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頓時大喜,“原來你們有地址啊,那這就好辦了。”</br> 白無常擺手,“不要高興的太早,這些神仙不喜歡被打攪,所以登記的地方也不一定是真的。”</br> 也是!</br> 我心中一動,“那都有些什么神仙,最厲害有哪些?”</br> 黑無常放下茶杯,“最厲害的當然是人皇了,我們知道人皇的很多事情,你要不要聽?”</br> “當然,你們給我說說吧。”</br> 我一陣莫名歡喜,人皇也是人,如果有機會,我還想拜入門下呢。</br> 黑無常笑了笑,“反正也不急于一時,我跟你說說吧。”</br> “人皇轉世后,出生在寨母,黎平那邊,他參加過勉王起義,失敗后受官兵迫害,便從黎平洪州一帶順著古州的朗洞,經青山界,過八受河。當時,婆洞一帶還沒有人煙,以后才陸續搬到侗家。由于這個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圍的寨子稱為寨母。”</br> 黑無常侃侃而談。</br> 我則興奮不已,原來人皇也曾經是人!</br> 黑無常繼續說道,“人皇家境貧苦,從小給財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馬,養魚看田水,什么活都干過。他長得高大魁梧,人品出眾,力大無比,聰明能干,作起來一個頂幾個,又愛幫助人,鄉親們都喜歡他。”</br> “有一次,人皇給財主在山塘里養魚,財主叫他割草喂魚,他天生就有靈力,于是就把魚趕上坡去吃草,吃飽了,又趕回塘里放。因此他喂的魚又肥又大。”</br> “他很愛馬,白天放馬吃草,騎馬練武,夜晚睡在馬圈邊,把馬喂的又高又壯,后來成了他的戰馬。寨母背后石馬圈,已崩了兩方,還存了兩方,青石板上還留著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人皇給財主在山上放牛,見許多窮人沒有飯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頭牛分給大家煮著吃。別人擔心他叫不了差,他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巖縫里,叫一個人藏在巖洞里等著,他立即跑去叫來了財主,說有一頭牛卡在巖縫里出不來了。財主急忙趕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巖縫外了。財主便去扯牛尾巴,巖洞里的人學牛叫,越扯牛越叫。結果牛尾巴斷了,牛沒有出來,財主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br> 黑無常搖頭發笑。</br> 我則一陣尷尬,居然還有這么蠢的財主!</br> 白無常接著說道:“人皇熱心為百姓辦事。婆洞路邊有個巖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來,過往行人口渴沒法喝水。人皇知道以后,用嘴咬開一個口子,兩手扳開巖板,一股清泉流了出來,行人們有水喝了。不信回頭我們帶你去看看,現在泉邊的石板上還有人皇的手指印和兩個膝蓋印呢。”</br> 我連忙點頭,“我信,天生有靈力,干這些事不難。”</br> 白無常繼續說道:“寨母的后龍山有兩個坡相互對峙,中間隔著深谷,平時到對門坡去種田,人們繞來繞去很不方便。人皇便從對門坡扯出長巖石,做成一座石橋。他的母親說,你架的高橋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別人掉下來。于是人皇就一拳把橋打斷,至今兩邊坡還留著幾尺長的斷巖梁。”</br> “婆洞一帶的人多田少,人皇便想塞斷八受河,引水過婆洞開荒造田。他一早提著大鞭趕動三個坡準備去塞河,剛好被一個老婦看見,她高聲叫道:快看三個坡會走路。結果三個坡就停在寨母田壩中間不走了,三個坡分別叫鴛鴦坡,定便坡,報獨坡,與其他坡不相連。人皇長大以后,看到外地往這里逃難的人越來越多,把整個婆洞都住滿了。飯不夠吃,官兵還來搶糧搶人。人們沒有辦法,侗家沒法活下去了。”</br> “于是,婆洞、上洞、油洞等四十八個侗寨的寨長老和青年集中到寨母議事。寨老們說:我們侗家世世代代被人欺凌,難道我們不能過太平日子嗎?大家決定,四十八寨每寨選舉一人參加集伙選王。選王按照勉王起義的方式,每人倒栽一棵楓樹,哪個先活,哪個就是王。寨母推舉了林寬。選王開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樹,林寬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舉選他為王,人皇從此得名。寨母寨中有一棵楓樹,拔地頂天,枝干朝下,與其它樹不同,據說就是人皇栽的。”</br> “人皇到處聯合窮人,指揮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萬多窮人,準備起義。為了起義,人皇還停辦了自己的婚事。傳說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從小與人皇一起砍柴、割草、唱山歌。兩人長大以后,兩家老人準備辦婚事。然而兩個年輕人很有志氣,他們說世上這么亂,人民這么苦,我們要等解決了人們的疾苦才結婚。”</br> “老人思想不通,他們倆就約定:人皇從苦里坳,茂王從慕王寨,同時從兩處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塊石頭,看兩塊石頭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結婚,否則,就推遲婚事。結果人皇的石頭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氣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兩塊石頭沒有碰在一起,所以,他們就不急著結婚,后來都參加了起義。”</br> “起義中人皇非常勇敢,在他的指揮下,一大早就攻破了龍里所城,大家還回到寨母洞吃早飯,接著又攻占了新化所、平茶所等地,計劃打上長沙,攻到南京去,推翻明王朝。又傳說他造了三支箭,差一點就把楚王射死。”</br> “據說頭晚,他叫母親五更雞叫的時候叫醒他。醒來后,他帶著兵攻打楚王,他對準楚王的營帳連發三箭,三箭正中楚王的寶座。可是,他射得早了一點,要是等五更楚王就位再射,就能射死楚王。后來,人皇被楚王的三十萬大軍重重包圍,最后彈盡糧絕,起義軍四處突圍都不行,人皇非常生氣,把寶劍插在了巖板上,結果人皇被捕了。他還被砍了頭,但是人皇不服氣,他雙手捧著頭,回家叫母親安上,又和官兵作戰。后來,他被砍頭兩次,又安上兩次,直到第三次,頭再也安不上,尸體才倒下。”</br> 我勒了個去!</br> 斷頭再接!</br> 我聽得目瞪口呆,這人皇也是夠直爽的,性格可比我牛多了!</br> 我不由佩服起來。</br> 頓了下,黑無常嘆息道:“人皇起義失敗以后,朝廷怕當地侗家再次起義,便派鄭子龍帶兵挖了人皇的祖墳和龍脈,寨母后面龍山上縱橫交錯的深溝就是。人皇為大家謀福利,人們永遠紀念他。他雖然被史書誣陷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br> “每年農歷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過節。其它雜姓也要過節。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據說逢辰日過節原來是為了寨母首先建寨,并紀念林家的祖先。出了人皇以后,就以人皇為主了。周圍侗家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人皇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后一天。”</br> “過節頭一天,寨母就殺豬宰牛,家家放田捉魚,磨豆腐,包粽粑,又打發孩子到相鄰的寨子喊客,忙個不停,過節那天,吃飯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楓樹下擺好酒肉、粽粑、燒香祭祖。客人進寨也要先到古楓樹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還要從古楓樹上剝下幾塊樹皮,用紙包好,帶回去給孩子,祈福消災。晌午過了以后,就開始吃飯。酒席豐盛,邊吃邊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后,主人邀客,孩子們就在古楓樹下唱人皇古歌。歌唱完畢,老人們就向孩子們講人皇的故事,通宵達旦,那是十分熱鬧。”</br> “后來,人皇找到金身,重新修煉成神,便再也沒有輪回。”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