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鄭萬應(yīng)沒有這么樂觀,山東幾個總兵,丘磊將門世家出身,貪鄙無行,馭下無能,將多兵多而不能制,軍紀極壞,戰(zhàn)力極差。
倪寵是士大夫世家出身,半文半武,毛病就是太軟,根本不是帶兵的料子。
劉澤清倒是一個狠人,麾下兩萬兵馬有幾千是精銳,養(yǎng)肥了喂飽了,十分敢死。但劉某人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絕不可能浪費兵力來和韃虜做戰(zhàn),派出哨探這樣的舉措,更無可能。
就在這疑惑遲疑的當口,城外不遠處的騎兵如飛而至,前哨已經(jīng)突至城門處不遠。
關(guān)城門的人們聽到叫聲,一時都是遲疑,城門已經(jīng)半掩,但并沒有閉實和壓上門杠。
要是魯軍哨探前來,最少能帶來有用的情報,比大家現(xiàn)在這樣兩眼一抹黑要強的多。有這種想法,城門處的人都巴不得這些官兵早進城來,反正就幾十號人,掀不起大浪來。
“不對,不對,攔住他們,攔住他們!”
鄭萬應(yīng)十分機警敏銳,在騎兵趕到城下時,他看到對方的盔頂和打扮的細節(jié),一下子便是發(fā)覺不對來,當下跳腳大叫,叫城下的人趕緊關(guān)城門。
不過此時已經(jīng)晚了!
來人除了開頭的那個還是用漢語喊殺之外,其余的騎兵都是嘰里咕嚕的叫喊起來,當先那人更是大叫道:“辮子兵來了,大清兵來了,降者免死,不降就屠城!”
降者免死,不降屠城的話似是有魔力,城門處的人都嚇的呆了。
高陽城的軍民,多半只是普通的百姓,一生不知道征戰(zhàn)廝殺是怎么回事,只是感孫承宗破產(chǎn)賣家守城的行為,被孫承宗的個人魅力感動才參加守城,如果是在城頭上堵死城門,面對強敵是能守幾天,但此時事出突然,一下子就被敵人趕到了城門,所有人都是呆了。
有人去關(guān)城門,有人卻呆立不動,就這么一點時間,雖然又把城門推動了一些,但那些騎兵已經(jīng)沖了進來。
到近前,眾人才看到,人家戴的頭盔是那種傳聞中韃子的尖頂纓盔,和明朝官兵的絕然不同,而且,在盔頂下,是能看到明顯的辮子拖在腦門后頭。
“果然是辮子兵,是韃子。”
有人發(fā)出這樣絕望的叫喊,一個青年想冒著生命危險去關(guān)城門,但一個韃兵控騎一踢,正踢到那個青年的胳膊,他痛的“啊”的一聲,就蹲下不敢再動了。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眾人知道韃兵中有不少漢人,都是當初的遼東明軍或是東江鎮(zhèn)各部的降兵,此時有幾個人揮刀向前,盔甲十分明亮,所以眾人雖然鄙視他們當漢奸,卻是沒有一個人敢說什么。
城門的人群雖然密集,人也很多,但沒有正經(jīng)官兵,被幾十騎突入城中,看到人家衣甲鮮亮,又拖著辮子,心里已經(jīng)怯了,耳朵邊又是一直的降者免死的話語,終于有一個人承受不住,嚎啕大哭之時,把手中的叉耙丟掉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