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注釋】
灞陵橋:古代橋名,在長安城東(今陜西西安)。古人送行常見地點。
風物:風景風俗。
楚宮腰:這里用楚腰比喻柳樹。
蘅皋(héng gāo) :長滿蘅蕪的水邊高地。蘅,蘅蕪,一種香草。陽關:指的是《陽關三疊》,為古人送別之曲,源自王維的詩。
蘭橈(ráo):小船的美稱。橈,船槳。
【譯文】
灞陵橋邊滿是煙氣籠罩的參差不齊的樹,此處風物和前朝一樣,折楊柳枝送給離別的人。楊柳衰敗,幾經攀折,如同楚腰一樣盡顯憔悴。
夕陽的光線淡淡,秋天的光景漸漸散去,離別的愁思像高地上長滿的香草一樣。奏起一曲《陽關三疊》,曲盡人腸斷,獨自靠在船上的欄桿上。
【輯評】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