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給韓嘉宜安排的院落位置較為偏僻, 但是環境清幽,采光也好。她所住的房間窗外有幾株垂柳,枝條柔軟鮮綠,生機盎然。
韓嘉宜午睡起來, 推開窗子, 盯著窗外隨風擺動的柳條看了一會兒。她思緒飄飛,忽的靈光一閃, 讓雪竹取出筆墨紙硯。
正欲動筆,卻聽雪竹笑道:“姑娘, 表小姐過來了。”
雪竹口中的表小姐正是二哥陸顯的嫡親表妹陳靜云。
陳靜云生的嬌小玲瓏, 皮膚白凈, 看上去柔柔弱弱。之前韓嘉宜聽母親講過, 說這位陳小姐膽子小, 不愛說話。然而韓嘉宜到陸家才四五天,就發現母親對這位陳小姐可能不甚了解。
大約是之前身邊沒有年紀相仿的女性,韓嘉宜來到陸家之后,陳靜云對她格外親近,儼然是把她當做了閨中密友。
她們兩人居住的地方相距不近, 可是陳靜云依然時常過來找她, 或是一起說話解悶, 或是邀請她一起做針線。
韓嘉宜放下手頭的東西, 站起身, 看向慢悠悠走過來的陳靜云。
“嘉宜, 你在做什么呀?”陳靜云聲音很輕, 語速也慢,嬌嬌柔柔,分外惹人憐惜。
“我準備寫字呢。”韓嘉宜連忙吩咐雪竹上茶。
陳靜云輕笑著擺手,杏核眼彎成了月牙狀:“不用麻煩了,你要是不忙,跟我一起去園子那邊走走好不好?今兒天氣挺好的,咱倆一起說說話,散散心,豈不更好?”
韓嘉宜聞言看向窗外,風吹柳動,她立時應允。
長寧侯府的園子建的不錯,布局精美,花木繁多。不知名的花卉開的正好,淡淡的香味彌漫在鼻端。
兩人一道行走在花園間的小路上,韓嘉宜認真聽著陳靜云的介紹,時不時點一點頭,表示知曉。雖然娘說,陳小姐膽子小,不愛說話,不過在韓嘉宜看來,靜云說的還是蠻多的。當然,這一點她很喜歡。至少從陳靜云這里,她對長寧侯府中的諸人又多了一些了解。
四下并無旁人,陳靜云輕輕嘆一口氣,在一株海棠邊站定。
“怎么了?你不開心?”韓嘉宜問,“是誰欺負你了嗎?”她尋思著陳靜云跟她處境相似而又不同。寄人籬下,難免會有不如意時。
“不是。”陳靜云搖了搖頭,“我娘今天跟我說起親事了。”
畢竟是個未出閣的姑娘,提到“親事”二字,她俏臉微紅,目光也有些躲閃。
韓嘉宜聽到親事,心頭一跳,沒留心對方的神情,只隨口道:“提到親事很正常嘛,你今年就要及笄了對不對?”
“不是我的親事!”陳靜云滿面通紅,匆忙辯解,“是表哥的。”
“表哥?”韓嘉宜有些詫異。
陳靜云向前快走了幾步,邊行邊道:“就是二表哥啊,他是我親表哥。”
長寧侯府主子不多,關系有些復雜,韓嘉宜當然知道陳靜云口中的表哥是指二哥陸顯。她點一點頭:“嗯,二哥的親事怎么了?有人給他提親了?還是說梅姨媽替他看上了哪家姑娘?”
“那倒沒有。”陳靜云搖了搖頭,“我娘就是替他發愁。”她又輕輕嘆一口氣:“唉,論理說,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表哥的親事上有老夫人,下有侯爺夫人,怎么著也輪不到我娘操心。可是你知道,我娘只有一個姐姐,她那個姐姐又只有表哥一個兒子。說句托大的話,我娘是把表哥當親兒子疼的。”
韓嘉宜“嗯”了一聲:“嫡親的姨母,自然是很親的。”
“我表哥今年都十六了。”
韓嘉宜心說,十六歲也不算很大。然而轉念想到一事,她又有些心虛。她念頭轉了一轉,陳靜云跟她提這些,是不是想要她給母親捎句話,留意一下二哥的親事?
“唉,其實主要還是大表哥的緣故。”陳靜云輕嘆。
兩人邊行邊談,不知不覺到了假山旁。
韓嘉宜下意識問道:“大哥?大哥訂的親事對二哥有影響?”
這幾日她在長寧侯府,都沒再見過陸晉,當然也沒聽說府里有大少奶奶。她琢磨了一下陸晉的年歲,猜測他雖未成親,不過親事八成已經定下了。
陳靜云面露詫異之色:“你不知道么?大表哥沒有訂親啊。他母親是成安公主,他小時候由太后撫養了一段時間。太后說大表哥的婚事,不讓咱們家里管……”
韓嘉宜恍然:“太后要給大哥指婚?”
