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有多少人跟著,似乎是整個南城,然后一直往中城和皇城的方向蔓延開去,整個京城,都是被這一奇怪的隊列所吸引了,也是被這獨特的歌聲所感動,所吸引了。
等二千余人的和聲唱到最后一句“匹馬單刀千里行”的時候,不知道是幾千還是幾萬人一起大吼一聲“好漢啊……”
“好樣兒的!”
“真好,再來一首!”
“唱的好哇!”
“張少保帶的好兵,果然是好將領帶好兵,殺韃滅虜,好,好樣的!”
“怎么回事,這是怎么回事啊?”
人群越來越稠密,似乎半個北京城都轟動了。京城的百姓,原本是天子腳下,任是誰可能都能和公侯攀上親說上話,遇上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是云淡風輕的樣子,很難有什么事叫他們這么激動了,今兒個是驚動了太多太多的人,不少新加入隊伍的人們不知就里,伸長脖子在打聽著,被問的人,不管看沒看真切,都是滿臉紅光的一翹大拇指,唱戲一般的朗聲道:“這是浮山營張征虜?shù)谋脤④姡帽F(xiàn)在挾著首級去兵部備案,預備祝捷太廟……三十年來未有之大勝,我國朝中興有望,哈哈,好,太好了!”
……
……
張守仁一行到達兵部的時候,身后跟過來看熱鬧的人也是很不少了。
如果是平時有這種事,各部的堂官肯定早就派人過來驅散這些多事的官吏,皇城之中猶如集市一般,成何體統(tǒng)?
但這一次的事,明顯是楊閣老一派和薛首輔一脈之間的大斗法,還涉及文武之爭,一邊是薛首輔一邊是楊閣老,針尖對麥芒,本來就很熱鬧,加上一個心高氣傲從未吃虧的張若麒,配上一個武功赫赫名揚天下一陣斬首過千級的新上任的熱騰騰的征虜將軍,這個熱鬧,不瞧的話真是太可惜了。
兵部位于六部公署第二排的頭一位,宗人府之后,大門朝西面對的是宗人府的后墻,再往前,就是承天門。
從大門進去,南邊是會同館,大堂五楹,左右司務廳和督催所,大堂南頭是武選司與職方司,北邊是車駕司與武庫司,張若麒所在,便是南頭的職方司了。
今日場面浩大,已經有不少兵部的人張頭探腦的看過來,封建國家部寺的職能很重,說忙很忙,下頭光是總兵就六七十個,副將好幾百,衛(wèi)所數(shù)千,每天的事是千頭萬緒,奏折呈文如海般呈送。
說不忙也不忙,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下頭的公文軍務再重要,放著不理,也就是那么回事。請餉請械的奏報堆的比山還高,真放著不理,也就那樣。
不論前世今生,張守仁也是頭一回到這種帝國中樞的所在之處,但在眾人眼中,這位二十來歲,年輕英武的不象話的將領面色沉靜,步履從容,部下們也是以青年為主,一群將領,都是閃爍星光,叫人不敢逼視。
很多人都是面面相覷,眼神中亦是有意會之感,今日龍虎相爭,這個熱鬧真是夠瞧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