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衣自明儀肩上滑落, 屋外禪燈的冷光灑滿肩頭。忽如其來的涼意,激得明儀打了個激靈。
謝紓的發(fā)垂落在她肩上。
明儀抬手推了推謝紓,斷斷續(xù)續(xù)道:“大半夜的,你發(fā)什么情?明日不要早朝嗎?”
“要, 又如何?”謝紓專注他的動作, 根本不給明儀喘息的機會, 義正言辭地告訴她。
“明儀, 你是我的妻子。”
因為是妻子,所以想親近。
明儀愣了一瞬, 睜圓了眼看他,視線中他的眉眼近在咫尺,那雙與她對視的眼睛,似要望穿她心底。她望見他鬢角泛潮的碎發(fā),觸到唇畔熱意,嗅到春意盎然的意可香。
寂靜夜色下,他的心跳格外有力清晰。
明儀思緒飄散,心跟著跳得飛快。成為妻子的儀式,還差最后一道。
她明白,謝紓想完成那道儀式。
很想。
可……今夜她不方便。
很快, 謝紓也察覺到了。
“你月信至了?”他問。
明儀赧然地點點頭:“嗯,這回提前了好幾日。”
她的月信一向不怎么準(zhǔn),這回也是從馬場回來后小腹不適才發(fā)覺的。
謝紓松開她,淡淡道了聲:“抱歉, 可有不適?”
方才那一番糾纏,讓明儀有些脫力, 抓著錦被, 靠在玉枕上, 搖了搖頭:“無大礙。”
頓了頓,小聲補了句:“也就一點點腹痛。”
謝紓起身點燃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蠟燭,就著燭光看清她略微發(fā)白的唇瓣,和看上去毫無血色的臉。
他擰眉,將守夜的玉梨喚了進來:“吩咐膳房立刻備碗姜湯過來。”
玉梨愣了愣,看向明儀。
姜湯不是臨睡前服了一碗了。還要嗎?
明儀給玉梨使了個眼色,玉梨立刻會意,忙朝謝紓應(yīng)道:“是,立刻去備。”
話畢,玉梨轉(zhuǎn)身離去。
屋里只剩夫妻倆,燭火忽明忽暗,明儀伸出小指勾了勾謝紓的衣袖,理直氣壯道:“你妻腹痛,快幫著揉。”
謝紓朝她掃了眼,那眼神里多少帶了點嫌棄她麻煩的味道。
雖是如此,他還是坐到明儀身側(cè),將手蓋在她小腹上,照著很久以前曾借閱過的醫(yī)經(jīng)里記載的方式,緩緩地揉。
卻被她嫌棄:“力道太輕!”
謝紓:“……”
“左邊一點。”
“不對,重一點。”
“嘶,你當(dāng)捏饅頭呢?要輕輕的來。”
“不是不是,上去一點。”
“你會不會揉啊?”
被嫌棄了一大通,謝紓停下動作,冷聲道:“不會。”
明儀:“……”
怎么了?是你拿劍握筆掌握生殺大權(quán)的手,用來給你夫人揉小腹大材小用了?
一點耐心都沒有,怎么做人夫君的?
明儀不滿道:“你便是這么對待你身體不適的妻子的?”
