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云輕嘆一聲:也不知道這次會出什么題目。我昨夜捧著詩集看了好久呢。
韓嘉宜不由地輕笑。
等馬車趕到目的地時, 已經不算早了。兩人先后下了馬車,隨早在門口等候的仆從入內。
侍從們訓練有素,笑容可掬,邀請她們先到園中小坐。
十月的天,陽光燦爛,微風和煦。三三兩兩的年輕女子站在園子里, 鮮妍明媚, 生機勃勃。
韓嘉宜一眼看到了表姐沈芳。
巧的是,沈芳也看見了她, 含笑同她打招呼:表妹快來。
韓嘉宜拉著陳靜云上前, 含笑喚一聲:表姐。
沈芳今年十七歲, 她的婚期就在兩個月后。好事將近的她面色紅潤, 心情甚好。她笑盈盈拉著韓嘉宜與陳靜云, 同眾人介紹:這是我表妹嘉宜和靜云。
她的好友中有之前隨著家中長輩去長寧侯府給侯府老夫人祝壽的,略略知曉這兩個姑娘的身份,客客氣氣。
卻也有不知道的, 悄聲詢問:哪家的姑娘, 怎么從未見過?
自有相熟的悄悄告訴她。
鮮少出現在這種場合的陳靜云不免有些局促,她不自覺抓緊了韓嘉宜的手。她想, 嘉宜看起來比她淡然多了。
殊不知韓嘉宜心中的緊張并不亞于她。
韓嘉宜也不想給娘臉上抹黑。她神情自然, 落落大方, 對自己的出身來歷也不避諱。她生的好看, 說話得體, 又有沈芳等人照拂, 一時間跟眾人倒也相處融洽。
當然,東平公主所邀請的姑娘,大多出身不俗。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大家都顧忌身份面子,即使真的對她有輕視的心思,也不會在公主的詩會上當眾滋事。眾人禮貌客氣,甚至還有熱情的姑娘主動與她們說起之前的數次詩會。
說了約莫一刻鐘,有丫鬟來報,說是東平公主過來了,請她們入席。
韓嘉宜與陳靜云一起在丫鬟安排的位置坐了,正說著話,忽聽一個清亮的女聲:公主到!
眾人紛紛起身,向公主行禮。
韓嘉宜抬眸,看向在一群美婢的簇擁下緩緩走來的美貌婦人。她心說,原來這個就是東平公主。
東平公主三十來歲,相貌美麗,衣飾簡單大方。這不是她第一次辦詩會,同往常一樣,先由丫鬟們端了各色小菜上來。待眾人用過膳食以后,撤下盤碟。東平公主親自出題限韻,規定了時間,要求眾人各賦詩一。
韓嘉宜見題目是中規中矩的詠物詩,頓覺輕松。她認真凝神思索一會兒,心里很快有了一,工工整整謄寫上,自忖可以交差了。
回頭瞧一瞧陳靜云,見其正低頭疾書,甚是專注。
少時到了規定的時間,丫鬟們將詩作收上去,呈給了東平公主。接下來,公主府的丫鬟們會將這些詩作統一抄寫,掩去姓名,交由專人評判,分出個優劣高低。
而在專人評判的間隙,這些貴女們則又在園子里三三兩兩說笑玩樂。
陳靜云悄聲問韓嘉宜:你寫的怎么樣?
韓嘉宜想了想:還好吧。不出挑,也不至于出丑。
她聽到那邊幾個姑娘興致勃勃議論誰會奪魁以及公主會給什么樣的彩頭,她本人對此倒是不在意。如她所說,不出挑,不出丑就行了。
陳靜云點頭,深以為然:也是,你剛從睢陽來京城,如果第一次參加詩會,就壓了旁人一頭,那多招恨啊。
韓嘉宜作勢去掩她的嘴:小聲些吧,這話給人聽見,也不怕人笑話。她在寫詩方面幾斤幾兩,她心里還是有數的。
陳靜云連忙降低了聲音:也不知誰會奪魁。
誰會奪魁呢?東平公主也在想著這個問題。此次她下帖子邀請了五十二個姑娘,前來赴約的有四十九個。
面對四十九不帶姓名的詩,東平公主及其門客們認真翻看,幾經討論后,終于敲定了名次。
東平公主循著這三詩去看其各自的作者,她咦了一聲,深感意外。
待門客們退下后,東平公主含笑對侄兒說道:這回你可看走眼了,你說的才女,連前三都不入呢,只能得個第五。
平安郡王郭越詫異:我不信,姑姑哄我呢。
不是我哄你,只怕是6二哄你。東平公主笑著搖了搖頭,你也看到了,好幾個才子共同選定的,還能有假?
