杰出的交易者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丹尼斯相信,他幾乎可以把任何一個人變為優秀的交易者,埃克哈特則認為優秀的交易者具有一種天賦,無法靠后天培養。丹尼斯愿意用自己的錢來證明自己的話,于是兩人打了一個賭。
為此,他們在《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和《紐約時報》上刊登了大幅廣告,宣布丹尼斯正在招募培訓生,他會把自己的交易方法傳授給這些人,然后給每人一個100萬美元的交易賬戶。
那個時候,我并不理解這則廣告的意義。刊登了這則廣告,繼續這場賭博,丹尼斯就相當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聲明。他相信他很清楚自己獲得成功的原因,因此可以把其他人訓練得像他一樣出色,即使他們完全是沒有任何交易經驗的陌生人。他對自己的判斷信心十足,因此愿意用自己的數百萬美元來證明它。
包括我在內,丹尼斯的培訓生大獲成功,變成了業界的傳奇。從此,他們開始被稱作海龜。在四年半的時間內,海龜實現了80%以上的年均收益率。為什么要用海龜這樣一個詞呢?事實上,這個名字來源于丹尼斯和埃克哈特去過的一個地方:新加坡的一個海龜農場。正是在那里,兩人的那場由來已久的爭論變得嚴肅起來。據說,當丹尼斯聚精會神地觀察那個海龜農場的時候,他突然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培養交易者,就像新加坡人養海龜一樣。”
于是,我才有機會在19歲的年紀登上那部電梯,手心冒著汗,準備拜見“交易廳王子”。走在長廊中,我本不該對那些辦公室的實用主義外觀感到驚訝。那里沒有氣派的大門,沒有華麗的大廳,沒有任何意在向客戶、經紀人或其他任何顯貴炫耀的刻意裝飾。不愿把錢浪費在浮華的排場上是丹尼斯的一個出了名的特點,所以那種簡樸的環境不足為奇。盡管如此,我還是有些意外——每一樣東西似乎都比我想象的要小一些。
我找到了那扇掛著“C&D期貨公司”牌子的門,推開門走了進去。
////// ////// //////
丹尼斯的業務主管戴爾·德魯特里在門口迎接我,告訴我丹尼斯的上一個面試就要結束了。我知道理查德的長相,因為我曾經在幾篇文章中看過他的照片,但我對他的個性并不是非常了解,這令我有些忐忑不安。
在準備這次面試的時候,我已經讀過了我能找到的所有與理查德有關的東西,所以我對他的個性也算略知一二,但知道得還不夠多。我也做過理查德的“40問測試題”(這是面試程序的一部分),因此我對他重視的因素也有所了解。
理查德辦公室的門終于打開了,上一個面試者走了出來,他跟我說了說他的面試情況,然后祝我好運。我猜他表現得一定不錯,因為我在幾個星期之后的第一堂培訓課上見到了他。我走進那間辦公室,見到了理查德和他的搭檔比爾·埃克哈特——后來我們一直叫他們里奇和比爾,直到現在我還習慣這樣稱呼他們。里奇是個大個子,和顏悅色、溫文爾雅;比爾很瘦,中等身材,他的外表和穿著像是芝加哥大學的一個應用數學系教授。
面試內容與我從C&D期貨公司收到的書面測試題是吻合的。里奇感興趣的是我擁有的市場理論背景,以及我為什么認為市場交易可以賺錢。他們都對我背景中的細節很感興趣。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背景確實有些非同尋常。即使在今天,也沒幾個19歲的人能有我那樣的經歷,至少是與期貨交易方法有關的經歷。
在1983年的秋天,還沒幾個人有個人電腦,事實上,個人電腦才剛被發明出來不久。但在之前的兩年中,我一直在為蘋果公司的二代電腦進行編程,那是我的一份校外兼職工作。我的程序分析的就是我們今天稱為“系統”的東西:帶有明確法則的股票或期貨交易策略,它能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來精確地鎖定買入和賣出時機。我在那兩年中寫了三四十個不同的程序,它們可以用歷史數據來檢驗交易系統,測試這些系統應用于不同市場的效果。后來我才意識到,這在1983年可以算是一種尖端研究。
最初的一份有趣的課外工作,最后變成了一種狂熱的愛好。那時候我為一家叫哈佛投資服務公司的小公司工作,這個公司就在馬薩諸塞州哈佛鎮一座小房子的廚房里。哈佛鎮位于波士頓以西64公里,是那種最典型的新英格蘭式的小鎮:有蘋果園、一個小圖書館、一個鎮公所,還有一個小鎮廣場。哈佛投資服務公司只有3個人:喬治·阿恩特(那個廚房和那個公司的主人,我們的老板),我的朋友蒂姆·阿諾德,還有我。蒂姆和我負責那些打雜的事。
是喬治讓我第一次對交易產生了興趣。他把私人收藏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借給了我,埃德溫·勒菲弗的這本小說式傳記講的是著名投機家杰西·利弗莫爾的故事。我不知道打動我的究竟是勒菲弗的生花妙筆還是利弗莫爾故事的傳奇色彩,總之,在讀完這本書后,我著迷了。我立志做一名交易者。我相信我有能力成為一名偉大的交易者,也一定能成為一名偉大的交易者。我把這種信心帶到了與里奇和比爾的面談中,只有一個19歲的毛頭小子會這樣。事實證明,分析交易系統的經驗對那次面試和隨后的培訓課程來說都是一種絕好的準備。我相信,我之所以能比其他培訓生更快、更有信心地接受里奇和比爾的方法,為里奇賺到的錢多于其他任何一個海龜,我的背景是一個重要原因。對于他們的方法和系統性的交易概念,我的信心從一開始就強于其他任何海龜。
