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學生和山長
在立下大功之后,在方家集的利豐行李老掌柜也是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光,再叫老人家留在集鎮上,操持太多,也不是持福養生之道。
秦東主念及老掌柜立下的大功,特別是攀上了浮山張守仁的功勞,所以并沒有叫老掌柜退休,而是將老頭兒就近安排在了膠州,也算是酬功養老了。
利豐行在山東是大商行了,在膠州城的分行也是選在最繁華的府前街上,緊靠著鐘鼓樓的一側,最是繁華的所在。
當時的中國建筑,其實仿京師的格局,基本上也算是千篇一律了。
最熱鬧的地界,也就是城市中心的地方肯定是官府所在,官府門前的大街,也就是京師起長安東西兩門的棋盤街,后世的長安街,在地方,就是一律叫府前大街。
鐘鼓樓肯定是在大街一側,用來提醒城中居民百姓已經到了什么時辰,每天準點報時,十分敬業。
準不準的,那就是兩說。
等張守仁一行趕過來的時候,剛過辰時不久,一個多時辰從浮山趕到膠州,這在張守仁大修官道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現在官道已經修成,幾十里長的道路筆直寬闊,兩邊挖著排水溝渠和種著樹木,光是這一條路,花費就是十分驚人。
之所以現在浮山營惹惱了不少人,但還是沒有破臉成仇,張守仁在地方上修路造橋的功德,也是一大原因了。
進了府前街的范圍,張守仁一群也就下馬,雖然他們的戰馬委實吸人眼球,但好在是換了一身的便裝,加上膠州未被兵火所及,論繁富熱鬧,還在府城萊州府之上,前來膠州的南北客商委實不少,張守仁一伙都做商人打扮,有這么一些好馬也不足為奇,所以一路上雖有人打量他們,但并沒有引發什么騷動。
說起來張守仁在膠州是一個名人了,在街上叫一聲,十人里頭最少有一半知道他是誰,滅馮三寶,殺海盜,趕走了膠州城的前任同知老爺和不少大人物,鬧騰的風云變色。
從一個窮軍戶廝殺到朝廷從二品武官,年紀二十來歲,無有親戚在朝中為官,這樣的經歷,已經是足夠傳奇。
而且張守仁對膠州城的影響,也是無比之深遠了。
“到了,”在利豐行的商號門前,張守仁先是下馬,然后把馬韁繩交給迎上來的小伙計,笑著吩咐道:“涮洗一下,喂點精豆料。”
“好勒,客人放心,小的叫人去照顧。”
這會子的商行可不會狗眼看人低,管是什么客人,來了基本上是好言好語的相待。而且也不象后世那樣,恨不得把所有物品都擺在外間,這會子有根基的大商行都是有點曲徑幽深的感覺,雖然外間也有鋪子,還有掌柜在接零散小生意,但騎馬直入進商行的,那肯定就是談大買賣來了。
這個伙計是守門上的大伙計,口齒靈便,人也聰明伶俐,不過不認識張守仁,所以只拿他當普通客商辦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