她看著侄兒,神情溫柔。這是她胞兄康王唯一的骨血。她與駙馬成婚多年,膝下無兒無女,就把這個侄子當成了親兒子來對待。郭越今年十六歲,也到了該議親的時候。他無父無母,少不得她這做姑姑的多操操心。她尋思著,不拘侄兒看上誰,只要他中意,她豁出去臉面,也要幫侄兒把那姑娘娶了來。
不過郭越到了現在,似乎還沒這方面的心思。倒是今日,他到這邊玩兒,聽她說起詩會,他似是來了興致,問她:姑姑,長寧侯府的那個姑娘是不是也來了?那姑娘可是個才女。
東平公主第一次聽到侄兒夸贊一個姑娘,細問之下,方知是長寧侯的繼女,沈氏在睢陽時所生的女兒。
眾貴女作詩之際,她留神細細打量了那個韓姑娘,見其柳眉杏眼,肌膚白皙,相貌美麗,比年輕時的沈氏猶勝幾分,凝神寫詩時,從容鎮定,頗有書卷氣息。她思忖著或許真如侄兒所說,是個大才女。
此刻見韓嘉宜前三不入,東平公主不禁懷疑侄兒話語的真實性了?!斎?,她也不會疑心是郭越撒謊欺瞞她,只想著要么是與他來往甚密的6顯吹噓自己的繼妹,要么是郭越見過韓姑娘,對其有別樣的心思。
在郭越看來,6二的妹妹連《宋師案》這樣的話本子都能寫得,那肯定是個難得的才女。沒道理前三不入。
東平公主翻出韓嘉宜的詩作,細細讀了兩遍,笑道:雖前三不入,可好歹也是第五,算是不錯了。她瞧一眼正巴巴看著她的侄子,將手里的詩遞給他:你瞧瞧。
郭越匆匆掃了一遍,輕聲道:我覺得甚好。
即便不好,那也肯定是有意藏拙。畢竟那是大名鼎鼎的澹臺公子啊。
東平公主忍不住輕笑出聲。
你怎韓嘉宜心中一凜,猛然想到此人是錦衣衛指揮使,他麾下的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自行逮捕行刑處決,不知審理了多少案件。他熟知律法,好像也不足為奇。只是想到他年紀輕輕,就定過不少人的生死,已經消散的不安又重新籠罩在她心頭。她悄悄落后于他半步,不敢再與他并肩同行,口中卻道:是了,大哥在錦衣衛當差,自然知曉律法。
她并未說出她想知道哪一條律令。
6晉長眉一挑,斜了她一眼,沒再說話,只是放慢了步子,等她上前。
他也只不過是提一提,她不說,他也不至于追問。他的家人對他生疏客氣,更不要說這才進府不滿一個月的繼妹。
韓嘉宜無法,只得跟了上去。
好在距離她的院子不算遠。兩人沒走多久,就到了她的住處。
韓嘉宜推開院門:大哥,我到了,謝謝你。
6晉將手里的燈遞給她:拿去,以后晚間沒事不要在外面亂走,雖說是自己家里頭,可也要注意安全。
韓嘉宜連連點頭:大哥說的是。但她卻沒有接燈,她眼睛亮晶晶的,臉頰隱約帶著笑意:這燈大哥拿著吧,我都到了,大哥還得回去呢。拿著燈,既能照明,又能壯膽,多好呀。
6晉用不著這盞燈,也無需壯膽,可不知為什么,他心中一動,略一頷:也好。
