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重開,氣氛再次冷下去。
邵敏是那種受了刺激才氣場全開的類型,此刻倒是游刃有余多了。她與高榮氏喝過酒,干脆不偏不倚,也各敬了祖母和周天賜夫人三杯。
她雖沒有南采蘋、高榮氏那種奪目的美貌,卻也柔和靜美,觀之可親。此時面帶微笑,與幾個老誥命溫言閑談,很是平易。
她皇后的身份在,言談也很得體,倒沒人再敢因她年少小瞧了她。
宴會總算勉勉強強賓主盡歡的結束了。
姜太夫人喝的半醉,還惦記著打包剩飯剩菜。彩珠當然不能讓紅玉偶像他娘真帶剩飯回去。這種宴會總有多余的菜肴沒來得及上桌,彩珠便從里面挑了湯汁少的,換了普通瓷碗,用食盒給她裝起來。
宮中往里往外拿東西都不容易,彩珠去跟邵敏討勘和,邵敏邊給她簽條子邊笑道:“今天還了那么多禮,就給她的最寒酸。本來還想跟她聊聊天,結果元浚他丈母娘一鬧,就給忘了。”
彩珠笑答:“沒關系,我替你跟她聊過了。”
邵敏點點頭,拿起條子扇了扇,讓墨跡盡快干掉,笑道:“皇后寫一份手諭,就為了送一盒飯,感覺好浪費。”
彩珠道:“那就再賞些別的唄。”
邵敏瞟了她一眼:“你倒戈得很快嘛……她幫你‘說了人家’?”
彩珠笑嘻嘻不說話。
邵敏搖搖頭,笑道:“去庫里挑些皮子布料給她吧。她連朝服都是用舊料子改的,平日里還不知穿些什么。”
彩珠笑道:“我這就去。”
邵敏拉了她一把,“你也別太樂呵了。南采蘋臉燙傷了。你一直跟她不對付,讓人看到你這樣,又要說你幸災樂禍了。”
彩珠撇了撇嘴,道:“知道了。”跑了幾步又回頭,對邵敏笑道,“師姐,你變壞了。”
邵敏怔愣了好一會兒,直到外面鈴音來通稟,說邵府老太君到了,這才回過神來。
邵敏在老太君跟前待了七八年,要說在古代她跟誰最親,除了這個老太太無第二人選。她知道邵府也一直掛念她在宮里的情況,宴會后便留老太君說說話。
老太君是那種很典型的大家閨秀。端莊慈祥,舉止有度。當家時妥帖周全,上下稱道;不當家了便一事不聞不問,萬事心知肚明。
邵敏對她雖無太多孺慕之情,卻也敬重仰慕。這些日子見識了宮中駁雜的人際,也開始身不由己的模仿她的處事。
邵博身為首輔,御前也是有座位的。老太君本就是宗室近親,輩分又高,因此見邵敏無需跪拜,如此倒免了許多尷尬。
宮中避諱多,元清又素來疑心邵博。因此邵敏和彩珠紅玉可以關起門來商量事情,和祖母說話反倒不好屏退眾人。只是南采蘋傷了,鈴音病了,近身跟隨的只有彩珠和紅玉,也無需計較這些。
邵敏扶著老太君到暖榻上坐著,老太君坐下便拉了她的手,也不說話,只慈愛的上下打量著她,看完了才點點頭,笑道:“有些肉了。”
邵敏沒防備,眼睛里就那么一熱,竟然差點滾下淚來。
老太君拍了拍她的手背,道:“府里人人都好。”
邵敏勉強笑著點點頭,她怕說話帶出哭腔來,便垂首不語。
邵敏在邵府待了八年,規規矩矩的當她的孫小姐,除非事關彩珠紅玉,否則一律不開口、不出頭。她明白自己不是正主,遲早會各歸各位,因此不敢與任何人經營感情。也正因如此,她雖不敢說自己能全然置身事外,卻也自認足夠灑脫。誰知老太君不過說了兩句話,便將那種疏離的表象打碎,勾起她心中深掩的真情來。
她不說話,老太君也不逗弄她,只靜靜的握著她的手看著她,好半晌才輕聲道:“你這個孩子……”
邵敏醞釀了好一會兒,一聽這句還是走了氣兒,終于還是笑著落淚道:“皇上待我也很好,太母太父不必掛心。”
老太君點了點頭,給她擦了眼淚,安靜的等她平復了氣息。
邵敏哭完了,自己倒是不好意思起來,靦腆道:“太父太母近來安好。”
老太君道:“牢娘娘惦著,都好。只是聽聞了一些事,心里很放心不下娘娘。”
邵敏知道她這是要正經提點自己了,便說:“太母請講。”
老太君卻不緊不慢道:“今日傷著的那個丫頭怎么樣了?”
