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目標,激發個人潛能
骨干是折騰出來的,潛能是激發出來的。人需要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目標,讓自己格外努力才能做到。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進步。
有人說,賺錢是會上癮的,掙了1萬就想10萬,掙了10萬就想100萬,欲望無止境。其實,這并不是什么“貪婪”,這恰恰是成功人士都遵循的一種成功法則。不去挑戰更高的目標,怎么超越自我呢?有了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停滯不前,早晚要落在人后。想成功,想進步,就得不斷挑戰更高的目標,激發自己的潛能。
徐凡是個典型的80后。讀中專時,徐凡學的是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他只要一學語文、數學就哈欠連天,但一上與計算機有關的課程就立即興奮起來,腦瓜兒也轉得飛快。要是聊計算機、IT話題,他可以唾沫橫飛地侃個三天三夜?!拔也蛔鲫惥皾?,不當周樹人,要做就做中國的比爾·蓋茨!”這是徐凡的經典語錄。
在同學們還在拼命背程序設計指令時,徐凡已獨立為自己所在的學校設計了一套學生管理系統軟件。軟件得到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評價:實用性很強!由此徐凡獲得學校通告表揚以及200元獎勵。那一年,徐凡17歲。他成了校園大名人,還贏得了一個足以讓他驕傲得一飛沖天的雅號——“蓋茨”(蓋過比爾·蓋茨)。
小小的成功難以滿足徐凡,他想像比爾·蓋茨一樣開一家軟件公司。他和幾個鐵哥們兒一起擬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還印名片,印傳單,發傳單,跑寫字樓,他們還學著當時流行的信件營銷,寫了大量的信件到處郵寄。
少年徐凡就此邁出了他追逐夢想的腳步。期間,他推銷傳呼機,賺了大錢;賣手機,被代理商騙得血本無歸;他又進入重慶大學成教學院學習,惡補企業管理知識。這個“莽娃兒”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曾忘記自己的“蓋茨夢”。終于,在2005年,徐凡的“重慶旭帆電腦公司”正式開業。徐凡以“誠信為本,用心周到服務”為理念,小心翼翼經營自己的公司。2006年春節前夕,徐凡又投入20萬元擴大經營規模,預計3月份將再投50萬元,以完善和擴大渠道建設。單算擴張這筆“小”賬,年紀輕輕的他身價已不少于百萬元。
當然,這離比爾·蓋茨的財富還很遙遠,但是徐凡還在努力,他相信水滴總能石穿。他不可能一步登天追上蓋茨,但是,他能不斷超越自己,創下一個又一個財富紀錄,刷新自己的成績表。人就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向榜樣學習,向目標靠近,挑戰自己,挖掘潛能。就像寓言故事里的小馬過河一樣,老牛說河水很淺,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只有自己親自下河去走一走,小馬才知道能不能過。倘若小馬偏聽偏信,而不去親自嘗試,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高度”,更無法到達理想中的彼岸。
成功錦囊
如果你想考試得到60分,就要沖著80分努力;如果你想跳高超過1.5米,就要用2米的橫桿訓練。努力拔高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成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