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主力,確實是如張守仁所料并不是在濟南城下!
清軍右翼是正紅和鑲紅兩旗,兩旗共五十一個牛錄,每牛錄連白甲帶前鋒加上驍騎并普通步甲是一百多些或少些的披甲,戰兵人數近六千人。
但濟南城下,戰兵,包括岳托的旗主親軍在內,也就是一千余人,加漢軍,蒙古,披甲人數也只有三千余人。
大半的戰兵,特別是精銳的馬甲和全部的鑲紅旗白甲在內,已經在德州至濟南的途中,前去伏擊趕到濟南赴援的明軍主力。
這一手圍點打援,原本就是清軍的拿手好戲!
還是遠在天命汗時候,清軍就是借著圍攻沈陽的機會,連敗來援助的明軍,一仗消滅了明軍主力近十萬人,總兵官就戰死三人,明軍因此多年沒有力量反擊,這還算是被動為之,等大凌河之戰的時候,清軍就是有意放縱明軍修保壘,然后突然襲至,將修堡明軍并援兵一起消滅,打了個極其漂亮的大勝仗。
至于圍攻錦州之役,松山之役,皆是如此。
杰出的將帥,可以調動自己一方的兵力,亦是能用勢來調動和消滅敵軍。
岳托在知道濟南不可強攻,精銳明軍攜火器入城之后,便是定下了造勢圍攻,而相機消滅敵軍援兵的打算。
歷史已經改變,但不變的是對人心的猜度和判斷。
濟南這樣的省會府城,城中有一親王,一郡王,按常理判斷,明廷絕不會置之不理。
歷史上的濟南是在過年前被突襲,年初二失陷,明廷判斷失誤,主力會集德州,救援不急,所以根本毫無辦法。
現在是有明軍主力駐在城中,城頭也動員了不少民壯,這樣的情形下清軍不能強攻,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明廷反應過來之后,援兵肯定就會向著濟南源源不斷的趕過來。
而以岳托等在山東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有能力援助濟南的只有劉澤清部和德州明軍,劉部向來狡猾畏戰,有便宜會上,沒便宜縮的比誰都快,德州明軍能最快接到朝廷旨意,而且有巡撫壓制,丘磊也不象劉澤清那樣跋扈到沒有底線……所以需要打哪里的援兵,簡直就是禿子頭頂的虱子,這是明擺著的。
兩紅旗這一次入關的戰兵主力三千余人,加上一部份輔助的旗丁一共是六千余人,這一部份兵力全被杜度等帶走,岳托這里,保留一部份戰兵用來應付突發情況,比如劉澤清突然發瘋北上……不過杜度和岳托等人都不覺得有哪一部份明軍會有這樣的膽色。
左翼軍是奉命大將軍睿親王統領,兩白旗的實力更強,牛錄數目是六十五個,還有努兒哈赤留下來的親軍,雖然如兩紅旗一樣,并沒有全數入關,但最少也有七成的力量深入明國境內,但既然岳托等人不認為會遇到強勢明軍,又不打算真的強攻濟南,這個功勞就不必叫兩白旗來分潤了。
皇太極對異已勢力的打壓,其心黑手辣處,可比對付明朝降人和漢軍要狠厲的多了,從阿敏到莽古爾泰,皇太極可都是沒有留一點情面,兩白旗更為遭忌,只是多爾袞三兄弟加起來的實力還在現在的兩黃旗,也就是皇太極和豪格這對父子之上,加上其余的八旗勢力掣肘,這才使得皇太極沒有對兩白旗下手。
但打擊削弱是不可避免的,這里的功勞,向來支持自己八叔的岳托,可真不會讓給睿親王一星半點呢。
但此時,聽著山崩地裂般的殺聲,漢語雖不流利,但絕對聽的懂大半的岳托立刻是面色大變,濟南城中,一定發生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變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