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進行了近一個月的戰爭,但是塞北的各項事業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英國人封│鎖了天津港,這里貨物還可以從滿洲鐵路,或者西伯利亞鐵路通過,只不過費用稍微高點而已。建設大綱也已經啟動了,大量設備正從美國運來,在工業集團軍中挑選合適的企業接收,他們有現成的廠房,完全可以暫時騰出來安裝新設備生產,同時在修建新的配套廠房,雖然這樣效率受影響,但是靠著工人在戰爭中激發出來的積極性,給蘇聯提供的設備仍然是按時不停的交付著,利潤是大大的。
工業部牽頭組織在日本招募的大量技術人員行為,也沒有被讓塞北和英荷戰爭吸引的日本整府注意和阻攔,只是這第一批招募效果不算給力,只有兩千來人到了塞北工作,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土木工程人員,參與鐵路公路的修建。只有少部分,七八百人是其他技術人員,每個人除了承諾高新后分配到各個工廠外,還給他們任務,就是帶徒弟,要他們每個人都口傳心授的把技術傳授給自己帶的幾個中國技術工人,當然教授技術是會額外給他們發放補貼的,只要是沒用小心思,民│族住義不是很強烈的日本技術人員都愿意。而他們這批人既然能來中國工作,本身就不是那種民│族住義情緒特別濃烈的,因此這個傳幫帶式的技術擴散順利的進行著。
只是在美國的嚴裕棠受到了一點麻煩,在將他們那次訪美時候簽訂的協議內的機器都搬運回國后,他拿著工業部整理出的一個清單,大肆收│購美國破產工廠的計劃受到了阻礙,美國有些報紙注意到了這一點后,宣揚這是搬空美國工業實力的陰謀,于是整府出面阻止。同時,摩根等銀行家也背棄了跟趙書禮達成的承諾,他們在往中國運送了五億美元的黃金后,拒絕運送剩余的部分。于是趙書禮指示嚴裕棠去跟他們交涉,其實他們也有意愿跟趙書禮再次商討,停止黃金的運送不過是個借口,目的就是讓他們來找自己,因此一拍即合,發生了后來的故事。
英國人宣布塞北軍為新義和團又往中國派兵后,這個消息在全世界散播,中國國內先響應起來,各地的抵制英國貨運動更加高漲,同時從東北到西南,從陜甘到兩廣爆發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行動,游│行隊伍高喊打到英帝國住義的口號,聚集在當地英國使領館抗議。在別有目的的一些組織的煽動下,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一時間搞得除了英國領事人員擔驚受怕外,中國各地方整府也是頭疼不已,卻不好處理,這時候想到中央了,紛紛請示要不要采取武力鎮│壓,中央的頭更大,干脆不回復,大搞縮頭住義。
國外的華人華僑也積極聲│援,第一撥自然爆發在南洋,南洋的報業現在駐扎在塞北,有的已經開設了分部,有的是派駐了記者,他們都認為這次事件完全是因為趙書禮整府為了南洋華僑的利益而引發的,所以在報紙的呼吁下,南洋華人積極捐款捐物,最后引起英荷當局的干涉,險些也爆發了暴力事件。
在西方國家,首先是德國的數千學生在塞北留學生的帶頭下,開始游│行示│威,接著日本、美國,尤其是英法荷蘭的留學生更是積極主動。一戰后由于法國青年一代傷亡太大,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短缺,中國學界掀起一股勤工留法的高│潮,在法國的留學生高達四五千,德國則是因為經濟危機后,生活成本較低,所以這里的中國留學生也不少,但是最多的還是在日本的留學生,高達兩三萬人。因此這三個國家的示│威抗議行動聲威最浩大。美國則既有留學生也有華人參與了進來,一時間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掀起了一股抗議英帝國的侵略和聲│援塞北,聲│援祖國的反抗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趙書禮做出的軍事抗擊行動自然收獲了各種贊揚和名譽,一時間他的名頭不在局限在中國了,世界聞名,美國時代雜志把他列入最近一期的封面人物,詳加介紹。,
