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擁戴秦折玉的呼聲傳到了西魏皇朝中,而秦御鸞想要給秦折玉加之的罪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試問,一個拋開身份在災區中忙前忙后賑災,心系子民的皇子,又怎會是通敵叛國的人?
不管怎樣說,這個叛國罪名的屎盆子扣到秦折玉身上,都是不對的。
這份難得的心,單單是與秦御鸞相比較,早已完勝。
秦御鸞一時也沒話說,秦折玉賑災有功是事實,收獲了一眾百姓的愛戴。
想到這兒,她不禁有些懊悔當初的決定,本以為這是個燙手山芋,不料成為了秦折玉洗白的墊腳石。
現在朝中除了自己的那一派,本處于兩派中立的些許大臣,已經有倒向秦折玉那邊的心思。
這讓她怎么氣得過?
更甚的是,在次日早朝,以支持秦折玉為首的一眾大臣當眾朝秦御鸞發聲,指責長公主過分干政。
“長公主身為女子,本應在后宮中學習女工,刺繡,何必在朝堂上指手畫腳?”
“女子干政,這在朝政上是大忌,還望長公主三思而后行。”
“皇子身份尊貴,又有才干,長公主應將皇權交到皇子手中,協助政務。”
……
秦御鸞這些年在朝中的昏庸無道,肆意妄為,越發變本加厲,群臣早就有所怨言。
今日全都說了出來,紛紛表達不贊成秦御鸞當政的意見。
聽著座下群臣對自己的不滿,秦御鸞的手快要揪爛了手邊的袖子。
這些老不死的,在秦折玉還沒回來之時,假意表面臣服,現如今有了靠山,便放肆了。
敢當眾嗆聲于她,怕是找死吧?
心中的怨念難消,秦御鸞表面不動聲色:“這倒是好說,不過皇弟掌管皇權不也沒有父皇的旨意嗎?”
“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又何必這么麻煩呢?”
西魏皇帝還在病痛中昏迷不醒,不要說起來頒布旨意了,睜開眼睛都是困難的。
秦御鸞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不肯放手皇權。
左相厲聲呵斥:“那也不是你一個女子能夠干涉的,自古后宮不得干政。”
“你不過是皇女而已,更不應該抓住大權不放,皇子可比你有身份接管。”
“現如今讓皇子登基為帝才是老百姓的心聲,長公主應順應民心。”
呵斥中,左相特地將長公主這三個字說重了些,似乎是在提醒秦御鸞不過是公主身份而已。
“此事日后再議吧!”秦御鸞沒有搭理左相和群臣,自顧自地下了早朝。
這讓一眾人等對秦御鸞的專政更是不滿,如此下去,西魏還不得毀在這女子手里?
下了朝回到寢殿后,秦御鸞砸了觸手可及的東西,面目猙獰無比。
“好你個秦折玉,帶著他們這幫老不死的跟我作對,還想逼我讓出皇權。”
“我偏不,你有什么資格與我爭?都是下賤的坯子……”
一同亂罵過后,秦御鸞心中的怒火微微冷靜了下來,眼神中蹦射出狠辣,心中已然有了計劃。
喚來暗衛:“你帶著人,趁著夜晚去將支持秦折玉那派的人給我解決了。”
“要讓他們知道,不站在我這邊的結果就是這樣的下場,給我全部殺光,一個活口都別留。”
秦折玉不是與支持他的那派人聯合逼自己退位嗎?那就除去這些麻煩,死人可是什么威脅都沒有的。
她倒是要看看,失去了這些聲討的幫手,秦折玉還有什么資格來與她爭奪皇權?
暗衛唯命是從,即刻領命去置辦任務。
在府中的秦折玉,知道了今日部分大臣在朝堂中當眾嗆聲秦御鸞逼她退位之事,不禁有些擔憂。
沈臨煙悠閑地喝著茶,在親身經歷過賑災后,她才知道水源如此珍貴,入口的茶無比甘甜。
面對秦折玉的擔憂,沈臨煙不以為意:“有人支持你與你現在一邊,這結果還不滿意啊?”
“這正好為你奪回皇權,做了鋪墊啊!”
秦折玉說出了所擔憂的事:“他們為了我當眾給秦御鸞難堪,以秦御鸞的性子,恐怕會在背后下手。”
“要真是那樣的話,他們的性命可就保不住了。”
話音剛落,宮里的探子來報:“不好了,主子,長公主要對老臣們下手。”
“消息說太陽落山之幕,就是他們舉家命喪之時。”
聽后,沈臨煙端著茶杯的手抖了抖,沒料到秦御鸞竟會如此膽大,那么多人……
看著外面的天色快黑了,夜幕即將來臨,時間上快要趕不及了,再去得晚些可就保不住了。
秦折玉忙不迭地帶著親兵,趕往老臣家中。
可現在自己這邊的老臣人數眾多,住所并不集中在一處。
所以秦折玉趕到一處大臣家中將暗衛斬殺后,再趕到另一處,其中所花費的時間就頗多。
人命關天,殺手刀下無情,秦折玉就算有四條腿,也抵擋不住時間的差異。
加之秦御鸞早有預謀,將人手分批派往暗殺,黑暗的夜晚里,不斷地傳來呼救聲和火光。
沖進暗殺圈子里,秦折玉一劍一式,都透露出無奈和對秦御鸞的恨。
她對自己的恨意實在是不該將這幫老臣牽扯進去,在開國之時,這些老臣不少是三國元老。
盡管秦折玉帶著人盡力營救老臣,可還是遲了一步,沒能全部救下來。
其中的幾位大臣,在黑夜中被悄無聲息地暗殺,之后放火焚燒,舉家葬身火海,只剩下燒焦的尸體。
這樣殘忍的場面,秦折玉是不愿見到的。
那幾位大臣,是平日里始終與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的幾位,現如今卻……已在黃泉路上了。
望著還沒完全熄滅火苗,房子已變為一片廢墟平地的場面,秦折玉捂著胸口,眼淚不斷掉下來。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到了傷心處誰能忍住?
昔日那經歷了歲月的面貌,浮現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一夜之間,生死離別,陰陽相隔。
這讓人怎能輕易接受?
為了讓逝去的老臣們靈魂得到安息,秦折玉將手下的士兵全都號召過來,為他們收拾殘骸。
將他們都厚葬,在墳前深深地鞠了三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