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人應是被勒死吊去房梁的,我不可能看驗錯!”趙屠子道。 暮青立在房門口,循聲望去,“你是仵作?” 趙屠子一噎,“這……不是。” “他是村中屠戶,名喚趙興安,我們大伙兒平日里都喚他趙屠子。”族公從屋里出來,在暮青身后道。 屠戶,殺豬的。 “人是豬?”暮青目光淡了淡。 “咳!”族公和村長等人在后頭齊齊一咳,這姑娘…… 人雖不是豬,可屠戶看驗尸身,并不違律例。 仵作一行,原本就起于殮葬、屠宰之家。在未曾有仵作一行時,發了人命案子,便由賤民看驗,而后報告給官府。這賤民中,便包括市井混混和屠戶。 屠戶殺豬宰牛,對刀傷最為了解。市井混混成日毆架,對打傷頗有眼力。因此,此兩種人看驗尸身后的看法,頗得官府采信。 后來,官府將有驗尸經驗之人招入官衙,專門看驗尸身,這才生出仵作一行來。只是仵作雖有官職和俸祿,卻仍在賤籍,自好者多不愿為,因此至今朝廷各州縣,在官衙沒有仵作奉職的情況下,仍沿襲舊制,讓屠戶來驗尸。 趙屠子今日看驗尸身,并無不妥。只是這暮姑娘,似對此頗有微詞。 趙屠子臉色漲紅,他雖是屠戶,在村中也算富足,便是去趟縣城里,跟衙門里的公差也是能搭上幾句話的。人貴在富足,有銀子便有臉面,還從未有人因他是殺豬的而羞辱于他的!這暮姑娘,明擺著是譏諷他將人當成豬來驗!他驗尸,一不違律例,二認為自己沒有驗錯,憑什么受人譏諷? “我朝官府并未廢止屠戶驗尸的律例,暮姑娘對此可是有意見?”趙屠子不忿,張口便將官府律例搬了出來。 “有。隔行如隔山。”暮青道。 趙屠子一噎,未曾想到他都把官府律例搬出來了,暮青竟敢如此直截了當。他被噎得一時喘不來氣,待緩過神來,更是憤慨難當,冷笑道:“隔行如隔山?那我倒想見識見識,仵作行起于咱們屠宰行,能隔出多遠去!既然暮姑娘說是自縊,不妨說給大伙兒聽聽,讓咱們村里的老少都來評評!” 趙屠子一掃屋外圍著的村人,果見眾人一聽這話都來了精神。 “怎樣?”趙屠子昂首挑釁,他并不打算給暮青拒絕的機會。今日他本該受村人贊譽,卻因她受此譏諷,他定要為自己討個公道!若是她錯了,倒要看看她那陰司判官的名號保不保得住! “暮姑娘看驗過那么多的尸身,不會不知道上吊的人,舌頭都是伸出來的吧?趙大寶家的婆娘,舌頭可是半分也未伸出口外的!對此事,暮姑娘怎么解釋?”趙屠子大聲問道,目光挑釁。 村人們齊刷刷望向暮青,老輩人故事里的吊死鬼,舌頭都可嚇人了……趙家婆娘的舌頭沒伸出來是怎么回事? “誰告訴你,吊死的人,舌頭都會伸出口外的?”門口,少女靜立如竹,目光清寒。 出口的話讓整個院子都靜了。 趙屠子瞪圓了眼,一時以為聽錯了。 “自縊死者,舌伸出與否與繩索壓迫部位有關。若繩索壓于喉嚨下方,人吊起,舌根前提,舌便會伸出口外。若繩索壓于喉嚨上方,舌根壓向咽后,舌便不可能伸出口外。趙家婦人的鎖痕正在喉嚨上方。” 古代仵作尸檢,常將舌頭是否伸出作為判斷自縊的特征。現代法醫并不認可這一點,實際上,自縊者的舌大多位于齒后或齒間,伸出的才不多見。將舌是否伸出作為標準,實是害人。 暮青自來了村中,話多簡潔,頭一回解釋這許多,院里院外卻一時無聲。 半晌,有人開始拿手掐自己的脖子,一會兒掐在喉嚨上,一會兒掐在喉嚨下,反復幾回,似明白了其中道理,不由眼睛瞪大。 趙屠子忽然扭頭進了屋里,盯著趙大寶家婆娘脖子上的索痕瞧了很久,臉色鐵青地出來,“那你又怎么解釋那繩索?那繩索可是死死纏在脖子上的!你倒是說說,她生前是怎么自己把頭伸進去的?” 暮青不言,回頭也進了屋,出來時手中拿著條繩索,不聲不響便開始繞繩結。 少女手指纖長,如蔥如玉,煙雨里羊脂般好顏色,繩結于她手中繞得分外好看,三兩下便成一結。暮青抬首,院中一株棗樹,揚手一拋,手中繩索便套入枝頭,反手一拽,那繩結眾目睽睽下倏地收緊,死死纏住了枝頭! “繩套有死結活結之分。