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兵力向來不多,頭回入關,也就是洪太領著四千白甲加幾千旗丁,配幾千蒙古戰兵和牧民,一共兩萬人。這一次入關,精銳戰兵有一萬五到兩萬,輔兵三四萬人,五六萬左右,號稱十萬,這已經是韃子一半的兵力了。”
姜敏不為所動,這陣子,浮山對清軍的情報工作是突飛猛進,當然,不是軍情處的人有大能,大量潛入清軍陣營,這個工作當然是在做,不過并不容易。
清朝一方對細作工作向來十分重視,做了不少扎實的工作。
皇太極甚至連崇禎對洪承疇的私下里的評價都能通過細作搞到手,并且存在沈陽的宮中做為機密檔案保存,滿文老檔里頭不少關于細作偵察工作的記錄,在這方面,清朝一方雖然做的粗陋,但好在有一群漢奸賣國賊甘當鷹犬,所以成效還是不錯的。
至于浮山這邊也確實在試圖滲透進清方控制的地盤,一直也是在招募訓練人手……這方面登州有天然之利,漫長的海岸線清軍根本不可能照顧的過來,只能是在旅順等要緊的港口留一些守備兵馬,三順王帶過去的戰艦也很有限,根本不可能巡邏整個海岸線的距離。只要浮山這邊愿意,可以隨時滲透進特務和情報人員,只是現在還嚴重缺乏人手,人手不足,這才是致命的。
合格的情報人員必須建立穩固的情報站,情報點,然后有扎實的運送“貨物”的路線,并且有撤退路線,隱蔽路線等等。
建立起這些之后,才談的上穩固的情報工作。
情報工作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想當然,情報人員也是要把自己的性命排第一,孟浪輕擲之舉,在浮山不流行。
最近對清情報和實際情形了解的進展,得益于孫承宗。
孫老頭對清方的內情,知之甚詳,當然這也包括清軍的實際人數。對明朝很多人,甚至包括崇禎皇帝在內,恐怕在這方面都是一團霧水。
主要是清軍的戰斗都是干脆利落的勝利,每一次都是決定性的大勝。所以除了遼東一些真正了解內情的人之外,很多人對清軍實際的人數都是毫無概念,根本不曾有一個淮確的說法。
每次清軍入關,為了虛張聲勢也是極力夸大自己的人數,號稱二十萬,號稱十萬等等手段也是層出不窮。在后來修史的時候,為了夸大戰果,又是故意減少自己一方的人數,夸大明軍或是順軍的人數。
比如守潼關時,李自成拼湊了二十萬人,夸大成五十萬人,結果清軍破潼關后,后來就是在史書上惡狠狠的記下了大破李自成五十萬人的記錄!
這種事,類似后來游戲中的戰爭迷霧,后世人看的很清楚,當時的人卻深受迷惑,不能解開這種迷惑,就會對戰爭的判斷出現嚴重的偏差。
張守仁設軍情處和特務處,起因也在于此。
孫承宗替他們解決了不小的麻煩,比如八旗怎么編成,大約有多少丁,成丁是每三年一考核,合格者為步甲,更精銳的為馬甲,然后現在是阿禮哈哈營,葛禮什賢營,巴牙喇營,此外還有虎槍營和神機營等更多的營頭,蒙古八旗是在以前編成左右翼,前幾年編成了蒙古八旗,力量大為增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