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自20世紀20年代的爵士樂后,年齡大一點兒的青年男女第一次興起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有流行的語言,比如keen(熱衷的)、gas(吹牛)、copacetic(好極),帶有難懂幽默的Confucius say(子曰)、knock,knock(吃“喝”),有彰顯男子氣標志的jalopies(破汽車)和特別的穿著。男男女女穿著棕白兩色的膠底馬鞍鞋、朋友簽名的啤酒會夾克和可雙面穿的雨衣(臟的更好)。白天,姑娘們的標準打扮是兩層毛衣(有錢人會穿開司米或安哥拉羊毛衣)、長及小腿肚的緊身格子裙、踝襪(后來被稱為“少女短襪”)以及俄式頭巾。男青年則是上身運動服,下身寬松長褲,配雙色馬鞍鞋,或者鞋底有防滑釘的厚重粗革皮鞋,走路時會踢踏響。如果穿上女朋友親手織的彩色菱形圖案毛衣,就更加時髦了。正式舞會每年在高中舉行一次,在大學至少舉行4次。到時,大家不會穿這些衣服。舞會在體育館舉辦,天花板被貼上了皺紋紙,裝飾一新。女孩們穿著薄紗晚禮服在打過蠟的地板上翩躚起舞,左肩上別著一朵蘭花或者梔子花;男孩則穿著租來的燕尾服或者黑西服和白皮鞋。
如果大家只是拖著腳步跳舒緩的狐步舞或者安靜的卡里奧克舞,氣氛會非常沉悶。當樂隊奏起歡快的音樂時,人們的舞步也會變得更加輕快。20世紀30年代中期,吉特巴舞風靡全國。吉特巴舞由查爾斯頓舞、林迪舞和得克薩斯湯米舞(可追溯到1913年的滑稽劇《達克鎮蠢事》)發展而來,像田徑運動會一樣花樣繁多,有時,看起來還真像運動會,連動作也相似。在吉特巴舞中,有查爾斯頓搖擺、蹦蹦跳跳、啄蟲子、跳躍舞步、蘇西球、轉圈搖擺、歌頌阿拉以及踢騾子等動作。踢騾子時,男女會按順序玩跳背游戲。這種舞太過奔放,有時女孩玩高興了還會露出內褲,因此陪伴她們參加舞會的年長女性不喜歡這種舞。一直到1942年,杜克大學的舞會都不許跳吉特巴舞。
性,依然是禁忌。人們擔憂一切傳統會形同虛設,畢竟這個年代怎么看都是動蕩的歲月。懷孕被當成恥辱,就連已婚婦女也這么看。孕婦裝的廣告宣傳語是“藏好你的秘密”。關于性的一切都很隱秘?!堕L筒襪秀》最像色情雜志,但里面的女人包裹得嚴嚴實實,裙子在膝蓋上五六英寸。那時,色情文學作家非常少。社會非常保守,吉特巴舞不準跳,色情文學當然也不能發展。另一邊,湯米·道爾西剛以搖擺舞節奏放起《羅門湖》,廣播電臺經理就把廣播停了,經理覺得很多傳統已經受到了挑戰。人們世世代代遵循的傳統正在消失。在胡佛執政的最后幾個月,工人力量還太弱小,無法奮起反抗,現在他們開始游行了,這是最明顯的改變。勞工隊伍來勢洶洶,嚇得美國白領、中產階級心驚膽戰,但勞工時代已經來臨。工會組織起來了,在路障前爆發沖突,礦井、工廠外的地面上血跡斑斑,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情況。
從許多方面看來,約翰·盧埃林·劉易斯都是一個古怪的人物。他虎背熊腰,眉毛濃密,身高6英尺3英寸,高大魁梧。閑暇時,他喜歡讀莎士比亞名作、《圣經》、《伊利亞特》、《奧德賽》、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的著作和東方寓言集《五卷書》。他的父親是威爾士礦工,上過黑名單。40歲時,他成為礦工聯合會的主席,但在他的領導下,工會人數銳減,只剩之前的一半。1930年,一個礦工小組提到他時說:“他不僅攆走了協會的領導,還破壞了協會的靈魂。”但在20世紀30年代,他成為激進工會主義的象征,既廣受愛戴,又樹敵無數。但與此同時,他還是支持胡佛的共和黨人,支持自由企業,反對進步工會的各種政策。
私底下,劉易斯聰明又健談,善于出謀劃策,常為受壓迫的工人打抱不平。在公眾面前,他集福音傳道者、悲劇演員和拙劣演員于一身。他喜歡談玄說妙,還為自己的性格開脫:“自己不為自己吹號,誰能幫你?”在一次工人大會上,劉易斯致開幕辭:“聽聽‘馬其頓人’[3]的呼喊,那是人們發自肺腑的吼聲!我認為勞聯的未來就取決于這次大會的決議?!闭f起對手勞聯主席威廉·格林,他叫道:“哎呀,可憐的格林,我太熟悉他了。他磨磨蹭蹭,隨波逐流,還哀嘆什么‘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劉易斯讓工人組織分裂成兩派,還得意揚揚地說:“他們對我拳打腳踢,我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聽了這話,沒幾個人笑得出來。