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距今3000年以前我國古籍《周禮》已有專治腫瘍的記載;公元前476年成書的《黃帝內經》已對乳腺癌的臨床過程和特點做過詳細描述,并介紹了治療方法。公元652年前后,中國的中醫論著就提出了“治未病”和“治欲病”的原則,說明中華民族與癌癥作斗爭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很早就提出預防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并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值得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在與癌癥抗爭的過程中,人類最早面對的是已患癌癥的病人,首先積累的是癌癥診治實踐中獲得的臨床知識和經驗,隨后才逐漸總結和提升為理論,稱為臨床腫瘤學。臨床腫瘤學從個體水平研究腫瘤的癥狀與體征、診斷及治療、預后和康復規律,面對的是腫瘤患者個體,目的是讓患腫瘤的人得到治療,爭取痊愈。在此基礎上腫瘤學又繼續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發展,建立了基礎腫瘤學和預防腫瘤學。基礎腫瘤學從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去研究腫瘤發病的原因和條件,目的是闡明腫瘤發生的機制,為腫瘤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提供科學根據。而預防腫瘤學則是應用現代預防醫學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和預測腫瘤負擔的人群分布規律和變動趨勢,探索和驗證腫瘤流行的可改變危險因素和潛在的社會決定因素,研究和開發既有科學根據又切實可行的腫瘤三級預防策略和措施,制訂和執行以證據為基礎的腫瘤綜合預防和控制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考核和評價腫瘤預防和控制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目的在于逐步降低腫瘤發生的風險以及發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同時改善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雖然臨床腫瘤學、基礎腫瘤學和預防腫瘤學這三個組成部分的研究目的、對象、內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現代腫瘤學體系。
與臨床腫瘤學和基礎腫瘤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比較起來,預防腫瘤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產生和形成的時間相對較晚。直到1976年,美國預防腫瘤學會(ASPO)和國際預防腫瘤學會(ISPO)在美國相繼宣布成立,才標志著現代腫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腫瘤學”的正式誕生。預防腫瘤學誕生至今還不到40年。然而,人類在與癌癥開展的有組織的和卓有成效的斗爭實踐證明,預防腫瘤學在抗癌戰爭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際上站在癌癥防治研究前沿的國家和地區,應用預防腫瘤學的原理和方法,開展癌癥防治的廣泛研究和深入探索,至今已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癌癥的人群分布規律和時間變動趨勢已基本掌握;癌癥發生和流行的可改變危險因素和潛在的社會決定因素也得到初步識別和驗證;癌癥的遺傳、表觀遺傳和環境致癌機制逐漸明確;循證三級預防策略和措施日趨成熟;綜合癌癥預防和控制行動計劃的制訂和推廣取得巨大進展。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由于采取了綜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居民癌癥發病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并取得了5年相對生存率接近70%的令人鼓舞的成果。我國的腫瘤防治研究工作,于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關注腫瘤高發區常見癌癥的現場人群防治研究。首先從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著手,通過開展居民的死亡回顧調查,初步掌握了腫瘤負擔的人群分布規律和變動趨勢,并據此積極探討和驗證我國常見腫瘤的病因和發病條件;選擇有關癌癥高發區,建立癌癥的防治研究示范基地,開展深入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研究,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腫瘤防治研究途徑,歷經40多年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協作攻關,至今已經取得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和防治進展,積累了初步經驗,為繼續開拓創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防控道路展示了光明前景,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和充分肯定。
盡管預防腫瘤學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得到充分肯定和廣泛應用,在抗癌事業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對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和執行循證綜合預防和控制行動計劃均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是我國從事醫學教育的師生,承擔醫學科學研究課題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廣大的臨床醫療衛生人員,至今對預防腫瘤學仍缺乏了解,重視不夠。我國從事和參與癌癥預防和控制工作的流行病學、環境醫學、食品衛生、職業衛生、營養衛生、生物統計學、社會醫學、行為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循證醫學、病毒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疾病預防和控制等學科的人為數眾多,有些領域曾有重大突破和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貢獻。中國抗癌協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成立以來,也開展了大量癌癥預防和控制研究推廣工作,開展過許多與癌癥有關的學術活動,包括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等。遺憾的是,我國至今仍沒有組建我國的預防腫瘤學會,也未編寫出版過預防腫瘤學或腫瘤預防和控制方面的專著。因此,為了系統總結我國腫瘤預防和控制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全面介紹國外預防腫瘤學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最新進展,填補我國在這個領域的空白。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科技部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們邀請國內外戰斗在癌癥防治研究第一線的中、青年科學工作者做骨干,在老一輩腫瘤流行病學家和有關腫瘤學專家的指導下,組成編委會共同編寫了我國首部《預防腫瘤學》專著。全書包括7篇55章。第一篇緒論詳細介紹了預防腫瘤學的學科定位、發展簡史、研究任務和內容、常用方法,以及我國預防腫瘤學研究的成就、經驗和發展的方向和前景。第二篇重點描述全球和我國腫瘤的危害及影響,包括社會心理影響,以及造成的經濟負擔及社會決定因素。第三篇簡要介紹腫瘤預防和控制研究常用方法,主要是常用統計和篩查方法和技術。第四篇全面介紹腫瘤的病因和危險因素流行的現狀,主要包括吸煙和過度飲酒等生活習慣與方式,感染,膳食和營養,身體活動不足,超重和肥胖,職業和環境污染,輻射和藥物,免疫、激素以及相應的社會決定因素。第五篇簡單介紹腫瘤發生的機制及其生物學基礎。第六篇全面敘述腫瘤預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第七篇對我國常見腫瘤預防和控制的基本情況分別進行了總結和介紹。盡管我們盡了很大的努力,希望能在本書中充分介紹和反映國內外預防腫瘤學研究和實踐所獲得的最新成果和進展,但由于水平所限,時間倉促,不足在所難免,務請廣大讀者見諒和不吝賜教,以便再版時予以改進。
異世界的超凡家
逍遙小閑人
斗羅之我舉世無雙青山月夏
陰陽尸
打眼
厲少,我等著繼承你的遺產
造神
件纎爺和
亂世妖姬
女主秦舒傅廷煜
另外,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不但鼓舞了所有參與《預防腫瘤學》編寫的編委和編著者的積極性,也增強了主編和編委編書的責任感。特別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陳竺副委員長在百忙中親自為本書寫序,高度評價《預防腫瘤學》的出版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開拓作用和深遠意義,更使我們深受鼓舞和鞭策。參與《預防腫瘤學》編寫的編委和編著者中,有一部分目前仍在國外一些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他們對本書編寫所給予的熱情和貢獻使我們深受感動。謹借此機會向為本書的編寫、審核、編輯、出版、發行和協調聯絡做出寶貴貢獻的人們,表示誠摯和衷心的感謝!
趙平 王隴德 黎鈞耀
2014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