“不知道呢。”陳靜云輕嘆著搖了搖頭,“我聽說,大表哥和明月郡主一起長在太后跟前。可能太后真有指婚的意思吧。不過也不一定,明月郡主早到了定親的年齡,太后如果真有這想法,也不會拖到現在……”
“明月郡主?”韓嘉宜訝然。她在睢陽時聽說過明月郡主。知道其父母雙亡,被太后認成孫女,養在身邊。
“是啊。”陳靜云笑了,“那年老夫人過壽,郡主還來過咱們家呢。也不知大表哥怎么想的,他對郡主冷冷淡淡的……”
韓嘉宜隨口道:“男人心,海底針。”
陳靜云咯咯直笑:“男人心,海底針?你這話要是給……”她的話戛然而止,臉上的血色也在一瞬間褪了個干凈:“大,大……”
韓嘉宜心頭忽然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她順著陳靜云的視線,轉頭看身后望去,只見假山側,一道玄青色的身影站的筆直。
長眉入鬢,目若點漆。陸晉神色冷峻,不知道站了多久。
韓嘉宜眼皮突突直跳:“大,大哥……”
她來長寧侯府這么長時間都沒看見過他一次。怎么偏巧他這會兒出現?她努力回想了一下自己方才說過的話,好像沒說錯什么吧?
“我和郡主并無婚姻之約。”陸晉目光幽深,掃了她一眼,“有什么想知道的,當面問我就是。不必向人打聽。”
母親一下子問了這么多問題,韓嘉宜的眼淚瞬間決堤,她只喊了一聲“娘”,就忍不住小聲抽泣起來。
“嘉宜,別哭,嘉宜。”沈氏一時手足無措,胡亂給女兒擦拭眼淚。
當初她嫁給韓方為妻,夫妻恩愛和睦,成婚三年后生下女兒嘉宜。可惜生產時傷了身體,大夫當時說的含糊,只說以后受孕會比較艱難。生下嘉宜后三四年,她果真沒再懷孕。
婆婆白氏提出要給兒子納妾,韓方毫不猶豫就拒絕了。白氏認定他是受了兒媳婦的蠱惑,她不顧兒子的哀求,以命相逼,迫他休妻再娶。
沈氏不想丈夫為難,自請和離。從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她不舍得才四歲的女兒,可是嘉宜姓韓,韓家又豈會同意她帶走女兒?和離后她依兄長沈修而居,在睢陽待了兩個多月。白氏來找她,告訴她在給兒子相看新婦,她心灰意冷,隨赴京上任的兄長離開了這個傷心地。再后來,她無意間認得陸清,進了長寧侯府。
思及往事,沈氏眼眶微酸,心頭一陣難受,卻聽女兒道:“娘,沒有繼母。我爹也不在了……”
“什么?”沈氏大驚,難以置信,她原本驚訝于“沒有繼母”,待聽到“我爹也不在了”她如遭雷擊,只聽到嗡嗡嗡的耳鳴聲:“你爹不在了?怎么會?”
韓嘉宜擦拭了眼淚:“我十歲那年,我爹就不在了。我這幾年,是跟著祖母和二叔的。”
沈氏抬手按了按眉心,好久才緩過神來:“你爹是怎么不在的?”
“生病。”韓嘉宜輕聲道。在她的記憶中,父親的身體一直不大好。
沈氏怔了片刻,才又問道:“你爹爹不在,那你這些年……”她心里悶悶的疼,沒有親生父母庇佑,這幾年嘉宜是怎么過的?她一把抱住女兒:“你祖母和二叔待你好不好?”
韓嘉宜沉默了。爹爹收藏了不少古玩字畫,手中有不少財產。他去世以后,二叔得了那些珍藏,表示要奉養母親,撫育侄女。這幾年二叔在吃喝上倒也沒有虧待過她,但也僅限于吃喝上了。她這個侄女是可以隨時被犧牲掉的,若非如此,她也不至于偽造路引,匆忙進京。
“你爹沒了,你怎么不早點來找娘?我以為,我以為……”沈氏眼淚大滴大滴的掉,落在女兒發間。她心里充滿了悔意,她不該把女兒留在睢陽,更不該十年來刻意逃避不聞不問。誠然京城睢陽相距甚遠,訊息不通,可她如果硬要打聽,不會打聽不到。只是她以為,女兒雖然沒有親娘在身邊,可還有父親,有祖母,不會受什么委屈……
韓嘉宜臉頰在母親手臂上蹭了蹭,有意撒嬌:“我那時候小嘛,現在長大了,不是來找娘了嗎?”見母親滿面淚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娘,我餓了,有吃的沒有啊?”
