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朝一百一十二年冬,不過初入葭月,這天便冷得不行了。</br> 日頭漸漸升起,宅院里頭一個身著灰青色棉布襖子的小丫鬟挽著一個竹制的籃子,穿過宅院里大大小小的門,在西北角一處三進院子的西邊廂房門口站定了。</br> 她在廊下聽差小丫鬟的幫助下彈干凈身上的落雪,好妹妹地喊著道了兩句謝,允諾下回給對方帶糖吃。這才在小丫鬟開心的通報聲中掀開擋風雪的厚布簾子走了進去。</br> 屋子里暖融融的,入門處擺了兩個梅瓶,整間屋子都充斥著梅花的幽香,小丫鬟輕快地說道:“姑娘,這是按照您的吩咐一早去梅園采的雪,挑的都是花瓣上的,一點旁的都沒粘,您看可夠了?”</br> 那被稱為姑娘的是一個梳著少女發髻,面容猶有稚色的女孩兒,她懶懶地靠在榻上,四周散落著幾個軟乎乎的枕頭,手里頭拿著一本翻得起了毛邊的游記。</br> 聽到小丫鬟這樣一說便探出頭去一瞧,嬌聲道:“少了些,這縣里就數家里的梅園最大,采的雪也最好,難得今年的雪這般好我應下了給周姐姐兩壇子的。”</br> “依著這樣的分量給了周姐姐之后我們便不剩什么了,母親前些日子說這幾天落雪最多如今看來倒不準了,不如我明日和你們一道去吧,早些采完也好請周姐姐來喝茶。”</br> 采雪的丫鬟還沒回話呢,一旁在桌子上熨整衣裳的大丫鬟一聽連忙搖頭道:“我的好姑娘,周家姑娘已經定親,等閑不能四處走動,不如婢子代您送去吧。”</br> “今冬格外的冷,這么大的雪太太吩咐了不讓您出門呢,若受了寒可有苦頭吃,您若去了園子嬤嬤非得把我們狠狠地訓一頓不可!”</br> 她一邊說著一邊利落地疊好衣裳,將銅火斗放到一邊擦著手走過來,掀開籃子里那肚子滾圓的瓷壇子一看也皺起眉頭。</br> “今兒怎么比昨日要少許多?你回來得也比往常要早,可是偷懶了還是又有人為難你?”</br> “不不不!”穿著灰色襖子的丫鬟連連搖頭,“是徐嬤嬤讓回來的,她老人家領了一幫粗使婆子去梅園掃雪,見著我便讓回來了。”</br> 頓了頓,這丫鬟解釋道:“還說今兒早上讓咱們院子的人都不要到梅園去,大太太要在那里待客免得沖撞了。”</br> “母親要在梅園待客?”少女直起了身子,奇怪地問道:“待的是什么客?這么冷的天為何不迎到屋子里來?”</br> 小丫鬟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那年長些的大丫鬟倒是想起了什么,揮揮手讓她出去了,轉身走近了少女身旁俯下身子小聲道:</br> “姑娘您不記得了嗎?先頭老太太往省城去了一封信把大姑爺喊回來了,算著日子應該就是這幾天了。”</br> “大姐夫……”少女恍然,面露思索之色,“怪不得母親要在梅園招待,外祖父生前除了書房最喜歡的便是這梅園了,這便是睹物思人吧。”</br> 她感嘆道:“這時間過得可真快,眨眼大姐姐去了就有一年了,桂枝你說祖母這次能如愿嗎?”</br> 名叫桂枝的大丫鬟語塞,半響小聲道:“應該能吧,畢竟劉家待陳家恩重如山,二姑娘身段樣貌性情才藝也是縣城里有數的,不比大姑娘差。”</br> 少女倒沒有這么樂觀,“可三叔和三嬸不太愿意呢,母親說三房想把二姐姐說給周家表哥,那也是個秀才,前些日子三嬸還背著人偷偷哭了,往祖母跟前也求了兩回。”</br> “這老太太決定的事哪由得了三老爺和三太太呢,”桂枝實話實說,“再說了府里也沒有適合的姑娘了,王家來的柔姑娘定是不能的,族中長輩不會同意。”</br> “三姑娘是鄭姨娘所出,二太太也不會愿意;四姑娘倒是聽二太太的話可被養成那膽小性子佛經抄得是好,可人前都不敢高聲說話,陳家也不會答應,到底是未來的官夫人呢,掌家理事最是要緊。”