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香港最富庶的歲月,有了更多的消費能力,大家自然就把目光轉向了休閑生活的各個領域。此時,在80年代風靡一時的武俠劇已經式微,那些太平山林蔭深處的豪門恩怨、商界波瀾壯闊的爭斗才是夢想著成為豪門一員的普通市民的新歡。</br> 家族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br> 記憶中韋嘉輝寫過好幾部經典的家族劇,林宥倫一時好奇,便問起韋嘉輝正在寫的那個劇本講的大概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br> 韋嘉輝正琢磨該怎么把林宥倫對這個題材的興趣轉化成對自己支持,林宥倫主動問起這事,令他大喜過望,一口氣不停地將他的整個構思說了出來。</br> 韋嘉輝心目中的這個故事以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香港股票交易市場作為背景,以兩個家族的恩怨情仇為主線,在他聲情并茂的描述中,便是一開始對此并無太多的王京、杜琪鋒也聽得入了神。這個故事所描述的變遷時代,正好就是香港金融界風云際變的20年,王京、杜琪鋒作為過來人都感同身受,特別是王京還炒過一段時間的股票,對此感觸更加深刻。</br> 自回歸問題塵埃落定,香港股市樓市就開始回穩,尤其是在每年限制供應不多于五十公頃土地,使各財團意識到土地資源買少見少,最直接的爭奪方法自然是收購持有土地的上市公司,市場更出現惡意狙擊收購戰,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后世號稱“女星狙擊手”的劉欒雄。</br> 劉欒雄早年靠生產電風扇起家。被稱作“風扇劉”。發家之后轉戰金融市場。以狙擊手姿態馳騁于香港股市,自1985年迅速崛起。首戰收購能達,二戰收購華人置業,三戰狙擊中華煤氣,四戰挑戰于嘉道理大酒店,一一得手,作為新晉財閥,一時風頭無兩。</br> 相比之下。林宥倫這些年顯得低調很多,雖然這幾年他從股市、樓市斬獲頗豐,但很多時候都是隱于幕后,最廣為人知的一次出手反而是1985年利用廣場協定炒日元。</br> 這段時間媒體時常拿劉欒雄和林宥倫做比較,韋嘉輝甚至坦言,他想到要寫《大時代》這個劇本,一開始還是從林宥倫和劉欒雄的發家故事中得到的靈感啟發。</br> 想想后世那部《珠光寶氣》可以生生將現實中的賭王和雙李的生活搬上銀幕,不僅叫港人看了直呼過癮,甚至連許多富豪也會守在電視前,等候時機判斷一番。這段故事影射了誰和誰,林宥倫突然有些能夠理解韋嘉輝的這番說法。</br> 這聽起來很荒誕。但又讓人不得不信,要不然就沒法解釋這部本應該在1991年才開拍的電視劇為龗什么會提前出現。</br> 《大時代》可以算是家族劇中的經典代表,而家族劇在港劇中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br> 從《大時代》開始,TVB開始采取集中投入的方式,以大牌薈萃的明星陣容和縱橫一個時代的家族視野,打造流水長篇的大型劇集,短則40集,長則上百集,有分量的名角至少6位,一般選在當年的臺慶時播出,而且必然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br> 更重要的是,《大時代》這部電視劇在香港市民中的影響,是任何一部家族劇都未曾有過的。因為這部電視劇,還專門產生了一個叫做“丁蟹效應”的金融名詞,在這部電視劇中出演丁蟹的鄭紹秋,此后只要有任何一部他主演的電視劇在TVB播放,香港股市必定大跌。</br> 這件事使得鄭紹秋在整個90年代一直得不到TVB的重用,只能遠赴臺灣另求發展。</br> 《大時代》提前4年出現,還會不會有所謂的“丁蟹效應”林宥倫不清楚,但這件事卻給他提了一個醒,在即將到來的10月,全球股市將會發生一次劇烈的動蕩,而香港更是重災區。</br> 王京、杜琪鋒正在就《大時代》的劇情和韋嘉輝展開討論,就在三人正議論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林宥倫卻突然間變了臉色。</br> 王京坐在林宥倫對面,第一個發現了林宥倫的不正常,他用眼神制止了杜琪鋒和韋嘉輝的交談,正準備開口問林宥倫怎么回事,林宥倫卻搶在他前面問了一句:“你目前在股市里還有多少資金?”</br> “幾百萬吧,怎么了?”王京目光閃爍,顯然沒有說實話。</br> 杜琪鋒、韋嘉輝就坐在一邊,王京當然不會老老實實地將自己的家底完全透露出龗去。