韓嘉宜燦然一笑,輕輕揮了揮手,轉身進門關門閂門,一氣呵成。
這小姑娘動作很麻利啊。6晉微微一怔,緩緩搖頭。他垂眸看了一下手里提著的燈,燈光朦朦朧朧,在地面投射出不甚清晰的光影。
他提著燈,一步一步,緩緩往回走去。
韓嘉宜輕手輕腳回到房間,略微收拾了一下,上床休息,一夜無夢。
次日清晨,韓嘉宜早早起床去正房那邊,吃早飯時并沒有見到6晉的身影。她忙碌了一上午之后回房,丫鬟雪竹神色鄭重遞給她幾本書。
這是什么?韓嘉宜翻了翻,律書和律書注解?你從哪兒
她話說到一半戛然而止。她想看律書一事,她只同6晉一人提過。
果然,雪竹小聲道:這是世子清早讓人送過來的。
韓嘉宜哦了一聲,心里有些異樣:還真是他。
對了,姑娘,世子還讓人送了兩盞羊角燈過來。雪竹很不解,也不是元宵燈節,怎么想起送燈了?還是羊角燈,這可是好東西啊。
韓嘉宜倒是大約知道其中緣由,但不好跟雪竹提起。她胡亂嗯了一聲:那我是不是得謝謝大哥?大哥對人一向這么大方么?
還是借燈來提醒她,晚間不要亂走?
雪竹笑道:世子對家里人,一向很大方。
是嗎?
雪竹認真道:是啊。那回老夫人說了一句珊瑚好看,她過壽的時候,世子讓錦衣衛抬了一株珊瑚樹過來。
這是孝道,應該的。韓嘉宜隨口道。
不止是對老夫人,世子對侯爺夫人二少爺表姑娘也很大方啊。
韓嘉宜慢慢點頭:哦,原來是這樣。
那看來是單純給她,而不是想借機敲打。她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吩咐雪竹把燈收起來,心想禮尚往來,她也得備些回禮,不能缺了禮數。
韓嘉宜抱著律書翻閱,然而律法條文極多,她一時也沒翻到戲殺該如何判。她隨手將書放到一邊,頗有些懊惱。
早知道這么難查,她還不如昨晚直接問他呢。
不過接下來的日子,韓嘉宜都沒再見到6晉。她想,也許是6晉回來過,只是她沒見到而已。他早出晚歸的,又不一定能碰上。
至于給大哥的回禮,她已經想好了。錦衣衛嘛,隨身帶刀,免不了打打殺殺,求個平安符,給他戴上。他借給她的律書注解,幫了她的大忙,要不,她下次去書坊,也搜羅幾本書給他?
說到禮物,老夫人壽辰將至,母親沈氏替她另備了禮物,她早前準備的百壽圖自然是用不上了。
在老夫人壽辰的前一日傍晚,6家兩兄弟都回來了。
韓嘉宜在正房門口遇見了二哥6顯。
他神神秘秘的,扯著韓嘉宜的胳膊就往外走,小聲道:妹妹,你跟我過來一下,我給你個好東西。
韓嘉宜扯了扯嘴角,心說這二哥也太熱情了一些。她不著痕跡將胳膊從他手里掙脫出來:二哥叫我嘉宜就好。
哦,嘉宜妹妹。6顯點頭。
此時他們在院子外面,6顯從懷中掏出兩本冊子來:給你,上回你來的突然,我也沒給你準備見面禮
韓嘉宜本欲擺手婉拒,但是眼角的余光不經意落在他手里的冊子上,看到封皮上宋師案三個大字,她眼皮跳了跳:這是什么?