</br> “說得也是,”少女將頭靠在軟枕上,悠悠地嘆了口氣,“若是大姐姐沒有得那場風寒就好了……”</br> “桂枝你可還記得以前母親說起過的外祖母的事?外祖母也是繼室,生前對著個牌位行妾禮,死后也要埋在正室的墳塋之后。”</br> 她的聲音懨懨的,“逢年過節的香火祭祀都要低一等,無論生前身后都矮人一頭,母親說外祖母每每想起這事便要狠哭一場。”</br> “再有大舅舅,在外祖母的手底下三十多年,雖然外祖母從未捧殺打壓,但他自己戰戰兢兢,至今都未考中進士,母親也說大舅舅迂腐得緊不如二舅舅活絡。”</br> “做繼室難,做繼子女也難,可憐大姐姐留下的那么小的兩個孩子,還沒有遠哥兒大呢……”</br> 桂枝笑著勸道:“姑娘您的外祖母有大智慧,這么多年來修橋鋪路,提拔鄉鄰,掌管中饋撫育子女,給兩位舅老爺延請名師……”</br> “這一樁樁一件件,就連先頭太太娘家都是夸的,如今夫貴妻榮母慈子孝,是府里的老封君了。二姑娘心善,將來也會有這造化的。”</br> 見她還是有些悶悶不樂,桂枝想了想道:“姑娘您午膳想吃些什么?今早廚房做了些餃子,我去端些來可好?再配上幾份小菜,您今日就別出門了,外頭冷得很。”</br> 少女一聽便眼睛亮了,拋開煩惱事感興趣地問道,“芳嬸做了什么餡?可有我喜歡的羊肉?”</br> “可巧了,昨日太太的莊子里送來了一只羊,芳嬸做了羊肉餡、羊肉白菜餡、蔥拌羊肉餡、還有蔥煎雞蛋和白菜香菇餡,五六種呢,蔥和白菜都是莊子上種出來的,鮮嫩得緊,每樣我都讓芳嬸煮一些,您都嘗嘗?”</br> 少女驚喜道:“今年的菜可以吃了?除了蔥和白菜還有什么?”</br> “郭家的說還有韭黃,黑豆芽,這兩樣長得慢,如今還不能摘呢。”桂枝道:“總共就送了一簍子來,分了一半孝敬給老太太,這菜稀罕是稀罕,就是破費炭火。”</br> 桂枝感嘆道:“一簍菜一簍銀,要是能把春日里的菜存到冬天就好了,那時候有姑娘您愛吃的薺菜,那薺菜混沌香著呢。”</br>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少女沉思起來,腦海中似有念頭一閃而過,她對此頗有經驗連忙走到桌前提筆記下了前因后果,完了高興地吩咐道:</br> “桂枝你去廚房讓芳嬸每種餃子都給我煮兩顆,嗯,再配碗湯,燙些白菜放在上頭。”</br> “是,昨晚上一直熬著的骨頭湯,香著呢。”桂枝說完便利落地走出門去,伸手招來廊下的聽差小丫鬟讓她去吩咐廚房,回來繼續熨整衣裳。</br> 一時間,屋子里沉寂下來,少女又仔細想了想,把這腦海中突然想起的法子修改了一下,嘀咕了兩句好像是這樣子做的,先讓人試試。</br> 后重新回到榻上翻了翻手上的游記,對這幾乎能倒背的內容也沒了興致,起身穿鞋再披了件雪白的狐貍皮斗篷,輕快地走出門去,欣賞起了這南方難得一見的雪景。</br> ******</br> “太太,二門上的人來回稟說大姑爺已經進門了,正往這院子里來呢,不過被鄭家的攔下了。”</br> 在屏風、披風、軟墊、茶水點心、仆從等包圍中的婦人是這宅子里大房的主母曾氏,穿著一件白色狐貍皮的斗篷,里面是褐色上繡五福臨門的白色狐貍皮褙子。</br> 額頭上帶著同色狐皮制成的抹額,抹額中間有一顆圓形的藍色寶石。她的頭發一絲不亂地梳到腦后挽成發髻,發髻上插著幾樣牡丹花金首飾以及兩支玉釵,垂落的珍珠隨著她的動作微微擺動。</br> 她皮膚白皙臉頰飽滿,目光柔和未語先笑,是個慈眉善目的婦人,就連說話的語氣都是柔和的,埋怨的話語經她一說都動聽起來。</br>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咱們的大姑爺當年第一次來劉府的時候在外頭站了個把時辰門房都沒讓他進,如今就換成我在這等他了。”