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良凰后(母后乖乖讓朕愛) !
被黑暗完全籠罩的墨良,卻動也不動的繼續守候著。
正文 第161章(一)
夜半時分,萬物寂靜,只有更夫傳來的打更的聲音,就連本該炫耀光華的月亮也含羞帶怯的遮住了大半邊臉,只劑下點點的余光,偷窺著這蒼茫大地。
門沒有打開的聲音,可是卻有人極輕的,微不可聞的落地聲音。
一道身影安然的從墻外直接躍到了醫館的后院中,目光一掃,看到了地上擺放著的包裹。
打開包裹,拿出齊全的冥幣,蠟燭以及香火。
插上香,點上火。
默默的拿起紙錢,點燃,荏苒的火光下,映照出的是獨孤行風那有些黯然神傷的面龐。
“母后,兒臣來看您來了。”宛若哀怨一般的話語,久久才出口。
看著這沉寂許久的地方,獨孤行風似乎看到了母后曾經在這里生活的痕跡。
“母后,兒臣見到太子了,太子現在已經是大同國的皇帝了,母后不用再為太子擔心了……”跪在院中,燒著冥幣,喃喃自語的獨孤行風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一方天地,除了他還有另外一個人。
而這個人,就是他話語中的主人。
二皇兄很好……
六皇弟也很好……
兒臣也很好……
“母后,如果不是六弟酒后吐真言,兒臣永遠都不可能知道,母后葬身于這么個地方,到死都不能入土為安,這里還有著母后的骨灰吧,母后,您能聽到兒臣的話嗎?”看著燃燒的紙幣,獨孤行風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母后的死對于他來說,不是已經接受了嗎?
可是,為何,這個時刻,他卻很委屈。
也很難受。
“母后,不知道為什么?兒臣的腦子里,母后的身影越來越清晰。”看著火光,獨孤行風擾自低喃。
“說母后殉葬,兒臣沒人會相信,母后已經多久沒有在宮中走動了,就連玄月宮也沒有了母后的蹤跡,母后又怎么會殉葬呢?兒臣到還希望母后只不過是走了,像太子一樣失蹤了,可是卻不想,母后早就不在了。就連走,也只有二皇兄和六弟為母后送行,兒臣是不是很不孝?”獨孤行風突然自嘲的笑了笑,生在皇宮,本以為很多事情,他們已經看透看明白。
可是卻不想,他們還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愚昧。“母后,太子好像不知道母后已經不再了的消息,兒臣應該告訴他嗎?
不管他是奉天的太子,還是大同的皇帝,他還是母后的玥兒,太子的心里一直都惦記著母后,太子還在尋找母后的蹤跡吧,可是,早已消失的人,他又上哪兒去找尋呢?”想到青玥宮,想到墨良之前的一席話,獨孤行風的言語中多了悵然。
“母后,兒臣想您了。”久久,空氣中只刺下冥幣燃燒的聲音,獨孤行風看著漸漸燒盡的香燭,發出一句源自靈魂深處的感嘆。
他們都有自己的母妃,可是……
這個在他們的生命中,如曇花一般的女子,卻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只因為她的出現,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認知。主要是,她的出現,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沒有朵質的,一種叫家的溫暖的感覺。
母后的身上總有著讓他們仰慕的東西,一種不曾顯露,但是卻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智慧和沉穩。
或許就是這種發自內在的氣質,深深的吸引著成長中的他們,讓他們在看多了嬌艷虛偽的女子之后,了解到了另一種與眾不同的女人形象。
因而,這分不同和這分探索讓他們的心漸漸的向母后靠近,靠攏,直到,他們不知不覺的已經認可了她。
她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生活中,成長中的一部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
她不止充當了他們的母后,還成為了他們成長的指引者,她的離開,不止讓他們感受到了溫暖的逝去,還有就是前途的渺茫感。
窸窸窣窣的聲音響起,獨孤行風跪著的身體沒動,但是黯然的雙眸卻閃過一絲冷冽。
不管是誰,今晚,絕對不能讓他走出這里。
可是當他看到那從黑暗中慢慢出現的身影的時候,殺意在這一刻消失殆盡,刺下的就是驚懼和恐慌。
太子什么時候來的?
