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代建筑與早期電影的空間感知
——喬托·卡努杜(Ricciotto Canudo)
近年來,電影和建筑的關系成為很熱的學術議題,也出現了一大批重要的成果,這些著述大都探討電影所再現、想象或建構的建筑空間、文化和環境,因此這個議題可以被稱為“電影中的建筑”。然而,對于另一個方向,即“建筑中的電影”,中外學界其實較少論及。所謂“建筑中的電影”,強調的是建筑空間中所包含或融合的影像因素,而這種因素體現在人們對建筑空間的日常感知當中。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來說明:對于電影或影像的理解,是如何影響和改變現代的建筑設計理念與實踐的?
這一問題的建立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建筑和電影作為兩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彼此之間具有相互聯系、影響甚至融合的關系。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而本章選取的是“空間感知”(spatial perception)的視角,即兩者作為“體感”(haptic)式的空間,如何彼此“置身”(embodiment)。20世紀甚至21世紀的學者們一直在思考建筑空間的“體感”或“置身”特質,例如: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對于“棲居”(dwelling)的探討,希望通過“思考”(thinking)改變空間并獲得“存在”(being);或者波爾諾(Otto Friedrich Bollnow)強調身體與建筑空間的“融合”(fused)——一種類似化身的彼此存在關系。或者梅洛龐蒂(Merleau Ponty)的“知覺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強調“幾何空間”(即無法直接體驗或由實體感知所獲得的思考空間)的重要性;或者羅德威(Paul Rodaway)主張“感官地理”比“認知繪圖”(cognitive mapping)更具地理或空間的認知意義;或者嘉士頓·巴士拉(Gaston Bachelard)對于“空間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的強調以及諾伯格舒爾茨(Christian Norberg Schulz)對于“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論述……林林總總的概念和理論都強調了建筑空間的觸覺(tactile)或體感特質,并分析了人的感覺、意識、思想、精神和記憶如何“置身”于建筑中并相互沉浸、彼此交融。
而電影(或影像)作為另一種空間形式,對于人們(尤其是觀眾)來說同樣具有“體感”特質或意義。在這方面,從琳達·威廉姆斯(Linda Williams)的“身體類型”(body genres)到本·辛格(Ben Singer)的“身體與聳動性”(body and sensationalism),從維維安·索布切克(Vivian Sobchack)的“電影經驗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film experience)到勞拉·馬科斯(Laura Marks)的“觸感影像”(tactile image),從馬克·漢森(Mark Hansen)的“編碼身體”(bodies in code)到艾蒂安·蘇里奧(étienne Souriau)的“銀幕空間”(screenic space),尤其是帕拉斯馬(Juhani Pallasmaa)以“置身思考”(embodied thinking)來論述電影和建筑兩者作為空間的共通性,認為無論建筑還是電影都是人類感官體驗接觸(touching)的模式……所有相關的思考都豐富了我們對于電影作為一種“觸覺”或“體感”式藝術門類的認識,并從空間感知的角度提供了“建筑影響”或“影像建筑”的可能性。
以上駁雜而豐富的理論著述為本章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式和理論契機。本章在承認和強調電影和建筑作為“體感”空間的理論基礎上,集中探討現代建筑理論中所蘊含的影像思維,思考現代建筑理論如何從電影中獲得靈感與創意,生發重要的空間論述。作為一種交叉學科的研究,本章希望將電影學理論同建筑學理論相結合,針對一些重要的現代建筑和電影理論進行分析,并管窺建筑和電影兩種產業之間的互動關系。從時間上來說,本章所探究的電影理論與實踐以早期電影為主,但也適當將范圍延伸至后來的一些電影理論與實踐(例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歐洲新浪潮),希望得出更有普適性的觀察與結論。
注釋
Canudo.Reflections on the Seventh Art Abel//French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A History/Anthology 1907-1939.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23.
Heidegger.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Hofsdater.Poetry, Language and Thought.New York: Harper&Row, 1971(1951):143-162;Heidegger.Being and Time.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1962).
Bollnow.Der Mensch und der Raum.Universitas, 1963(18):499-515.
Merleau Ponty.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62(1945).
Rodaway.Sensuous Geographies: Body, Sense and Place.New York: Routledge, 1994.
Bachelard.The Poetics of Space.Boston: Beacon Press, 1994(1958).
Norberg Schulz.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New York: Rizzoli, 1991(1979).
Williams.Film Bodies: Gender, Genre, and Excess.Film Quarterly, 1991,44(4):2-13.
Singer.Melodrama and Modernity: Early Sensational Cinema and Its Context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Sobchack.The Address of the Eye: A Phenomenology of Film Experience.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Marks.The Skin of the Film: Intercultural Cinema, Embodiment, and the Senses.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0.
Hansen.Bodies in Code: Interfaces with Digital Media.New York: Routledge, 2006.
Souriau.Une ontologie de l'instauration.Paris: Librairie Philosophique J-Vrin, 2015.
Pallasmaa.The Embodied Image: Imagination and Imagery in Architecture.Chichester: John Wiley&Sons, 2011.
一般來說,西方“早期電影”指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有聲電影出現之前的“無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