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準備南下的戰事,荀建議曹操將大本營移到鄴城一事,暫時擱淺。
劉曄根據目前的天下大勢,向曹操提議先拿下漢中,取益州,屆時,可兩路夾攻江東一帶,更為保險。曹操沒有答應。
幾名謀士商議過后,覺得劉曄的提議在理。何況,比起荊州劉表,漢中的張魯只注重發展他的五斗米教,并沒有向外擴張的雄心,連軍隊都整備不齊。與其把這扼喉之地交予他人,不如自己掌握在手中。且以張魯的性格,說不定只需派個使者去便能游說地他將漢中送上。
因此,在荀、荀攸、程昱等人連番游說下,曹操答應了。派出張遼、徐晃兩員大將領兵五萬,前往漢中,在此之前,又遣使先往漢中說降。雖說人是派出去了,但曹操心里并沒有多在意,他的注意力仍在南邊。
這時,宛城那邊卻傳回一個令他難以置信的消息。曹仁本待攻打駐守新野的劉備,竟然反被人取了樊城,兵敗退守安眾,還折了幾名將領。
“劉備!”曹操念出這個名字時,頗有些咬牙切齒的意味。這個人三番五次、陰魂不散地跑出來壞他好事,撿便宜,撿漏,簡直是世所罕見的無恥之徒,自己早年倒是小瞧他了。如今劉備依舊寄人籬下,但總讓人覺得不舒服。他還記得劉備敗逃時,可是,連妻小、義兄弟都能棄之不顧的人。這樣的人身邊怎么還會有人忠心于他?他手邊怎么可能還有可用之人?竟然將手中有三萬兵馬的子孝打回來?并且損失慘重?!
莫說曹操不信,就連曹仁自己也不相信。為了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誰策劃了這一戰,將自己引出樊城,設伏擊敗曹軍。曹仁花了大力氣去查,終于被他查到劉備身邊來了個青年。劉備將此人奉若上賓,拜為軍師,言聽計從。樊城一戰就是此人設局的。
曹仁將自己搜集來的消息呈給曹操,并伏地請罪,自言因驕兵之故,輕出野戰,以至于被人火燒三軍,又在半路中了埋伏,連累副將死了兩個,三萬兵卒折損過半。
曹操對敗軍之將的懲罰,向來是毫不手軟的。若犯事的是其他將領,重則斬首,輕則卸職。但因為曹仁是曹氏本族人,而且他以往的功績也足夠抵過。曹操就只是意思意思地降了他一級官職,罰俸三年,以示懲戒。
這種懲罰對于曹仁而言,不痛不癢,三年的俸祿他根本不當一回事。曹仁雖然不如曹洪那般愛錢,斂財,但沒有個打仗的將領手頭會缺錢少物的。要不曹洪也不會說,打仗也是撈錢的好機會了。只是這懲罰雖不能撼動曹仁在曹操眼中的地位,但曹仁在幾個兄弟中一直深受曹操信任,算是幾人中最能打仗的那個。這一次吃了敗仗,對他這種好面子的人來說,簡直是比殺了他還難受。
故此,降職之后的曹仁沒有躲起來,而是狠命地天天到大營里操練兵馬,就等著大軍南下時,再度出擊一雪前恥。士兵們□□練得頗有怨言,可曹仁為了能撈回面子,不惜砸下重金賞賜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士兵,一時間,曹仁屬下的兵卒個個都跟吃了五石散一樣,興奮得忘了苦累,卯足了勁訓練,爭相表現,贏取獎賞。
曹仁練兵練得賣力,刺激了其他將領的神經。怎么也不能被比下去!眾將各自放棄了休息,成日待在營中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一起訓練。
有點眼色的人都知道,曹仁不可能真因為吃了一記敗仗,就被曹操冷落。因此,也沒有人會因為曹仁降了一級官職,就給他臉色看。平日里,同僚見面依舊是曹將軍、曹將軍地叫。
果然,曹仁知恥而后勇的行為,傳到曹操的耳朵里,換來曹操的贊語:“勝不驕,敗不餒,方為名將。子孝能以此為戒改過,不失為一件好事。”
當然,相較于曹仁兵敗一事,曹操更在意曹仁交上來的關于劉備新收的軍師“單福”的報告。只是天下名士中有叫這個名字的人嗎?
“什么單福?那是潁川人徐庶啊!”程昱初時覺得奇怪,聽過他人的描述之后,徐庶的名字脫口而出。
“徐庶?”曹操皺了皺眉,“此是何人?往日不曾聽過此人之名。”
程昱摸了摸胡子,有些遲疑:“徐庶在中平末年時,曾為友人報仇而殺人。在潁汝一帶,頗有俠名。”
這年頭,俠士多是指地痞流氓一類的人物,程昱有些擔憂地瞥了眼曹操,見他面色不變,只得繼續說:“此后,徐庶改名單福外逃,前往荊襄一帶。棄武從文,數年之間,學業大成,與荊州名士司馬徽相熟。近幾年,才名漸顯。”
“徐庶之才,比君若何?”曹操好奇地問道。在他想來一個半道棄武從文的人,不該厲害到這種程度。
“勝昱十倍。”
“仲德夫子過謙了!”郭嘉笑嘻嘻地接口道,“我等皆不敢言勝于仲德夫子,仲德夫子說那徐庶勝你十倍,我等又將如何自處?”
