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崔信明
信明,青州人注100。少英敏,及長,強記,美文章。高孝基語人曰注101:“崔生才冠一時,但恨位不到耳。”
隋大業中,為堯城令注102。竇建德僭號注103,信明弟仕賊,勸信明降節,當得美官。不肯從,遂逾城去,隱太行山中。唐貞觀六年,詔即家拜興勢丞注104,遷秦川令注105,卒。
信明恃才蹇亢注106,嘗自矜其文。時有揚州錄事參軍滎陽鄭世翼注107,亦驁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謂曰:“聞君有‘楓落吳江冷’之句,仍愿見其余。”信明欣然多出舊制。鄭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卷于水中,引舟而去。今其詩傳者數篇而已注108。
譯文
崔信明,青州人。自幼聰敏超群,成年以后,記憶力過人,文章華美。高孝基曾對人說:“崔先生的才能名氣為時人之冠,只可惜他的地位未能與其才華相稱。”
隋朝大業年間,崔信明任堯城縣令。當時竇建德僭稱帝王,信明的弟弟在竇賊手下做官,他勸信明也投降竇建德,可得稱心的官職。但信明不肯聽從,于是翻越城墻而去,隱居于太行山中。唐朝貞觀六年,皇上下詔到崔信明家,任命他為興勢縣丞,后升任秦川縣令,此后去世。
崔信明平生仗恃自己的才華,為人傲慢,曾對別人自夸詩文。當時有一位揚州錄事參軍滎陽人鄭世翼,也是個高傲而不合群的人物,他與信明在江上相遇,對信明說:“聽說您的詩中有‘楓落吳江冷’的妙句,我還想看看您其他的詩。”信明愉快地拿出很多自己過去寫的詩給他看。鄭世翼沒有看完就說:“親眼見到的還不如耳朵聽說的!”竟把信明的詩卷扔進水里,行船揚長而去。如今崔信明留傳下來的詩僅有幾篇而已。
注100 青州人:兩《唐書》本傳皆作“青州益都人”。下文皆據《新唐書》本傳。青州:州治益都,今屬山東。
注101 高孝基:高構,字孝基。《隋書》有傳。《舊唐書·崔信明傳》作“鄉人高孝基有知人之鑒”。
注102 堯城:今河南安陽東。
注103 竇建德:隋末河北農民軍首領。大業七年(611)聚眾起事,據河北諸郡,稱夏王,后稱夏帝。唐武德四年敗于秦王李世民,在長安被斬。僭(建)號:冒用帝王的尊號。
注104 興勢:今陜西洋縣。
注105 秦川:當為唐時縣名。其地待考。
注106 蹇(簡)亢:高傲。《舊唐書》本傳:“信明頗蹇傲自伐,常賦詩吟嘯,自謂過于李百藥,時人多不許之。”
注107 錄事參軍:官名,掌總錄眾官署文簿,舉彈善惡。鄭世翼:北周儀同大將軍鄭敬德孫,貞觀中坐怨謗流死雋州。《舊唐書》有傳。
注108 今其詩傳者數篇而已:信明詩除“楓落吳江冷”殘句外,僅《全唐詩》卷三八存《送金竟陵入蜀》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