里奇之所以相信我能成功,也有能力發揮出我在交易領域的潛力,我的這種信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的背景使我能做到其他海龜做不到的事:嚴格遵守我們在兩個星期的培訓課中所學到的簡單法則。其他海龜在第一個月中沒有一個人能完全遵守這些法則,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我稍后會告訴你原因。
////// ////// //////
一開始,我擔心沒有任何實際的交易經驗可能是我的一個劣勢。我的系統測試經驗或許是個優勢,多少能抵消這個劣勢,但缺乏實戰經驗仍然是我的一大顧慮。從里奇和比爾的面試問題中明顯可以看出,他們要檢驗的是我們的智力和推理能力。這并不奇怪,因為面試前的問卷中就有一個問題是關于我們的SAT當我們談到某個問題時,我開始相信我將被選中了。我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刻。當時我們談論的是我對一種普遍心態的懷疑:太多的人相信有某種神秘的點金石可以幫助一個人神奇地預測市場的動向,我卻認為,像小麥價格、黃金價格這樣復雜的東西牽扯了太多的因素,什么樣的預測都無濟于事,想尋找點金石的人注定要大失所望。
作為一個例子,我給他們講了喬治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有一個玻璃盤,上面有很多曲線和直線,你完全可以在盤子上畫出一個價格走勢圖,讓圖的頂端和底端與那些線條神奇地切合起來,再看看那些線,就好像市場正在對某種神秘的規則做出響應。他們看起來很喜歡我的故事,那一刻我想:“我要大功告成了。”
我是對的——幾件事都猜對了。我確實被選中了,而且里奇和比爾確實在測試我們的天資和才智水平。他們選中的人都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特征對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他們也是不錯的科學家,出于實驗目的,他們在組建所謂的海龜班時有意地考慮了人員背景的多樣化。來看看第一個海龜班的部分成員吧:
·一個對賭博和一切游戲都很感興趣的人。有趣的是,他還是角色扮演游戲《龍與地下城》的游戲手冊《地下城主指南》的編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這可是個紅透半邊天的游戲。
·一個擁有芝加哥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的人。
·一個嘉吉公司的谷物交易者,他在校期間還得過馬薩諸塞州的象棋冠軍。
·幾個有交易經驗的人。
·一個會計師。
·一個職業的21點(一種撲克牌游戲)和雙陸棋玩家。
這些人大多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之一。里奇和比爾明顯很注重交易者的高智商,而且特別強調數理和分析能力。里奇后來在一次面試中明言,他們在尋找“絕頂聰明”的人,由于報名的人太多,他們也有吹毛求疵的余地。絕頂聰明是很多海龜的共同特征,但并非所有的海龜都是如此。而且,我并不認為我們的智力與我們最后的成敗得失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海龜們還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有賽局理論和策略方面的背景,而且都對賭博游戲中的概率問題頗有研究。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里奇和比爾為什么注重這些特征了。
////// ////// //////
在面試結束幾星期后,我接到了里奇的電話,通知我已經入選培訓計劃。當時我表現得一定不夠興奮,因為里奇后來對我說,在所有收到入選通知的培訓生中,我是唯一一個算不上欣喜若狂的人。他甚至不知道我會不會出現在那個培訓班里。
里奇告訴我,培訓將在那一年的最后兩個星期進行,在兩周的培訓結束之后,我們會開始用一個小賬戶進行交易。如果我們在一段初始實驗期內表現良好,他會給我們每人一個100萬美元的交易賬戶。
里奇相信他可以在兩個星期內培養出一批交易者,這或許會令某些人驚訝。但現在看來,他居然需要兩個星期的時間才是真正令我驚訝的事。事實上,里奇和比爾在第二年又招募了一批海龜,僅用一個星期就完成了培訓。交易的難點不在于概念,而在于應用。學習如何交易相對容易,但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在實際交易中是非常難的。
在歷時一個月的實驗期結束后,里奇評估了我們的表現。有些海龜足額地拿到了100萬美元的賬戶,有些海龜拿到的賬戶不到100萬美元,還有一些海龜要繼續用他們最初的賬戶交易。里奇給了我一個200萬美元的賬戶,在整個海龜計劃期間,我的賬戶始終是金額最多的一個。
在本書中,我會告訴你里奇為什么能在短短一個月之后就評估出我們的相對能力,他在觀察什么,以及他為什么要給我一個金額遠多于其他海龜的賬戶。里奇早早就在我身上發現了一種能力,最終又在其他許多人身上發現了這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所說的海龜方式。
在揭示海龜方式之前,請允許我首先介紹一下整個交易行業,以便讓讀者了解海龜故事的背景。另外,關于海龜們為什么這么成功,優秀的交易者為什么能夠賺錢,我還想談一些心理上的原因。接下來的兩章是第三章的基礎,從第三章開始,我們將回到海龜故事,逐一探討海龜方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