這你不知道了吧,這可是我們,嗯,這是近來市面上最有名的話本,我書院的那些同窗,人人都愛看。6顯嘿嘿一笑,我本來想著送你一些花兒啊粉兒的,可是又聽娘說,你喜歡,那次出門特地去書坊,最后又空著手出來了。是沒帶銀子,還是怕買的書不能給娘看到
二哥,我韓嘉宜的心情有些詭異。
6顯右手抖了抖,兩本書嘩啦啦響,他面帶得色:依我說,姑娘家也別老看女四書
韓嘉宜對這句話倒是很贊同,就嗯了一聲。
6顯又道:你是娘的親女兒,也就是我親妹妹。以后二哥絕對不會虧待了你。
他正欲將書往韓嘉宜手上塞,忽然聽到一聲輕咳,兩人齊齊回頭,只見大哥6晉正站在不遠處,面無表情看著他們。
韓嘉宜心頭一跳,心說,又來了。
6顯反應極快,輕輕拍了拍韓嘉宜的手背,笑哈哈道:啊呀,嘉宜妹妹,你趕緊把你托我給你帶的《女誡》《女則》給收好啊。
他心中連說:好險好險,可不能給大哥知道我在書院除了讀圣人之言,還看閑書。
韓嘉宜雙目圓睜,瞬間會意。她迅將冊子翻轉過來,使其無字的一面封皮朝上。她福了福身,打算就此離開。
卻被6晉叫住。
他向她緩緩伸出手,手指修長,骨節分明。他神色淡淡:嘉宜,把那《女誡》《女則》拿來給我看看。
???韓嘉宜神情微變,不了吧?
6顯連聲附和:是啊,是啊,大哥你看《女誡》做什么?姑娘家看的東西
6晉雙眉輕揚,漆黑的眸中閃過一絲興味:《女誡》全文帶序共一千九百零二個字,我很好奇,是哪位大家做的注解,能生成這么厚一本冊子。他停頓了一下,視線從那兩人臉上掠過,慢悠悠道:而且,連名字都改了。
她抬眸看向6晉,咬一咬牙:我能見著娘,還得多謝大哥呢。
這話究竟有幾分真,6晉無意細辨,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舉手之勞,不必言謝。睨了她一眼,他繼續道:你們母女重逢,應該有不少話要說。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沈氏不敢攔他,忙道:你自去忙你的吧。待6晉點頭離去,她才重又攥著女兒的手,往正房而去。揮手令丫鬟們都退下,她悄聲問:嘉宜,這兒沒有外人,你跟娘說,你這些年過得怎么樣?你爹對你好不好?你,你繼母待你好不好?你這次進京是跟誰一塊兒來的?怎么找到世子那里去了
母親一下子問了這么多問題,韓嘉宜的眼淚瞬間決堤,她只喊了一聲娘,就忍不住小聲抽泣起來。
嘉宜,別哭,嘉宜。沈氏一時手足無措,胡亂給女兒擦拭眼淚。
當初她嫁給韓方為妻,夫妻恩愛和睦,成婚三年后生下女兒嘉宜。可惜生產時傷了身體,大夫當時說的含糊,只說以后受孕會比較艱難。生下嘉宜后三四年,她果真沒再懷孕。
婆婆白氏提出要給兒子納妾,韓方毫不猶豫就拒絕了。白氏認定他是受了兒媳婦的蠱惑,她不顧兒子的哀求,以命相逼,迫他休妻再娶。
沈氏不想丈夫為難,自請和離。從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她不舍得才四歲的女兒,可是嘉宜姓韓,韓家又豈會同意她帶走女兒?和離后她依兄長沈修而居,在睢陽待了兩個多月。白氏來找她,告訴她在給兒子相看新婦,她心灰意冷,隨赴京上任的兄長離開了這個傷心地。再后來,她無意間認得6清,進了長寧侯府。
思及往事,沈氏眼眶微酸,心頭一陣難受,卻聽女兒道:娘,沒有繼母。我爹也不在了
什么?沈氏大驚,難以置信,她原本驚訝于沒有繼母,待聽到我爹也不在了她如遭雷擊,只聽到嗡嗡嗡的耳鳴聲:你爹不在了?怎么會?
韓嘉宜擦拭了眼淚:我十歲那年,我爹就不在了。我這幾年,是跟著祖母和二叔的。
沈氏抬手按了按眉心,好久才緩過神來:你爹是怎么不在的?