“我看你還有力氣找人麻煩。”謝紓道,“好的很。”
明儀:“……”
不久后,玉梨端著碗姜湯進來。
明儀樣樣都要求精細,不能有一點怠慢。
謝紓瞧了眼放在小桌幾上的姜湯,裝姜湯的碗是汝窯特制的彩繪白瓷,姜湯旁還配著八小疊佐姜湯的點心,每塊點心都用不同花紋的琉璃盤裝著,點心旁還備了凈手用的帕子,以及喝完姜湯后漱口用的香湯和香片。
明儀瞥了謝紓一眼:“我身上沒力氣,你喂我。”
謝紓端起姜湯,考慮到明儀挑剔的性子,他先抿了一小口,看看姜湯有沒有太燙太甜太辣太涼。
明儀:“不必用嘴喂,用勺喂就好。”
謝紓:“……”
明儀把頭伸過來,微微張嘴,示意他快點喂。謝紓依言一勺一勺地將姜湯喂給她。姜湯沾濕了她的唇瓣唇角,本就嬌艷的唇瓣更顯潤澤晶瑩。
姜湯很快見底,謝紓沉著眼放下碗勺。
明儀唇角沾了姜湯,吩咐謝紓替她拿干帕子過來,可她沒等來干帕子,卻等來了謝紓的唇。
氣息相交,衣角相貼,桌上的碗勺“哐當(dāng)”一聲翻倒在地。
明儀也不知道為什么喂姜湯喂到了臥榻上。謝紓的吻看似疾風(fēng)驟雨,實則隱忍而有分寸。
稍稍親近片刻后,謝紓松開了明儀,靠在她肩頭靜靜平復(fù),額間的汗水順著發(fā)絲而下。
明儀關(guān)切他道:“夫君……”
謝紓“嗯”了聲:“你要幫我?”
“我、我……你……”明儀紅透了臉,“你別想!我不會。”
謝紓笑了笑,沒再說什么,吹熄了黑漆透雕木桌上的燭火。
屋里暗了下來,靜謐夜色掩下翻涌情潮。
謝紓躺在明儀身側(cè),伸手攬她進懷,溫暖的掌心覆在她小腹上。
“睡吧。”他輕聲道。
明儀應(yīng)了他,可閉上眼卻久久無法再入眠。小腹上傳來他掌心的暖意,也不知怎的,開始胡思亂想,妻子和心上人是一個意思嗎?
那夜過后,謝紓依舊整日忙于朝政。
盛春,月初。萬紫千紅競相睜眼之時,原定在梨園廣場馬球賽如期而至。
明儀坐在看臺上首,百無聊賴托腮望著賽場,賽場上駿馬奔馳,馬球在桿下流轉(zhuǎn)。
馬球場上時不時傳來歡呼聲。
崔書窈和裴景先夫婦二人在場上配合無間,已連著拿下了三場比賽的彩頭,一時風(fēng)頭無兩。
今日的馬球賽仿佛讓二人找回了當(dāng)年風(fēng)光。
崔書窈騎在馬上,笑著自馬場上朝明儀看來,那笑里滿是洋洋得意。
明儀懶得理她,移開視線,徑自取了杯桃花釀,愜意無比地小酌。
程茵剛從大慈恩寺陪母親禮佛回來,正巧趕上了馬球賽。此刻她正坐在明儀身邊,瞧見明儀面對崔書窈的挑釁一臉淡然的模樣,不由道:“殿下今日瞧著心情不錯。”
明儀眉梢微揚:“還成吧。”
馬球場上,崔裴二人勢頭很猛,顯然是沖著拿下今日全部彩頭去的。
不過可惜,最后那彩頭會是她的。
明儀朝遠處望了望。謝紓許是還在忙公務(wù),尚未到場。
自她月信那日后,謝紓便未回過宜園。她早料到會如此,那日謝紓臨走前,她特意提醒了他,別忘了答應(yīng)過她,要拿下彩頭的事。
他自是答應(yīng)了,順帶還在她唇上討了一點小好處。
程茵掃了一圈看臺,若有所思地問起:“今日怎的不見姜菱?”
“她昨日跟著平寧侯夫人去云城外祖家賀壽去了,說是要待上幾日才回來,趕不上今日馬球賽了。”明儀道。
程茵嘆了口氣:“那可真不巧,你知道的,我那阿兄從不愛湊熱鬧,今日專程為姜菱來這,倒是撲了個空。”
明儀目光微閃。她也不好告訴程茵,姜菱就是為了躲你阿兄才特意出城去賀壽的。
程茵不提,明儀倒是未在意。程茵一提,明儀才注意到站在不遠處的程之衍。
今日的程之衍一改往日沉悶之氣。一身朱色梅花紋長袍、配著金筐寶鈿玉腰帶,頭上是亮眼的紅寶石金冠,滿身鮮艷,環(huán)佩叮咚。
姜菱素來最喜鮮艷之色。
都說孔雀求偶會開屏,原來人也一樣。
明儀輕嘆,也不知有些人何時才會“開屏”。
“說起來,英國公夫婦怎么會想到要同平寧侯府結(jié)親的?”明儀隨口問了程茵一句。
程茵神秘一笑,舉著茶盞慢悠悠道:“這卻是說來話長,還得從幾年前三王之亂說起。”
明儀抿著桃花釀,臉上泛著微醺的淺紅:“你且說來聽聽。”
程茵道:“幾年前三王之亂那會兒,我家阿爹和平寧侯一道進宮平叛,平寧侯替我阿爹擋了一箭,救了我阿爹一命。我阿爹感恩,便派人送了不少謝禮給平寧侯。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
明儀:“嗯?”