邵敏不解她怎么問到南采蘋身上去了,卻還是據實以告:“一壺熱水正潑在臉上,紅玉處理得當,太醫說當不至于留疤……但還是起了水泡,短期內怕是……”
老太君道:“可惜了,若沒傷著,指給壽王也是一段美談。”
邵敏愣了一下,她沒有亂點鴛鴦譜的習慣,更沒有棒打鴛鴦的愛好,便說,“昨日皇上也提起此事,壽王推辭了。”
老太君道,“她是娘娘身邊的人,皇上賞壽王不好收,娘娘來說自然不一樣。”
邵敏本不想過問,然而說到這里了,少不得還得提了一句:“今日長公主問到壽王的婚事,說是先帝有意將高相的千金指給壽王。我想著弟媳不好過問大伯的姻緣,便沒接話……”
老太君笑道:“娘娘不過問是對的。”便不說話了。
邵敏有意套話,只好追問道:“太母覺得這樁婚事怎么樣?”
老太君笑著望了她一眼,邵敏知道她心里透亮,不覺紅了臉。
老太君也不點破她,只說:“先帝確實曾提起過此事,當日皇上剛被立為太子,高太保也還只是禮部尚書。先帝有意把你指給太子,便想給壽王也尋一門好親。當日壽王不愿意,后來先帝也沒有再提。”說罷別有深意的望著邵敏,不再多言。
邵敏心里咯噔一聲,回想起往日種種,便明白了其中糾纏。
把邵博的孫女兒立為皇后,也許并不是先帝臨終時靈光一現,怕是從元清還未出現,他有意過繼元浚時便開始打算了。所以他讓邵敏入宮給公主們伴讀,不時讓邵博將元浚帶在身邊教養。使元浚和邵敏時時見面,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元浚心中明白,所以心里早早的便認定了邵敏。
誰知此時元清出現了。就算幼時沒有帶在身邊,親兒子終究還是要親過繼子。所以先帝為了讓邵博支持幼子,轉而決定把邵敏指給元清。
只是他心里覺得對不起元浚,恰好高宦成的女兒也常入宮,他便把指她給元浚做補償。因為那時他們都還小,元浚也不喜歡她,此時才暫且擱下了。
誰知高宦成很出息,短短五年便從禮部尚書成為內閣重臣。先帝臨終托孤,把邵敏指給了元清,卻不提高小姐和元浚,也是怕高宦成生出二心來。
老太君心里明白這一重,自然不肯給高榮氏保媒。
她肯對邵敏多說那一句,也是在提醒邵敏,如今她是皇后,元浚是壽王。他們過去有過那么一段,瓜田李下,合當謹慎。
邵敏若把南采蘋賜給元浚,一來成人之美,名正言順;二來也可表明她心地坦蕩。但若她關心元浚的婚事,不論態度如何,都難免授人以柄,讓元清疑心。
只是可憐了高小姐。君無戲言,先帝雖沒有再說,高宦成卻也不敢隨意把女兒許了人家。按說先帝去世,守過國喪,高小姐終于可以另覓人家了。只是什么人家能好得過壽王?于是抱著一點僥幸和貪念,就這么拖著。直到高小姐摽梅將過,不得不放下面子主動謀求。結果元浚還沒說什么,先有這么多人從中阻撓。
高榮氏是個心高氣傲的。她只有這么一個女兒,從小捧在手心里養大,卻讓她受此屈辱,心里不知藏了多深的恨惱。等日后她明白了受辱原委,還不知怎么怨恨邵家。
——但此事卻也不能全然怪罪別人,她身為首輔夫人,卻不能發覺這樁婚事里的敏感之處,非要讓女兒吊死在元浚這棵樹上,也并不無辜。
可是造化弄人……這樁婚事最終還是成了。那些阻撓這樁婚事的人所擔憂的事,也最終件件成真。
明明知道這些,卻要放任事情發展——邵敏不由暗嘲,自己真是自尋死路。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也許都只是為了成就元清。為了讓他從一個長于宦官婦人之手的敏感多疑的少年君主,真正成長為一個歷經風雨砥礪的堅不可摧的真正帝王。
在這個社會里,太平盛世是明君手里的作品。
何況“不干涉”雖不是明確的法規,卻也是時空穿越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
邵敏想到這里,抬頭看到老太君凝神她的眼神,忽然沒由來的有些心慌。
她遲早是要回去的,可是這個世界里每一個人,甚至包括元清和南采蘋——他們都是沒有退路的。而邵博、元浚、程友廉和他們的家人,都沒有第二次生命。
邵敏見老太君注視著她,垂著頭問:“太母可還有別的事要指教?”
老太君捏了捏她的手,有些無奈地嘆道:“今日西宮太嬪跟我說起……宮中上下都稱贊娘娘賢惠、寬厚。賢惠寬厚固然是好的,為皇上充實后宮、廣延子嗣也是好的。只是皇上還年輕,娘娘也新出嫁,太急了反而不好……我也知道礙著太傅的地位,有些事娘娘不好規勸。可娘娘自小聰穎,德言容功都是極好的,若用心服侍,自然能愉悅圣心。昨日的事雖然風流,然傳到外人耳中,便不是那個味兒了。娘娘沉靜,還是不要留這種伶俐過頭的丫頭在身邊的好。”
邵敏心中煩亂,只默默的點頭,說:“太母說的是。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