</br> 那嬤嬤是大太太的心腹,聽她這么一說笑頓時也跟著笑道:“這世間風水本就是輪流轉,更何況大姑爺的天賦那是連仙去的老太爺都贊不絕口的,能有今日也是預料之中的事。”</br> “不過太太您也別多慮,大姑爺對您向來都是恭敬守禮的,您瞧,他進院子了。來得這般的快,想來是那鄭家的在他跟前說不上話。”</br> 遙望著遠方的高大身影,大太太淡淡地笑了,“這人性子沉穩極有城府,夫君以前不過是教過他半年,他這么些年都不忘,的確是個有心又聰明的人。可惜這人命好又不好,不然倒是個良配。”</br> 還沒等嬤嬤問怎么‘命好又不好’,她又繼續說道:“倒是二弟妹,珠姐兒去后一提起這陳文博就會亂了章法,也不知是什么緣由。就如這次也太急躁了些,聽到老太太把這事托給了我便急急忙忙地派人到二門上去攔……”</br> “難不成她以為著人把陳文博喊到二房說上兩句便能擺布他的婚事?來得這般快恐怕連二房的門都沒進吧,今時不同往日了。”</br> “三年前,若不是陳家老太太突然仙逝,沒準他那會兒就是舉人了,如今的他在省城有了文名,旬考多次拔得頭籌,今科下場如無意外定不會無功而返。</br> 一個舉人的正妻,將來甚至可能是進士、官老爺的正妻,哪怕只是個填房,那也不是一個鄉下地主的庶女攀得上的,真真是癡心妄想。”</br> “只要他一中舉,就有大把的官員愿意嫁他一個庶女,若是能中進士那嫡女也是能求的。”</br> 大太太說著說著覺得這話有些滅自己威風,頓時又補充道:“不過老太太這時機也挑得好,舉人有望到底不是正經舉人,又有了嫡長子,劉家也不是一點勝算都沒有。”</br> 徐嬤嬤疑問道:“太太為何覺得有勝算呢?這可不是個好差事,畢竟先頭大姑娘那做派是傷了陳家的心的。您也瞧見了,當時那情形老太太臉色都變了,后來竟然表示出他不娶二姑娘為妻就要挑個孫女、侄孫女送過去做妾的意思……”</br> 對這,大太太反倒不是很擔心,微笑道:“你這倒是想岔了,若他陳文博要高攀,就不會是如今騎虎難下被喊回來的局面了。”</br> “乘龍快婿家家都想要,但他卻不是誰家都要得起的,他想著鄉試之后再說,有了功名也就有了挑選的余地,可誰知老太太根本不讓他推脫,定要讓他在鄉試之前定下來。”</br> 徐嬤嬤笑,“這是對二太太不滿意吧,大姑娘在時,她那院子的事情都是由二太太挑選的陪房做主的,大姑娘每日里就是吟詩作對,彈琴讀書,就是如今也是二太太管著大姑娘的嫁妝呢,想來在二太太眼里陳家和劉家也沒差了。”</br> 大太太一聽便笑了,“莫說珠姐兒去了,即使是她還在世,那陳家也姓陳不姓劉啊,哪容得上姓王的做主。”</br> 大太太說著說著沉聲總結道:“如論如何,我是不會讓劉家的女兒去做妾的,我的真姐兒尚未及笄,親事也未定,若是出了個給人做妾的同族姐妹,將來在婆家如何立足?”</br> 她的真姐兒,可是要嫁到京城過好日子的。</br> 作者有話要說:參考資料:</br> 1、葭月:11月</br> 2、熨斗:漢唐時期已經出現熨斗了,是在熨斗里盛上熱水用來熨燙當時流行的絲織品,明清時期則是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熱得燙手以后再使用,所以熨斗又叫做“火斗”,所以古人還是蠻有生活智慧的。</br> 3、黑豆芽:林洪《山家清供》</br> PS:我是基于某個朝代的基礎上做的架空,為什么要架空呢,因為涉及到具體朝代必然要涉及到名人,怕寫不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資料很難找,所以如果大家發現有什么錯誤的地方可以告訴我,能改的我就改,不能改的大家就當做私設吧。</br> 謝謝。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