“平寧侯把那些謝禮都退了回去,只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皮糙肉厚跟沙袋似的,挨一箭沒事。”程茵捂嘴笑,“那會兒我阿爹便覺著平寧侯是個實誠人,可結(jié)交。”
“其實原本三年前我家便要向平寧侯府提親的,只不過被鄭柏那小人耍計搶了先。后來平寧侯府同令國公府結(jié)了親,我家自不好再說起此事。”
明儀:“原是如此,這么說來,這回去平寧侯府提親也是英國公的主意?”
“那倒不是。”程茵悄聲道,“這回卻是我阿娘的意思。”
明儀張了張嘴:“你阿娘屬意姜菱?”
程茵道:“正是。”
明儀略有疑惑:“可我聽聞英國公夫人眼光頗高,先前好些出身名家的閨秀都被她婉拒了,連看梁王那位閨譽極佳貌美如花的嫡長女都不甚滿意,她何以看上姜菱?”
“這事說來也巧。”程茵道,“你是知曉的,我阿娘同我阿兄是一個脾氣,不喜人多熱鬧,平日不大出門見客,加之自先帝去后,她便隨你祖母一道,常年在大慈恩寺禮佛,故而現(xiàn)今京城年輕一輩的閨秀少有認得她容貌之人。”
“上個月她在大慈恩寺后山,不小心跌進了小山溝里。你是知道的,我阿娘她……稍稍有些重量,身旁婢子拉不動她,我阿娘只好讓那婢子先去大慈恩寺搬救兵,自己留在原處等待。”
“恰好那時一群貴女踏青而來,見著我阿娘陷在泥坑里,個個避之不及,連讓丫鬟婆子搭把手拉人都嫌臟。”
“其實那群貴女的心思我也明白。無非是瞧我阿娘一身素衣打扮,以為是哪來的無名山野老婦,自恃身份怕與老婦牽扯上關(guān)系,臟了自己的手罷了。”
明儀聽到這還有些云里霧里的。
“所以呢?”明儀問,“這同你阿娘看上姜菱有何干系?”
程茵輕咳了幾聲,飲了口茶湯潤潤喉:“我這不是還沒說完嗎?”
她繼續(xù)道:“那群踏青的貴女里頭,正好有姜菱。她二話沒說,上手就把我阿娘背出了泥坑,一路背著我阿娘去看了大夫,清洗包扎過后,送她回了大慈恩寺。”
“我阿娘當(dāng)時便想,這姑娘看著身板小小的,力氣倒挺大,背了她一路也不喊一句累。還有那份見義勇為的善心,她很是欣賞。”
“我阿娘還說,姜菱這姑娘很是有趣。”程茵道,“她當(dāng)時為了答謝姜菱,親自下廚在寺里煮了碗素面給姜菱。我阿娘那個廚藝,我家人人避之不及,阿兄見了繞道走,我阿爹見了要喊一句好可怕,結(jié)果姜菱竟然吃了三大碗!”