死結大小固定不變,生前如何套入,死后就能如何取下。活結的大小則因繩結的滑動而改變,趙家婦人脖子上的結便是活結。此結名為步步緊,遇重則收緊,生前套入,死后自然取不下。”暮青松手,繩索飄蕩于枝下,村人們盯著那繩索,面色贊嘆。 這吊死,還有這許多門道? 趙屠子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白,死死盯著那繩索,拳頭緊握,仍在掙扎,“那、那也不能說明人是自個兒吊死的!興許是趙大寶結了這結,勒死了婆娘呢?有何證據表明這結是他家婆娘自個兒結的?” “活結索痕,于頸后八字交匝,乍看之下的確像被人勒死的。此需細辨。若被勒死,索痕只于頸后八字交匝。若是自縊,索痕則稍向上彎,此乃因體重牽引所致。你可再去細瞧瞧趙家婦人頸后的索痕。” 暮青話音剛落,趙屠子便急急進了屋。 這一回,半晌才出來,出來時人已滿面通紅,神色復雜,垂首如斗敗公雞。他低頭不敢再看暮青,腦子只余那句“隔行如隔山”。 趙家村三位長者從屋里出來,村長忙對院中的兩名青壯年道:“快!快給大寶松綁!” 保長轉身對趙屠子斥道:“你啊你!只知逞能耐,大寶一條性命險些誤在你手上!” 族公則對暮青一禮,“老朽代大寶和兩個娃子,多謝暮姑娘!” 暮青忙伸手將族公扶起,屋中哭著跑出兩名孩童,與院中淋得濕透的趙大寶抱頭痛哭。 院外,圍觀的村人已激動歡呼,贊嘆不絕! “陰司判官,果真名不虛傳!” “隔行如隔山,真是不服不行!” “若非暮姑娘,大寶便要蒙冤了。趙屠子,你逞哪門子能耐!險些害人!” 趙屠子臉色漲紅,頭都不敢抬。 仵作行雖起于殮葬、屠宰之行,如今已然隔出甚遠了。 暮青轉身看了他一眼,淡道:“人雖不是豬,有時卻不如豬。” 趙屠子猛地抬頭,羞憤握拳,臉上像被人打了一巴掌。 旁邊三位老者嘆了口氣,今日若非族公瞧趙大寶的兩個娃子可憐,起了憐憫之心,差人請了暮青來,只怕趙大寶便要被綁送衙門。如今暮老不在城中,趙屠子的驗詞頭頭是道,朝廷又未廢止屠戶驗尸的律例,知縣大人若采信,一條性命便會就此冤了去,那兩個娃子也會就此孤苦無依。 這位暮姑娘,話雖毒了些,可比起一條性命,這一句罵實不算重! “沒有金剛鉆,莫攬瓷器活。你今日攬下的,是人命!”暮青淡淡看著趙屠子,撂下一句話后,便與三位老者行了禮,出言告辭了。 趙屠子一震,他雖不知金剛鉆是何物,但后半句之重,卻如重錘砸于胸口。待他再抬頭時,只見暮青已行至院門口,村里老少激動地讓開一條道路,與她來時相比,村人們臉上已退去先時懼意,徒留敬意。 趙大寶牽著兩個幼童從院里奔出來,跪在泥濘路上,磕頭相送。 少女卻如來時一般,撐起青竹油傘,漸漸去得遠了…… * 趙家村離古水縣二十里,官道旁,一條曲水河蜿蜒流淌。細雨風清,河面騰起的薄霧遮了半河的蓮紅綠水樓船麗舫。 暮青執著傘,伴半河如畫風光,行得輕緩。 才行出約莫一里路,她抬眸,遠望,目光一冷。 前方,兩名壯漢擋住了她的去路。------題外話------ 我得感謝來支持的你們。 早晨九點開新文,截止到零點,收藏760,評論662條,鉆石12000,鮮花3900,打賞,評價,一切都太出乎我的意料。 我以為離開這么久,回來會悄無聲息,沒想到你們給我這樣大的驚喜,心肝兒顫了一天,晚上有點失眠。 沒什么能回報大家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書寫這篇故事的精彩,愿你們追文無悔! 有妞兒問我幾點更新,我誠實地說,只有三萬字的存稿,目前已設定好每天早晨八點。 有妞兒問我幾時V,這個月不可能,最快下個月,具體我要等通知。所以,月票這個月大家不要給我留,投給需要的文吧,待我需要的時候,定不會跟你們客氣。 最后,今天是瀟湘男神投票最后一天,有微信的妞兒,請支持一下神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