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3月16日首演于威尼斯。
劇情梗概
1418年,米蘭的比納斯科城堡。
第一幕,第1場:比納斯科城堡的大廳。盛大的宴會上,朝臣們問米蘭大公菲利波(男中音)為何要離席,菲利波說對妻子感到討厭。菲利波的妻子是法奇諾·卡內(nèi)的遺孀貝亞特里切,菲利波與她結(jié)婚后獲得了她所擁有的土地,便喜新厭舊,又看上了妻子的侍女阿涅塞,想要拋棄貝亞特里切,在“阿涅塞,我的女神”(Divina Agnese ...Come t'adoro, equanto)中表達了心中對阿涅塞的愛。
第2場:阿涅塞的住處。阿涅塞(次女高音)內(nèi)心愛著紳士奧羅姆貝洛。奧羅姆貝洛(男高音)應(yīng)約前來,當阿涅塞得知他愛的是貝亞特里切時,非常憤怒,決定要向菲利波告發(fā)。
第3場:大公府邸內(nèi)的花園。貝亞特里切(女高音)悲傷地唱出“我孤零一人”(Mala sola, ohimè! son io),向阿涅塞吐訴菲利波對她的虐待。阿涅塞的哥哥大公菲利波的密友里扎爾多(男高音)來到,里扎爾多奉大公之命正對奧羅姆貝洛進行監(jiān)視。菲利波指責貝亞特里切不忠,還出示了阿涅塞偽造的奧羅姆貝洛寫給她的信。貝亞特里切宣稱自己是清白的,要求法庭公正審判。
第4場:城堡外一偏僻處。貝亞特里切跪在已故前夫法奇諾·卡內(nèi)的雕像前,傾訴自己受到的誣陷,祈禱能得到他靈魂的幫助。奧羅姆貝洛前來發(fā)誓要保護她,并袒露對她的愛,被貝亞特里切拒絕了。菲利波突然出現(xiàn),下令將兩人逮捕,無論貝亞特里切和奧羅姆貝洛怎么辯解都無濟于事。
第二幕,第1場:城堡中一廳。審判庭上,貝亞特里切否定對她的指控,并與菲利波發(fā)生爭辯。奧羅姆貝洛被帶上來,阿涅塞為因自己的妒忌而給他帶來不幸感到羞愧。法庭將奧羅姆貝洛的供認書給貝亞特里切看,但奧羅姆貝洛說這是被拷打逼供所致。兩人被押走后,阿涅塞請求菲利波寬恕貝亞特里切。菲利波不允,但也承認了貝亞特里切給他帶來的榮譽和權(quán)利。正當他在猶豫時,傳來民眾聚集支持貝亞特里切的消息,菲利波害怕發(fā)生動亂,便趕快在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
第2場:城堡監(jiān)牢前。貝亞特里切被押出。阿涅塞前來請求她饒恕自己的罪行。貝亞特里切寬恕了所有的人,宣稱自己的死亡將帶來勝利而不是悲傷,然后昂首走上斷頭臺。
評介
《滕達的貝亞特里切》是貝利尼最早出版了總譜的歌劇,其中若干處,尤其是第二幕終場中的有些音樂片斷,是后來的里科爾迪版本中所沒有的。這部歌劇標志了貝利尼的藝術(shù)發(fā)展中趨向表現(xiàn)形式更為細膩、和聲變化更為豐富的階段:引子中出現(xiàn)了合唱與獨奏樂器的對話;貝亞特里切與奧羅姆貝洛的二重唱中遠關(guān)系調(diào)的運用,以及和聲對樂句結(jié)構(gòu)的層層推進所起到的有效作用;貝亞特里切與菲利波的主要二重唱中大跨度音域的使用以及最后不尋常地在小調(diào)上結(jié)束;審判場景中對邪惡的出色描繪等等。第一幕的終場曾給當時年輕的威爾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幸的是,由于時間匆忙,貝利尼不得不在多處借用了自己以前的音樂,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終場。羅馬尼本來還寫有貝亞特里切與阿涅塞的二重唱以及隨后再加入奧羅姆貝洛的三重唱,貝利尼也來不及了,后來他曾在給里科爾迪的信中表示要完成這些唱段。諸多原因,使得《滕達的貝亞特里切》盡管有許多出色之處,還是沒有獲得成功,貝利尼其實自己已有預(yù)感,為此他與羅馬尼之間互相責怪,以致兩人合作關(guān)系破裂。《滕達的貝亞特里切》在貝利尼剛?cè)ナ罆r曾重新上演,也受到過贊揚,但終究未能在保留劇目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