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這十位局級領導干部吃飯不要錢了,那每月按時充入就餐卡上的伙食補貼又怎么處理呢?總不能就讓它靜靜地放在那里不管吧?</br>
對于這個連帶性的問題,董昕主任當然早就想好了應對辦法。不然他與曹婷婷兩人在枕邊用心研究的方案,也就不能稱之為完美方案了。</br>
幾個月后,當伍鋼副局長發現自己的就餐卡上積累了近二千多元伙食補貼后,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時,董昕主任微笑著說道:“老板,這個請您放心,我自有辦法處理,保證讓您滿意!”</br>
董昕主任并沒有說出怎么處理,而只是微笑中帶著些許神秘。但伍鋼副局長并沒有在意什么,這主要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相信董昕主任既然這樣說,他就有能力把這個問題處理好,最后的結果肯定會讓人滿意。</br>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伍鋼副局長與董昕主任的關系。董昕主任是機關后勤保障中心主任,雖說上任才幾年,但他以他那特有的處事方式,特別是創造性的提供“精細化”服務,很快就得到了所有局領導的賞識。</br>
而董昕主任的前任樹大明,曾是伍鋼副局長幾十年的老朋友。他們曾經一起喝酒、打牌,一起談論家事心事,一起討論工作中的問題,一起研究特殊事件的應對辦法。</br>
他們無話不談,無事不做,親如兄弟。甚至有些對老婆、家人不能說的話,不能做的事,他們在一起也可以說可以做。但樹大明搞出“黑山事件”后,伍鋼副局長除了開始時的痛心與批評外,樹大明很快就淡出了他的視線,最后到與樹大明徹底斷絕來往。</br>
這并是伍鋼副局長沒有人情味,而是他與樹大明的那種關系,本來就是機關里一種官官相護的關系,一種以利益為出發點與歸宿點的關系,其中并沒有多少真感情在。</br>
這天,董昕主任把龔仲叫到他的辦公室,先是蜻蜓點水式地問了一下他最近的工作情況,然后進入主題道:“龔主任,局領導就餐卡上的伙食補貼費消費不了,小賣部也沒有他們需要的東西,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沒有?”</br>
龔仲知道,董昕主任有二個習慣。一個就是如果他主動向你了解工作情況,或詢問你的生活情況,這并不表示他真的是關心你的工作,而是他有特殊事情求于你,或者說是有非正常工作請你做。</br>
另外一點就是,如果董昕主任非常客氣地找你提了一個問題,然后微笑著詢問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解決,此時此刻你千萬不能被他的這種表象蒙蔽。這并不真的是他沒有辦法解決,而是他想要通過你的嘴說出來。</br>
其實董昕主任的這種做法,就是官場里一些上位者慣用的一種伎倆。一種上位者為了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煩,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犧牲下屬的利益而慣用的一種手段。</br>
如果這事做好了,有成績了,得到大家的肯定了,被上級賞識了,那所有的好處都是領導的,與你這個下屬沒有任何關系。</br>
如果這事出問題了,組織上要追究責任了,那這事情與領導沒有任何關系。你是經辦人員,所有責任都由你承擔。而領導就會躲在后面,最多只是承擔所謂的領導責任。</br>
聽到董昕主任這樣問,龔仲立即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他沒有任何考慮地對董昕主任建議道:“那就想辦法以現金的方式把卡上的錢轉出來,然后把這些現金給局領導就行了。”</br>
江南局干部職工的伙食補貼,是按時間與就餐標準進行的。只有少部分干部職工不愿意在食堂就餐,卡上的錢才會有結余。職工食堂設置小賣部,就是為了解決這部分干部職工伙食補貼的消費問題。</br>
龔仲當然明白,董昕主任所說的局領導就餐卡上的伙食補貼消費不了,其實并不是他所說的那種原因,只是他不會愚蠢到當面指出來。</br>
機關里就是這樣,很多事情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到了你知我知大家都知的程度,但如果官方沒有公開之前,誰也不會第一個撮破那張“遮羞布”。</br>
問了一些具體細節后,董昕主任最后指示道:“龔主任,財務上的事我只放心你!那就辛苦你一下,每月按時將局領導的伙食補貼轉出來交給我,由我親自交給局領導吧,包括幾位非領導職務的。”</br>
龔仲是一個辦事效率非常高的人,第二天他就將那些局領導的伙食補貼以現金的方式轉了出來,用十個信封裝好,并在每個信封上面注明姓名與金額,交到了董昕主任的手上。</br>
過了二天,董昕主任笑呵呵地對龔仲說道:“龔主任,我把那些信封的錢都給局領導了,他們非常滿意。”</br>