“我阿娘這輩子從未見過如此欣賞她廚藝之人,頓時心花怒放,覺得這姑娘能成。”
明儀:“……”姜三碗這個諢名真是沒白叫。
程茵:“不過我二叔卻覺得這樁婚事不是很妥。”
“一則嘛,他覺得平寧侯府的門第在眾多聯(lián)姻備選中實在排不上號。二則,畢竟平寧侯府先前與令國公府聯(lián)姻鬧得不歡而散,姜菱又是再嫁之身。他心中多少有些顧慮。不過畢竟不是他兒子成親,他說了也不算。”
“我阿爹阿娘倒是對這些顧慮不多,不過終究是給我阿兄說親,總要探探我阿兄的口風(fēng)。若我阿兄不甚滿意,爹娘自不會強求。”
言及此,程茵忽笑出了聲:“你猜我阿兄聽了這事,是如何說的。”
明儀猜想,大概是說了愿意之類的話,卻聽程茵道:“我阿兄說,既然英雄不問出處,女子又憑何要論過往?”
明儀微愣,她倒是沒看出來,程之衍那般刻板守舊之人能說出這番話來。
“阿兄他約是很中意姜菱。”程茵朝今日破天荒穿了一身鮮艷衣裳的程之衍看去,“卻不知為何,姜菱總似在躲著他一般。”
“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吧。”明儀喃喃道,心里卻想起姜菱說過的那句“不合適”,不由有些出神。
要想讓一開始便覺得“不合適”的人轉(zhuǎn)變心意,怕是很難。
明儀又朝遠處望了眼。
謝紓還沒過來。
馬球場上喝彩聲不斷,間或還傳來禮炮鑼鼓聲響。
明儀被聲響吸引著朝馬球場上望去。在方才她與程茵說話的間隙,崔書窈和裴景先已經(jīng)拿下了第五個彩頭。
崔裴二人騎著馬肩并肩走在馬場上,相視而笑,好不甜蜜得意。仿佛這場馬球賽是為了證明他二人恩愛纏綿而設(shè)。
馬球場上還剩下五個彩頭。
明儀的心莫名有些空落落的。她朝身旁云鶯低語道:“你悄悄出去問問,攝政王為何還不來?”
云鶯應(yīng)了是,趁著眾人不注意,悄然離開馬球場,朝皇宮南門宣政殿而去。
宣政殿外駐守著層層衛(wèi)兵,將整座宮殿圍成銅墻鐵壁,整座宮殿寂靜肅穆,透著威嚴之感。
云鶯站在三層高臺之外遠望,里頭似乎正在議事。
她請人為她通傳,等了許久,才等到乘風(fēng)出來。
乘風(fēng)自是明白云鶯為何而來,可他也無奈,只能道:“王爺正在殿內(nèi)議事,暫且走不開。”
云鶯嘆了一聲:“那便勞煩郎君進去同王爺說一聲。一會兒若得了空,盡快過去。”
末了云鶯又添了一句:“雖說殿□□諒攝政王的難處,可王爺一而再再而三失約,殿下心里總歸是不好受的。殿下也不是那等無理取鬧纏人的女子,只這回這事實乃她多年未解之心結(jié)。”
梨園廣場。
馬球賽已比完了第七場,只剩三場沒比。
崔書窈和裴景先夫婦倆默契十足,已連著拿下了七個彩頭。
明儀無心再看球場,她朝遠處望去,見云鶯獨自一人回來,便什么都明白了,唇角失落往下一彎。
賽場上休息間隙,崔書窈挽著裴景先的手,從明儀身旁經(jīng)過,毫不掩飾唇畔笑意。
“聽聞近日殿下在向攝政王習(xí)馬,不知可有所成?”
“哦,我差點忘了,攝政王日理萬機,怕是有些日子未歸家了吧。”
“攝政王與殿下夫妻恩愛,也不知今日會否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陪殿下。”
明儀不屑地一笑:“那是自然。”他答應(yīng)過的。
崔書窈刻意湊近明儀小聲道:“你還在等他吧?可惜,攝政王正忙于處置江南道賑災(zāi)銀貪墨之事,今日恐怕不會來了。最后的彩頭會是我的。”
明儀心頭莫名緊了緊。
崔書窈臉上掛著得逞的笑,繼續(xù)回馬球場賽球。
她和裴景先二人毫無疑問地拿下了第八場和第九場的彩頭。
最后一場定在兩柱香后開始。
壓軸的彩頭是一支白玉纏金絲桃花簪。
明儀望見那支簪子愣了愣。
她認得那簪子。
那簪子原是她父皇贈予母后之物,做工形狀皆取自《桃夭》,有定情之意,誰曾想一番流轉(zhuǎn)竟成了這場馬球賽最后的彩頭。
自己父母的定情信物,明儀自是不愿讓這東西落于他人之手。
可眼看著最后一場比賽就要開始,謝紓卻還未過來。
他大約是來不了了。
云鶯怕明儀難受,輕輕勸道:“今日這馬球?qū)嵲跓o甚意思,殿下不若和程娘子一道去花園轉(zhuǎn)轉(zhuǎn)散散心?”
