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后宅那些事兒 !
第三十三章
下了點雨,不大,淅淅瀝瀝的不過濕衣的程度.在過去高老爺最愛這種雨景,覺得這是極風雅的,但此時他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看著眼前的瘡痍,他只有一種呆滯.
噼啪一聲,一個被燒的半焦的房梁被雨滴刺激的發出脆響,而旁邊更多的,是倒塌的房屋.幾個婦人在一處房里尋找著可能殘留的物品,一個男人抱著頭,呆呆的蹲在那里.
"天殺的倭寇!天殺的倭寇!"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娘——娘——"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用力的推著趴在自己身上的母親,她不懂她的母親怎么一動不動了,她不知道她的母親為了保護她身上被砍了三刀,她只是很費力的推攘著,希望她的母親能像過去那樣站起來抱著她親.
……
高老爺慢慢的走著,落入眼簾的,盡是這樣的情景.好一些的,家人無傷,只是房屋被毀,壞一些的,卻是人間慘劇!他的兩手慢慢的握緊,臉色越來越白,但是心跳,卻越來越快.一種說不清的東西在他心中慢慢滋生,那是憤怒是懼怕是痛恨,更是一些他自己都無法分辨的東西.
"大人來了!高大人來了!"不知道誰先發現了他,先喊了一句,于是那泄沒有陷入悲傷的人呼啦一下就圍了上來,他身邊的衙役一驚,本能的抽出刀,卻見那些人竟一個個的跪了下來,"高大人!"
"知州大人!"
"大人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一個人這么高呼了一聲,其他人立刻附和,"是啊大人,可不能再有倭寇了啊!"
這些人聲音沙啞,臉上帶著污漬,懇切的看著高老爺,高老爺張開嘴卻說不出一個字,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傳來一聲冷哼,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看向這邊,只見他穿著長袍,雖然那袍子現在已經布滿污痕,可看樣子質地還不錯,他頭上圍著巾帕,顯然是個秀才:"你們求他有什么用?這些當官的平時魚肉鄉里,遇到事了卻一個比一個躲的快.若這高大人是個能干的,這些倭寇又怎么能混進城?最后燒殺搶掠了一番還能安然無恙的離開?"
一番話說的高老爺滿面通紅,是啊,他早知道有倭寇,早知道有蹊蹺,卻不強加防范,這是他的無能啊!
"住口!"一個老漢轉過身,"劉秀才,我平時敬你是個讀書人,與你一向敬重,但這次你真的錯了!這一次高知州比千戶所的老爺們來的還快呢!"
"是啊是啊,要不是高知州帶著這些官差大人們及時趕到,那些倭寇也不會這么快的退下!"
"那些倭寇穿衣打扮就和普通人一樣,高知州又哪里知道他們是倭寇?"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那個劉秀才被說的滿面通紅,他們沒有發現高老爺的臉也是越來越紅.這事發生時他正在前院書房與人下棋,消息傳來后他也傻住了,派了人去通知千戶所,派了人去組織衙役,然后就是派人去把衙門中的一干官員都叫過來,期待著他們能出個什么好主意.可是衙門里的值班吏員固然都在,但像周判官這樣的官員卻不是常年坐班的,此時也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在他像個沒頭蒼蠅亂轉的時候,還是安姐找過來,告訴他必須遏制當前的局面:"父親,倭寇也許沒有多少,但若任事情發展,局面必定難以控制."
"啊?"
"我剛才看了,目前混亂還只局限在東城門一帶,大概就是金水,南山兩條街道.父親應派人在這兩條街道守好,若是普通百姓就收容他們,若是倭寇就擊殺他們,若有趁機作亂的也要一并拿下.只要控制了局勢,待千戶所的兵馬一到,這些倭寇自然也就被拿下了."安姐并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但她在現代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面對突然而來的災害,人們會驚慌失措,若是沒有適當的疏導很可能會發生比災害本身更嚴重的事件.
眼見高老爺還有些呆滯,她一咬牙又道:"父親最好親臨指揮!"
"啊?"
"父親,倭寇不可能真有幾百個的.他們最多也就幾十人,江寧并不臨海,他們無論是從上海還是從別的地方過來都不可能沒有絲毫動靜.所以人數一定不可能多,父親多帶些衙役,把家丁也帶上,安全方面應是沒有問題的,有您在,才能穩定住局面!"江寧承平日久,從上到下都沒有面對這種事的準備,師爺們平時幫著處理雜務政務沒問題,但這種事,一來他們也沒有經驗,二來,也沒有資格.這個時候只有高老爺頂上去了,雖然他也沒有什么能力,但他的身份就是一個定心丸.只有有他在,那些衙役在這個時候才會用心辦事,那些驚慌失措的人們才有可能穩定下來.