從董昕主任的語氣中,龔仲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內心的激動。只是龔仲沒有明白的是,董昕主任為什么會這樣激動。</br>
就這樣,由于董昕主任的精心策劃,江南正氣管理局十位局級領導的伙食補貼,本來屬于職工食堂的收入,現在卻以另外一種方式轉進了他們個人的口袋里。</br>
如果僅只是這樣,單位一年也就損失幾萬元,那也還不算什么。但口子一開,事情真的只是如此嗎?</br>
卻說二個月后,食堂管理科長李樹民找到龔仲,有些無奈地說道:“龔主任,再這樣搞下去,食堂沒辦法工作了。”</br>
龔仲開玩笑地說道:“你這個老科長,還有什么事會搞不下去喲?你就不要策我了喲!”</br>
聽到龔仲這樣說,李樹民科長有些為難地說道:“龔主任,我真的不是策你,就是局領導就餐的事,我們食堂真的貼不起了……”</br>
聽到李樹民說貼不起,龔仲奇怪地反問道:“我不是申請局財務每月都給食堂進行了補貼嗎?”</br>
當時董昕主任決定免費為局領導提供餐飲服務后,為了不影響食堂員工的績效獎金,龔仲與李樹民科長溝通后,另外向局財務給食堂申請了相應的補貼。</br>
見到龔仲這樣反問,李樹民老科長更加委屈起來:“我的龔大主任啊,局財務是給予了補貼,可那永遠不夠啊!”</br>
“怎么會不夠呢?這不可能啊!當時那個補貼標準可是我們二人一起商量好的啊!”龔仲也感覺到奇怪了。</br>
李樹民老科長解釋道:“我們二人當時是商量了一個標準,可現在的實際情況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啊……”</br>
原來,自從那十位局領導移入小餐廳免費就餐后,開始還是好服侍,食堂安排什么他們就吃什么,沒有哪個提出什么要求。</br>
但時間一長,他們慢慢就難侍候了。</br>
今天這個要吃土雞,明天那個要吃蛇;今天這個要吃鱸魚,明天那個要吃鴿子;今天這個要吃鱔魚,明天那個要吃龍蝦……</br>
另外,米要原裝進口泰國香米,油要正宗鄉下茶籽油,還要配備牛奶、水果、土雞蛋……</br>
就是早上吃的面條,除了碼子要單獨小鍋炒外,其湯還要是用正宗鄉下土雞,用砂鍋與溫火慢慢煎出來的高湯……</br>
顯然,這些土菜特色菜,都是高檔餐飲范疇,已經遠遠脫離了工作餐的意義。這樣一來,龔仲與李樹民商量后申請的工作餐補貼,又怎么可能滿足這些非工作餐服務呢?!</br>
龔仲思考了一下說道:“這可能已超出工作餐的標準了,如果真是這樣就不好說了,這沒有一個底線了。”</br>
沉吟了一會兒,龔仲奇怪地問道:“當時不是商量得好好的嗎,怎么一下子搞成這樣了?”</br>
李樹民有苦說不出來:“開始是好好,但后來董主任講客氣,今天問這個局領導想吃什么,明天問那個局領導想吃什么,結果慢慢就這樣了。”</br>
過了一會兒,龔仲建議道:“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雖說是管財的,但我也沒有辦法解決。我建議你直接去找董主任,看他有什么好辦法沒有。”</br>
半個小時后,李樹民又來到了龔仲的辦公室。說道:“龔主任,我剛剛找了董主任,他要你找財務處馬處長溝通怎么解決。”</br>
龔仲沒有辦法,只得再次來到財務處馬建設處長辦公室,將情況詳細地向他匯報后,說道:“馬處,職工食堂沒有資金來源,董主任要我來請示你,怎么解決這部分經費來源。”</br>
馬建設處長有些生氣地說道:“標準是你們自己提高的,事先沒有與財務處商量。財務處也沒有這筆經費來源,你們搞出來的問題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br>
龔仲明白,馬建設處長并不是生他的氣,而且對于董昕主任的這種做法有看法。畢竟好人是董昕主任做了,現在發生問題了卻要他馬建設來了難。</br>
龔仲思考了一下,微笑著提醒馬建設處長道:“馬處,事情已經這樣了,如果一下子改變可能不現實。畢竟是為局領導服務,他們接受了就是同意了,這話可是你說的喲。”</br>
其實馬建設處長也只是一時氣話,并不是真的不管了,他也不敢不管。否則,如果這事反映到局領導的耳朵里,那他馬建設處長豈不是吃多了沒事做與自己過不去?!</br>
聽到龔仲這樣說,馬建設處長立即冷靜下來,思考了一下說道:“我看這樣吧,將就餐標準每人每天由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我想這樣應該差不多了,畢竟只是工作餐嘛。”</br>
對于馬建設處長的安排,龔仲立即表示理解:“這應該差不多了吧!”</br>
畢竟局黨組給予江南局干部職工的伙食補貼標準,是每人每天十元錢。現在馬建設處長將局領導的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天八十元,是一般干部職工的八倍了,應該夠用了。</br>
最后,馬建設處長叮囑道:“龔主任,你回去后將我的意思反饋給董主任。雖說是為局領導服務,但標準還是要嚴格掌握。如果再突破標準,那你們就自己想辦法解決吧!”(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