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宜已入中州,劉子行暗自得意,他費心籌謀,終是有了結果……這些日子以來,他韜光養晦,暗中勾結金榮,同流合污私下達成協議,金榮助他成事,他給金嬪留后位!而所謂的小南辰王與漼氏女的坊間傳聞,恐怕也是出自劉子行與金榮之手,故意散播謠言,令太后戚氏對小南辰王再起猜忌之心,既是為了達到將時宜得到手的目的,也是為了離間小南辰王與皇室的關系。而今,他目的已經達到,沾沾自喜。卻不知道,有時候“墊腳石”,也會成為“絆腳石”!佛說,萬事有因果,萬物有輪回。心有貪欲,必受制于人!而倒行逆施之人,最后也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是,他最可恨之處,便是連累了這人間,許多無辜之人!</br> 而當時宜聽到廣陵王暫時不來了,心中暗暗松了口氣……成喜雖知她對師父對南辰王府的不舍,卻始終還是個未經情事的小婢女,并不懂她與小南辰王心中的深情!見到姑娘一聽不見面,變得開心了不少,還以為她怕見廣陵王,是因為上次解除婚約之時的不歡而散。十一解釋說,她剛來中州,心里慌,還沒習慣,猛地一說要見他,怕說錯話,過段日子就好了!成喜便也不再追問。</br> 十一大概也無法想象以后的日子會是怎樣?但她知道自己,即使只能把對他的愛與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也此心不會變!就像四師姐說的,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恪盡職守……如果她必須成為廣陵王妃,那也只是為了守護師父清譽,守護漼氏家門的責任。也像師父說的,還是和以前一樣,她等捷報,他守邊關。他若安好,她便是晴天……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共彩云飛。</br> 所以當太后召她入宮,不得不與劉子行見面,她也只當是行使責任,有禮有節,卻無情義……劉子行見她對著自己寡淡冷清,心中也不是滋味,想借自己病弱之軀,博得時宜同情,也只是換來她不冷不熱地一句“還請殿下,保重身體!”自私之人,只想著她與自己多說兩句,自己便能開心。卻并不關心,強求她留在自己身邊,她是否開心?</br> 太后為了給廣陵王與時宜獨處的機會,借口支開和時宜一同入宮的阿娘與幸華公主……御花園中幸華公主腳下不慎,終于在漼三娘面前泄露了自己謊稱有孕的秘密!回到漼府,三娘子質問幸華公主,公主道出與漼風早已離心并無真情,二人都很痛苦的實情……阿娘命時宜修書一封,讓三哥回京……</br> 相比起心中另有所屬,卻不得不嫁給不愛之人的痛苦,時宜的阿娘與阿爹,還有姨母,似乎都要稍稍幸運一些!雖然也都承受了生離死別之痛,但至少阿娘和姨母還能獨守一生清白,對心愛之人的思念尚可以隨心,不必日日夜夜對著不愛之人,守著無愛的婚姻,彼此折磨痛苦不堪……而三哥與十一,為漼氏家門的犧牲,比起阿娘和姨母,有過之而無不及!</br> 接到太傅靈柩出城之后,盡管從仵作查驗確認太傅確是病逝的結果,并不能完全判斷太傅病逝實情。小南辰王還是決定讓天行和鳳俏,先送太傅回西州,而他前往壽陽!他知道,太傅一走,京中勢力失衡,猜測兩個月內,必有事情發生!他們離京師最近的一支兵馬,就在壽陽,在那邊,可以靜觀京中變數!這是他對皇侄對北陳局勢的放心不下,也是對十一的放心不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心系至親關心所愛之人,雖對皇權沒有私心欲望,甘愿舍棄皇姓,永守邊疆,卻也始終無法徹底擺脫與權力之巔的關聯,無法置身事外不被卷入朝堂紛爭……終究是生于亂世,終究是一身美人骨,沒能做到無牽無掛獨善其身!</br> 三哥收到十一的信,立刻趕回中州。信中并未提及他與幸華公主之事,當他聽到十一告訴他公主沒有懷孕,一切都是謊言時,內心充滿了欣喜!在此之前,他還覺得虧欠了公主和漼氏,而今日之后,他真正能做到無愧于心!</br> 自私之人,總覺得是別人虧欠了自己,不擇手段也要“奪回”其實本就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善良之人,總覺得是自己虧欠了別人!人性的善與惡,只在人心一念之間……</br> 而真正了解了三哥與公主婚姻的全部實情,十一也才真正明白,無愛的婚姻對兩個無奈被捆綁在一起的人而言,有多痛苦!她決定幫哥哥說服阿娘讓他們和離……</br> 如果可以,阿娘都不會愿意看到自家的孩子如此痛苦,可阿娘所承擔的責任與壓力,遠非常人可以想象……時宜也曾經親眼見過,漼公去世之后,漼氏五房是如何為難她們,三哥是駙馬,他們尚且如此,阿娘擔心要是沒有了與戚氏劉氏的姻親關系,漼征是不會放過他們塢水房的!家族的安危,是她如今不得不放在首位的事情……而聽到十一那句“不是還有我嗎?”