“有,有,當然有。”沈氏精神一震,連忙高聲喚丫鬟進來,吩咐準備膳食。她將糕點推到女兒面前,“你先墊墊肚子。”
韓嘉宜今日水米未進,早就餓了。她洗手凈面,就著茶水用了幾塊糕點,才覺得身上有了些力氣。
沈氏就坐在她對面,見她放下筷子,含笑問道:“合你的口味么?”
“合呢。”韓嘉宜點一點頭。
沈氏拉著女兒的手:“嘉宜,你以后也不要再回睢陽了,留在這兒陪娘好不好?娘只有你這一個女兒,娘不想再和你分開了。”
再把嘉宜的戶籍遷過來,讓其長住京城。只是此事多半還需要麻煩世子。
韓嘉宜毫不猶豫地點頭:“好。”猶豫了一下,她又道:“我是想賴在娘身邊的,可是娘會不會不方便?”
母親現在嫁到了長寧侯府,不知侯府中人是否好相與。
“怎么會呢?”沈氏溫柔摩挲著女兒的發頂,幾欲落淚,“沒有什么不方便的。老夫人和侯爺都很好。再說,長寧侯府若是真容不下咱們娘倆,咱們走就是了。嘉宜,娘巴不得你永遠賴在娘身邊。”輕輕擦拭了眼淚,她想到一事,好奇問道:“你怎么先找上世子了?”
“誰?”韓嘉宜話一出口,隨即意識到娘問的是陸晉。她想了想,“哦,娘說大哥啊。我在客棧,正好碰見錦衣衛捉拿欽犯……”
沈氏點一點頭:“原來如此。”分別十年,她心里有太多的問題想問女兒,她迫切想知道女兒這十年的點滴,但是她很清楚,嘉宜如果要留在長寧侯府的話,必須得盡快對侯府有些了解。
于是,她緩緩說道:“家里的情況,我簡單跟你說一下……”
韓嘉宜在睢陽時就知道母親改嫁到了陸家,也打聽過長寧侯府的一些情況。但此刻母親鄭重提及,她也不由地認真傾聽。
“這侯府里,最大的是老夫人,老夫人常年禮佛,是個再慈祥不過的老人,對小輩一向和善。你只管拿她當親祖母一般敬重就是了。侯爺性情寬和,也好相處。侯爺之前娶過兩任妻子。”沈氏輕聲說道,“他的原配夫人是成安公主,公主當初難產,生下世子陸晉沒多久就去世了。老夫人做主,侯爺又娶了梅夫人,梅夫人也福薄,二少爺陸顯出生的當天,她就沒了。世子你見過了,他如今做著錦衣衛指揮使,你日后見了他,定要恭恭敬敬,莫惹惱了他。二少爺你還不曾得見,他比你大了兩歲,還在讀書呢。他的姨母和表妹也在侯府,梅姨媽熱情爽朗,她的姑娘陳小姐和你年紀相仿,以后少不得要見面。”
韓嘉宜記在心間,可是不免有些不安。
沈氏輕嘆一聲,詳細講了各人的秉性喜好以及相處之道,又問起女兒在睢陽時的種種。
母女倆正說著話,忽有丫鬟來報,說是侯爺過來了。
韓嘉宜心頭一跳,立時站起。
說話間一個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四十來歲,形貌和善:“聽說大姑娘來了,這個就是么?姑娘既然來了,就在這兒住下吧,也省得你掛念。”他沖沈氏笑了笑:“別說,和你還真有些像。”
“侯爺這話說的,我親生的女兒,又怎會不像?”沈氏含笑盈盈,她輕輕推了推女兒,“嘉宜,還不見過你陸伯伯。”
韓嘉宜匆忙福身行禮,心里微覺驚訝,這就是長寧侯么?怎么和陸晉長的一點都不像?他看著比他兒子和善多了。
見他唇角上揚,牽起意味不明的笑,她心里咯噔一下。昨夜的夢境再一次浮上心頭,身體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
“怎么?你不認得你要投奔的兄長?”陸晉淡淡地看著她。
韓嘉宜思緒轉了幾轉,不自在的神情一閃而過,她很快恢復了鎮定:“只是聞名,從未見面,當然不認得,兄長莫怪。不過,兄長應該知道小妹吧?我母親姓沈,在娘家姊妹中排行第三。我舅舅單名一個修字,我姓韓,從睢陽來。”
她心想,話說到這份上,對方如果真是那個陸晉,肯定就知道了她是誰。她小心翼翼覷著陸晉,眼中有些期待,又有些不安,卻見對方的臉色倏然沉了下來。
聽她提到沈修,陸晉心念微轉,已然明了她的身份。不過想到她的假路引,他眉目冷然:“我如何知道……”
“我自然是有證據的。”韓嘉宜出聲打斷了他的話,坦然自若,“而且,錦衣衛手段了得,我……”
她本欲說上一句:“我豈敢在你們面前撒謊?”話到嘴邊,想起自己那露出破綻的路引,臨時改成“我如果說的是假的,也瞞不過你們的法眼,是不是?”
