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飯吃的,做短工扛活的,甚至含著一泡眼淚把兒子頭上插上草標賣兒子賣女兒的……全是父母的心頭肉啊,就這么三文不當兩文的賣給人家當奴才……當奴才還算是好命,就怕被人買去砍了手腳當職業(yè)乞丐,或是賣入青樓入了娼門……一想起這個,鐵石心腸怕也要動容吧?
可就是這些住在京師,在這種宅邸內(nèi)的貴人們,自己享受著大明境內(nèi)能享受到的最好的一切,可是卻吝惜把一點殘渣賞給那些饑寒交迫的人們!
一府數(shù)百萬人受災(zāi),朝廷撥給的賑災(zāi)銀居然是兩千銀子!而且很多受災(zāi)的地方,官員根本不上報,沒有半文錢的賑濟不說,百姓還得完糧納稅!
沿途過來,真是傷心慘毒,而林文遠這個本份老實的軍戶,正經(jīng)的朝廷武官,也是頭一次對這個朝廷產(chǎn)生了懷疑和怨恨的情緒。
最少,在看到那些賣兒賣女,或是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饑餓而倒斃在路途中的人們時,他絕不會對這個朝廷,還有對心目中高高在上如同半神的皇帝,有那么一丁點的好感!
“怪不得大人提起皇上,提起朝臣時,多半是不屑。”
在被引入內(nèi)院小客廳,也就是三間小小巧巧的精舍之后,坐在鋪著軟墊的花梨木圈椅中,林文遠也是若有所思的想著。
張守仁在替他們講課時,除了識字,就是說兵法,再下來是談歷史。后世的人可能很難想象,不少粗淺的歷史知識對以前的人來說,都是天書一般。
民間到處是充斥著怪力亂神般的神話般的傳言,真正的歷史反而是在迷霧中,是在少數(shù)□□士大夫的手中,不要說普通的百姓,就是讀書的秀才舉人,能接觸到正經(jīng)的史書,并且稍有研習的,都是極少極少。
進士及第,不知唐宗宋祖是何人的,也并不出奇。
在張守仁的講解之下,在眾人腦海里才出現(xiàn)了一塊新天地,大家才真正知道,原來先秦之時,周天子受制諸侯,諸侯又受制于家臣,國君與臣下議論國政被吐一臉唾沫的事,實在是并不出奇。
就算是到兩漢,天子的威風也沒有后世那么強,丞相申屠嘉一怒,漢文帝也護不得自己的寵臣,強項令面前,光武帝也是無可奈何。
到唐,至宋,多少個夜晚,特別是去年寒冬時,大家圍著火盆坐著,一邊烤火,一邊聽張守仁講解舊日的歷史,然后一邊聽,一邊發(fā)問。
很多以前不曾想過,也沒有過的念頭,就突如其來的出現(xiàn)在了腦海之中。
用張守仁的話來說,便是讀史使人明智,眾人就是聽著歷史,似乎就是在聽著故事的同時,也是漸漸的開竅了。
林文遠也是一個聰慧過的人青年,此時此刻,自是不免想起腦海中點點滴滴的舊日故事。而眼前所見,似乎和腦中所記的一些王朝的末世景像,不約而同,不謀而合。
到這個時候,這個頭腦聰慧,反應(yīng)靈敏的年輕人,也是終于感受到了張守仁話語中的一些藏而不發(fā)的東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