但是也不是光他獲得榮譽,而別人只收獲麻煩,趙書禮自己也遇到相當多的麻煩。塞北派出去的許多留學生,上│街抗議這是好的,但是其中很多要求回國參軍,這就得不償失了。這還不是最讓他頭疼的,連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的那批軍官和在德累斯頓的那幫子學生也都電請回國參戰,一個個無心學習。更嚴重的是,鄭金聲好容易拉起來的軍校中,也爆發了學生行動,他們罷│課抗議,糟糕的是,其中多數學員是從軍中選出來的,他們本來就是軍官,影響力大搞得軍隊也是不安分起來,各支部隊都要求擔當主攻任務。
好容易把留學生安穩下來,也嚴厲電令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學生,好好學習,告訴他們雪恥的時候還沒到。趙書禮又馬不停蹄的奔往塞北軍官學校,要安撫這里的這些未來或者現在的軍官們。
鄭金聲籌辦軍校是在趙書禮去年訪美前安排的,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時間了,第一期學員招收了一千人。鄭金聲是積極的,他費盡心力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挖到了幾個他當年的不得志的同學,還從亂糟糟的北京陸軍大學挖來了幾個教員,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最后又跟日本整府商議,從日本聘請了一百多名教官,這些趙書禮都是知道的,他也同意,覺得既然將來中日要爆發戰爭,那么請些日本教員也沒什么壞處,起碼讓中國軍官了解了解日本軍官的訓練制度,作戰模式也是好的。至于日本教官會不會暗中使壞,趙書禮相信一定會的,比如培養親日思想,又比如偷竊一些軍事機密。但是當日本人殺到中國的時候,你認為那些感情親日的就會投降嗎,錯,他們或許會親日沒錯,但是他們身為中國人,更會親中國。至于竊取機密,不讓這些教官來,難道日本人就不會竊取了嗎,反而是讓這些軍官在明處更好監控。所以趙書禮沒有拒絕鄭金聲的聘請日本人的建議,與此同時他還主動聯系了日本公使野村,讓他幫忙,野村是非常積極,這可是打入塞北軍內部的好機會。就這樣軍校辦成了,很快招收了第一批一千名學員,其中七百多是現役軍官,而只有兩百多是通過考試上來的中學畢業生。
“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塞北軍已經將英荷聯軍包圍在廊坊,清朝時候當地的農民用鋤頭曾經重創過英國侵略者,創造過廊坊大捷。今日我裝備精良的塞北軍豈會輸給古人,消滅敵寇指日可待!”
趙書禮在大禮堂中給眾學生和教員演講道,其實他刻意隱藏了一個事實,就是英荷聯軍其實是他故意留在廊坊的。
激烈的掌聲,在一個個面色興奮的學員手里響起。
好容易止住掌聲后,趙書禮繼續道:“但是,同學們有一個事實我們還必須面對,那就是我們國家還是一個弱國,強國就要靠你們了,你們應該好好學習,扎實各種知識技術,然后報效祖國。青年人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看過你們的校訓,上面幾句話我認為非常在理,責任、榮譽、犧牲!這三│條你們要牢牢記在心里,不管將來是不是在軍中,即使在社會上也應該牢記。”
趙書禮說到這里沒有鼓掌,但是突然有人舉手高聲發言道:“司令,請問我們塞北軍何時發兵南方,統一全國!”