自由派覺得他深謀遠慮,反對派覺得他是邪惡的化身。在某些圈子里,除了羅斯福,就數他最惹人厭惡。有一次,前戰爭部長帕特里克·J·赫爾利作為礦業公司律師出席了聽證會,大談他年輕時參加礦工聯合會的經歷。這時,劉易斯憤然起身,響亮地說:“作為礦工聯合會會員,看到有會友在政壇平步青云、名揚天下,我與有榮焉?!彼蝗恢刂氐仡D了下,接著說,“但這個人背叛了年輕時參加的工會,看著真是讓人哀傷和遺憾?!庇滞A讼?,說,“就為了30塊臭銀圓。”[4]赫爾利惱羞成怒,朝他撲過去,好在馬上被人攔了下來。劉易斯接著漫不經心地說:“那就不提30塊銀圓的事兒吧,但‘背叛了年輕時參加的工會’這句話必須保留?!?/p>
這話太過分了,但勇氣可嘉。1969年,總統管理的暴亂調查委員會在報告里說,“在所有工業國家中,美國的勞工史最血腥暴力。”這其實就是暗指20世紀30年代。當時,產業工會的不少組織者遭到謀殺,州長派出國民警衛隊鎮壓鬧事工人。在喬治亞州,州長尤金·塔爾梅奇設立了一個集中營,專門關押示威工人。賓夕法尼亞州杜肯鎮是一個典型的煤礦鎮。那里的礦廠老板一年會花費1.7萬美元購買軍火,然后炸掉礦工的家,燒毀山上的十字架。賓夕法尼亞州約翰斯敦全市都是一家公司的私有財產,該市市長對記者說:“這里不能缺了警察,就像世界不能沒有音樂?!彼f的“警察”是指公司的保安人員。他手下的地方檢察官補充道:“給我200名訓練有素、身強體健的武裝人員,我可以將糾察線上的王八蛋工人收拾利索。”在紡織廠的女工開始反抗時,《紡織雜志》在社論里放話:“死幾百個人保證能讓她們安分下來?!?/p>
奇特的是,經歷清洗后,工會依舊頑強地存在。羅斯福入主白宮時,工會力量非常弱小。劉易斯領導的礦工聯合會成員減少到不及10萬人。勞聯成員人數只占全國工人總數的6%。每星期,勞聯都會失去7000名飽經患難的工人。1932年時,勞聯對資方俯首帖耳,竟然反對起失業保險。氣勢洶洶的工廠老板相信,和工會組織者對抗無異于和魔鬼較量,但他們可不想輸。1934年12月,拉福萊特領導的公民自由委員會發現,2500多家公司雇用打手破壞罷工,最大的打手幫派是珀爾·伯哥夫服務公司跟平克頓偵探公司。伯哥夫是個坐擁數百萬家產的狠角色;平克頓則是底特律汽車業信賴的雇工,1933—1936年賺了將近200萬美元。這兩個幫會各有一支常備隊伍,隨時準備帶著全自動手槍、瓦斯槍、棍棒開始行動。他們還都在工人中安插了探子。當一名參議員詢問克萊斯勒公司副總裁赫爾曼·L·韋克勒雇用探子的原因時,他回答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獲得情報,以便在對付工人時游刃有余?!背汕先f名工人生活在槍口下。匹茲堡煤礦公司真在煤礦里架設了機槍,對準這些工人。眾議院的一個調查委員會追查此事,董事長理查德·B·梅隆振振有詞:“沒有機槍,礦廠就沒法運轉?!?/p>
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快組織起來。提心吊膽的礦工、曼哈頓區汗如雨下的服裝工、底特律市布格里斯廠時薪1美分的工人,以及底特律市時薪5美分的店員知道其他辦法不管用。各州的立法也不見效。賓夕法尼亞州工廠主強迫童工每星期工作90個小時,因此被罰款100美元。為了彌補損失,工廠主就從童工每星期的薪水中扣除33美分。每星期,至少有一名煉鋼工人的衣服著火。每年,鋼鐵廠會有兩萬多名工人因工傷致殘,但老板們仍不愿花錢改善安全設施。在五分一角店打工的女孩們工資是1角5分。當她們讀到伍爾沃斯公司女繼承人芭芭拉·霍頓小姐暢游歐洲,四處和貴族結親的新聞時,怨艾地唱道:
芭芭拉·霍頓是個富婆,
錢從哪兒來自不必說,
五分一角店員工累死累活,
伍爾沃斯給我們臭錢幾個。
威廉·格林挺著個啤酒肚,劉易斯叫他“坐如鐘的比爾”。格林間接地推動過《全國工業復興法》第7條第1款的制定?!度珖I復興法》規定要訂立行業規程,這點可能扼殺工會的前途,工人們知道后坐立不安,一直向約翰遜抱怨。約翰遜聽了也很著急,所以慌忙加上集體談判權這一條。但格林沒看出這個條文大有文章,實際上,這個條文很含糊:它沒有規定雇主要承認工會,如果雇主想和公司工會打交道,完全可以。而且,這個條文也沒說清楚工人應如何推選代表。但劉易斯卻注意到了,細節可以慢慢談,重要的是這個條文的宣傳價值,它宣告了聯邦政府的目標。他將它和林肯的“廢奴宣言”相提并論,并讓身強力壯的助手開著宣傳車,帶著宣傳冊前往各大煤礦:“總統希望你們參加工會。不參加工會,就是不愛國。工會的人就在這里,別擔心會費,加入就好!”
