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無疆 !
第二十一章發射
“‘空警二號’現在開始全權接受艦隊第一防線之外防空指揮權,重復,‘空警二號’現在………”
特混艦隊為了安排對日本海軍第二艦隊的第二輪打擊波,也就是第二艦隊進入世民號航母的艦載機打擊范圍,所以一直在全速向日軍艦隊航行。對于日軍派出的攻擊機群而言,他們與艦隊的距離已經不足三百海里,對最高時速也只有三百八十多公里的日軍艦載轟炸機而言,不到半個小時就能飛完三百海里的距離。
而特混艦隊的第二打擊波,那八十四架飛機其實本能和日軍第二艦隊攻擊機群相遇的,但在空警二號預警機的指揮下,特混艦隊機群主動避開了日軍機群,因此才出現了飛得最快的戰斗機趕到第二艦隊上空時日軍第二艦隊已經覆滅好一會兒。
遲到的第二波攻擊機群還是給日軍第二艦隊帶去了徹底的毀滅,而日軍攻擊機群飛行員們也知道了中國特混艦隊已經將其艦隊消滅干凈的消息,他們已經無路** 可退只能選擇義無反顧的進攻。換而言之,這兩百多架日軍飛機已經成了無家可歸,背水一戰成了唯一的選擇。
反觀特混艦隊,早早就把三個中隊放飛出來的炎黃號航母,已經把兩個中隊的攻擊機和參與了護航的戰斗機中隊接收完畢,世民號航母也放飛了剩余的12架戰斗機。所以,此時的特混艦隊有兩道防御圈,第一道是以艦隊中的炎黃號航母為中心,半徑為第一道防御圈,包括余少峰在內有三個中隊F-12“雄鷹”戰斗機都掛載著超大副油箱和標準的空戰導彈配置。
100公里至150公里范圍內,世民號放飛的12架戰斗機象征性的存在于該防御圈之內,因為他們主要職責是保護撤回已久且要擔負指揮重任的“空警二號”預警機。因此,特混艦隊防御日軍攻擊的模式是,先由預警機提供日軍機群相關數據信息,由噴氣式艦載戰斗機釋發射空對空導彈實施攔截,距離進一步拉近之后便進入格斗作戰。
格斗作戰不會超過十五分鐘,隨后艦載機和保護她的螺旋槳戰斗機,包括噴氣式戰斗機在內都將撤到艦隊之外150公里左右的范圍,特混艦隊的防空將交給艦隊里裝備區域防空導彈的戰艦,如果日軍機群還有并且還在前進,那么艦隊就將進入可視距離防空作戰。這時候戰列艦上的各種口徑防空炮、航母上的近程防空導彈、所有戰艦上的近程自動防空25毫米多管速射機關炮等武器都將給予日軍機群猛烈攻擊。
“這恐怕是咱們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使用導彈空戰吧?”