她按捺下內心的惶急與不安,臉上笑意盈盈。
陸晉雙目微斂,不動聲色打量著她。見她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明眸善睞,顏若朝華,眼里透著一股沉靜之色,竟是毫無懼意。他視線微移,看向她不知何時攥緊了的拳頭。他輕哂,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她的臉上。
鵝蛋臉杏仁眼,娟秀清麗,頗有書卷氣。仔細瞧的話,從她那似乎刻意掩飾過的眉目間,隱隱能看出幾分沈氏的影子。他不輕不重哼了一聲,神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沈氏是他的第二個繼母,在嫁進長寧侯府之前,確實曾嫁與睢陽韓方為妻,并生有一女。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沈氏的那個女兒今年正是十四歲。而關于沈氏過去曾有子嗣一事,京城中并無多少人知曉。
韓嘉宜心中惴惴,她苦了臉,一雙剪水秋瞳淚光盈盈:“我說的都是真的,你們若不信,把我母親請來一問便知。我四歲的時候……”
陸晉長眉一挑,眼角余光掠過前堂或站或坐一個個向這邊張望的諸人,知道他們都在豎著耳朵聽。他眸色轉冷,伸手制止她說下去:“我沒有興致在這聽你講故事……”
“不想在這兒?那咱們就借一步說話?”見他抬腳欲走,韓嘉宜即刻接道。她眨了眨眼,一雙靈動水眸直直地看著他,到底是沒能膽大到把那句可以拉近關系的“兄長”給叫出來。
怔了一瞬,陸晉唇角微揚,牽起意味不明的笑:這小姑娘生的柔柔弱弱,膽子可不算小。他輕輕唔了一聲:“也好。”
高亮輕哼,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姑娘,請吧。”
眼看著“韓老弟”要被帶走,鄭三哥急道:“韓老,韓姑娘!”
韓嘉宜輕嘆一聲,從袖袋中取了碎銀出來,拋給站在一旁的鄭三哥,神情懇切:“鄭三哥,這一路辛苦你了,我如今人已到了京城,也跟……”她說著飛速瞧了陸晉一眼,聲音不自覺降低了一些:“也跟我這位兄長相遇了,你速速回睢陽去吧。”
她并不想連累旁人,然而她這話一出口,鄭三哥不由地生出萬丈豪情來:“韓姑娘,你別害怕,我相信你,我相信你說的都是真的。”
韓嘉宜笑起來,心說,鄭三哥這人還挺有意思。她以韓嘉的身份和他相處時,所說的身世完全是假的啊。他都知道她不是韓嘉了,還說相信她。
不過這么一笑,她心里的不安倒是消散了不少。她想,也沒什么好害怕的。她對陸晉,可不曾說過一句謊話。——哦,或許有半句,她此次進京,主要是為了投奔自己嫁入長寧侯府的生母。不巧,她母親有兩個繼子,居長的那個就是陸晉。
陸晉喚過掌柜簡單詢問兩句,得知這位韓姑娘確實是與鄭老三一同進店的,和楊洪升同坐一桌實屬偶然。
韓嘉宜聞言又放心了幾分,心想這樣能洗脫同黨嫌疑吧?
命手下帶走早已被制住的楊洪升,陸晉低聲吩咐高亮:“我先進宮復命,你帶這位韓姑娘去……”他回首掃了一眼,見她正眼巴巴地瞅著自己,他眸光輕閃,飛速收回目光,“梨花巷吧,看緊一點。”
高亮大聲應道:“是!”他摩拳擦掌,越發篤定這個韓姑娘身份可疑,心說,你也不打聽清楚,整個京城誰不知道我們大人只有一個兄弟,根本沒有姊妹!大人說了看緊一點,那必須嚴加防范啊!
韓嘉宜也有點懵,梨花巷是什么地方?
很快,她就知道了。
她隨著高亮進了梨花巷后,在一處宅子前停下。韓嘉宜看著“陸宅”二字,尋思:就是陸家?陸晉已經相信了她的說辭?她是不是很快就要見到娘親了?
一想到即將看見她那闊別十年的生母,她期待而又不安。她四歲那年,娘親就離開了家,也不知娘親還認不認得她。她是不是應該換下身上的男裝?
她一時心緒如潮,沒注意到高亮斜睨了她一眼。
梨花巷陸宅是錦衣衛指揮使陸晉的一處私宅。陸晉偶爾會在此地留宿,高亮也時常來這里。此地的仆從對他并不陌生。他敲響門后,領著韓嘉宜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