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族人那邊原本看不起岳恒,現在卻因為好詩詞,不知不覺變得贊不絕口,對岳恒的上闋頗為感動,再加上共鳴之文的輕鳴提示,所有人對下闋更感興趣了,希望能讓共鳴持續下去。</br> 岳恒稍作休整,下闋詞也寫在紙上:“荊軻墓,咸陽道;聶政死,尸骸暴。盡大江東去,余情還繞。魂魄化成精衛鳥,血花濺作紅心草。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br> 可惜的是,一直到最后一個字寫完,所有人祈禱已久的強大共鳴并沒有出現,代表詩文水平的寶光也是忽閃忽現,不知天外伏羲星辰究竟有沒有看到這《滿江紅》,是怎么評價它的。</br> 沒能得到伏羲星辰的認可共鳴,大家都感到頗為遺憾。</br> 岳恒心中暗笑,他在墨汁中增加了一點點的污文珠成份,并且用神宮內金龍做掩護,強行將四處擴散的伏羲星辰才氣控制在小范圍內,僅供他自己享用,其他文人能感覺到才是見了鬼!</br> 這是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一詞,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表就職宣言,華夏民族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進入到民主共和時代,李叔同壯志滿懷,慷慨激昂,寫下這《滿江紅》。</br> 岳恒將它略作修改,地點改成昆山,民權改成革新,大背景生了變化,詞中孕育的感情肯定會打折扣,再加上污文珠,沒能讓伏羲星辰共鳴很正常。</br> 但不可否認,這同樣是一出色的好詞,最為關鍵的是,岳恒希望以這詞,向聶政致敬,為接下來的《廣陵散》做鋪墊。</br> 荊軻埋葬在咸陽道,聶政甚至是死而不得其所,兩者都是死于志。革新之路上充滿荊棘坎坷,一個不小心可能就魂斷天塹。</br> 但“士為知己者死”,改革也是一樣,改革黨與刺客是同樣一類人。為了實現理想,達到目的,他們愿意拋頭顱灑熱血,悍不畏死!</br> 岳恒巧妙地將自己的理想與聶政的心態聯系起來,產生共鳴。從而成功進入到最難體會的“心道”中!</br> 岳恒點燃沉香,青煙裊裊升起,幽謐的香氣傳向四周,讓人聞之享受,靜心凝神。</br> 他雙手撫琴,心中默念道:“悲!”</br> 文符之力泛體而出,淡藍色的光芒灌注在焦木瑤琴上,琴藝大師周瑜在這一刻附體,岳恒手指動了起來,彈出第一個低音。</br> 咚……</br> 《廣陵散》全譜分為四十五段。第一部分止息包含開指一段,小序三段,四周已經安靜無比,除了擊節的火炙青外,其他人連一點聲音都沒出。</br> 岳恒開啟大序模式,先是井里等五段,講述聶政的故鄉。</br> 接下來是正聲十八段,分別是取韓,亡身,反魂。沖冠,怒,烈婦,收人。揚名,投劍等。</br> 這是聶政殺韓相俠累的整個過程,讓聽眾們是肝膽寸斷,痛哭流涕,為聶政之死傷心欲絕,大感不舍。</br> 岳恒手中不停。周瑜精魂的音律傳承太過強大,即使他從未接受過古琴訓練,也能彈地得心應手,仿佛有數十年的撫琴功底,沒有一絲瑕疵,情緒,指法,升降調,技巧,無一不是完美的操練。</br> 火炙青心中大感不妙,其他人是欣賞,而他不得不沉浸,他為了跟上岳恒的節拍,不知不覺將自己代入到聶政的角色中。</br> 這可不是什么好事,聶政是死掉的刺客!</br> 火炙青滿頭大汗,握著竹節的雙手顫顫巍巍,擊缶聲音出現了一絲混亂,在場精通音律的人都皺起眉,不悅的看向火炙青,仿佛在埋怨他打擾了《廣陵散》的演奏!</br> 琴聲嘹亮,焦木瑤琴將“悲”文符之力散播到四周,岳恒成功調動了所有人的情緒,讓每個人都陷入到琴聲中不能自拔。</br> 接下來,亂聲十段,分別是峻跡,仇畢,終思,同志,微行等。</br> 懂琴的人都知道,還有最后的“止息后續”。</br> 火炙青也明白這一點,這曲《廣陵散》已經彈奏了大半,都沒碰到什么問題,看樣子應該不會有變數了。</br> 只是他剛剛這么想,變數就起。</br> 而且正出在“止息后續”環節上,岳恒動手,出殺招了!</br> 《廣陵散》最后的后序八段,分別是止息,意絕,悲志,嘆息,長吁,傷感,恨憤,亡計。</br> 聶政刺殺韓相俠累,如果僅僅是他一個人做這件事,還不足以名留青史,寫入《史記》中,成為戰國四大刺客之一,他的姐姐聶榮是另一只推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br> 聶政刺殺韓相,第一他沒收嚴仲子任何錢財,并非賣兇殺人的殺人狂魔,第二他是主動請纓殺俠累,并非被逼無奈,最后在明知無法生還的情況下,自毀面貌軀體,切膚挖眼,是為了保護姐姐聶榮和嚴仲子,對當時人們極為重視的身后名不屑一顧。</br> 而姐姐聶榮同樣是女中豪杰,她知道弟弟是重視名節高于生命的人中之龍,母親亡后弟弟匆忙將她嫁出,她就知道弟弟一定會干大事,聽聞韓相被人刺殺,她放棄了安定的生活,只身赴韓,毫不懼死,站出來認尸,是為了讓聶政“以列其名”,不會成為無名刺客。</br> 姐弟二人的忠烈和熱血,足以應證了“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壯語。</br> 在《廣陵散》的止息后續序章中,岳恒動了起來。</br> 他調動了神宮內所有的才氣,將“悲”文符之力散到最大程度,加大對四周聽眾的影響。</br> 悲與憤常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最后的止息后續八段中,“悲志”,“嘆息”,“長吁”,“傷感”,然后是“恨憤”與“亡計”。</br> “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后悔;情之所鐘,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誰說文人必須以儒家入世,為權貴所用,以道家出世,逃避現實?”</br> 岳恒大聲喊著,聲音中帶著巨大的凄涼與悲哀,他一心二用,手中演奏不斷,同時用圣人文言的力量影響眾人,這是他在豐城古獄學的一招,此刻真有奇效!(未完待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