工人們聽了之后,立刻響應起來,速度之快,連劉易斯都大吃一驚?!度珖I復興法》本來是為復興商業而制定的,沒想到卻刺激了工會的發展。在羅斯福簽署這項法案的三個星期內,退出礦工聯合會的13.5萬名工人又重新入會。1934年年初,劉易斯登記冊上的會員數就將近40萬。西德尼·希爾曼和戴維·杜賓斯基開著宣傳車到了紐約市,廣發傳單。不到一年,國際制衣女工工會會員數就翻了兩倍,達到20萬。到20世紀30年代末,這個數字超過了40萬。
羅斯福對政治事件一向見微知著,這次卻后知后覺。鑒于他的出身,羅斯福并不習慣和工會結盟。他把自己看成救世主,樂于對受剝削的工人施舍恩惠,但成為工會的盟友又是另一回事。雖然他想提高工資、縮短工時、配備更好的安全設施,但他不確定劉易斯的辦法是否最有效,甚至不確定是否正確。如果工人成為一股強大的經濟新生力,羅斯福也不能冷眼旁觀,遠離勞資沖突。因此,頭幾年他一直猶豫不決。海伍德·布魯思在一次群眾集會上高呼:“工人的頭號公敵是羅斯福?!边@可謂荒謬之極。然而,羅斯福確實認為弗朗西斯·珀金斯和弗朗西斯·比德爾(時任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主席)兩人太過偏袒工人。國會中支持勞工的人里,羅斯福只佩服紐約州參議員羅伯特·瓦格納。瓦格納積極推進新勞工法的制定,并漸漸說動了羅斯福。但是,當時局勢變幻莫測,根本沒時間講大道理。
劉易斯的協會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工人,格林看著心里擔憂,一直勸他“悠著點兒”。后來,可怕的大罷工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一觸即發。工廠主安排了人員準備血戰,有的設置了路障。國內的軍火市場達到了空前的規模。1933年夏,肯塔基州林奇鎮的工廠保安隊在4個星期內買了41支來復槍、21支左輪手槍、500發子彈和大量的催淚彈。聯邦執法官員警告他們,可能會面臨聯邦指控。但控制城鎮的公司激烈地回答說,這個鎮是公司的私有財產,華盛頓無權干涉。羅伯特和海倫·林德組織的調查組在印第安納州曼西鎮發現,通用汽車公司擴編保安隊,用來關押疑似工會組織者。大西洋和太平洋食品公司將克利夫蘭的店鋪關閉數天,并把責任推到店員身上,說他們不上班,甚至扣錢,令他們一頭霧水。公司老板這么做,其實是想告訴員工,加入工會沒好下場。1934年,劉易斯號召賓夕法尼亞州的7萬名礦工罷工,掀起了20世紀30年代工人運動的序幕。這次罷工狂潮席卷了阿勒格尼河谷。杜肯鎮鎮長發表談話,似乎把罷工的工人當成了反抗的印第安人,要把他們擋在關外。他說:“我們在橋頭等著,要把他們打得頭破血流?!?/p>
1934年,總共爆發了1856起罷工,大部分是為了爭取資方承認工會的合法性。那是段悲慘的歲月,資方的恐怖手段染紅了勞工史,血跡斑斑。在弗立克礦區,公司雇用的槍手守在礦井外,若有工會成員出現,他們就會開槍。在資方私有的威斯康星州科勒鎮,破壞罷工的暴徒向勞聯糾察隊開槍,造成2死35傷。在托萊多電動車燈公司,新成立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正在和蠻橫的管理人員談判,國民警衛隊槍殺了27名工人。舊金山的數名碼頭工人、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多名卡車司機、新英格蘭地區和南方各州的15名紡織工人都被殺害。明尼阿波利斯市有兩名特派代表也被謀害,其中一個是商人。埃里克·塞瓦賴德當時是《明尼阿波利斯明星報》記者,報道了罷工的新聞。他看到尋釁復仇的警察朝著手無寸鐵、毫無警覺的人群一通掃射,67人受傷,2人重傷不治。目睹這樣的場面,他嚇得目瞪口呆,隨后寫道:“那一刻,我突然從心底里明白了什么是法西斯主義?!眲⒁姿垢袊@:“工人,就像以色列人一樣,滿腹憂愁。女人們為死者慟哭,為生者的前途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