娘的心也該有多痛!</br> 十一心中大概也覺得對三哥有虧欠,一開始被聯姻的人,就是她,因她的婚約被廢,阿舅才會讓三哥做了駙馬,既然她依然改變不了自己還是要嫁的事實,她和哥哥之間,為何不能有一個人,是自由的?</br> 而阿娘也知道女兒心中有許多不甘心,所以更想成全哥哥。這份不甘,阿娘也曾經歷,她怎會不懂?她懂女兒,也心疼女兒,所以愿意成全十一,同意漼風與公主和離……人世間發自真心的愛,都是相互成全!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對親人……</br> 而命運兜兜轉轉,似乎又繞回了原點,十一還是要嫁給廣陵王,三哥與公主還是解除了彼此的聯姻。天意從來高難問,只是玩弄了人間許多人!</br> 皇子遲遲未生,太后已迫不及待……姜嬪為了陛下,甘愿自請陛下賜死,想以自己與腹中皇子性命,換陛下一條生路!而陛下重情,他寧可死,也絕不愿意讓姜嬪和自己的孩子為他犧牲……這才是人之常情!而虎毒不食子,人毒不堪親。一場皇權之爭,竟令皇室的母子親情蕩然無存……陛下取出太傅給他留下的毒藥,太傅說得對,他與太后,母子必有一爭,可最終他還是顧念親情下不了手。而為權力欲望喪心病狂的太后,卻還是痛下殺手,逼迫陛下灌下毒酒,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在自己手中……最是無情帝王家,可為娘之心,怎能冷血絕情泯滅人性至此,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無法理解!善良之人若有來世,惟愿不再生于帝王家……</br>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為奪皇權處心積慮,甚至不惜殺了親生兒,卻未料皇孫一降生便已夭折……權欲熏心之人,無所不用其極,命人將未能活下的孩子抱走,準備偷龍轉鳳魚目混珠,對外宣稱陛下喜得皇子,中州城解除宵禁,宮中燈火長明,連賀十五日。秦嚴殺了姜嬪之后,終于無法再昧著良心繼續留在宮中,將太傅貼身之物裹著錦帕丟入漼府,自己奪馬一路向南而出,逃出宮城。太后任命元武出為禁軍統領,下令將陛下宮中宮女、內侍,給姜嬪接生的太醫,全部處死滅口……宮中慶賀照舊,十五日后行太子冊封大典!</br> 宮中的變故,宮外之人尚未可知。三哥準備離京回太原,十一送至城門口……三哥將寫好的和離書交給十一,交待一旦姑母得到太后準許,便將此書交給公主,讓她可不受束縛!又是一次峰回路轉,這兄妹二人的命運,交錯起落,總有一人,逃不出這宿命的輪回枷鎖!</br> 三哥策馬離開,守城將軍卻神色緊張,欲言又止……十一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中州宮城的怪異氣氛!</br> 回到漼府,阿娘將在府內撿到的太傅之物和寫著“宮中有變”的錦帕交給十一,十一也提起城門口見到的怪異情形,百姓都在慶賀,守將卻嚴陣以待,像在提防什么……母女二人還未能細細探究,宮中便來了內侍,傳太后旨意召時宜與公主入宮,以冠冕堂皇的名義。十一只能請阿娘幫她備份厚禮,入宮賀喜!阿娘擔憂地看著十一,十一反過來安慰阿娘,太后傳召,無人能抗旨,她會見機行事!十一應該也想借此機會,入宮探清事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么多年師父不拘一格的悉心教導,隨師父一同經歷過朝堂風波也一起闖過了雍城戰火,還有南蕭之行的見識,參與過和南蕭帝的談判……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口不能言,離開阿娘還要抱著撒嬌哭泣的小姑娘!</br> 十一與幸華公主一同入宮,公主邀十一同車。途中十一掀開車簾看到城中百姓仍在慶賀,似乎未能察覺什么。而公主卻說,”百姓都在慶賀新皇子的降生,早就忘了,子行哥哥才是太子?!边@個傻姑娘,究竟是單純愚昧不懂朝堂紛爭,還是陷在自己的一廂情愿之中自欺欺人?其實幸華公主也是善良心軟之人,只可惜芳心錯付……嘆世間女子千嬌百態,有人智慧通透,也有人愚昧無知。有人胸懷開闊,也有人目光短視……愿這世間的年輕女子啊,都能慧眼識人,明辨善惡!</br> 十一也只能感嘆人生際遇最難測!公主卻對十一說,他在宮中吃盡苦頭,為得皇位,也為娶十一,讓十一對他好一點,只要十一對他好,她拼盡全力為他們爭!公主的話,雖是她一心為劉子行好而勸導十一之言,卻也給了暗示,劉子行的野心居心叵測……只可惜十一還是善良毫無心機,只當公主一時傻話。這些話她就當沒聽過,也勸公主日后不許再說,就算她是公主,這種話也不能說!她只擔心公主的安危,而未多加細思揣測。否則,若能早有提防,事情也不至于發展到最后令人扼腕痛惜的結局……</br>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