這一點高老爺也知道,雖然他也害怕,但這個時候也咬牙上了,此時像周判官這樣的官員也找來了兩個,他不由分說,就帶著他們一起趕到了東門,這些官員們當然不愿意,可這時候高老爺都沖到了前面,他們又還能說什么?只有拼命干活.這些人真讓他們打仗是不行的,但指揮衙役,疏導群眾還是沒問題的.
有他們的加入,局勢總算得到了控制.而高老.[,!]爺也沒有完全聽安姐的,他不僅收攏那些平民,還讓一些年輕力壯看起來沒有被嚇破膽的同他一起維持秩序,此外,他還帶著這些人一點點的往里逼進,并在這個過程中,安排人救火救人,幫扶弱小.所以在這個時候才會有這么多人維護他,才會有這么多人視他為救星.但高老爺還是臉紅了.因為他早就知道事情不對勁,如果他能做的更好些,本能將那些倭寇阻止在城門外的,或者起碼,把這個事情控制的更好一些.要知道那些倭寇不過二三十人,就算個個刀法犀利,又怎么抵得住大軍碾壓?雖然軍務上還有別人負責,可本來,本來他是能做的更好的!
"這一次多虧了高知州啊!"不知是誰發了一聲喊,那些百姓們紛紛沖著高老爺行開了禮,高老爺回過神,看著面前的百姓又是自責又是感慨,"是本官對不起各位鄉親!"
他說著一揖到底,之后他站起身,看向那劉秀才:"你說的不錯,若是本官能更盡職盡責一些,又哪里會讓這些倭寇如此作孽?總是本官失職."
他說的真心實意,下面的百姓更是感動,紛紛說他做的已經夠好了,那劉秀才也滿臉愧意的走過來:"高大人,是在下不知事情經過就胡亂開口,大人如此心胸實在令在下慚愧."
說著連連作揖,其他人更是一片稱贊.
聽著這釁贊,那種高老爺早先分不清的東西越來越濃烈,他的眼睛越來越亮,兩手握的越來越緊.是了,他知道這是什么了!在他考上舉人指點江山的時候,在他中進士想要大展宏圖的時候,在他讀史書看到歷代先賢的時候,他都有過這樣的感覺.這是純粹,是抱負,是理想!他抬起頭,看著那序還沉浸在悲傷中的,或在對他稱贊的,或營營碌碌在尋找的人們,雙手抱拳高舉過頭:"感謝各位父老鄉親的厚愛,本官在此立誓,決不讓此悲劇上演!決不讓這些倭寇再踏進我江寧城內!"
……短暫的沉默之后,是熱烈的歡呼,聽著這卸呼人,看著這些人的喜悅,高老爺笑了,就這樣吧.他想,他是一個官,他想要發財,想要升官,想要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利,但首先,他要為他的這些百姓做主!
在這一刻,高老爺的心情是平靜而又喜悅的,在把下面的事情安排給其他人之后,他就回到了府里,然后洋洋灑灑的寫了三大張彈劾一個人——東海艦隊統領李永祥!
雖然大明上下互相掐架,彈劾已經成了習慣,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很多年前就不受彈劾了.比如大同的廖宗旭,比如東海的李永祥.雖然他們是武將,雖然他們沒什么輝煌的背景,雖然他們沒有科舉的資歷,但他們憑自己的威望,戰功,憑過去的諸多事跡,令朝中大小言官知道了什么叫閉嘴.
而這一次,高老爺就要彈劾李永祥!沒有證據,他當然不能寫李永祥兵匪一窩,但倭寇出現在江寧城內,就是李永祥失職!江寧此次死傷六十七人,被毀房屋初步統計已達到爸十四幢,被砍傷,燒傷者更不計其數,如此損失他這個江寧知州有責任,身為東海統領本身就是負責剿滅倭寇的李永祥是不是更有責任?
在這個小雨淅瀝的白天,高老爺完全豁了出去,他以自己的官職,前程寫下了這封彈劾.他知道這封彈劾上去,最先落罪的很可能就是他;他知道這是一個馬蜂窩,那些馬蜂大大小小,張家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他捅了,就連張家都不可能幫他;他知道,他現在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只要處置得當,他本可以輕飄飄的度過這件事.
他知道,他知道,他都知道!不用和金先生商量,不用向張家請示他都知道該怎么做.但他不能那么做,因為他不想再看到今天這樣的情景!
帶著憤慨,帶著激動,帶著悲痛,甚至還帶著對自己的絕望,高老爺把自己的才學全部融入到了這個奏折中,很多年后,這封奏折被列為大明十大彈劾書之一.被點評為情感充沛,文辭華麗.
當然這些高老爺此時并不知道,他只是寫著,把自己的想法憤怒統統寫了進去.在最后,他更是誅心的進行了反問:浙江一帶早有倭寇登岸的消息,李永祥是否知道?如果知道,為什么沒有采取行動?如果不知道,那他這個東海統領又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