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有六大展館, 唐思琪快速瀏覽了一遍各展館。
歷史館不說了,從遠古期到唐宋元明清的展覽都有,里面有數不盡的文物珍寶。
展館主要展覽的是宮廷文物, 唐思琪看了下, 主要展出的是清代的鐘表、瓷器。
藝術館主要展出的是歷代書法繪畫作品。
神奇的要數數字館,這個展館簡直顛覆了唐思琪對于一個博物館的所有想象, 這里用各種光影、網絡虛擬互動的模式,讓人走進有種身臨其境的穿越空的感覺。
就連電梯上方的led屏幕, 都能讓她產生一種空隧道的錯覺, 不得不說,如今的博物館做的是相當的好了。
個展館當中讓唐思琪感興趣的便是非遺館和國館。
非遺館展示了江蘇省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州的毛筆和刺繡,蘇州的漆器,南京的剪紙和皮影,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昆曲、古琴等。
唐思琪甚至在現場看了一場揚劇《蛇傳》,也是相當神奇的體驗了。
國館有意思的便是這里用大量場景還原了國期的建筑和場景, 讓人有種穿越到國的真體驗。
雜貨鋪、中藥店、汽水鋪、照相館,甚至還有百樂門大劇院。
平很少拍照的唐思琪都在這里自拍了張。
整個南京博物館逛了一遍,唐思琪這才想起了自己的任務,要尋找跟朱元璋有關系的展品。
只是……上哪找呢?
在博物館, 自然是找講解員解惑是快的方法, 唐思琪便去咨詢臺找到一位正準備工作的講解員詢問。
“朱元璋……我也不記得這里面有跟朱元璋直接有關系的展品有哪些了。不你可搜索一下,洪武年的文物, 應該還是有很多的!”
講解員提供了這個線索便掛上工作牌離開了。
唐思琪搜索了一下洪武年。
啊……原來洪武便是明.祖朱元璋使用的年號。
有了這個線索, 便好找許多了。
唐思琪很快便在展館內找到了第一件跟朱元璋有關系的國寶級展品。
剛才她也快速走了這件瓷器身邊,當她只覺得上面花紋精美,由于不懂瓷器, 也沒有細看,此這件瓷器竟然跟朱元璋有直接的聯系,唐思琪便要好好研究一番了。
這件瓷瓶前有介紹,名字叫做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瓷梅瓶。
嗯,有點長,一口氣看去還不知道啥意思。
唐思琪又仔細看了看介紹。
明了,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梅瓶,這么斷句就看得懂了。
只是……面前的這件瓷器,明明是黑色紋的啊,釉里紅難道不應該是紅色的嗎?
唐思琪帶著疑問又查了一番資料。
介紹中說,釉里紅創燒于元代景德鎮,燒造難度大,因釉里紅中的紅色的原理是銅元素呈色劑,對溫度相當敏感。
溫度高了不行,銅跑了,會變成透明色,花紋會不見,溫度低了,銅不樂意了,紅色變成黑色,會不好看。
所……
面前的這件洪武年的國寶,竟然是瑕疵品?
這,有講解員剛好帶著游客來到這件展品前,講解員說道:“這件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現存唯一的一件,注意是唯一的,帶蓋子的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紅梅瓶。全世界只剩一件,雖然它有些瑕疵,釉色欠佳,但是由于燒制難度大加上保存好,在九十年代就被國家評國寶級文物,是我們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據考證,這件文物出土于永樂帝的女兒安成公主的墓中,是墓中重要的陪葬品,這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的愛之物,有考古學者考證這件梅瓶是朱元璋親自賜下的。【注】”
唐思琪趕緊問道:“請問洪武年還有別的瓷器留存嗎?”
講解員笑道:“這個問題問得好!大家知道,洪武年也就是朱元璋創建明朝的期,這個期由于元朝的暴.政,不聊生,朱元璋推翻元朝,在明朝初期的候也是百廢待興,按理說已沒有余力燒造官窯。但是他卻似乎對瓷器有殊的情結,至于在洪武二年便在景德鎮建了二十座新窯,雖然流傳下來的瓷器較少,不洪武年的青瓷相當有名。”
有游客問:“什么朱元璋喜歡瓷器?”
