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聆聽的國王
Un Re in ascolto
劇情梗概
貝里奧認為這是一部緊密依托于音樂內在發展的作品。講述一個年老的劇院經理在逐步走向死亡時,失去了他以往獨自掌控的王國——劇院。名為普洛斯佩洛(低男中音)的戲劇主人公是對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表示敬意。
普洛斯佩洛的劇院就好像是《暴風雨》中的“島”,他想在那里展現一種幻想奇觀。為了找到心目中的女主角,普洛斯佩洛開始面試演員,卻不滿意。制作人(男高音)企圖實現自己的野心,普洛斯佩洛被其自命不凡所激怒。第一部分結尾處,他的心靈快要崩潰了。
第二部分開始時,普洛斯佩洛以前最信賴的身邊的親信都開始自私地盤算著他的死亡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利益。而正是那些他以前并不滿意的演員們發起充滿感情的告別儀式。自此,普洛斯佩洛開始更深入的認識自己的世界——在最后一次試聽中,他認識到劇院留給自己的希望并不是燈光和布景,而是音樂。在這個理念召喚他的時候,女主角(女高音)成為這個理想的真實形式,具象地物化在他的面前。她演唱了一首詠嘆調,引出了一個奇異的片斷——普洛斯佩洛聽到了渴望得到這個角色的其他女人的演唱,而這也表現了一個現實:渴望者的世界與被渴望者的世界之間存在著無法彌合的代溝,她的人、她的意愿以及她的聲音都是女主角自己的。當這些嚴酷的事實呈現在眼前時,普洛斯佩洛獲得心靈上最后的解脫。他的演員們跟他道別,留下了他孤零零一個人直至死亡。
評介
各自完整但又緊密聯系的分曲,承載著以上的戲劇動作。結構上的關節點就是普洛斯佩洛在面試演員時的5段詠嘆調,它們運用了相同的材料,旋律非常相似,但又擁有豐富的織體與配器。4段排演場景其中的3段,需要用音樂勾畫出劇院琳瑯滿目的景象,但是音樂素材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統一性,這是對作曲家是否富有創造力和結構能力的一種挑戰。3個試聽的段落包括了女主角的詠嘆調。這些豐富的舞臺化場景與貝里奧創作風格中的熱情達到了契合,但同時也做到了音樂結構原則的統一。從這部歌劇中,我們可以初步對貝里奧的創作理念予以認識和理解:基于傳統的個性化思考,其實就是產生于對比之上的完整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