這問題問的突兀,但是卻是塞北地區這幾年一個流傳十分廣泛的問題。地域住義那里都有,尤其是在當地報紙的推波助瀾和歌功頌德下,塞北人更是覺得自己這里就是中國最好的地方。不過這卻也有一定的正確性,比如塞北的稅收普遍較少,較低。在其他地區,雖然北洋軍閥被推│翻了,但是他們留下那些莫名其妙的稅種不但被繼承下來,在有的軍閥地盤內還變本加厲。比如四川有的小軍閥地盤上,租稅已經受到了九十年后(這不僅僅是電影橋段,而是事實),在比如廣東有些地方,稅收種類不但達到三千多種,連死人買棺材都要交稅。還有山東一些地方,收集糞便肥田也要交稅,當地人說,未聞屎有稅,從來屁無捐!,
而塞北地區的稅種則在三十種以內,農業稅就一種,用紙幣來繳納,每年還參照收成給予一定的減免,并且整府已經在計劃,廢除這個稅收了,因為大量的工業企業免稅期過后,稅收幅度大幅增加,農業稅的稅收已經降低到不足三分之一了。對這些情況,報界都是清楚的,雖然對整府還不停的苛責,但是也經常秉著良心進行跟其他地區對比性質的報道,讓塞北的百姓升起自豪感的同時,也多了一股地區優越感。
因此報業也經常鼓動,說要塞北軍南下,至少把黃河以北地區掌握在手中,實行塞北制度,那么將是北地百姓之福,甚至有些善于煽情,以夸張煽動為買點的報紙還打出“司令不出,奈蒼生何”的煽情標語。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軍官有此一問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趙書禮卻不好回答,肯定吧,會落下一個武力統一的惡名,否定吧,恐怕這些軍官會覺得自己沒有魄力。
思慮了一番趙書禮語重心長道:“同學們,你們是現役的或將來的軍官,作為軍官我要求你們是一個合格的職業軍人。對于天下整局的問題,我希望你們想想可以,但是不要利用手中的權力去干涉。一個正規的職業軍人應該要有所克制,不應該干涉整治,所有這些事務自有整府去處理,至于處理的好不好自然有人民監督,所以在這里我不作回答,希望你們理解。”
“那司令,您認為塞北和中央的關系該怎么處理呢,我們要不要服從中央呢。”
又一個學生問道,這也是一個討論廣泛的問題,但是報紙上大多對中央持反對意見,原因嗎基本都不用解釋,蔣瑞元這個人是從舊時代過來的,身上太多舊式烙印,像什么言論啥的自│由之類的,在他的地盤上很受限制。更重要的是,如果塞北服從中央,那么塞北的許多稅收都是要上繳的,比如全國統一的煙草、酒品等稅種。牽扯到錢的話,不管是民間還是整府那都是一條心的,就是不給。
“中央我們還是要服從的,但是我同時也希望中央能給予塞北充分的自│由權,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畢竟我們塞北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嗎,百姓還是不富裕,我們不向中央要補貼就已經很給中央分憂,很服從中央了,是不是!”
趙書禮說完,眾人大笑,他們知道,去年的報紙上已經刊出,說塞北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六億,相當于不包括東北在內的整個中國的三分之一,并且在持續增長中,預期三年內將超過中央整府財政部。所以趙書禮說塞北窮,才讓大家覺得他們的司令原來狡猾大大的。
學生們又問了一些問題,但是都比較溫和了,有些還是牽扯到私人的問題,比如趙書禮一歲多的兒子,有的問會說話會走路沒有,有的問要不要補過一個滿歲,還有的問將來是不是要自己兒子也從軍之類的。
趙書禮輕松的回答了這些年紀尚輕還沒有養兒育女經驗的青年軍官們,還不時夾雜些幽默,氣氛慢慢緩和下來。這時候鄭金聲覺得時間差不多了,然后安排趙書禮到各個學院去參觀。
現在整個軍校還不算完善,有三個學院,參謀學院、軍官學院還有一個工程兵學院。趙書禮先到了參謀學院,學院的一個教師靈機一動說讓趙書禮給學院題詞,內容就是學院的名字,趙書禮的毛筆字不算好,但是也不算差,提起筆來醞釀了一會兒,正要落筆,突然他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了孔子學院,那為何不用名人來為學院命名呢,隨即心里已經有了主意,提筆寫下了四個字:臥龍學院!
※※※※※※※※※※※※※※※※※※※※※※※※
本書中加了一道“│”的表示為了防和諧,但是看看本章的“│”加的真讓人無語啊,那里敏感了嗎。另外本書qq群196112459,有興趣的朋友加一下,其實這群早都建了,直到昨天開了單章才有人加,原來大家都不看作品簡介的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