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狗修道記 !
這才解釋道:“我剛剛看到封巔道人的尸體了。”
這一句話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刺激著醉心,他驚愕的喊道:“什么?師父的尸體?他老人家是不是還活著?”
陳二狗便將他看到的經過說了一遍。
而醉心更是驚訝不已。
因為樹葬法,確實非常少見,但也是確實存在著。
很多修道之人,認為這種方法可以保存尸體。
尤其是覺得自己能得道成仙之人,都會借用各種方法,保存肉身,待自己重返人間的時候,就會回到肉體之中。
而民間保存肉身的辦法,大多是將尸體密封在缸中,通過長達一年到五年的封閉,讓尸體徹底隔絕外界空氣,不在腐朽變化。
也有的利用這種方法做作成干尸。
但干尸畢竟是失去水分的尸體,并不鮮活,就算靈魂回歸,也和僵尸沒什么區別。
再加上容易受損,故而人們發現了樹葬法,借著大樹本身的生命體,來保存尸體,是最好的辦法。
可如果一旦失敗,沒有靈魂的肉身,就會迅速的灰飛煙滅。
醉心聽說尸體消失后,苦著感嘆道:“師父呀師父,連最后一面都沒見到,這是為什么?你當初走的時候,不是說過,還會回來嗎?我們還會見面嗎?為什么是這樣,你為什么要騙徒兒。”
陳二狗在電話另一頭聽到這句話,也是一愣。
因為在醉心說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了當初封巔離開時最后的一幕。不過二狗的記憶,卻是好像自己變成了封巔,走到醉心面前,抬手將一個葫蘆遞給醉心道:“師父知道你喜歡用葫蘆喝水,不喜歡乾坤袋,特意給你做了一個裝水的葫蘆,也可以存放東西。至于存放東西的
地方,就在我房間下面,有一個地窖。”
醉心接過葫蘆,憂心忡忡的問道:“師父,您要走嗎?”
“是呀,這里的任務,我已經完成了。”
“可你沒有法力,出去豈不是等死,不如留下,也許我們想想辦法,能幫你恢復內力。”
“不了,這一切都是緣分,是天意,放心,我不會消失的,暫時的別離,也是新的開始,日后我們還會見面,到時我會從新回到仙蜀,你可不許忘記師父。”
說完封巔抬頭拍了拍醉心的肩膀。
醉心擔心的問道:“那是什么時候,會很久嗎?”
封巔道人心只是搖搖頭說道:“看天意吧。”
說完便轉身離開了仙蜀。
二狗從沒想到,自己能看到這些。
而且好像自己變成了封巔道人一般,就連封巔內心的喜怒哀樂,也能感覺到。
本來陳二狗想告訴醉心,但想到醉心此刻內心的掙扎和難過,若知道自己擁有了他師父的記憶,又會怎么想?
便沒有告訴醉心道人,只是說了兩句安慰話,便掛斷了電話。
之后陳二狗便在大柳樹周圍轉了一圈。
記憶里,封巔道人在這里以五行力量布下了陣法,最后將自己封印在大柳樹之中。
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昨天發生的一般。
但此刻記憶的主人,不是封巔,而是陳二狗。
同時另一個記憶好像在提醒陳二狗,封巔,也只是他的轉生。
陳二狗在感覺到這段記憶的時候,竟然渾身一哆嗦。
因為那段記憶,好像告訴他,他也只是轉生。
不過他是第三次轉生,封巔是第二次轉生。
這個混亂的記憶,讓陳二狗都有些不敢置信。
轉生這個詞,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這就像人入輪回轉世一般。
一次次的轉生,一次的轉世為人,這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經歷?
尤其是對于一個忽然擁有三世記憶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想法。
陳二狗用了很久才理順清楚這個道理。
而且他的轉世和別的魂魄不同。
別的魂魄在轉世后不會帶著記憶。
而他的魂魄,卻是超越凡人的存在,只為了一件事。
仙蜀的千年大劫,也是仙道的萬年劫難,若是渡不過此劫,仙道將要徹底淪亡。
故而百年來,他的魂魄一直沒有離開仙蜀,一直默默的守護仙蜀,直到千年將近的時候,他才轉世為人。
雖然當時轉世封淵幫仙蜀擋了一劫。
但那只是仙蜀千年劫難的開始,失去法力的他,不得不重入輪回。
為了能保證自己能順利的完成任務,他找賴頭和尚,用生辰八字算出了自己來世轉生的地方,以及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并以此推算出來世的命理。
但在命格變數太大,尤其是十二歲之前,充滿了太多變數,甚至稍有不慎,就會死于非命。
再加上他出生之地,離聚陰之地不超過十里,故而這一代妖魔鬼怪特別多。
封巔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借用這聚陰之地,創立樹葬,并將自己的肉身封印在大柳樹里,用靈獸引年幼的自己來到這里,借用生前封印的神識,來引導轉世后的自己修煉。
這才有了陳二狗童年的遭遇。
也是為什么童年的陳二狗,能接連遇到如此多怪事的原因。
也因為這樣,小小年紀的陳二狗,才會有如此不凡的本事。
陳二狗在清楚這一切后,這才慢慢明了,原來一切都是有因有果。
他的出現并非偶然,他的師父并非是師父,而醉心才是他的徒弟。
甚至更確切的說,他回到仙蜀,是命中注定,因為仙蜀本來就是他利用仙法制造出來的。
就連仙蜀山頭的那座廟,那都是前世修建出來的杰作。
至于那副壁畫,也是他用靈水沾著墨,接著陣法創造出來的結界入口。
只是這一世,他的修行大不如從前,很多功夫都以及失傳。
當然這也跟仙蜀百年來的傳承有關。
而仙蜀千年的劫難,也因為他的出現,分成了兩部分,一次是人禍,就是封淵的出現,另一個就是天災。
天災是最難度過的,因為人心分崩離析,三派不和,道法不興,故而仙蜀各派弟子都出現了不和,三派人心也分崩離析。至于修道之心,更是不復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