程茵忙附和著點頭,順帶夸了一番花園里的春景,意圖引開明儀注意力。
明儀沒應(yīng),藏在衣袖里的手心緊了緊,垂下纖長眼睫,強撐著道:“再等等。”
最后一場馬球賽的鑼鼓尚未敲響,也許他還來得及趕過來。
崔書窈牽著馬朝明儀看去,勾了勾唇,正準(zhǔn)備上馬,卻聽見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
似乎是有什么“大人物”坐著金輦來了梨園廣場。
云鶯遠遠瞧見金輦過來,欣喜地去喚明儀:“殿下,來了。”
明儀別過臉輕哼了一聲,而后唇邊浮起一絲笑意,滿臉都是喜悅期盼的緋紅。
崔書窈緊拽著馬繩面容僵硬。
在場眾人的目光都朝那座金輦而去。
金輦上的人抬手掀開車簾,從輦轎上緩緩下來。先露出的是他的金靴,而后是他異于中原人的容貌。
在那人露面的那一瞬,眾人皆是一怔。
怎么不是攝政王,而是……回紇小可汗。
明儀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崔書窈瞧見眼前這一幕,毫不掩飾地笑出了聲,那笑里充滿了同情與嘲諷。
明儀指尖扯著裙擺,久久沒說出話來。
馬球場上眾人面面相覷,只有回紇小可汗還在狀況外,全然不知發(fā)生了何事。
他剛從輦轎上下來,一眼便望見他的小公主在朝他笑,那笑容千嬌百媚,萬般動人,眼里仿佛盛滿了光,暖得能融化積雪。
可不知為何,很快那令人看得心潮澎湃的笑容便消失在了她臉上。
阿曼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鴻臚寺楊少卿跟在阿曼身旁,負責(zé)為阿曼引路,他道:“小可汗方才不是說想賽一局馬球,正巧還有最后一局沒賽,您要不要去試試身手?”
“也好。”阿曼應(yīng)了聲,翻身上馬朝球場而去。
臨去前,阿曼朝看臺望了眼,見彩頭是支精致別致的桃花簪,小公主似乎對這只桃花簪頗為在意的樣子。
“不知這簪子有何來歷?”阿曼問身旁的鴻臚寺少卿。
楊少卿世家出身,見識廣博,恰好對這簪子之事有所耳聞,便告訴阿曼:“此簪原是先帝送給其發(fā)妻之物。聽聞從前先帝對先皇后一見鐘情,只他是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拉不下臉來言明對先皇后的愛意,便贈了這支桃花簪,含蓄以表其情。不過說來也奇怪……”
阿曼疑惑:“怎么?有什么奇怪的?”
楊少卿道:“這簪子在三王之亂那年便遺失了,沒想到竟找著了。也不知是誰把這簪子安排成了今日最后的彩頭?”
“哦?還挺有意思。”阿曼忽然覺得今日這場馬球賽他還非比不可了。
若他能拿下這最后的彩頭,想來小公主也會對他另眼相看。
很快,最后一場比試的鑼鼓聲響起。球場上,馬蹄聲亂,風(fēng)沙漸起。
阿曼生于草原,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對馬球一事十分熱衷且擅長。一進了場子,便如魚得水。
崔裴二人雖也技藝精湛,但到底在偏遠之地呆了三年,騎術(shù)和技巧生疏了不少。不比阿曼在回紇時便日日與草原野馬為伴。
無論是御馬還是搶球都不如阿曼手腳利落、得心應(yīng)手。
一番腥風(fēng)血雨廝殺過后,阿曼揮動木制球桿,從崔書窈和裴景先手中搶占了先機,一舉揮桿擊球進洞。
擊球進洞的那一瞬間,阿曼深覺自己此刻風(fēng)采絕然。
他想象著小公主看見他這般風(fēng)姿時的樣子,回頭朝看臺上望去,卻發(fā)現(xiàn)明儀的位置上早已人去樓空,空無一人。
阿曼:?