</br> “不管行情怎么往上漲,在10月初一定要全部拋掉!”林宥倫很嚴肅地說道。</br> 王京愣愣地坐在那里,這話要不是從林宥倫口里說出來,一定會被他當成是一個笑話來看。港股84年開始步入牛市,86年9月首破2000點關,87年6月6日再破3000點,很多人都預測港股在今年10月有望突破4000點,別人都忙著往里投錢,林宥倫卻讓他撤出資金,王京心里自然是充滿了疑惑。</br> 王京這次還比較沉得住氣,沒有當面問林宥倫原因,不過在回去的路上,他終于還是忍不住問起了林宥倫為龗什么要這么做。</br> “剛剛韋嘉輝的那個故事正好提醒了我,之前一直沒有想明白的幾個問題,這時候已經隱約有了答案,就在這一兩月內,股市肯定要出問題!”</br> 林宥倫并沒有向王京詳細的解釋原因,不過在第二天的《明報》經濟版上,卻出現了以他署名的一篇經濟評論,標題并叫做《警惕1973年股災重演》。</br> 文章表面上是分析1973年股災的成因,實際上卻是在借古喻今,暗指香港股市當前所隱伏的多重危機。可惜,金錢的強大吸引力使得很多投資者忘記了股票市場的仙境,并過分樂觀地相信“前景一片大好,股市長升長有”,更有甚者直接在報上公開批評林宥倫“杞人憂天”、“阻人發財”。</br> 普通市民都被當前香港股市的瘋狂表現迷惑,林宥倫的發出的警告并沒有起到太多的作用,不過在一些冷靜的專業人士眼中,林宥倫的文章已經讓他們隱約感覺到了危機的逼近。</br> 時隔一個多星期,《信報》老板林行至手上都還保留著那期《明報》財經版的剪報,能讓他如此重視的,當然還是林宥倫的那篇經濟評論。</br> “上一次廣場協定就被他給猜中了,這次香港股市真的會像他說那樣崩盤嗎?”妻子駱有梅在和林行至討論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心里也很擔心。</br> 拋開林宥倫的分析不提,這篇文章中至少有一點林行至是非常認同的,現在的香港股市和投資者的表現,幾乎就是1973年的翻版重演。</br> 1973年的那場股災,至今還讓林行至記憶猶新,不止是因為那一年香港投資者損失慘重,破產跳樓的股民不計其數,便是他脫離《明報》創辦《信報》,也和這次股災有直接的聯系。</br> 當時林行至是《明報晚報》的副主編,主管經濟版,1973年股市崩盤,《明報晚報》銷量大減,金鏞決定縮減財經版內容,增加馬經等副刊,導致林行至不滿,這才有了辭職獨立創辦一份專業財經報紙的想法。</br> 近年來美元一直疲弱,導致美國貿易赤字膨脹,繼而令通脹升溫,林宥倫在自己的文章中大膽預測,新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必然會選擇加息,而此舉極有可能會引發美股下跌,進而影響全球股市。</br> 這是來自外部經濟環境的危機,而林行至更擔心的是香港股市內部的隱患:“去年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立,取代原有的四家交易所開業運營,海外資金及經紀、投資銀行大量進入,而交易所仍舊由以李福兆為首的華人主導,一旦股市出現不穩的現象,外資必然發難。”</br> “李嘉成的長江實業集團上個星期才拋出有史以來最龐大集資計龗劃,旗下四間公司一共集資103億,這對市場是一個非常利好龗的消息,而真有你說的那種風險,香港的財閥應該早就有所警惕才對。”駱有梅舉了一個實例,試圖打消丈夫心中的顧慮。</br> 林行至搖搖頭,“長江實業的這次供股計龗劃有不可抗力條款,不可撤回供股計龗劃,如果股市真如林宥倫所說那樣在近期內崩盤,李嘉成此舉只怕是入市搶收,不然他完全可以等股市突破4000點再進行這次集資計龗劃。”</br> 林行至和妻子的這次談話之后,香港股市繼續牛氣沖天,10月1日更升至最高點3950點,一度讓林行至懷疑自己的判斷。</br> 大市持續走高,愈發助長了投資者的信心,所有人都相信港股破4000點只是時間問題,更有人開始在報紙上諷刺林宥倫“危言聳聽”,更把林宥倫一月前發表的經濟評論翻出來,妥妥的就是準備要打臉的節奏。</br> 可惜這群人沒有等來股市大漲的消息,卻收到了美聯儲加息的通告。</br> 林宥倫的預測開始逐一應驗,在美聯儲宣布加息當日,道瓊斯指數大幅下跌91.55,拖累全球股市大跌,次日港股及期指一開市即受隔夜美股大跌的沖擊,恒指急跌420.81點,跌幅達11.1%,聯交所于翌日宣布停市4天。</br> 直到這一刻,很多人這才意識到,股災真的爆發了!(未完待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