因為處于無線電靜默狀態,所有信息都被動接收來自后方預警機提供的信息數據,所以余少峰戰機上的武器系統官廖志涵就顯得有些無聊了。聽到前座飛行駕駛員余少峰的調侃,立馬說道:“廢話,這是咱們第一次駕駛新型戰機進行空戰”
“也不知道咱們肚皮下的四枚格斗導彈和四枚中距離空對空導彈,能不能發揮重要作用”談吐間,余少峰顯得有些擔心。
“你應該問問,這些用錢堆出來的武器,是不是真值價”廖志涵說著,看到自己面前的綜合戰術顯示面板上,紅色的信號燈閃亮起來,很快他便授權讓機載計算機下載由預警機發送發送過來的數據,進度條正快速沖刺的時候,廖志涵提醒說道:“該干活了”
數據很快就解讀出來,日軍的252架戰機組成的超級攻擊機群,已經分成了三個大型編隊呈正三角形向特混艦隊飛來。這一種飛行隊形也證明日軍攻擊機群尚未得到特混艦隊的準確位置,對于擔負防空重任的三個中隊36架F-12雄鷹戰斗機而言,這樣密集的陣型將給予導彈更大的殺傷效能。
“脈沖多普勒雷達已經啟動,正在跟蹤零至三萬米高空之內、315公里距離之內的目標”不到一分鐘,廖志涵立刻從雷達屏幕上看到了一大片的目標亮點,很快他將預警機發來的第一防空中隊所負責目標提取出來后,立刻著手為整個中隊其他11架戰機分配數據。
F-12雄鷹戰斗機能夠同時跟蹤24個目標,但只能同時攻擊6個目標。整個中隊12架戰機不采用交叉攻擊以確保準確性的方式,都將發射掉戰機攜帶的4枚中程空對空導彈。所以三個中隊的36戰斗機將發射144枚導彈,攻擊同等數目的敵機。
“攻擊數據分配完畢,四枚中距離空對空導彈數據正在錄入”
廖志涵非常嫻熟的在觸控面板上不斷操作著,仿佛戰爭對于他而言,就是設定不同的武器、采用不同的攻擊模式、運用不同的設備罷了,噼里啪啦的給機載電腦設定好不少命令后,對于他而言的空戰,好已經告一段落了。
在余少峰編號為011的戰斗機機腹之下,沒有掛載昂貴的、遠距離的空對空導彈,而是選擇了中程的“勁弩”空空導彈和四枚近程“利劍”空空導彈(格斗)。
“勁弩”導彈的射程在15公里之內,有14公斤破片殺傷戰斗部的它,采用紅外尋的制導,具備全高度和全氣候的做榨能力,對于佩戴著有頭盔顯示和瞄準系統飛行頭盔的飛行員而言。飛行員目視搜索與跟蹤目標的時候,武器和相關傳感器隨時跟蹤到位,瞄準之后隨即發射,就好像當初與日軍雪風號驅逐艦對峙的那架直升機一樣,飛行員看到哪兒武器能打到哪兒。
當然,這種導彈還有著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能耐,雖說沒有后射能力,但總體而言已經是極其先進的中距離空空導彈,深受共和國??哲姷男湃巍R酝俣?、再好的打靶成績顯然不能和導彈攻擊日本戰機的實戰相比較,所以此次也將會是這種導彈用實戰來證明自己的難得機遇。
廖志涵剛才就是在通過機載火控雷達和攻擊電腦,利用機載發射裝置為導彈供電并輸入數據,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利用制冷裝置為導彈的紅外探測器連續制冷。等進入空戰之后,前座的飛行員余少峰只需要摁下發射按鈕,讓發射電路通電后讓導彈啟動攻擊程序,脫離戰斗機一定距離后解除保險進而攻擊。
當然,格斗導彈就不需要武器系統官設定目標了,視距之內的戰斗或采用射程在五公里之內的近程格斗導彈,或采用戰機機炮。
“第一中隊、第二中隊、第三中隊,全體注意,間隔二十秒攻擊準備”
從戰術通訊頻率里傳出了預警機指揮員的聲音,導彈協同攻擊之下,這些戰斗機再牛也得聽從指揮,聽到命令后早已在三千米高空排成了一排的36架戰斗機,所有的飛行員都在幾乎在同一時刻將操作桿上的武器發射蓋推開,腥紅的武器發射摁鈕已經準備承受飛行員的拇指摁壓。
“第一中隊,導彈發射”