臨近黃昏,宣政殿內(nèi)議事才結(jié)束。
眾臣自壓抑的殿內(nèi)出來,或低頭不語,或長嘆搖頭。
連日來的審問,江南道賑災(zāi)銀失蹤一案,真相已然昭然若揭。
江南道節(jié)度使以權(quán)謀私,勾結(jié)江南道眾官員,貪墨賑災(zāi)銀近五十萬兩,罪大惡極。
按理說犯下這等惡事,依照大周律理當(dāng)嚴懲。
攝政王處事果決,心中素有成算。早前也的確有派遣兵馬將其拿下之意。
一切準(zhǔn)備就緒,可就在今早,江南道節(jié)度使蘇晉遠派人呈上了告罪書。
那封告罪狀,可謂字字泣血。
首先沉痛地表達了自己因一時貪念犯下大過而深深愧疚,自責(zé)不已。
而后,“坦誠”直白地將自己的過錯一一言明,并且將貪墨的銀兩悉數(shù)上繳,以贖回自己的過錯。
再接著隱晦提及自己曾經(jīng)在助新帝登基時立下的汗馬功勞,暗示他已然上繳藏銀,若新帝不看情面嚴懲自己,恐會背上忘恩負義之嫌。
新帝登基不過寥寥幾年,根基尚淺,而那蘇晉遠常年駐守江南道一方,氣焰囂張,擁兵自重,似盤踞山中的猛虎一般。
地方強權(quán),京中難控。
就算知其犯有大罪,仍不可擅動。
此事看似是一樁貪墨案,實則卻將如今新朝的隱患暴露得一般無二。
連日未眠,一場議事結(jié)束,謝紓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一旁的紫檀木靈芝紋桌案上,放著他母親溫氏多年來給他寫的第一封的親筆來箋。
請求他放過自己“父親”。
謝紓沉默著出了宣政殿。
乘風(fēng)見他出來,向前稟道:“梨園廣場的馬球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最后那彩頭被回紇小可汗奪了去。”
謝紓眼微沉問道:“殿下呢?”
乘風(fēng)頓了好一會兒,回道:“似乎在麟德殿,英國公府的程姑娘在她身側(cè)陪著。您現(xiàn)下可要過去尋殿下?”
謝紓未答,又問:“回紇小可汗在何處?”
乘風(fēng)道:“聽鴻臚寺的楊少卿說,馬球賽結(jié)束后,小可汗便去了梨園廣場旁的御馬場練騎射。”
馬球賽后,小皇帝還在麟德殿設(shè)了場晚宴。宴請眾臣和回紇外賓。
明儀坐在女賓席,“小酌”著桃花釀,綠酒一杯一杯下肚。周圍方圓十里都能感受到她沉郁的氣場。
臉臭得連崔書窈都不敢輕易上前招惹她。
程茵試圖從明儀手中把酒杯搶過來,卻失敗了,只好道:“我的祖宗,莫要再喝了,你以為你是酒桶不成?”
明儀醺紅著臉靠在紫檀木桌幾上,一言不發(fā)。
程茵嘆氣:“你那夫君是個什么脾性你還不清楚嗎?定然是被什么正事耽誤了,不得已才……”
云鶯也跟著勸道:“婢聽乘風(fēng)說,這回江南道出的事,屬實棘手。待王爺議完事,定然會立刻來尋您。”
明儀勉強笑笑:“我明白,正事要緊。”
人人都說父皇對母后寵愛至極、深情不改,可于父皇而言,朝堂之事永遠都是排在母后前頭的,母后下葬那日,父皇去了京郊大營徹夜未歸,來不及送她最后一程。
父皇愛重母后如斯,尚且如此,更何況謝紓。
朝堂之事關(guān)乎萬民福祉,這是身居高位者應(yīng)盡之責(zé)。
明儀這么想著,心里好受了許多。
卻在此時,她恰好聽見身旁那幾個與崔書窈要好的女眷,用她能聽見的聲音“小聲”議論。
“這么晚了,宣政殿那還在議事嗎?”