他在這里多久了?
他聽到了多少?
他怎么會在這里?
“淮南王在此祭奠的是誰?”暗啞凝重的話語透漏著一種無形的壓力和窒息感,墨良站著,看著一地的祭品。
“皇上……”獨孤行風極力壓抑自己心中的驚駭,鎮定的行禮,他要記得面前的人不是太子,不是他的兄弟,而是大同國的皇帝。
“”淮南王的母后是誰?”沒有看向獨孤行風,墨良只是看著眼前的東西,盡量的讓自己保持冷靜。
獨孤行風和青姨的關系并不密切,他口中母后不可能是青姨。
“小王不知皇上說的什么?”獨孤行風是打算抵死不承認了,一旦他說出了真相,那么他會怎么做?
他真的不知道。
“獨孤行風,別挑戰我的耐心,你最好告訴我?這里怎么回事?”陰冷的話語緩緩吐出,此時的墨良不在否認自已的身份,也不在以大同皇帝的身份來質問,他想要的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這究竟怎么一回事?
想到之前,他因為懷疑,親自夜探奉天皇宮,獨孤云崢明明告訴他,青姨還活著,只不過青姨失蹤了,他知道,獨孤云崢沒理由欺騙他。可是……
獨孤鑫源酒后吐真言,他可沒忘記,獨孤鑫源也曾到過齊國。“獨孤云崢和獨孤鑫源為母后送行?在這里?”墨良看著一直跪在地上,不抬頭看他的獨孤行風,一把揪起了地上獨孤行風。
“皇上,這是奉天的家務事,還請皇上自重。”獨孤行風看著此刻的墨良,心中感嘆,此刻的墨良簡直就是父皇的再現。
父皇為何會選擇放棄太子,而選擇了大皇兄,他真的不明白。
“家務事……”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吐出三個字,墨良一把推開了手中的獨孤行風,整理了一下衣襟,整個人瞬間又恢復了之前的冷靜自若。
好似之前暴怒的人不是他一樣,就好似這一切只不過是幻境一般。可是這樣的墨良才讓獨孤行風感到更加的恐懼,墨良的情緒太過平靜,這并不是好事。
要知道,對于太子來說,母后代表了什么?
如果不清楚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太子很正常,可是了解的人,就不會覺得正常。
“淮南王一片赤誠,忠孝之心,朕無比敬佩,既然要祭奠,又怎么能讓淮南王如此的委屈,朕定當讓淮南王光明正大的盡孝心。”爽朗的話語傳出,如果沒有看到那暗潮洶涌的雙眸的話,沒人會想到此刻的大同皇帝是何等的情緒?
“皇上心意,小王心領了,亡靈已逝,不需打擾,獨孤行風的心意已盡。夜已深,還請皇上早早回宮,保重龍體。”獨孤行風避開墨良狂暴的視線,恭敬的回到。
可是他已經知道,墨良不會就此罷休的。
“來人。”揚聲一呼,幾道黑影已經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這讓獨孤行風有些震驚,他們的速度來的太快,或者是說,他們本就離他們不遠。可是他居然感受不到一丁點他們的氣息,這分功力……還有就是皇上的,就算他早就在這里,可是他同樣沒有感受到,難道他的修為要比自己高出很多嗎?
“護送淮南王回驛館。”一聲令下,墨良率先邁出了步伐,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獨孤行風的視線范圍之內。
如此的決絕,如此的干脆,卻讓獨孤行風的心中涌出了更多的不安。
獨孤行風看著決然離開的墨良,心中的不安越來越濃烈,可是他卻不能開口留下他。
“朕要見獨孤鑫源。”這是回到皇宮以后,靜默許久之后,墨良下達的旨意。
“皇上,夫人不會有事的。”這是青峰僅能說的話語,此刻的他已經不知道該用什么來勸慰這個不知軟弱和哭泣為何物的少年天子,可是他卻知道,這個事實能把皇上完全擊垮。
皇帝在強大,在堅強,他也是需要支柱的,而夫人就是支撐皇上永遠向前,用不退縮的動力和源泉。
一旦夫人不在了,那么這一切,皇帝隱忍百般打下的這一切基業,又有何意?
