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成偉大目標的過程中,不只要有超乎尋常的知識、技能、胸襟和魄力,還必須要顧全大局、超越個人得失,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重大犧牲。當你去實現偉大目標,為眾人服務取得效果后,自然就能得到認可和崇敬,逐漸你便會變得偉大起來了。
我國傳統文化,常用“志當存高遠”,“風物長宜放眼量”,“鯤鵬之志”等詞句,形容和鼓勵人要有大志。歷史的經驗已經說明,目標遠大定天下。三國就是一個好例子。
三國時天下紛亂,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當初有實力“競標”的主要是這幾個人:曹操、劉備、孫權、袁紹、劉表。曹操的“目的”是:一統天下,坐領江山。他自稱“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
劉備的“目標”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他在三顧茅廬時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蓋世英雄。
孫權屬“繼承父兄遺產”而得國,但也不是泛泛之輩。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士民富庶,足與魏、蜀鼎立,偏安江東。
反觀河北袁紹就差多了。袁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點高,名聲大,擁數十萬之眾,謀臣無數,戰將如云,也曾有興漢滅賊之志,但徒有虛名,屬“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之輩,被稱為“羊質虎皮”、“鳳毛雞膽”,為后世睡笑。還有劉表,領荊襄之地,地闊利廣,豪杰眾多,但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甘為井底之蛙,本有進取中原的絕好機遇,但他卻以“吾坐據九郡足矣,豈可別圖”而自足。“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其中當然是曹操“中標”。
正如史官贊詩所言:“曹公原有高尚志,贏得山河付于孫。”可觀以曹操的目標最遠大。
但是,這些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在毛澤東眼中,都算不上什么成功。“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在青少年時代,便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
在毛澤東看來,最成功者,應當是君師合一、德業俱全的人。中國的歷史證明,帝王無論有多大本領,也只能建功立業于當代,死后難免江山易主;圣賢雖可以依靠精神主宰千秋萬代,死后成為“萬世師表”,但又極少成就功業。為此,既要建功立業于當代,又要傳精神于萬代千秋是相當困難的。
“建功立業要與萬世師表結合起來!”毛澤東有著超越無數歷史風流人物的偉大理想。
對常人而言,目標遠大一些,對成功有益而無害。
第一,有了遠大的目標,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
人們獲得的成就大多是自己所企盼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永遠不可能成為元帥。”
高爾基說:“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確定只走10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處便會因松懈而感到很累,因為目標快到了;但如果要求走20公里,在七八公里處,正是斗志昂揚之時。
比如射箭,有經驗的射手都知道,這就是“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僅得其下”的道理。
偉大的詩人歌德說:“就最高目標本身來說,即使沒有達到,也比那完全達到了的較低的目標,要更有價值。”
偉大的目標一定會給心智留有較大的空間,我們才不會被限制,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
第二,遠大的目標,產生長遠的見識。
目標遠大,就是空間大、時間長,也就是胸懷大志,有戰略眼光;而小目標,一般只會解決眼前的問題。
有一位哲學家到一個建筑工地分別問三個在砌筑的工人:“你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我在砌磚。”第二個工人抬了抬頭說:“我在砌一堵墻。”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座教堂!”