“早結(jié)束了。”
“那怎么不見攝政王?”
“聽說議事一結(jié)束便去御馬場練騎射去了。”
“怎的這么晚還去御馬場?”
“許是好不容易得了空,想找點事做。”
明儀當(dāng)然聽出了那些人的“話里有話”,不過是想告訴她,謝紓早得空了,可他就是不來見你。
明儀醉得腦袋稀里糊涂,思緒紐成一團亂麻,只知道自己很生氣。
她對著那幾個多嘴的女眷道:“諸位瞧著嘴挺空,傳本宮口諭,每人背誦《般若心經(jīng)》五百遍,沒背完不許用膳。”
“……”
入夜,御馬場。
阿曼正和幾個大周臣子切磋騎射。騎射在大周是為君子六藝,普通世家子第練習(xí)騎射多以陶冶情操為主。而騎射對于游牧捕獵為生的回紇人來說卻是安身立命之本。
阿曼與身旁幾個大周臣子比試騎射,漫不經(jīng)心地騎著馬拉弓,射出去的箭穩(wěn)穩(wěn)落在正前方的靶心上,可以說贏得好不費吹灰之力。
身旁圍觀之人很給面子的捧場喝彩。
一片喝彩聲中,忽從不遠處射來一箭,擦過阿曼肩膀上的衣料,“嗖”地朝箭靶而去,將阿曼原本正中靶心的羽箭打落,取而代之。
周遭忽地一靜。
阿曼朝那支箭射來的方向看去,見謝紓正騎著馬從容地朝這走來。
“不知攝政王來此有何指教?”
謝紓道:“本王想同小可汗比試一場。”
“好。”阿曼冷笑一聲,方才他射在靶心上的箭被謝紓?cè)《@明擺著是挑釁,他不接還不成了。
謝紓又道:“既是比試,總不能沒有彩頭。”
阿曼問他:“你想要什么?”
“聽聞小可汗今日在馬球賽上贏得一彩頭。”謝紓道,“本王屬意此物。”
阿曼想到那東西的來歷,不由一笑:“可以,不過若攝政王你輸了,打算拿什么東西做我的彩頭?”
“不可能。”謝紓沉下眼,“輸不了。”
阿曼:“……”
麟德殿,飲宴之上氣氛低迷。
那幾個多嘴的女眷,被壓著在墻角苦哈哈地背心經(jīng)。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
明儀頂著一張醉紅的臉,聽著那幾個女眷背的心經(jīng),不滿道:“本宮聽不見,背大聲點!是學(xué)蚊子叫嗎?方才在本宮面前,你們可大聲得很,生怕本宮聽漏一個字呢。”
幾個女眷扯著嗓子繼續(xù)背,背心經(jīng)的聲音響徹整個席面。
明儀本著自己精益求精的挑剔心態(tài)道:“背仔細點,錯一個字,給本宮全部重背。”
那幾個正在墻角背書的女眷聞言,臉色皆是一白:“……”
明儀又為自己添了一杯桃花釀。
程茵趁她不備,從她手中一把奪過酒壺,把里頭的桃花釀都倒了。又朝身旁的云鶯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趕緊去御馬場找謝紓,讓他過來把夫人接走。再不來他夫人就沒了。
云鶯忙應(yīng)了,剛轉(zhuǎn)身欲去,卻見想找的人來了。
謝紓自御馬場而來,一身騎裝尚未來得及換。
宴上眾人見謝紓來了,齊齊朝他行禮,而后一片噤聲。
乘風(fēng)將殿里的人依依請了出去,殿內(nèi)一時安靜得出奇。
明儀昏昏沉沉地埋怨道:“背啊,怎么都不背了,你們當(dāng)本宮口諭是放屁不成?”