命令再次傳來,第一中隊12架戰機,非常整齊的略略昂起機頭,隨即拋下了機腹之下的四枚“勁弩”中距離空空導彈。天空中瞬間拉出了一道道清晰的白色煙柱,導彈很快就加速到了兩點二倍于音速里的距離加上加速的時間也只花了1分零15秒鐘就飛完,而日軍那密密麻麻252架的飛行編隊仿佛迎頭撞上了一堵鋼刺之墻一樣,飛在編隊頂端的12架戰機以及其左右兩側的轟炸機,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動作,甚至連飛行員還在驚訝于什么東西飛得如此之快的時候,迎頭飛來的導彈已經和他們熱吻起來。
活塞式螺旋槳飛機采用的是發動機前置,而且為了進一步讓引擎容易冷卻,大多發動機都是只有一層蒙皮蓋子,根本沒有做出消除紅外特征,對于“勁弩”導彈的紅外引搜尋裝置而言,很快就通過了中央計算機的目標數據對比之后發起了攻擊。瞬間爆炸開來的導彈戰斗部迸射出難以計數的殺傷破片,一剎那之間就把三十余架戰機消滅,同時飛濺開來的破片和戰機殘片還讓其他戰機受傷。
更為驚訝的還在后面,比第一中隊延遲第二中隊所發射的48枚導彈接踵而至,每一個中隊發射的導彈就好比是在給洋蔥剝掉一層表皮一樣,所以輪到第二中隊“剝皮”的時候,日軍三角形飛行編隊已經被差不多去掉了頭部,其他戰機還尚未進行更大范圍分散的時候,以每秒鐘750公里速度飛來的“勁弩”導彈又干掉了二十幾個倒霉蛋。
而第二中隊的導彈進入末端沖刺的時候,第三中隊的導彈已經上路,并且兩邊的戰機都是在迎頭飛行,所以距離不斷縮小之下,導彈的飛行時間就更短了,以至于第三中隊發射的導彈才剛剛加速到2.2馬赫的速度不久便“撞上”了二十多個倒霉蛋。
“草,144枚導彈干掉了94個目標,百分之六十五的命中率……怎么和咱們打靶機的時候差不多的命中率.我還以為百分之百來著”
廖志涵本以為這些導彈會給他帶來非常驚訝的百分之百命中率,但事實上還是錯誤估計了這些導彈,她們并不是萬能的,是需要改進的。但看著自己的綜合顯示板上的雷達顯示塊,剛才還密密麻麻的目標此時已經少掉了很多,他也是非常高興的。
話音剛落,不用預警機提醒和命令,三個中隊就開始以中隊為單位進入近距離空戰狀態了。余少峰所在的第一中隊也毫不例外,他首先就是噼里啪啦的將機載通訊頻率調到了中隊之內,同時催大油門向日軍加速飛去,是時候讓戰機攜帶的4枚格斗導彈發揮功效了。當然,在這之前最大的工作自然是把笨重的超大副油箱拋棄。
距離剛剛縮小到3公里之內,也就是“利劍”格斗導彈的最大有效距離之上,飛行員們以最快速度鎖定攻擊了火控雷達上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目標,機翼之下的兩枚格斗導彈瞬間就落下并點火飛奔了出去,拉著一個細長的煙柱將目標擊落。而這些戰機自然也只剩下了兩側翼尖的格斗導彈,以及裝在機頭雷達罩后方左下側的一門備彈675發的二十毫米六管機炮。
導彈發射完畢之時,所有戰機就選擇了急速爬升。和螺旋槳飛機相比較起來,雖然是可變后掠翼的噴氣式戰斗機,小半徑之內的機動性是不行的,飛行員們唯一能夠借助的就是速度、爬升率和機載設備的優勢。不到三十秒,所有戰機都已經爬升到了八千多米的高度,而被突然到來的格斗導彈打亂的日軍殘余戰機還在三千多米的高度前進,雖說警惕性已經加倍提高,但根本沒有注意到從八千多米高度上以近乎音速俯沖而來的36架次戰斗機。
第一中隊隊長余少峰幾乎是自己飛行頭盔上,那個瞄準系統最重要的綠色且有十字瞄準框在框住一架96式轟炸機,變成紅色的瞬間就摁下了機炮發射按鈕。六管速射機炮很快打出一個短點射,在余少峰瞄準框里的轟炸機爆炸的時候,和同樣得手的僚機一起有進入了俯沖,隨后急速爬升的他們還可以借助翼尖的格斗導彈攻擊。因此,他們的攻擊非常簡單,就是要借助戰機的優秀爬升性能和速度,硬吃對手。
