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局面也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兩師徒戮力多年經(jīng)營的結果,要是換了別的督撫,恐怕未必有現(xiàn)在的大好局面。
對林秀才的這個判斷,張守仁還是贊同的。
以他淺薄的歷史知識也是知道,洪承疇和孫傳庭算是明末時的兩根頂梁柱,結果后來他記得的結果都不大妙,洪承疇是被迫投降,孫傳庭是被崇禎關了不少年,后來放出來的時候耳朵聾了一只,頭發(fā)全白,就象一個風燭殘年的老翁。
但不管怎么說,這兩人確實是有能力的,和當時普遍混日子的明朝疆臣來說,沒有比這兩人更強的存在了。
但對林秀才的判斷張守仁說贊同也贊同,因為最終滅亡明朝的確實是李自成。在這一點上,當時的士大夫們也不是吃干飯的,誰有天子之象,還真的不少人能看出來。
不過這只是在純粹的明朝內(nèi)部的情形,所有人都忘了關外還有一頭餓狼,每隔幾天就入關撕咬漢人的血肉,每次都能打下幾十個城池,掠走數(shù)萬軍民和百萬計的金銀。
就是這么一頭狼,大明上下卻沒有人把已經(jīng)建國立號的清軍當一回事,所有人都覺得這就是嘉靖年間的俺答汗,鬧騰幾十年后就自然消停了。
當年俺答汗也幾次兵臨北京城下,弄的京師□□,十分緊張,嘉靖砍了兵部尚書的腦袋,做為警告。
要是這么看,俺答汗和后金還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嚴重的邊患,都曾經(jīng)到達過北京城下,只是后金為患更烈,把整個遼東都占據(jù)了而已。
這種看法也算是根深蒂固了,在聽到張守仁對后金的擔憂后,林秀才只是搖頭:“建奴小患耳,不足國華這般憂慮!”
既然說不通,張守仁也并不堅持,反正和這個州官的幕僚聊了半天,最少對明朝國內(nèi)的政治軍事情形都有了比以前更深入的了解了。
明朝還是有□□人才的,在此之前,他還以為明朝就是一群坐井觀天,只知道自己眼前一畝三分地的青蛙呢。
“和國華長談這么久,實在是幸事。”
外面天色已經(jīng)黑透了,林秀才十分不安,秦知州還在府里等候消息,自己是談的太忘形了一些。
“明早下官會到州衙里拜見知州大人的。”
“這個是自然,想來會賓主盡歡。”
“哈哈,都要靠先生維持了。”
今天這一次聊天,對兩人都有不小的收獲,林秀才吃驚于一個年輕衛(wèi)所軍官的博學廣知,對張守仁的反應機敏和睿智也是十分驚訝和贊賞。
而張守仁則覺得這個林某人對軍事和地理還算內(nèi)行,對明朝的實際情形也知之甚深,因此有愛才之意,頗想招致。
不過幾次都是覺得自己好笑,現(xiàn)在的他,實在是不夠檔次招攬姓林的這種檔次的幕僚。
“留在將來吧!”
在夜色中,他和客人相揖而別,星空之下,也是暗自下著決心。
成長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完成了,底下就是大展拳腳,確立地盤和擴大實力的時候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崇禎十一年,距離明王朝的覆滅還有六年,時間緊迫,時不我待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