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魔族。
于在場的妖魔尸三族而言,劍光所及之處,時間仿佛趨于靜止。
白色光華籠罩下,無論是何等存在,都在瞬間化作飛灰。
三族大軍望著那無法阻擋,滾滾襲來的恐怖光華,面露驚懼神色,開始向外逃去。
但人族哪能放過他們,陸華裳直接引導太乙伏魔大陣一路向前,趁勢追擊,覆滅無數(shù)妖魔尸族,三族一退再退。
高空上,有三族強者怒吼,想要出手救助,但被人族陽神死死攔下,如此良機,在場的眾多人族強者哪能放任三族回援。
戰(zhàn)爭進行到這一步,雙方早已完全拼出真火,死戰(zhàn)到底,寸土必爭。
隨著大地上一眾妖邪退去,龍口關的局勢終于轉(zhuǎn)危為安。
各個地方其他人族武道強者,也都開始隨之掀起全面反攻,清剿那些入侵九州后,分散開來活動的妖邪。
大量三族武者被斬殺,最后無奈之下,三族鳴金收兵,直至退到千里之外。
高空中,三族強者和眾多人族陽神在鏖戰(zhàn)一番后,也都退去。
直到這一刻,太乙伏魔大陣的光華才漸漸斂去,消失在天地間。
當所有幸存的武者看到那些御劍回返的身影時,齊齊躬身鄭重行禮。
這一戰(zhàn),是蜀山保住了龍口關,若是沒有陸華裳等蜀山門人,現(xiàn)在,恐怕三族兵鋒已經(jīng)到達中央龍州前了。
眾人并未歡呼,因為這場戰(zhàn)爭,還遠未到結(jié)束的時候。
只要九幽天魔或者妖族妖神還存在一天,人族武者就不敢放松。
真正決定玄黃未來的人,此刻正在九天之上奮戰(zhàn)著,戰(zhàn)爭額最終勝負,需要靠他們來決定。
不到九天之戰(zhàn)平復,九州的命運就仍然難以預料。
不過萬幸,眼前最艱難的一關,已經(jīng)被成功頂過去,三族遭受重創(chuàng),一位巔峰真魔身死,使得九州可以輕松許多。
龍口關,一座寬大的軍帳內(nèi)。
上百名來自各宗各派,和大禹軍方的陽神武者長身而立,神情疲憊。
鏘!
忽然,軍帳內(nèi)響起一道響亮的拔劍聲。
一位身穿紫綬道袍,面目儒雅的老者,突然抽出身后重劍,寬厚劍鋒指向?qū)γ嬉晃簧砼卖牡睦仙?br/>
“堪凈,為何六眼會出現(xiàn)在下方戰(zhàn)場上,我需要你給我一個解釋!”
老者聲音壓抑著怒火,重劍上隱隱有一條真龍浮現(xiàn),一股屬于陽神巔峰武者的氣息緩緩升騰而起,有連綿不絕的龍吟響徹在大帳內(nèi)。
他是蜀山蒼巖峰峰主,封不覺,一手重劍大巧無鋒,被世人尊稱為撼龍劍王,也是對抗三族陽神的主力。
而封不覺劍鋒所指者,也是位修為臻至陽神巔峰的武者,禪心寺上任羅漢院首座,堪凈大師,佛法功參造化,是禪心寺在龍口關的主事。
人族強者攔截三族陽神,這是在大戰(zhàn)開啟時,就定下的方略,六眼真魔一直就是堪凈在牽制。
若論實力,這位堪凈大師作為與禪心寺方丈覺心同一個時代的人物,比六眼真魔還要強上一籌,想要壓制對方,并不算什么難事。
未曾料到,其竟然失了手,讓六眼真魔逃脫,使得陸華裳等蜀山門人不得不以太乙伏魔大陣應對。
四位有陽神之姿的峰主就此失去道途,上百名精英弟子無法再進一步,這可都是他蜀山的人,這讓封不覺怎能不憤怒。
他需要一個解釋,蜀山更需要一個說法!
“阿彌陀佛。”
望著封不覺的劍鋒,堪凈口宣一聲佛號,面露悲苦:“之前在關外時,老衲以金剛伏魔之法,壓制六眼,欲要將其徹底鎮(zhèn)壓,未曾想,這廝身上竟攜帶一滴魔淵之水,老衲一時不察下,被污了金身,這才使得此魔逃脫,害得蜀山眾道友遭此大劫。
都是老衲的過錯,在此向蜀山道友們賠個不是。”
說罷,堪凈躬身低頭,鄭重賠了一禮。
“魔淵之水為寰宇至陰至暗無污穢之物,確實不好應對。”
這時,來自雪仙宮的一位長老點了點頭,但下一秒就畫風一轉(zhuǎn),“可禪心寺有攝心為戒,由戒生定慧本愿大法,可凈化世間一切,將其化為智慧光明,以堪凈大師那高深的佛法,想來就算是魔淵之水,也污不了你的金身吧。”
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源,凈行攝心,有令自身清凈不染而正定之能。
禪心寺作為這位上古菩薩的道場,也有著此等妙法,聞名玄黃。
魔淵之水是強大,但也無法僅憑一滴,就污染堪凈到這位修持智慧光明上百年的佛門高僧金身。
雪仙宮長老話音落下,大帳里眾人看向堪凈的目光就變得有些意味不明。
“其實我還想問問堪凈大師,為何到了現(xiàn)在,貴寺主持覺心方丈還未現(xiàn)身?”
一位武當長老也出聲道。
在三族進攻時,蜀山、武當、雪鄉(xiāng)宮、龍虎、青木谷五派可謂是全員出動,上到掌門,下到筑基弟子,皆參戰(zhàn)。
唯有禪心寺,只有幾位陽神首座與寺內(nèi)名宿前來,弟子也只有數(shù)十人,那位統(tǒng)領玄黃佛門的覺心大師,從始至終,都未出現(xiàn)過。
“聽說半月前,佛門有上界阿羅漢下玄黃,如今正在禪心寺內(nèi),道門與佛門雖有芥蒂,但如今玄黃面臨如此大的危機,同為人族,為何這些阿羅漢不出手?難道他們想眼睜睜看著這玄黃萬萬生靈,就此葬送嗎?”
一位龍虎山長老也面露不滿,沉聲道。
玄黃界數(shù)十僧廟,出手的只有十多座,大多數(shù)都在三族進攻時,閉世不出。
玄黃道門勢大是沒錯,但佛門的底蘊也不弱。
如果此戰(zhàn)佛門都盡數(shù)參與,那如今人族的局勢也不會如此難堪。
“智慧光明乃我佛無上妙法,確能擋下魔淵之水,只是老衲佛法修為不夠,還未曾得見清凈之愿。”
面對眾人的質(zhì)問,堪凈神色不變,他雙手合十,緩緩說道:“我寺方丈為證羅漢道果,早在月余前就閉死關,外人無法喚醒,這老衲之前向諸位解釋過,至于眾多羅漢,皆為我佛門大能,雖轉(zhuǎn)世在玄黃,但其所思所想,不是我等凡俗所能揣摩。
今日之事,確實是老衲之錯,實在愧對諸位,尤其是蜀山道友,此戰(zhàn)過后,要如何懲罰,任憑諸位行施,老衲絕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