謝紓垂眸輕輕嘆了聲,走到她身邊,取走她緊抓在手里的酒杯。
明儀尚未反應(yīng)過來,整個人被他橫抱了起來。
“殿下。”他道,“回去了。”
明儀腦袋里暈暈乎乎回蕩著“回去了”三個字,在看清謝紓的臉后,奮力想從他懷里掙扎開來卻無果,只能憤憤然喊了句:“不要!”
抗議顯然無效,明儀被謝紓?cè)M了回宜園的馬車。
馬車顛簸在路上,明儀覺得眼前的一切都在搖晃,被風(fēng)吹動的車簾,沾滿酒氣的裙擺,還有謝紓。
她恍惚記起三年前在偏殿的那晚,謝紓告訴她“我們成親吧”之時的樣子。
那張臉上分明看不到半分喜悅。
明儀問過自己很多次,如若沒有那晚的春宵度,謝紓會否還會同她成婚?她心中明白答案是不會。
沒成親前,謝紓待她的態(tài)度一慣是禮遇而疏離,疏離到她裝“偶遇”碰見他十次,他統(tǒng)共只抬眼瞥了她兩回。
所有人都覺得他們不合適,包括他。
但在拿到賜婚圣旨那一刻,明儀又心存僥幸地想,或許成親后他們慢慢就會合得來也不一定。
一路顛簸回了宜園。
謝紓吩咐云鶯去準(zhǔn)備醒酒湯,而后抱著滿身酒氣的明儀從馬車上下來,一路穿過長廊朝長春院而去。
明儀在他懷里掙扎開來,嚷著要自己走。
謝紓怕她弄傷自己,無奈只好輕輕放她下來,輕輕撣了撣她衣上沾的塵埃。
明儀步伐不穩(wěn),東倒西歪地朝前走了幾步,謝紓上前攙住她。
“小心。”
明儀憋了一天的委屈,在聽見他關(guān)切話語的那一瞬,不爭氣地化作潮氣覆在眼睫上。
“你為何沒來?你知不知道……”
想說什么卻又覺得這些話很多余。
明儀懂得于京城權(quán)貴而言,成親多數(shù)時候都只是利益結(jié)盟的紐帶。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都是虛言,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陌路夫妻能做到相敬如賓已是不易,更遑論恩愛。
很多時候,只要不觸及他的核心利益,謝紓也愿意給個面子哄哄她。
就像大人哄孩子,若是聽話便有糖吃一般。
謝紓愿意對她盡責(zé),在他得空之時也樂意花時間安撫她一二,可那種感情同心動和男女之情相去甚遠。
明儀知道只要他們彼此不戳破真相,也能好好過日子,甚至于成為他人眼中“相敬如賓”的好夫妻。
可約是方才飲下肚的酒在作祟,明儀心緒翻滾,怎么也無法平靜。
她垂著眼,以一種復(fù)雜的口吻道:“若是沒有那晚的春宵度,你如今也該尋到合適的妻子了吧?”
“殿下。”謝紓眼里看不出情緒,打斷她的話,“你醉了。”
“我沒醉。”明儀歪著步子朝前走,無意間踩空了臺階,險些跌倒。
謝紓忙把她重新扯進懷里,橫抱了起來。
明儀用力推了他幾下沒推開,滿心憤懣,在醉酒的作用下又氣又難受,只想著要掙脫他,擺脫他。
也不知怎么的腦袋里冒出“和離”兩個字。
仔細想想,謝紓剛從西北回來那會兒,她本就是打算要和他和離的,連和離書都備好了的。
眼前一閃而過和離書的畫面。
和離書……
明儀強笑了幾聲,從衣袖中甩出一紙和離書,對著謝紓輕抬起眼,揚起下巴,朱唇輕啟,冷道:“和離。”
謝紓看著被她當(dāng)成“和離書”扔過來的絹帕,久久無言,抱著她快步朝臥房走去。
明儀被他緊扣在懷里動彈不得,伸手推他:“你要做什……么……唔。”
她的話盡數(shù)被堵在了他的唇下。
夜風(fēng)在耳邊呼嘯,片刻后,明儀聽見他道:“圓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