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過年
從感激涕零的匠戶們那里出來,張守仁也是背著手緩步而行,心里頭覺得事情很多,不過也覺得很輕松。
天雖冷,今晚的風并不大,吹在人身上也不象尖刀那樣割的人生疼,正適合散步回去。
從穿越到現在,神經一直繃的緊緊的,現在是可以放松一下了。
一切事情都已經步上正軌,慢慢的做起來就行了,銀錢不夠,也能想辦法來多賺些。
過年之后,就可以措手進行,一切都按計劃行事。
四處都是飯菜的香氣,到處都有燈燭的亮光,這一切都是他帶給軍戶們的,走在這樣的道路上,聞著香噴噴的飯香菜香,張守仁也是不禁沉醉了。
做為一個受過后世教育的軍官,還有什么比眼前這景像更叫他開心的呢?
可惜,他這個大丈夫權還太小,能改變的地方,也是太少了啊。
正在前行的時候,前面也是傳來腳步聲響。
張守仁不愿和人打照面,破壞自己這種閑適心情,所以身子往邊上的暗處一閃,打算躲一下,等人過去了,自己再繼續前行。
“嘿,姓張的小子怕是昏了頭吧,好不容易生發了一筆,他就這么大方?”
“這么邀買人心,怕是有異志吧。”
“仲甫說笑也真瞧的起這丘八,憑他這幾十兵丁,有異志?真是笑死人了。”
“哈哈,正則兄知我也。”
“不過反常即妖,我們睜眼瞧著,這姓張的有什么異動,咱們身為生員,也不能坐視不理,哼,山東雖不比江南紳權重,但我等也不能對地方上的事,坐視不理。”
“是極,是極。”
來的有三四個人,每人都提著一盞燈籠,上面都寫著字,不外是表明身份的。張守仁一看就知道,是堡中的幾個秀才生員。
大明極重儒學,民間對能識文斷字的人都十分敬服,這也造成了民間士紳權力的膨脹。在北方還好,南方很多地方,一個縣就有數萬生員,數千舉人,數百做過官的大士紳,知縣知府根本斗不過這些人,這些官紳按親誼、同年、姻親,彼此結成團伙,把持地方事物,天大的事,也繞不過這些士紳。
在清初時候,清朝為了對江南實行有效統治和征稅而大殺特殺,最少有數千甚至過萬士紳被屠殺,不是用這種野蠻殘酷的手段,清初根本沒有辦法統治江南。
正因這種傳統,堡中的這幾個生員雖然是軍戶出身,但一旦成了秀才,立刻就是和以前絕然不同。
堡中的事,他們很少過問,但一旦過問,就非得以他們的意思來行事不可。
這還幸虧是他們只是秀才,而且張家堡畢竟是軍事組織,要是換了普通的民戶村子,一群秀才聯起手來,知縣都會頭痛,地方的總甲村長什么的,根本就不敢惹這些諸生老爺。
“暫且放放也好,姓張的不來和我們為難,我們還是預備北闈鄉試,中了舉人,那時候就更有力量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