講解員笑得很神秘:“下這段,是我個人的言論,這和一個朱元璋的梗有關。”
有人小聲吐槽:“開局一個碗。”
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
講解員也笑了:“對了,就是這個梗,開局一個碗,大家都知道,他小候乞討生,常因沒有吃的餓得頭暈眼花。明朝野史中有記載,一個女人曾在他快要餓死的候,遞給他一碗米湯,而盛著這碗米湯的便是青花瓷碗。而個給他米湯的寡婦,成了他的初戀情人胡氏,聽說來朱元璋發跡還回去納了胡氏。”
哇,這種野史聽起來還真……刺激。
講解員很快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明洪武年留下的青瓷,這些青瓷帶有很濃的元代遺風,卻又有所不同。”
唐思琪跟著講解員參觀了洪武年的瓷器,聽了不少朱元璋早年的野史,對這個皇帝倒是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
出身鄉野,討飯生,知恩圖報,唐思琪中留下了這的關鍵詞。
對了,也不知道這些洪武年的瓷器能不能打卡呢?這應該也算是跟朱元璋有關的文物了。
唐思琪嘗試打卡。
【恭喜宿主,已成功打卡“洪武青瓷”,評級a級,獲得1顆鉆石,500金幣,24小生命值。】
哇,真的可!
今天已獲得1顆鉆石了,手頭總共有3顆,今天使用延功能,也還能剩下2顆,超級棒!
唐思琪繼續逛,有了剛才成功的驗,她想要尋找更多關于洪武年的文物,卻在閑逛中更另一件國寶級文物不期而遇。
在第一次游覽的候,唐思琪便在這座文物前駐足很久,第二次看見它的候,唐思琪依舊挪不開眼。
每次看見它,唐思琪都有一種神奇的感覺,總覺得它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人想要不停的看著它。
這便是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它究竟有多美,只有親眼見到才能明。
第二次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的候,唐思琪在是對它有興趣,便拿出手機掃碼,聽了它的介紹。
這一聽介紹唐思琪才覺得巧極了!
這明明就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的寺廟中的琉璃塔的一個構件,居然也跟朱元璋有關系!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了紀念自己的父母親,明.祖朱元璋和馬皇而修建的,了報答父母而命名大報恩寺。
而寺中的這座琉璃塔高78.2米,通身都用琉璃燒造而成,建成之,是當中國高的建筑,是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跡。
壯觀的是,塔頂每日都會燃起100多盞燈,通體明亮,照得十里外都能看見。
當,琉璃塔的形象傳到歐洲,安徒生將它進了《天國花園》當中,于是琉璃塔的傳說在歐洲家喻戶曉。
只可惜,就是這一座傳奇一般的琉璃塔,在平天國攻入南京之被付之一炬,傳奇倒塌了,被毀滅了,如今這座傳奇的琉璃塔只剩下這一座拱門。【注】
“啊……真的是可惜了啊!”
只是看到這座塔身上的拱門,就覺得美到讓人窒息,不知道這座塔如果保留到今天是怎的風采。
一想到每當微風吹,屋檐下的風鈴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一到晚上,油燈點起照亮整個塔身的景象,唐思琪便覺得好想看看個場景。
只可惜……沒能留下來。
唐思琪嘆口氣,繼續往下聽。
然接下來介紹的句話讓唐思琪聽得拳頭都硬了。
有件大報恩寺琉璃塔構件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內。
啊!好氣!
中國的文物什么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什么候能送回來回歸就好了!
唐思琪圍著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轉了圈,想試試打卡,系統卻彈出提示。
【此處只能打卡南京博物院,請問確定要繼續打卡嗎?】
唐思琪:……
怎么回事,這么美的琉璃塔拱門,這是國寶啊!而且是朱元璋的兒子了紀念他修的!什么不能算呢?
【請宿主前往大報恩寺,再次嘗試打卡。】
唐思琪:哦……
好吧,這么說好像也對,朱棣父母建的可不只是琉璃塔,還有整個大報恩寺,所想要打卡拿到鉆石,得去大報恩寺才行,也不知道如今這座寺廟變成什么了。
唐思琪繼續在博物館中尋找洪武年的文物。
結果還真的又被她找到了一件!
洪武年的奏疏!
奏疏也就是古代的文書,又叫奏議、奏章等。
這個奏疏能保存到現在簡直厲害了!
關于奏疏,介紹中也講了不少關于朱元璋的故事。
據說,朱元璋因是貧苦出身,曾當和尚,所奏疏當中不能出現賊、僧、窮、禿四個字。
誰要是奏章出現這個字,就是在譏諷他的出身,輕則丟命,重則抄家滅族。【注】
啊這……
唐思琪聽得簡直皺眉,前面對這位皇帝的好印象蕩然無存,這么暴戾的么?
不,讓她開的是,聽完洪武年奏疏介紹,她再度嘗試打卡。
又拿下了一枚鉆石!