郭嘉的說法,沒有令曹操不悅,反倒是笑著贊同:“奉孝此言在理。仲德你這話,可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啊。”
知道曹操是在說笑,程昱沒有半點慌亂之色,從容應對:“雖是如此,昱此言是希望丞相能予以重視。劉備非常人,要是讓他有了立足之地,又有智謀之士相助,可就難對付了。”
“吾欲要此人歸我帳下聽用,可否?”曹操兩眼微瞇。他當然知道一個謀士的重要性,就算徐庶不如他眼前的這幾個軍師,但照程昱的說法,這個人要給他們出點難題,還是辦得到的。這樣的話,絕對不能讓他留在劉備那里了。多來幾次,像子孝這樣的損失,他可受不了。
“徐庶幼年喪父,侍母至孝。丞相可將其母請到許昌,并書信一封于徐庶告知此事。徐庶縱使不來歸順,也能亂其心志,令其無法全心為劉備出謀劃策。”
曹操聞言大喜,命人即刻去辦。
————————————————————————————————————————
卻說,劉備兄弟三人自攻打許昌一戰后,心生間隙,然,相互間,又沒有說出來,都憋在心底。
關羽老覺得張飛在針對自己,怎么經劉備勸說之后,對著自己還是一臉的厭惡;劉備則是老想著關羽是不是被曹操收買了,要不談起曹操的時候,他哪會滿口稱贊;張飛心里想岔了,看著大哥覺得他不再像以前一樣可親了,不論做什么事,說什么話,總透出一股矯情,顯得虛假,再看二哥,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曹賊將他囚禁獄中多日,二哥卻只念著曹賊的好處,忘了他這個義弟受的苦!
三兄弟日漸離心,只不過因著往日的誓言,勉勉強強又和好如初。但三人的行為,看在外人眼中透著熱乎,他們各自心知肚明,有什么東西已經離他們遠去了。好在這層窗戶紙沒有被捅破,劉備只覺得關羽離了心,不知道張飛也與他生分了,因此,他當這點隔閡不存在。
經過多年的漂泊,劉備從曹操那里得到一個寶貴的經驗,那就是曹操手下不僅有猛將,還有能單人就抵十萬兵馬的幾個謀士。他手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獨獨缺少胸中有萬象之計的智謀之士。
前些日子到荊州拜訪那些名士大儒,收了不少人心,卻沒見著可用之人,直到他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竟然遇到了單福。也合該他劉備走大運了,得了單福之后,此人手段了得,僅僅幾個月時間,就把新野打理得氣象一新,軍民和樂。
恰逢秋收時節,今年收成不錯。但曹操大將曹仁領兵攻打新野,他習慣性地想著打不過人家,已經安排了退路。誰知道這個軍師不簡單,一出手就重創曹仁,并多了樊城。這樣的勝利可是從未有過的。劉備很開心,得瑟地立即就將自己的兵馬進駐樊城,順帶收了樊城今年的糧食,那感覺別提多好了。因此,劉備對單福又多了幾分敬重。什么好事,都先想著給單福一份,他相信這樣可以收買得此人的忠心。
可惜,若說曹操覺得劉備可恨可惡的話,劉備更是覺得曹操是他的天敵、克星。這不,他才得瑟沒幾天,單福就來向他告辭了。
劉備聽著單福說,他自己叫徐庶,早年性/好游俠,所以曾經殺過人,未免禍事,不得已改名單福。他感激劉備給了他一個一展長才的機會,但他們之間似乎沒有君臣的緣分云云。
總之,徐庶說了那么多話,劉備只聽懂了一件事,那就是曹操又一次打破了他的好夢,搶走了他剛剛到手的軍師。
你手中都有那么多人才,為什么還要跟我搶!這么想著,劉備不由悲從中來,掩面大哭:“備自得先生,不曾慢待。然,百善孝為先,先生理當以母親為重……備痛失左膀右臂,不足道哉。”
徐庶見他哭泣,說不舍得自己,有些感動,但聽到他的話,心中又有些說不上來的詭異。
“先生大才,此去必得曹丞相重用。備祝先生功成名就!”劉備抹了眼淚,舉起酒杯,說得悲愴。
徐庶心中不忍,嘆氣道:“今為老母之故,方寸已亂,若仍在使君處,也無法全心為使君謀劃。為免有礙使君大業,特向使君推薦一人,望使君勿負我意。”
劉備一聽說,他會給自己推薦個人才,心中一喜,兩眼放光,但隨即又擔心起來:“天下還有比先生更厲害的智謀之士?”即使有,也都被曹操那廝拉到麾下去了吧。
徐庶嘴角微抽,這話雖然將他捧得很高,但他自己不會厚著臉皮認為自己天下第一。
“襄陽城外,有一地名為隆中。庶昔日一至交好友即在此處,此人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使君可往求之。”
劉備聽徐庶用“管仲、樂毅”來比,不由欣喜:“敢問此人姓名,備當親往求之。”
“瑯琊諸葛亮,字孔明,結廬于臥龍崗之上,自稱臥龍先生。司馬德操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此即臥龍。”
“多謝先生!”劉備欣喜若狂。這個臥龍鳳雛的說法,他自來到荊州聽了不下十次,愣是不曉得這兩人是誰,四處打探,也不曾得知,想不到得來全不費工夫。徐庶走了,他還可以有機會得到更好的。
徐庶看著劉備激動的樣子,不自覺地撇了撇嘴角。拜辭離去。起初選擇跟著劉備,是因為他手中無人,相信他一定會厚待自己,事實也是如此。現在雖然是曹操請了自己的母親來逼迫自己歸順,但曹操帳下謀士眾多,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得到重用的機會。像劉備這種言聽計從,能讓他自由發揮的主公太少了,真可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