聽完回答,哲學家馬上就判斷出了這三人的未來:第一個心中眼中只有磚,可以肯定,他一輩子能把磚砌好,就很不錯了;第二個眼中有墻,心中有墻,好好干或許當一位工長、技術員;惟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為他有“遠見”,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這位哲學家后來的追蹤調查證實了他對這三個人最初的判斷。
沒有遠見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只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有遠見的人心中裝著的是整個世界。遠見就是看清自己的遠大目標——我要到達多遠的地方?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我怎樣才能到達昵?遠見召喚我們行動起來,使我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標越遠大,意志才會越堅強。絕沒有無緣無故的堅忍不拔。“忍辱”必然因為“負重”。忍的度決定于目標的大小。
沒有遠大的目標,一生都將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沒有遠大的目標,就沒有動力。茫無目標的漂蕩,終歸迷失航向而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彼岸。
倘若你沒有長遠的目標,你很可能“知足”——津津樂道于眼前的得益,從而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認為所謂的“成功目標”只是一蹴而就的事,用不著花大力氣。于是,你經常為自己設定伸手可及的“小目標”,憑著小聰明和慣性就“手到擒來”,不免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你就放松了素質的鍛煉和能力的培養,從此弱化乃至退化了你的聰明才智,一旦需要向更高更強的目標進發時,你就無能為力、跌足長嘆了。
倘若你沒有長遠的目標,你可能會被短暫的種種挫折所擊倒,過分夸大成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以為所謂的目標只是遙遠的“烏托邦”,從而放棄了目標。事實上,在邁向成功的路途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這些阻礙,有的來自客體——種種外在因素妨礙你實現理想;也有的來自主體——你可能遇到家庭問題、疾病問題、車禍災難等等意想不到的意外;還有種種你無法控制的情況,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礙。假如你目光短淺,你就會被眼前的障礙所嚇倒,甚至覺得有人在故意阻礙你的道路,從而將怨恨灑在別人身上。這樣的情緒是非常有害的,它將阻礙你繼續往前走。而其實,沒有人能夠真正阻礙你,能夠阻礙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其他最多暫時讓你停下腳步,而惟有你才能讓自己永久停下腳步。
有長遠目標的人,既不會為眼前的小小“成功”所陶醉,也不會為暫時的挫折所嚇倒。他們明白,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肯定有艱難險阻,假如輕而易舉就能排除,這只能說自己的目標定得太低。如果所有的困難一開始就排除得一干二凈,便沒有人愿意去嘗試更有意義的事情了。你要一個一個地、腳踏實地地清理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障礙,有一天,你便會到達目的地。是的,你只有先走到你能看到的一個較遠的地方,然后才能繼續前進。通常,當你走到那個“較遠的地方”時,你就能夠高瞻遠矚,看得更遠。這就是一個有長遠目標的“進擊方案”。而只具有鼠目寸光短視目標的人,不是輕易的“跌倒”就是輕易的“醉倒”,他們絕不可能到達那成功的彼岸。
“條條大路通北京”
我是在北京弄懂這種麻將和法的。但肯定不是北京人的打法,身在北京想通往的是紐約、巴黎、羅馬。這種打法是一種“外省人”的心態表現。不過非常形象,它是二條、四條、六條、八條、北風五種牌組成的“對對和”,因二、四、六、八條均有“==”形,連起來便是非常形象的鐵軌,北風做麻將頭。中國人精于此類小技,真是讓人叫絕。由此我想到了目標上—目標就是你的歸佰。
條條大路通北京,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只要學會一種手藝,就可以走遍天下,別人做得好的不一定適合你。在茫茫的職業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尋回屬于自己的一葉舟。它可能很小,但也會載你乘風破浪,讓你體會驚濤的險象,感味成功的酸甜。若你伏在岸邊,選擇不定,大船你會錯過,小船你也會錯過,最終只能在海中掙扎幾下,而消失在深不可測的海底。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不要低估,也不要抬高,客觀地評價,正確地選擇自己的方向。做好自己的事,你便是一道美麗的彩虹,海水為你洶涌,鳥兒為你歌唱。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關于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寫了一封信給城市老鼠,信上這么寫著:“城市老鼠兄,有空請到我家來玩。在這里,可享受鄉間的美景和新鮮的空氣。過著悠閑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動身前往鄉。來到那里后,鄉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麥和小麥,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為然地說:“你怎么能夠老是過這種清貧的生活昵?住在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沒有,多么乏味呀!還是到我家玩吧,我會好好招待你的。”
鄉下老鼠于是就跟著城市老鼠進城去。鄉下老鼠看到那么豪華、干凈的房子,非常羨慕。想到自己在鄉下從早到晚,都在農田上奔跑,以大麥和小麥為食物,冬天還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糧食,夏天更是累得滿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來,自己實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會兒,他們就爬到餐桌上開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聲,門開了,有人走了進來。他們嚇了一跳,飛也似地躲進墻角的洞里。
鄉下老鼠嚇得忘了饑餓,想了一會兒,戴起帽子,對城市老鼠說:“鄉下平靜的生活,還是比較適合我。這里雖然有豪華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緊張兮兮的,倒不如回鄉下吃麥子過得快活。”說罷,鄉下老鼠就離開都市回鄉下去了。
這則寓言使大家看到不同個性、習氣的老鼠,喜歡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他們都曾經對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他們最后還是都回歸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圈子里。
人也是一樣,人各有志,這不應勉強,但是不管怎么樣,志向有了好上路。鄉下老鼠也好,城市老鼠也好,都要清楚你的目標決定著你的人生前程。
每個職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只要你選準位置,做出成績,就會受人尊敬,甚或成為某一領域的一代宗師,名家就是這樣誕生的。劣勢可以變優勢,只要努力去選擇,就會有收獲。關鍵還是要先選準目標,并向目標前進。
人人都可以去贏牌
我曾給學生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在茂密的森林里,三條獵狗在追趕一只可愛的土撥鼠。情急之下,土撥鼠鉆進了一個樹洞里。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獵狗在樹下等待。過了一會兒,一只兔子鉆出樹洞,它沒命地跑,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它的三條獵狗……不過到最后,兔子還是逃掉了。
我問學生:“嗯,想一想,這個故事有什么問題嗎?”
