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君上都開口了,我自是知無不言!~”
書中仙很高興。
一方面是來自洪康的請教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是洪康看出了儒道修行法最突出的特點——增長智慧、提高悟性。
當(dāng)一個人的這種屬性提高后,無論做什么事都是得心應(yīng)手,從事各行各業(yè)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君上應(yīng)該從諸葛那兒聽說過一些,就是從正心誠意入手?!?br/>
“可是,一個初學(xué)者是很難達(dá)到正心誠意這種境界的,雖然入門之后,就會進(jìn)展迅速,但是,入門那關(guān)是最為煎熬的?!?br/>
“因此,我和諸葛將其拆分為好幾步。”
洪康和龐青羊正身而坐。
“愿聞其詳?!?br/>
書中仙道:“就拿心靈意識來說,普通人的念頭繁雜,精氣神散亂,不能控制自己的念頭,思維如亂麻……”
“時刻不得閑,一天到晚都在想東西,停不下來,這叫“散亂”;人在睡覺的時候,心思不散亂了,這個時候叫“昏沉”?!?br/>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兩種現(xiàn)象,散亂或者昏沉…”
“醒著的時候,散亂;睡著以后,昏沉…”
“時時刻刻都在耗費大量心血,導(dǎo)致壽命流逝加快,無法養(yǎng)生?!?br/>
“君上應(yīng)該明白心血耗費過多,對生靈的危害吧!~”
洪康點頭道:“有個詞叫“嘔心瀝血”,便是說心血消耗過度,嚴(yán)重者會危及自身性命?!?br/>
書中仙繼續(xù)道:“因此,儒道修行法的第一要訣就是把心思定住,把粗想壓住,一旦成功,這個“定”的功夫就成了,也就是佛道修行法中的“定心猿”?!?br/>
洪康總結(jié)道:“不散亂也不昏沉的境界,就是“定”。”
書中仙道:“但“定”字乃是強行壓制的意思,生靈一旦放松了警惕,還是會恢復(fù)心猿意馬、思維如麻的特征,仍然是普通人?!?br/>
“這在佛家之中,叫做退轉(zhuǎn);在道家里,意思是得道容易守道難?!?br/>
洪康和龐青羊立刻明白了其中意思。
道家里也有相應(yīng)的理論:人生而來到這個世界,像無根之樹,在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無根的人,是定不住的,一生飄蕩,精神得不到大自在。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定不住,就是無法自控。
有的人下定決心,要改變現(xiàn)狀,結(jié)果第二天同伴一吆喝兒,又跟著一起去耍了,還是邁不出第一步;有的人天天喊減肥塑形,看見美食卻忍不住大吃;有的人明明知道一段感情不合適,卻下不了決心,選擇離開……
生活中,大多數(shù)是失控的人。
若一個人能定得住,心就會很醒,對外界的反應(yīng)很敏捷!
若一個人定得住,能自控,其實就是從外界收回和守住自己散發(fā)的能量,僅此而已。
佛道修行法里不是沒有心靈方面的修行,畢竟,任何修行法到了高深層次后,都是殊途而同歸,像是龐青羊的劍道中,也包含了斬滅心靈的劍意。
只是,不像是儒道修行法,需要一開始就從“心”這方面下工夫。
而且,洪康和龐青羊在這約莫兩百年的生涯里,也深讀過儒家經(jīng)典,這書中仙開了個頭,就像是在黑夜里點了盞燈,能夠隱約照亮到前路……
龐青羊福至心靈,妙目閃過精芒,清聲道:
“書公,那么接下來的階段是不是“靜”?!”
“《大學(xué)》有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br/>
書中仙點點頭道:“不錯,定而后能靜。古來圣賢,都是在定靜二字上下功夫,我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人如果能自控,能定得住,那么就自然而然,會靜下來…”
“有的人想看書,卻很浮躁,靜不下來;有的人焦躁不安,卻難以調(diào)息。很多人都能動得起來,但是能靜得下去的人,卻需要定力!”
“一個人想要徹底地靜下來,就先得要去除欲望和妄念,每天睡醒覺,頭腦中總會有些聲音,讓你干一些事情,想一些事情,這就是妄念……”
“該起床,你就起床;該做事,拿起就做。你真正做的時候,不會亂想?!?br/>
“養(yǎng)成言行一致的習(xí)慣,提高行動力,內(nèi)心就會安寧,滋養(yǎng)心靈,精氣神凝聚,精力充沛,心靈會進(jìn)入大靜之中?!?br/>
“這個時候的特點就是睡一會兒就睡得特別香,也就是可以進(jìn)入深度睡眠。一覺起來精神煥發(fā),氣質(zhì)如暖玉,給人感覺在發(fā)光一樣?!?br/>
洪康想起了馴馬、熬鷹這類事情。
言道:“人用苦功強行把自己心定下來,就如奔騰的野馬,你把它拴住,不讓它動,久而久之,它也就會靜下來。因此,“定”是強行不動,“靜”是自然不動,兩者高下立判?!?br/>
書中仙哈哈笑道:“君上所言正是?!?br/>
這種自己提到一點,對方立刻理解還能夠舉一反三的感覺,實在是太妙了,這就是與合適的人論道的好處啊!~
“其實,這“定、靜”二字相應(yīng)的境界,我還是從一位詩詞大家的手札里得到的感悟?!?br/>
“那位大家在其手札里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br/>
“一切景語皆情語?!”洪康念頭一轉(zhuǎn),便回憶起來,“是出自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刪稿》?!?br/>
書中仙贊嘆道:“不錯,我當(dāng)初第一次看還是在君上幻化出的書城的時候?!?br/>
“對于景語、情語之辯證分析,觸發(fā)了我的靈感。”
“他說,大多數(shù)人寫詩作賦,都停留在“心隨境轉(zhuǎn)”這個層面?!?br/>
“比方說,如果連續(xù)陰沉下雨,人就會感到憂郁,情緒低落,體現(xiàn)在文字上也就帶上了相應(yīng)的情緒,這是心情受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太陽出來,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人的心情自然雀躍起來?!?br/>
“心隨境轉(zhuǎn)的這個層面,人是做不了主的。也就是說,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力,大于自己的自控力。故而,需要繼續(xù)下功夫,定靜?!?br/>
洪康贊同道:“有道理?!?br/>
不單單是寫詩作賦方面,這“心隨境轉(zhuǎn)”還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世的生活,剛從象牙塔里畢業(yè)出來,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一時不知未來在何方,最后就隨大流的找了份助理研究員的工作。
人呢,倒是在城市里生活,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可每天擠公車地鐵,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心境是擁擠的、疲憊的、厭倦的……
周末來了,他總會遠(yuǎn)離城市,到深林、公園、湖畔走一走,爬一爬,心隨境轉(zhuǎn),豁然開朗。
書中仙道:“而更上一層者,又不一樣?!?br/>
…………
沉靜非緘默之謂也。意淵涵而態(tài)閑正,此謂真沉靜。
《讀書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