“十天的時間,朕要見到獨孤鑫源。”再一次,墨良只是冷冷的看著青峰,沒有任何的表情,就這么靜靜的看著青峰,就連語調也都回到了尋常的平緩。
“是。”青峰速速閃身而去,這事,他自已動手,他會盡最大的努力,把人帶回來。
御書房內,燭火滅了沒有再點燃,可是服侍的太監宮女們都知道,皇上還在御書房里呆著呢。
這一座,就是整整一夜。
整整一夜,整個皇宮感受到了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凝重和寂靜。
然而,次日的早上,來喜公公照舊服侍皇上更衣上朝,好似沒有什么事發生一樣,一切都很平靜。
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只不過,住在驛館中的文若斌好似好久沒有看見丞相的身影了,不由皺眉,那個話不多的男子,去哪兒了?
堂堂的丞相大人,好似不應該擅自離開這帝王身側才是。“去請丞相大人,就說本將軍想去拜訪一下淮南王,勞煩丞相大人代為指引。”雖然去拜訪淮南王并不需要丞相大人的作陪,不過,感覺這丞相大人的突然消失,似乎有著什么預想不到的隱情。
大同王朝的丞相和大同的皇帝之間,似乎并非像君臣,倒更像是家奴一樣。
雖然說這天下本就是大同皇帝的,但是,這臣子總有背叛的可能,可是這家奴不會。
當然更不是說,這青峰丞相沒有官樣,只不過……“回大人,丞相大人奉旨出城了。”這是回來的侍衛給的答復,奉旨出是.
“去通報一聲,文某拜訪淮南王。”文若斌眉頭微皺,沒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大人,淮南王外出了。”侍衛都有些不敢抬頭看自家大人了,難得他大人心血來潮,想要出門走走,卻不想都吃了閉門羹。
“進宮。”不知哪來的怒氣,文若斌沖口而出。他就不信,哪兒都找不到人。
當然,這皇帝呆在皇宮里,自然的接見了他。
“丞相大人去哪兒了?”快喝了兩盞茶了,文若斌這才打破了沉默。他沒有想到,這個皇帝比他還沉得住氣。
“有點事,去處理了,怎么?文將軍看上青峰了?”墨良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淡淡的問道。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曖昧,但是看著墨良的神態,卻可以讓你自動凈化,找不到半點暖昧的痕跡。
“習慣了,突然不見,有些不適應。”每天一睜開眼,看到的就是在外等候的丞相大人,突然沒了,還真有些不習慣。
“朕陪你出去走走吧。”想來也是這生活太單調了,墨良起身說道。
“怎敢勞煩皇上大駕。”文若斌速速起身,說道。其實,心中多少有些期盼,這日子過的太無聊了。
“聽雨閣吧,上次就失信于將軍,這次就在哪里吧。”墨良在來喜的服侍下,換了衣服,自然的說道。
看著如此自然的墨良,文若斌找不到任何的異樣,看來應該也沒有發生什么事才是。
本來很正常的出行,卻因為文若斌這太過引人注目的容貌,引來了不少的關注目光,自然兩人的身份也就暴露了。
百姓們雖然猜到,但是卻也不敢篤定,只是遠遠的看著他們偉大的君王和這位傳聞比女人還嬌艷的楚國使者。
進入了聽雨閣,坐到了不引人矚目的角落里,吃著小二送上的花生,聽著真說的有聲有色的故事,文若斌還真難想象一個皇帝在這種場合居然如此的怡然自得。
恰好,說書人講到的是這傳奇人物之一——奉天的太后穆青青。說道她是怎么從一個幼稚的少女成長為一個舉足輕重的皇后,又是怎么教育太子和諸位皇子,怎么輔佐奉天皇帝打理朝政。過去的一幕幕隨著說書人的講解變得生動鮮明了起來,當說道奉天皇后因為太子的失蹤,口吐鮮血的時候,沒人發現,坐在角落里的墨良,手中的花生,瞬間成了粉末。
穆青青……
而一旁聽到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