—位學生認真地想了想說:“問題有二。一,兔子不會爬樹。二,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時砸中三只獵狗。”
“你說得這些都對。但我問你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土撥鼠哪兒去了?”
他一敲腦門:“哎呀,對呀!怎么把它給忘記了?”
我笑著告訴他們:“這只土撥鼠就是你最初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你別忘了,一個獵人要隨時盯住自己的目標,并最終得到它。這個故事對我們很有啟迪。它在提醒我們,不管什么時候也別忘了自己的志向。”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讓人畏懼的往往不是目標本身,而是自己看待目標的視角和方法。有一個量化法則可以助我們走向成功。
紐約城,25歲的Man正處于失業而挨餓狀態,Man不知道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這種局面,因為Man勝任的工作非常有限。Man只能寫寫文章,他卻不會用英文寫作。因此他依然過著窘迫的日子,白天就在馬路上東奔西走,目的不是為了鍛煉身體,而是躲避房東討債。
—天,Man在42號街碰見一位金發碧眼的大高個兒,立刻認出他是俄國的著名歌唱家夏里賓。Man在巴黎一家小報當新聞記者時去訪問過他。Man以為他當時是不會認識自己的,然而他卻記得Man。
“很忙嗎?老朋友”,他問Man。
Man含糊地回答了他,Man想他已一眼看出了自己的境遇。
“我住的旎館在第103號街,百老匯那邊,去我那兒坐坐吧?”他詢問著Man。
走過去?當時是中午,Man已走了5個小時的馬路了。
“但是,夏里賓先生,還要走33個街口,路不近昵。”
“胡說,”他笑著說,“只有5個街口。”
“5個街口?”Man覺得很詫異,難道是自己躲債躲昏頭啦?
“是的,”他說,“但我不是說到我的旎館,而是到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游藝場。”
這簡直有些答非所問,但Man還是順從地跟著他走。一下子就到了射擊游藝場的門口,看到兩名水兵好幾次都打不中目標。然后他們繼續前進。
不多一會,走到卡納奇大戲院。夏里賓說,他要看那些購買月戲票子的觀眾究竟是什么樣子,幾分鐘之后,他們重又前進。
“現在,”夏里賓愉快地說,“咱們離中央公園的動物園只有5個街口了,動物園里有一只猩猩,它的臉很像我所認識的唱次中音的朋友。呵呵,我們去看看那只猩猩吧。”他們又走了12個街口,已經來到百老匯。
Man走了許多路,原本早該筋疲力盡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這樣斷斷續續地走著,走到夏里賓住的旎館的時候,他滿意地笑著:“并不太遠吧?現在讓我們來吃午飯。”
在午餐之前,夏里賓向Man解釋為什么要他走這許多路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里。”這位大音樂家莊嚴地說,“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之間無論有怎樣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常常集中在5個街口的短短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使你煩悶異常。常常關注于未來24小時,會使你感受到實現短期目標的快樂。”
如今,夏里賓也已長辭人世。他們共同走過馬路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品味。夏里賓實用的哲學教會的不僅是Man,還有我們——如何把目標量化。其實成功是件簡單的事,只要你記住你的目標,并在實現目標中注意方法,那么人人都可以成功。
成為能完成自己目標的人
—個人要成功,就要達成自己預先所設定的目標。
你的目標只能靠你自己選擇,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
倘若你沒有長遠的目標,你可能會被短暫的種種挫折所擊倒,過分夸大成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從而放棄了目標。
目標的實現,使人們的某種需要得到滿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共有五種,它們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前一種需求的滿足是后一種需求產生的條件;人的行為不是由已經得到滿足的需要決定的,而是由新的需要決定的。五種需求中,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級的需求,它指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理想。自我實現需要包括兩個方面:是勝利感,二是成就感。在自我實現層次中,人是以實現自我而行動的,所以最能表現人類的生活方式。
成功就是逐步實現一個有意義的既定目標。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指出:人的目標可以分成多種,它包括工作的、家庭的、人際關系的、健康的、經濟收入的等多個方面。目標是階段性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目標;目標又是兼容的,每個人不可能只有一個目標,他同時可能擁有幾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