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避開這次的鋒芒,讓秦御鸞的計劃落空,秦折玉整個人都輕松了。
朝著燕承瑾和沈臨煙感謝:“多虧你們這次的相助,不然這次我可就遭殃了。”
秦御鸞這次憋著壞,根本就是想把他往死路上逼,扣上叛國的罪名,可不得惹一身騷?
燕承瑾擺擺手:“這事還是臨煙發現的,也是她偷摸摸地去把那證據毀掉的。”
“我倒是沒起到什么作用,你要感謝就感謝她吧!”
秦折玉見狀,作勢要向沈臨煙再次感謝,搞得沈臨煙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都是朋友嘛,何必這么見外?”
“朋友有難,舉手之勞應當的。”
“再這樣感謝下去,可就沒完了啊!”
見沈臨煙都這樣說了,秦折玉便不再多番感謝了。
想起他們初來乍到,都沒有好好游玩西魏,看一下這兒的風景,便提議道。
“你們對西魏還不大熟悉吧?那我可要帶你們好好游玩一番。”
來到了繁華熱鬧的街市,一些稀奇古怪的木偶和散發著香味的小吃吸引了沈臨煙的注意。
不一會兒,身后跟隨的燕承瑾和秦折玉二人手中就多了好多東西,吃的用的玩的。
兩人很是無奈,一遇到這種好吃好玩的場面,沈臨煙就控制不住自己。
三人循著街道一路逛下去,經過一處茶坊時,卻聽到了另一番言論。
茶坊前的桌子,有幾個沒人光臨的賣菜大娘團坐在一起,聊著來自東西南北的八卦。
“哎,你知道不?聽說皇子有通敵叛國的心思?”
“真的?皇子不是皇室中人嗎?這西魏都是他家的,他怎的還去叛國?”
“這誰能知道啊?反正我親戚在宮里當差呢,這是宮里傳出來的消息。”
……
幾個買菜大娘猶如旁若無人在談說著,絲毫沒有注意到經過他們身邊的這三人已停下來了。
秦折玉臉色已經沉下來了,這幾位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得“頭頭是道”。
看來這些關于他叛國的說法,已經在西魏的百姓中“廣為流傳”了。
沈臨煙聽著就冒火,明明這事就是秦御鸞栽贓陷害,鬧起來也不過是個烏龍而已。
況且秦御鸞也已經當著那么多人的面給秦折玉道歉了,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叛國的罪名是烏有的嗎?
剛想上前制止幾位大娘,就被秦折玉拉住了。
“你攔著我干嘛?我非得跟她們好好說道說道,不知道輿論這東西害死人嗎?”沈臨煙為秦折玉打抱不平。
“現在你上去跟她們爭辯,也是逞無用之功。”秦折玉說。
“想要堵上她們的嘴,單單靠我們是不行的。”
說著,將燕承瑾和沈臨煙拉到一處沒人的地方,降低了些許聲音。
“這件事貌似沒有看起來的那么簡單,還需要好好調查一番。”秦折玉說。
于是,帶著這點線索,三人回去后動用暗衛徹查輿論之事到底是出自誰之口。
而在調查過后,得知這件事情仍舊與秦御鸞脫不了干系。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秦御鸞不是已經道歉了嗎?”沈臨煙悶悶道。
“看來,秦御鸞雖然當著眾位大臣的面道了歉,卻并未將證明我清白之事宣告天下。”秦折玉皺眉。
“是想蒙混過這件事,好讓西魏的百姓以為我還有叛國的心思。”
“漸漸失去百姓信任的人,也就沒有資格跟她爭奪那個位置了。”
他想到的唯一可能就是這個,若是真的想證明他的清白,為何不將烏龍說清楚?
對此,秦折玉很是氣憤,秦御鸞的手段未免太過于下九流了。
但秦折玉沒有將自己查到的事捅到前朝去,免得鬧出更多的輿論。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秦御鸞也沒顧得上怎樣去對付這個弟弟,因為被旱災之事纏住了。
西魏本就地處沙漠邊境,氣候炎熱,若能時不時地來幾場大雨,干濕正好,倒也不失為一個風景秀麗的國家。
可近幾年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西魏連年沒有大雨甘霖,一些土地因嚴重缺水早已干裂了。
河流也漸漸干涸,缺乏了水源,農民的耕作,日常的作息都成了問題。
不僅得顧全家中人口的生活,還得往國家上交稅收,百姓民不聊生。
旱災之事已經成為西魏朝務中的頭等大事,幾乎每天秦御鸞都會聽到關于旱災的啟奏。
為此,秦御鸞也很煩惱,天災這事她不能干預,可面對民生問題卻又不得不想辦法解決。
所以她不斷地尋找能人巧匠去解決旱災之事,不料結果都是一樣,沒有變化。
缺水的地方越來越多,沒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大,秦御鸞也漸漸地沒了耐心。
面對百姓們怨聲載道,群臣們的不斷啟奏,使得她越來越煩悶,便將氣全都灑到了能人巧匠身上。
她下了命令,凡是接了旨意奉命去治理旱災無果的,都要被處以極刑。
為此,已經有很多人喪命于此了,漸漸地也就沒人自清去解決旱災問題,旱災也越來越嚴重。
知道了這事后,沈臨煙偷笑:“秦御鸞該不會找了那些跳大神的人去治理旱災吧?”
“那樣子可活該沒有結果。”
這個時代的思想是非常盲目的,總覺得不下雨就是老天懲罰他們的結果,可不就是迷信嗎?
所以說找一些跳大神的去治理,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旱災之事,百姓們怨聲載道,對秦御鸞的治理也有著不少的謾罵。
面對這個情況,秦折玉的想法是自告奮勇去賑災,沈臨煙不是很理解他的做法。
“這個時候你上趕著去,不是找死嗎?”
“秦御鸞巴不得這件事丟給別人呢,你還自薦?”
秦折玉解釋道:“輿論之事還沒過去,這是一個可以證明我自己很好的機會。”
“讓他們看到我的能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總不能讓他們就這樣一直誤會下去。”
秦御鸞不能在朝政上有完美解決的事情,若能夠完成,這也就間接證明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