激烈但并不慘烈的空戰在只進行了十分鐘,油料消耗得極其之快,并且不少戰斗機飛行員都因過于興奮而導致平時多次演練的對付活塞式飛機戰術被暫時性遺忘,不少人的短點射竟然一時興奮得打出了長點射,而對于一個射速在每分鐘至少兩千發的六管速射機炮而言,根本沒有那么多的備彈量供他們打太多的長點射。
但這短短的十分鐘空戰時間,也給日軍帶來了54架戰機的損失,加上被四輪導彈攻擊導致的,日軍的攻擊飛機只剩下79架了。三個中隊戰斗機的攔截成功率達到了非常了不起的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
隨后他們便高速脫離了日軍殘剩機群,趕去和同樣撤至安全空域的預警機會合??諔鸾Y束之后,日軍機群距離艦隊的距離只剩下不足120公里,再近就將進入特混艦隊的區域防空導彈射程之內,就算他們安裝有敵我識別器,恐怕也抵不過人品不濟之時遭受破片熱吻的厄運,所以最好還是躲遠一點兒。
趕去和預警機會合的時候,今日之內干掉了十個目標真正躍入王牌行列的余少峰有點遺憾的說道:“剛才,咱們就應該排成一個大型編隊,直接從日軍機群上高速沖刺,利用突破音障時候的巨大沖擊給日軍帶去驚喜的”
“那你怎么也不看看咱們的剩余油量?夠你破音障嗎?”后座的廖志涵在整個空戰中都充當著觀察員的角色,不能親自駕駛戰機簡直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而此時的共和國海軍特混艦隊,早已經進入防空狀態。在日軍機群前進的方向上,以兩艘航母為中心,在十公里處已經扇形布置了六艘巡洋艦,更前面的是四艘驅逐艦,而十公里之內,兩艘航母的前、左、右布置了三艘戰列艦,剩余的兩艘巡洋艦則布置在最左側和最右側……
南寧號和梧州號,是屬于人民軍海軍城市級巡洋艦的先輩,而他們也是最先接受信息化改造的艦艇。當初艦艇上武器配置中的三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已經被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取代,6座雙聯裝120毫米副炮也被兩座四聯裝的反艦導彈發射座所取代。而當初的,8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以及12門25毫米機關炮,只剩下了艦首和艦尾兩座近程自動機關炮。
接到預警機的通報之后,擔負著防空重任的六艘巡洋艦就進入了戰斗狀態,作戰中心里平時就是一片黑色夾雜著各種屏幕光線,顯得有些陰森。而此時,卻又因更多設備啟動之后,大功率空調奮力工作而顯得熱鬧,嗚嗚的空調聲、電子儀器的滴滴聲、報警等的嘟嘟聲等交加一起,奏響著考驗信息化海軍建設成績是否值得的實戰已經來臨的序曲。
“我艦分配目標12個,數據正在傳入”
火控雷達操作員通報的同時,目視著屏幕的他還在鍵盤上噼里啪啦的敲擊個不停。裝備了“神盾”系統的巡洋艦能夠輕松發現三百公里之外的目標,以南寧號巡洋艦為首的其他五艘巡洋艦都統一接受指揮,很快將日軍剩余的79個目標分配開來,而賀州號巡洋艦分配了12個目標。
因為艦艇上裝備的目標照射雷達只能同時為這么多的目標提供目標照射指引,而且前提還是目標從同一方向而來。也就是說,能發現的目標很多,但能同時照射指引的卻有限,導彈自然也無法攻擊,“鋼盾”導彈作為戰艦的區域防空導彈有慣性中程制導、指令中程修正和半主動式雷達尋的的復合制導,有50海里最大射程的它們,都是利用戰艦上的照射雷達和戰術數據鏈為它們提供中程指引,末端它們才利用自主攻擊……
所以,十二個目標就剛剛符合這艘戰艦發揮最大防空作戰效能。而護衛在航母最遠兩側的兩艘巡洋艦,則各自分到了4個目標,并且有一個目標是兩艦皆發起攻擊。所有戰艦準備就緒之后,各自就將全力攻擊分配下來的目標了。
“目標鎖定,發射”
“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