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燈光全部亮起并聚焦以后,有兩個身材健碩的工作人員,抬著一只大約半米高的紅木箱子來到主持臺中央,而且看得出來,那只紅木箱子和箱子中的東西都頗有重量,否則也不會讓那兩個工作人員如此吃力,再看他們謹慎小心的樣子,其中的東西也肯定是價值價值不菲。</br> 將紅木箱子放在燈光聚焦的位置,工作人員非常麻利的把箱子打開,并把箱子中的東西搬了出來,而當那件東西出現在眾人眼前后,本來有些嘈雜的宴會場所,頓時變得安靜下來,并不約而同的將目光主看向持臺方向,落到那件被搬出來的物件上面。</br> 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尊高約半米左右的青銅圓鼎,那尊青銅鼎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腹三足,獸蹄足分別指向三個方向,口徑約30厘米,腹徑約12厘米,重量至少也在二十公斤以上,耳內面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竊曲紋,同時還有不少瑞獸浮雕,通體蠟光環繞。</br> 最關鍵的是,雖然這尊青銅鼎不算高,但把它放在那里,卻能給人磅礴的厚重氣息,甚至在視覺效果上,還給人造成不小的沖擊。</br> 我們都知道,古玩珠寶向來是不分家的,所以在場的這些珠寶商,他們就算不是幾十年的老玩家,但多少也是古玩愛好者,就算不是真正古玩行內的人,但絕對稱得上是野路子。</br> 盡管不知道他們對古玩到底有幾把刷子,但幾乎是不約而同的,看出了這尊青銅鼎的不凡之處,早在他們看到這尊青銅鼎的瞬間,無不紛紛便顯出驚嘆的樣子。</br> 看到珠寶商的驚嘆樣子,馬華明頓時感覺春風得意,極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這是他蓄謀已久的計劃,為的就是在眾人面前抬高自己,然后出盡自己的風頭,好給馬家和馬汀琳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現在看到,他的目的明顯達到了。</br> 不過得意歸得意,起碼的面子功夫還是要做的,他故作矜持的介紹道:“這尊青銅圓鼎,是我上個月在陜西黑市上,花了一千多萬收來的老物件,根據鑒定乃是周代的老物件,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上臺來仔細品鑒,當然也請各位不吝刺激啊······”</br> 青銅鼎屬于青銅器的一種,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可以說如果沒有青銅器,我國就不可能有,三代(夏、商、周)以來文質彬彬的貴族等級體制,和先秦時代特色獨具的權力表達系統。</br>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文明體制的核心,即所謂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全都與青銅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商周社會又是以嚴格反映等級制度的規章儀式,即“禮”來維護政治和經濟權力,通過祭祀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圣化,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禮器的青銅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是貴族和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器物。</br> 而在我國的青銅文化中,鼎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利的象征,同時也是國家權利合法性的來源。</br> 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于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的立國標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則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興替,九鼎也隨之易手。</br> 到了周代,“禮”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使用規定,以此來象征王權和地位等級,統治者也往往舉國之力鑄造大鼎,正如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所言:“青銅鼎便是政治和權力”。</br> 關于青銅鼎的典故,無疑是“問鼎天下”最具信服力:據《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卻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br> 由此看來,楚莊王問鼎的本意,大有取周朝天下而代之的想法,結果卻遭到周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所以后來便把覬覦和圖謀篡位的行為叫做“問鼎”,即便是現代社會,國人心中仍然有鼎的崇拜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br> 值得一說的是,鼎還是我國文明的見證和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從那些出土的商代大銅鼎,也確鑿證明我國早在商代就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再比如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則全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br> 而且在這些出土物的青銅鼎上,還有銘文記載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并通過銘文的方式,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后世,形成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讓青銅鼎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br> 不過可惜的是,自秦代以后,鼎的王權象征意義逐漸失去,再伴隨佛教在我國的傳播,鼎的形式雖然得以延續,卻通常被安放在寺廟大殿前,作為裝飾和焚香的器物。</br> 隨著馬華明的話音落下,那些巴結他的珠寶商紛紛登上主持臺,圍著那尊青銅鼎駐足觀看,他們雖不是真正的老玩家,可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只要將他們的見識全部整合起來,很快就鑒定出這件青銅器的來歷,并時不時的發出贊嘆聲。</br> “真品,這絕對是難得的珍品,鼎上的文字也是銘文無疑,而且還是戰國以前的銘文,上面記載著周天子征伐北方異族的史實,距今足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這尊青銅鼎能保存的這么完好,其價值簡直無法估量!”</br> “是啊,但凡出土先秦時代的青銅鼎,無一不是國寶重器,不多的幾件也都被保存在各大博物館中,如果想觀看鑒賞,還要隔著厚厚的安全玻璃,哪能像這樣近距離觀賞,多虧馬少爺弄到這件寶貝,才叫我們開了眼界啊?!?lt;/br> “跟這尊青銅鼎比起來,我帶來的那款珠寶首飾,已經沒有了半點顏色,哪還有拿出來展示的必要啊······”</br> 反正馬屁和贊美不要錢,珠寶商們都快把馬華明捧上天了,而在這無數的贊美聲中,他如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自己成為今晚這場宴會中,最閃亮也最引人矚目的存在,至于其他珠寶商和珠寶公司,不過是陪襯紅花的綠葉罷了。</br> 而且可以想象,有了這尊青銅圓鼎的珠玉在前,就算后面展示的那些珠寶再好,也絕對搶不過馬華明的風頭,卓豐集團也能因此水轉船高,說不定還能蓋過秦宇的風頭。</br> 最關鍵的是,馬華明的準備不止于此,他不僅要用這尊青銅圓鼎搶風頭,還準備了其他珠寶商高山仰止的珠寶,來讓自己達到今晚的鼎峰,而且他還要用那件珠寶,對張芷言再次展開追求,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獲得名利雙豐收呢!</br> 想到這里,馬華明心中愈發的得意,甚至已經到了得意忘形的地步,幾乎快遮不住他苦心表現的紳士風度,露出丑惡的嘴臉。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