生病。韓嘉宜輕聲道。在她的記憶中,父親的身體一直不大好。
沈氏怔了片刻,才又問道:你爹爹不在,那你這些年她心里悶悶的疼,沒有親生父母庇佑,這幾年嘉宜是怎么過的?她一把抱住女兒:你祖母和二叔待你好不好?
韓嘉宜沉默了。爹爹收藏了不少古玩字畫,手中有不少財產。他去世以后,二叔得了那些珍藏,表示要奉養母親,撫育侄女。這幾年二叔在吃喝上倒也沒有虧待過她,但也僅限于吃喝上了。她這個侄女是可以隨時被犧牲掉的,若非如此,她也不至于偽造路引,匆忙進京。
你爹沒了,你怎么不早點來找娘?我以為,我以為沈氏眼淚大滴大滴的掉,落在女兒間。她心里充滿了悔意,她不該把女兒留在睢陽,更不該十年來刻意逃避不聞不問。誠然京城睢陽相距甚遠,訊息不通,可她如果硬要打聽,不會打聽不到。只是她以為,女兒雖然沒有親娘在身邊,可還有父親,有祖母,不會受什么委屈
韓嘉宜臉頰在母親手臂上蹭了蹭,有意撒嬌:我那時候小嘛,現在長大了,不是來找娘了嗎?見母親滿面淚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娘,我餓了,有吃的沒有???
有,有,當然有。沈氏精神一震,連忙高聲喚丫鬟進來,吩咐準備膳食。她將糕點推到女兒面前,你先墊墊肚子。
韓嘉宜今日水米未進,早就餓了。她洗手凈面,就著茶水用了幾塊糕點,才覺得身上有了些力氣。
沈氏就坐在她對面,見她放下筷子,含笑問道:合你的口味么?
合呢。韓嘉宜點一點頭。
沈氏拉著女兒的手:嘉宜,你以后也不要再回睢陽了,留在這兒陪娘好不好?娘只有你這一個女兒,娘不想再和你分開了。
再把嘉宜的戶籍遷過來,讓其長住京城。只是此事多半還需要麻煩世子。
韓嘉宜毫不猶豫地點頭:好。猶豫了一下,她又道:我是想賴在娘身邊的,可是娘會不會不方便?
母親現在嫁到了長寧侯府,不知侯府中人是否好相與。
怎么會呢?沈氏溫柔摩挲著女兒的頂,幾欲落淚,沒有什么不方便的。老夫人和侯爺都很好。再說,長寧侯府若是真容不下咱們娘倆,咱們走就是了。嘉宜,娘巴不得你永遠賴在娘身邊。輕輕擦拭了眼淚,她想到一事,好奇問道:你怎么先找上世子了?
誰?韓嘉宜話一出口,隨即意識到娘問的是6晉。她想了想,哦,娘說大哥啊。我在客棧,正好碰見錦衣衛捉拿欽犯
沈氏點一點頭:原來如此。分別十年,她心里有太多的問題想問女兒,她迫切想知道女兒這十年的點滴,但是她很清楚,嘉宜如果要留在長寧侯府的話,必須得盡快對侯府有些了解。
于是,她緩緩說道:家里的情況,我簡單跟你說一下
韓嘉宜在睢陽時就知道母親改嫁到了6家,也打聽過長寧侯府的一些情況。但此刻母親鄭重提及,她也不由地認真傾聽。
這侯府里,最大的是老夫人,老夫人常年禮佛,是個再慈祥不過的老人,對小輩一向和善。你只管拿她當親祖母一般敬重就是了。侯爺性情寬和,也好相處。侯爺之前娶過兩任妻子。沈氏輕聲說道,他的原配夫人是成安公主,公主當初難產,生下世子6晉沒多久就去世了。老夫人做主,侯爺又娶了梅夫人,梅夫人也福薄,二少爺6顯出生的當天,她就沒了。世子你見過了,他如今做著錦衣衛指揮使,你日后見了他,定要恭恭敬敬,莫惹惱了他。二少爺你還不曾得見,他比你大了兩歲,還在讀書呢。他的姨母和表妹也在侯府,梅姨媽熱情爽朗,她的姑娘陳小姐和你年紀相仿,以后少不得要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